漫畫 | 中國天文學家在66億光年外發現一顆大質量毫秒磁星!!!

2020-10-10 謝耳朵科學漫畫

(這是 Sheldon 的第 112 篇漫畫,所有圖片大約 9.7 MB。)

一、地球上磁場強度的極限

別看萬磁王片酬很高,其實他產生的磁場並不算高。

根據物理定律,他的磁場再高也不會超過地磁場的 100 萬倍。

這是因為,如果萬磁王的磁場強度超過了地球磁場的 100 萬倍,磁場產生的拉力就會超過萬磁王能承受的極限,把萬磁王撕成碎片。到那時候,萬磁王自己就會變成

所以,在地球上,4.5×10⁵ 高斯是磁場強度的極限。要想讓磁場超過這個極限,我們就得把目光投向宇宙深處。

二、超越萬磁王10億倍

天文學家認為,在宇宙深處,有一種天體能夠產生10¹²~10¹⁵ 高斯的強大磁場,(最強時)比萬磁王還要強大 10 億倍,叫作磁星(Magnetar)。

這麼強大的磁場,不但超過了地球的極限,甚至也超過了經典力學的極限,進入了量子力學的範圍。根據計算,磁星的磁場可以產生四種神奇的量子力學現象

三、磁星為什麼不會把自己撕碎?

說到這兒你可能會問了,既然磁星的磁場這麼強大,磁星為什麼不會把自己撕碎呢?這就要說到磁星的本來面目:中子星

中子是原子核裡的一種粒子,它的尺寸比原子小得多。如果把你縮小到中子的大小,你會發現,原子內部其實很空曠,有大量空間可以裝東西。

當一顆巨大的恆星死亡時,它就會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發生塌縮,把原子壓碎,把電子壓進原子核,和質子反應,變成中子,最終形成一顆直徑不超過 20 千米的、不斷高速自轉的中子星。

所以說,磁星就是由一大堆密密麻麻的中子組成的。說白了,磁星本身就是一個巨型「原子核」。

所以,磁星為什麼不會把自己撕碎?因為巨型「原子核」的材料非常堅硬,根本不怕撕。

四 、如何才能看到磁星?

說了這麼多,我們怎樣在哪兒能找到這麼厲害的磁星呢?答案是很難,磁星的形成過程非常劇烈,導致周圍煙霧瀰漫,啥也看不見。

要想看到磁星,看起來似乎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觀察磁星發出的短伽馬射線暴

原來,在磁星強大的電場和磁場的作用下,磁星會沿著磁極以亞光速向外噴射大量物質,並發出大量的、穿透力極強的伽馬射線

原視頻作者:ScienceAtNASA

(美編:看這就是磁星的義大利炮,膩害不?)

如果站在地球上看,就像夜空中有人拿雷射筆晃了晃地球的眼睛。可惜,磁星的這枚雷射筆是一次性的,晃一次就沒有了,而且持續時間不超過2秒鐘。

(美編:只照射一次我的眼睛都快瞎了,老闆快給我加工資。不然……)

那麼問題來了,萬一磁星的「雷射筆」沒有對準地球呢?根據天文學家的計算,天上的磁星應該有不少,可惜大部分磁星的「雷射筆」都不會剛好對準地球。

難道我們真的很難發現它們的蹤跡,只能任由它們在宇宙中飄蕩嗎?

五、雷射筆沒對準?還有手電筒!

2019 年 4 月 11 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薛永泉及鄭學琛,和美國內華達大學張冰,北京大學李曄與紫金山天文臺吳雪峰等人在《自然》雜誌發表了一篇論文。

他們宣布,在沒有觀察到任何短伽馬射線暴的情況下,他們在 66 億光年外的一個星系邊緣,發現了一顆大質量毫秒磁星

那麼,他們是通過什麼辦法發現這顆磁星的呢?答案是,探測磁星發出的 X 射線「手電筒」

原來,在磁星形成以後,它不但會朝著一個很小的角度發射伽馬射線,還會朝著一個很大的角度發射X射線。

由於磁星X射線的發射範圍很廣,它就比伽馬射線更容易對準地球,從而被天文學家觀測到。

如果站在地球上看,就像夜空中有人拿手電筒照地球的眼睛。

於是,研究團隊在查看錢德拉 X 射線空間望遠鏡的數據時發現, 真的有人用這樣的手電筒照過地球的眼睛

2015 年 3 月,夜空中突然冒出來一個新的 X 射線源(XT2),它一直亮了 7 個小時,然後徹底熄滅。這叫作 X 射線暫現源

研究團隊發現,這個 X 射線暫現源有兩個特點:

第一,在最初的半個小時內,它的亮度幾乎不變(見下圖)。這很符合磁星發射 X 射線「手電筒」的特點

由於磁星會源源不斷地將轉動的動能傳給磁場,再由磁場傳給X射線,所以,X射線的亮度在爆發初期會保持不變。

第二,過了半小時以後,它的亮度突然快速下降,並且,下降的速度正好跟時間的平方呈反比。打個比方,這就相當於說,1分鐘後,它的亮度降低1倍;2分鐘後,它的亮度降低4倍;3分鐘後,它的亮度降低9倍;以此類推(見下圖)。

這也很符合磁星發射X射線「手電筒」的特點:隨著磁星自轉速度越來越慢,它向外傳輸的能量會越來越少,因此,X射線的亮度也越來越低。

最後,在綜合各種觀測數據,並結合各種相關理論模型後,研究團隊指出:這場爆發中的X 射線,全部來自一顆磁星發射的X射線「手電筒」!這顆磁星就位於66億光年外的一個星系的邊緣。

而且,這不是一顆普通的磁星,而是轉動速度很快(每秒幾百圈)大質量磁星——它極有可能是由兩顆高速繞轉的中子星合併後形成的

(中子星合併過程的模擬動畫,視頻原作者:Stu Shapiro)

這次 XT2 的發現,讓天文學家收穫很大。

首先,它不但證明雙中子星合併能夠產生磁星,同時,它還幫助天文學家更為深入地了解了中子星的內部物質狀態。研究團隊指出,這顆大質量磁星既沒有因為高速自轉而散架,也沒有立刻坍縮成黑洞,一是說明高速自轉產生的離心力幫忙抵抗它自身的強大引力,二是說明它內部的物質足夠硬(從而更善於抵抗自身引力),而且比許多理論模型想像的還要硬

其次,它證明,即使伽馬射線的「雷射筆」沒有對準地球,我們還是可以通過探測 X 射線「手電筒」來探測磁星。這種方法使得天文學家探測磁星變得容易許多!

在未來,天文學家希望通過這種方法,同引力波天線一起,共同探究更多中子星合併過程,進一步揭開神秘磁星的奧秘

作者:Sheldon | 繪製:Mirror、周源、黃呆

美指、對白:牛貓 | 排版:胡豆 | 鳴謝:薛永泉

本文已發表於墨子沙龍,版權歸墨子沙龍所有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自媒體、報刊等轉載請聯繫墨子沙龍授權!

參考文獻:

1. Y. Q. Xue, et. al., A magnetar-powered X-ray transient as the aftermath of a binary neutron star merger, Nature, 568, pages198–201 (2019).

2. C. Kouveliotou, et. al., Megnetar, Scientific American (2003).

3. E. Nakar, et. al., Short-hard gamma-ray bursts, Physics Reports 442 (2007) 166 – 236.

4. A. Rowlinson, et. al., Signatures of magnetar central engines in short GRB lightcurves,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2013) 430(2).

5. http://solomon.as.utexas.edu/magnetar.html

還有更多有趣的文章,確定不看一下嗎?

相關焦點

  • 揭開宇宙神秘電波的面紗,中國「天眼」明察秋毫!
    天文學家的探索在2017年有了新的進展:這一年,他們捕獲了一個神秘電波,它竟然在幾個小時內重複了幾次。利用世界多臺大射電望遠鏡聯合探測並利用記錄幾毫秒的信號進行快速定位,天文學家終於將一個重複爆發的無線電波快速閃現源定位到宇宙深處30億光年之外的一個星系裡。  眾所周知,天文學是極度依賴觀測設備的一門科學。
  • 60億光年外傳來的獨特信號,中國科學家成功破譯,解開了宇宙秘密!
    60億光年外傳來獨特信號,中國科學家成功破譯,解開了一宇宙秘密。那麼,這個宇宙秘密到底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一探究竟! 中國科學家薛永泉教授研究後發現,這些獨特的X射線來自於60億光年之外的一顆磁星。
  • 「中國天眼」已發現脈衝星240餘顆 有力支撐高水平研究
    2007年,天文學家首次發現了這樣的毫秒電波——快速射電暴,並對其展開了探索研究。  誰發出了這樣的電波?快速閃現的電波包含了什麼信息?過去十幾年,各國天文學家一直在收集和分析信息。2017年,天文學家捕獲到一個毫秒無線電波爆發,在幾個小時內重複多次。利用世界多臺大射電望遠鏡聯合探測和定位,終於將一個重複爆發的無線電快速閃現源定位到宇宙深處30億光年之外的星系裡。
  • 2020年,太空大發現
    以及測量太陽的金屬豐度鋪平了道路7.發現距黑洞最近的噴流 現在,讓我們衝出太陽系前往距離地球約1萬光年的MAXI J1820+070這其實是一個雙星系統包含了一個質量約為太陽8倍的黑洞以及一個質量為太陽一半的伴星黑洞強大的引力會吸引伴星的物質並在黑洞周圍形成溫度非常高的吸積盤
  • 貴州500米「天眼」重磅:發現罕見的「紅背蜘蛛」食雙毫秒脈衝星!
    天文學家利用我們中國貴州,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五百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天眼(FAST),在球狀星團NGC6341(梅西耶M92)中發現了一顆新的食雙毫秒脈衝星(食雙星)。新發現天體被命名為PSR J1717+4308A或M92A,其研究發現發表在《arxiv》上。
  • 天眼發現2.6萬光年外的「紅背蜘蛛」脈衝雙星,正在上演炫酷舞蹈
    宇宙中有一種星體,規律性地向外發射著電磁脈衝,因此被稱為脈衝星。近日我國多家媒體報導:中國天眼再次發現脈衝雙星。中國天眼是位於貴州省平塘縣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目前這架巨型天文觀測儀器已經投入正式使用,但是在其試用階段,已經發現了數十顆脈衝星。此次中國天眼發現脈衝雙星其實並非第1次,它曾經觀察過「黑寡婦」脈衝雙星,這次是在球狀星團M92第一次探測到「紅背蜘蛛」脈衝雙星。
  • 5000光年外一顆脈衝星要爆了:銀河系最亮-脈衝星,銀河系,爆發...
    2018年,銀河系將上演一場好戲,脈衝星J2032將於伴星近距離接觸,脈衝星將與恆星周圍的氣體和物質盤產生強烈的作用,導致一次非常壯觀的伽瑪射線爆發。目前來自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天體物理學中心的科學家安德魯-萊恩教授所帶領的硏究團隊正在對脈衝星J2032進行周密觀測,使用76.2米直徑的洛弗爾射電望遠鏡進行跟蹤,預計的爆發時間為2018年。
  • 70億光年外傳來大新聞,8顆太陽質量瞬間消失
    幾十年來,天文學家基於不同的模型,採用不同的觀測方法在宇宙時空中由遠及近推測出眾多大大小小的黑洞候選體,為它們分門別類,並探究它們可能的物理起源和形成途徑。 在恆星演化模型中,黑洞可以由一顆大質量恆星死亡後引力塌縮而形成。
  • 人類首次接收到,系外行星向地球發出神秘信號,距離僅51光年
    為什麼確定脈衝信號來自於行星牧夫座τ是牧夫座的一個雙星系統,雙星系統是指由兩顆恆星組成,相對於其他恆星來說,位置看起來非常靠近的天體系統,1996年的時候,科學家傑弗裡·馬西和保羅·巴特勒利用徑向速度法在這裡發現了一顆質量超過木星5倍的巨大行星牧夫座τ b,這顆行星有著「千年行星」的綽號。
  • 美媒盤點:2020年九大史詩級太空發現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月2日刊發一篇報導,題為《2020年你可能錯過了的九大史詩級太空發現》。全文摘編如下:醫學發現佔據2020年的新聞頭條,但即使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的情況下,天文學家也在繼續開展研究工作。他們利用無線電波搜尋神秘信號,發現新星系,甚至搞清哪些系外恆星系統能夠探測到地球。來自太陽系外天體的無線電波太陽系行星會發射無線電波,特別是具有強大磁場的木星。但直到2020年,研究人員才首次探測到來自太陽系外行星的無線電波。當時他們在距離地球僅51光年的牧夫座τ星系統(內含一顆行星牧夫座τ星b)的巨大氣團中發現了無線電信號。
  • 天文學家發現第一顆「超熱海王星」
    新華社聖地牙哥9月23日電(記者尹南 張笑然)智利天文學家領銜的一個國際團隊在新一期英國《自然·天文學》雜誌上報告說,在距地球約260光年的一個星系中發現了第一顆「超熱海王星」,這是此前僅在理論上存在的一類特殊行星。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前所未聞的巨大「怪物」超新星
    2006年,科學家在英仙星座發現迄今為止最明亮的超新星爆炸,目前該超新星被稱為SN 2006gy,其亮度是太陽的500億倍,1月23日《科學》雜誌一篇論文詳細分析了超新星SN 2006gy,天文學家發現此次超新星爆炸持續了70天,最初SN 2006gy可能是由兩顆恆星構成。
  • 2.6萬光年外!中國天眼發現一「大蜘蛛」,地外生命快找到了?
    根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消息稱,最近通過「中國天眼」又獲得了一個重大探索成果,那就是在2.6萬光年外,發現了「紅背蜘蛛」脈衝星系統。 自從2017年10月,我國射電望遠鏡首次發現2顆新脈衝星之後,就一直在這方面進行突破,而這次發現是位於球狀星團M92中,是一種特殊的脈衝雙星系統「紅背蜘蛛」(redback system)。根據科學記錄數據來看,脈衝星的發現有利於對宇宙精確的探索,因為它是屬於大質量恆星死亡的產物。
  • 2.6萬光年外!中國天眼發現「紅背蜘蛛」脈衝雙星
    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是目前世界上靈敏度最高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被稱為中國天眼,2016年落成,經過全方位調試後於2020年1月完成國家驗收,開始開放運行。據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消息,科研人員利用俗稱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觀測數據,在球狀星團M92中最新發現一個典型的「紅背蜘蛛」脈衝雙星系統M92A,其距離地球約2.6萬光年,也是在M92中首次探測到的脈衝星。
  • 質量是太陽三百倍,光度八百萬倍的R136a1,如果在4光年外會怎樣?
    關於宇宙中質量最高的恆星R136a1大麥哲倫星系的蜘蛛星雲是一個產出大質量恆星的風水寶地,R136a星團中的1、2、3都在這裡,每一顆都是超過愛丁頓極限、太陽150倍質量以上的恆星!蜘蛛星雲放大至R136a超星團,R136a1、R136a2和R136a3位於右下方R136a1是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天文物理學教授保羅·克勞瑟的研究小組在2010年7月發布的,他們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VLT和哈勃空間望遠鏡的資料,通過全像的斑點幹涉測量解析發現了R136a這個高密度的星團,這些恆星表面溫度高達40000K
  • NGTS:發現一顆海王星大小的系外行星
    當前位置: 首頁  >  興趣圈  >  科幻世界  >  科幻資訊  >  科幻出版 NGTS:發現一顆海王星大小的系外行星
  • 5億光年外,天體物理學家捕捉到了新一類的瞬變物體
    2016年,天文學家在距離地球5億光年遠的一個小星系中目睹了一次明亮的爆發後,西北大學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確定,這一異常現象是迄今為止在射電和X射線波段捕獲到的第三次快速藍光瞬變(FBOT)。FBOT是一個非常明亮的宇宙爆炸家族,它以其快速、高能、強大的能量爆發記錄了令天文學家驚訝的事情。之前最著名的FBOT是AT2018COW,這是一個罕見的事件,似乎是黑洞或中子星的誕生。但新發現的FBOT,簡稱為CRTS-CSS161010 J045834-081803或CSS161010,以其更快、更重、更亮的物質外流,大大超過了AT2018COW。
  • 距離地球約300光年 天文學家推算出「HD 106906 b」行星運行軌道
    距離地球約300光年 天文學家推算出「HD 106906 b」行星運行軌道 2020-12-15 13:39:59 來源 : 環球網
  • 磁星被稱為「怪物天體」,摧毀力極強,地球周邊會存在磁星嗎?
    前段時間,伴隨著「中國天眼」的新發現,由快速射電暴引發的天文界持續多年的一場爭論,終於被終結了。通過大量數據分析顯示,快速射電暴在爆發的時候,存在看不到的、比較弱的脈衝輻射,這個脈衝輻射,是緻密天體爆發時並不具備的。這意味著,快速射電暴的爆發,事實上是與磁星有關。那麼,究竟什麼是磁星呢?它又是如何形成的?
  • 「三體」就在4光年外,那裡真的有外星文明嗎?
    在現實中,離我們4光年的地方確實有一個「三體」,而且天文學家還發現了其中有一顆可能宜居的行星,那麼,那顆行星上會有三體文明嗎?現實中的三體名為半人馬α星,或者南門二。它肉眼可見,視亮度在夜空恆星中位列第三,僅次於天狼星和老人星。雖然南門二是三合星系統,但其中恆星的運行並沒有像三體那樣是混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