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歲MIT本科生破解數十年來未解數學難題,師從華裔導師

2020-12-15 DeepTech深科技

21 歲的本科生,推動了幾十年懸而未決的數學難題。他就是麻省理工學院(MIT)數學系的 Ashwin Sah,其用手中的筆和草紙,助力拉姆齊數(Ramsey number)問題的解決,而該問題這是組合數學(Combinatorics)領域最重要的問題之一。

「Ashwin 解決的難題是數學組合學的核心問題。Ashwin 之所以能解出,是因為他發現了一些新的數學方法,而每一次突破成果的出現,都意味著新的數學工具即將誕生」,Ashwin 的導師 ——MIT 數學系華裔助理教授、斯隆獎和 Dénes Knig 獎得主趙宇飛告訴 DeepTech。

圖 | Ashwin Sah

什麼是拉姆齊數?

拉姆齊數主要用於表示完全的無序是不可能的,即一個集合的元素數量達到特定臨界點後,肯定會出現預先定義的某種性質或結構。

以拉姆齊數的經典案例鴿籠原理為例,10 只鴿子放進 9 個鴿籠,那麼一定有一個鴿籠放進了至少兩隻鴿子。

圖 | 鴿籠原理(來源:維基百科)

同樣的案例還有,要保證一群人中一定有兩個人的生日是同一天,那麼至少需要 367 個人。其他例子還有,6 個人中必有 3 個人相互認識或相互不認識;一群人裡面一定有兩個人的生日是同一天等。想要的團規模越大,計算出精確的拉姆齊數就會越困難。

20 世紀 30 年代,Paul Erds 和 George Szekeres 兩位數學家曾研究過拉姆齊數的上下界,此後至今該問題一直讓數學界 「一籌莫展」。

匈牙利數學家 Erds Pál 曾這樣描述尋找拉姆齊數的難度:「想像有隊外星人軍隊在地球降落,要求取得 R (5,5) 的值,否則便會毀滅地球。在這個情況,我們應該集中所有電腦和數學家嘗試去找這個數值。若它們要求的是 R (6,6) 的值,我們可能要嘗試毀滅這隊外星人了。」

而在 2020 年 5 月,Ashwin 通過優化 Erds 和 Szekeres 的方法,拓寬了拉姆齊數的研究邊界。其文章主要內容是,如果有六個頂點,它們互相通過邊來連接,此外還有 15 條邊著色,我們可以將每條邊塗成紅色或藍色。但是不管怎麼著色,總會有三個頂點之間以同色邊相連,這種現象被稱作團(clique),而假設是 5 個頂點,情況就會發生變化。基於此,兩種顏色、且團的規模為 3 的拉姆齊數為 6,也就是說要保證團的存在,至少得有 6 個頂點。他的文章證明,一旦圖達到特定大小,就必然包含具備對應規模的團。

多位學者認為,Ashwin 的證明是當前條件下,能達到的最佳結果。此前曾研究出該問題的最佳上限的加州理工學院數學教授 David Conlon 表示,他將這一方法推向邏輯極限,並認為雖然是本科生,但他完成的工作足以使他獲得一份教職。

圖 | Ashwin Sah 的文章

談起首次注意到 Ashwin,趙宇飛向 DeepTech 回憶稱,Ashwin 讀大一時,趙宇飛在 MIT 教授研究生級別的數學組合課。當時還是大一新生 Ashwin 跑來聽他的課,趙宇飛感到很驚訝,同時也擔心 Ashwin 可能還沒準備好。但通過課後交流,發現 Ashwin 都能聽懂。除了上趙宇飛的課,他還參加數學組合學的研討課。

圖 | 趙宇飛(來源:受訪者)

在四萬多名選手中斬獲銀獎

Ashwin 本人較為深刻的童年經歷,是媽媽叫她學算數,這位出生於美國俄勒岡州的 00 後,曾於 16 歲時斬獲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IMO)金牌,18 歲時他又獲得首屆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的銀獎,全球四萬多名參賽者,僅有 20 名選手獲得金銀銅獎。

圖 | 11 歲時在做題的 Ashwin

習慣用博客記錄學生進步的趙宇飛曾這樣寫道:「Ashwin 已經有大量的論文清單」,同時 「我很高興 Ashwin 將留在 MIT 攻讀博士學位。」

與此同時,趙宇飛還推動了 Ashwin 和他的另一名學生 Mehtaab Sawhney 的合作。

圖 | Ashwin 和 Mehtaab Sawhney

Mehtaab Sawhney 是 Ashwin 的小夥伴。Mehtaab 也參加了趙宇飛的研究生組合學課程,因此他倆特別熟,經常一起上課和討論。

趙宇飛發現後,跟他們談話說:「你們倆(既然)對於組合學都很感興趣,那麼可以嘗試一起研究課題」。而他倆的正式合作也從這裡開始,合作過數十篇論文,並解出很多趙宇飛一直想解的課題,對此他評價稱:「本科生研究傳統由來已久,但不管是數量還是質量,無人能及 Sah 和 Mehtaab。」

而基於此前合作成果,Ashwin 和 Mehtaab Sawhney 於今秋獲得由美國數學學會(AMS)、美國數學協會(MAA)和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SIAM)共同評定 2021 摩根獎(Morgan Prize),該獎項主要授予表現出色的美國、加拿大或墨西哥的數學專業大學生,獎金為 1000 美元。而趙宇飛作為導師,其價值之一便是獲悉學生背景後,幫他們找到合適課題。

數學生的「無知者無畏」

趙宇飛的很多學生和 Ashwin 一樣,對組合數學領域有著濃厚興趣,其中包括 MIT 華人學生姚遠、張盛桐和餘鴻勳,他們都是國際奧數競賽金牌得主。目前,姚遠和張盛桐已經加入趙宇飛的科研團隊,並與 MIT 博士後姜子麟、博士生 Jonathon Tidor 一起利用圖論方法,解決了幾何學中長期未解決的等角線問題。其中,餘鴻勳在趙宇飛的指導下,對離散幾何課題(Joints Problem)做出重大突破,並延伸了多項式這一前沿數學方法。

數學是特別容易出年輕天才的領域,而被評為 MIT 優秀導師的趙宇飛表示,在跟學生相處時,他經常受到鼓舞啟發。因為一個從未見過太多數學方法的學生,一定程度上的 「無知者無畏」,反而能想出看起來很奇怪、但其實非常新的方法。有時學生做出的結果,連數學專家都未必能想出來。

不過他認為,學數學天賦和積累都重要,數學需要很強的功底,而不管做什麼研究,都是辛苦且漫長的過程,一個數學課題有時整整一月都毫無進展,因此即便有天賦的學生也會半途而廢,但再堅持一下,可能就會在某天突然想到新方法。

趙宇飛認為,學習數學最重要的是思想方法,而不是機械性地解固定題目。所謂數學不是給個公式就去算題,數學是一種分析型的創造性學科,像 Ashwin 做出來的結果,是他自己閱讀很多論文後,發現這是他的興趣點,然後才投入時間去研究。

在 MIT 工作的趙宇飛,經常接觸到能力很強的中國留學生,他很願意指導中國留學生,並希望他們能更主動地找他探討問題。他認為,中國的教育機制讓學生們打下了紮實基礎,但很多學生只是被動地期待導師來布置課題,而非積極探索熱愛的方向,這樣或許可以取得一些短期成績,但不利於取得重大進展。

Ashwin 的成果,離不開趙宇飛的指導,未來在教學方面他會把多年研究成果,整理成研究生組合學課程的教學材料,並把教學視頻放在 MIT 公開課網站上。他還希望能把這一課程寫成一本書,從而給更多從事數學研究的學生創造一個接觸組合數學的窗口。

提到數學畢業生的出路,趙宇飛表示,數學出身的人當然可以做含數學在內的學科研究,比如去做計算機、經濟學、運籌學,數學教給他們的思想方法在很多學科都管用。如果不想留在學術界,他們可以去金融公司或者科技公司,這些公司都很重視數學好的學生。

相關焦點

  • 21歲MIT本科生推動數學重要問題新進展,曾獲阿里數學競賽獎
    2020 年 5 月 19 日,Ashwin Sah 就組合數學(Combinatorics)領域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拉姆齊數發表了最佳結果。不過當時他想要為此慶祝喝一杯,是買不到酒的。當時 Sah 還未滿 21 歲,正在 MIT 讀本科(他在畢業後發表了新的證明)。即使在數學這一天才輩出的領域中,這依然是少見的。
  • 數學天才破解世界性難題,23歲成985正教授,丘成桐:運氣好而已
    而就在如今的我國,有這樣一位數學天才,他破解了世界級難題,23歲就被聘為985院校正教授。但對此,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只是說,這都是他運氣好罷了。對一門數學基礎學科如此痴迷的學生自然引起了導師們的注意,中南大學也對此進行了點對點的指導,這讓他的信心和知識都在飛速增長。直到他看到了一則名為「拉姆齊二染色定理」的時候,一直蓄銳的劉路第一次展現出了自己的鋒芒。
  • 數學天才破解世界級難題,23歲被聘為正教授,丘成桐:運氣好而已
    2011年9月16日,他作為亞洲高校的代表,出席美國芝加哥大學數理邏輯學術會議,並作了40分鐘的報告。第二年的3月20日,中南大學的校長宣布將在讀學生,23歲的他聘請為中南大學正教授級的研究員。這一年,他才23歲,還是一個學生,便有了別人得不到的榮譽。
  • 破解世界難題,23歲成教授,美籍華裔數學家卻稱劉路只是運氣好
    當大三學生劉路破解了困惑世界的數學難題西塔潘猜想後,中南大學也不拘一格選人才,把年僅23歲的劉璐,破格聘為了正教授級研究員。 劉路也因此成為國內最年輕的教授。 一時傳為佳話。
  • 印度天才學霸16歲獲奧賽金牌,21歲證明出拉姆齊數最佳結果
    【新智元導讀】剛滿21歲的印度學生Ashwin Sah提出了「五月證明」,這為組合數學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提供了最佳結果。這個成就在天才聚集的麻省理工學院也是極其突出的,加州理工學院的戴維·康隆(David Conlon)表示,Sah的貢獻使他已經有資格擔任教職,即使他還是一名本科生。本科生當教授?
  • 湖南硬核博士:年僅33歲,破解40多年未解世界難題!
    世界上總有著各種各樣的困難擺在人們面前,有新出現的問題,也有擱置許久都無法解決的難題,不過,科學家們總是會用他們的聰明才智與辛勤付出去一一突破這些困境。成都理工大學校友蘭司就是其中一位,他在33歲的年紀,卻破解了逾40年世界未解難題!本期推送,讓我們一起認識一下這位優秀的成理校友!
  • 一個以解「簡單的難題」而出名的數學新星在冉冉升起
    一位以解決看起來最簡單、然而又非常艱巨的數學難題而聞名的數學明星在冉冉升起。他的名字叫詹姆士·梅納德,英文名:James Maynard。可能是因為太年輕,在中國鮮有人知,但是在國際數學界卻是一位響噹噹的數論數學家明星。
  • 50年都未解開的蛋白質摺疊難題被AI破解了
    1972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克裡斯蒂安·安芬森在獲獎感言中提出了一個假設來說明酶進行化學合成的可能性。他猜測蛋白質複雜的三維結構是由它的一維結構所決定的,也就是說,由DNA控制細胞內RNA所搭建的特定胺基酸序列,從理論上來講,應該決定了這類蛋白質擁有怎樣的結構。
  • 天才中的天才:12歲學數學,21歲決鬥身亡,解決三百年數學大難題
    世界數學史上最天才的人過著怎樣的人生?這個問題我們請伽羅瓦同學來回答!伽羅瓦的出生非常好,他的父母都是高知識分子,由於父母認為法國的小學教育太差了,所以在伽羅瓦12歲之前都沒有進過學校,他的學習都由他母親負責。
  • 國產女科學家4年發表8篇論文,破解了世界級難題,現在又有新突破
    據了解,白蕊師從施一公教授,博士期間的課題是利用結構生物學的手段來探究RNA剪接的分子機理,發表的高水平研究論文8篇,被引用次數600餘次。她還入選由中國科協評選的2018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全國5人名單,並獲得國家獎學金、「未來學者」獎學金等殊榮。
  • 15歲女孩破解世界難題,成中國頂尖科學家受讚譽
    ——阿倫·尼文斯(美)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627,閱讀約2分鐘有著天才少女讚譽,同時也是中國最年輕科學家的譚方林,受邀參加2019年全球頂尖科學家大會,進入公眾視線,成為很多人的榜樣。譚芳琳2014年出生於上海,父母都是華師大的老師,受家庭的影響,她從小就對數學特別感興趣,父母還送她去補習班,希望她能在數學領域有更多的成就。上初中後,她對數論特別感興趣,父親不是數論專家,幫她請來了這方面的教授,從第一個暑假開始,她就跟著教授學習。
  • 被3名中科院士保舉,21歲受聘中南大學教授,學渣劉路不簡單
    在劉路看來,這不是一道世界級數學難題,而是一道未破解的題目,一道等待著他破解後,依舊像往常一樣的興奮的題目。 「學渣」逆襲,20歲破解數學難題 因為常年學習數學,劉路與傳統的學者對於數理邏輯的想法會有所不同,再加上對數學濃厚的興趣,
  • 歷史上至今未解開的數學超級難題
    比如數學中最古老的未解之謎——孿生素數猜想,就是由古希臘著名數學家歐幾裡得(Euclid)提出,距今已近2300年。關於該問題最重大的突破由華人數學家張益唐於2013年獨自完成。幾千年以來,人類在研究數學的過程中,提出並解決了很多難題。有些數學難題不僅玩壞了很多研究者,其解決的過程或結果也讓人覺得十分坑爹。
  • 一位數學本科生的極限探索
    論文的作者名叫Ashwin Sah,他才剛剛年滿21歲,如今是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博士一年級的學生。當Sah還是一名本科生時,就已經發表了許多數學結果。有數學家評論說,以Sah在本科時期所作出的學術成果的數量和質量,就已經足以讓他獲得教職。即使是在一個時有天才出沒的領域,這樣的成就也是罕見的。
  • 上海交通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強基計劃)專業培養方案
    中國數學會成立大會與第一次會議於1935年在上海交通大學召開。1978年重新組建應用數學系,2001年恢復為數學系,2015年成立數學科學學院。2017年上海交通大學數學學科入選教育部世界雙一流建設學科,並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得A檔。數學學科在國際主流學科排名中,均進入世界百強,長期保持高水平學術影響力。
  • 一道2000多年的數學難題,卻被一位大學生一晚解出,過程很勵志
    在學習和考試的過程中,相信同學們也碰到過不少數學難題,數學題和文科題不太一樣,除了需要對公式定理的靈活運用之外,在做題過程中還需要縝密的邏輯和推理能力,因此,數學題的解題過程是複雜繁瑣又充滿挑戰性的,甚至還可以很勵志。
  • 山東大學本科生校長獎孟鉉濟:已保送至清華,攻讀密碼學博士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徐玉芹 通訊員 溫夏蕾「山東大學校長獎」是學校授予在校學生的最高榮譽,設立於1991年,用於獎勵具有優秀的道德品質、出眾的學業成績和科研水平、健康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綜合素質全面或在道德風尚、研究創新、創業實踐、社會服務
  • 18歲華裔博士顛覆量子計算,《科學》:他「殺了」量子計算的發展
    進入21世紀,量子力學成為各國科學界都在努力發展的領域,美國就有一位華裔少年,他在量子力學領域上得出過驚人的發現,他是誰呢? 他在這裡學習的主要專業是數學和計算機科學。數學是所有理科與工科科目的基礎,而計算機學在未來有著很強大的發展潛力,唐乙文的這個選擇也為他後來驚人的發現埋下了伏筆。
  • 這幾道小學數學難題破解之法清奇巧妙,小學生喟嘆:長見識!
    你不得不承認,小學數學中的一部分難題還真不能用常規套路去解!一板一眼地走循規蹈矩之路,不僅耗時而且費力,實在得不償失,因此在難題面前那些清奇巧妙之法顯得彌足珍貴。今天,筆者興之所至,悉心挑選幾道這種類型的題——都是小學數學幾何部分的較難題,為大家展示一下它精緻奇巧的破解方法,以期與大家共同分享。(1)、如上圖所示,小圓的半徑是5釐米,求出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
  • 年僅21歲,一個智商碾壓同期數學家,但為情所困數學天才的隕落
    ——悼念一位數學天才天才居然被迫留級破解得了百年難題,卻在愛情路上一去不返,天妒英才!沒錯,他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數學系同學的噩夢——伽羅瓦。1811年,埃爾瓦斯特.伽羅瓦出生於一個法國巴黎的中產階級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