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金鳳 本報記者 石晶 劉菊
「門診大廳有人倒地,意識不清,快來人搶救!快!快!」急診科護士韓鵬飛放下介入科醫生溫曉斐的呼救電話後,推著平車飛速地跑了出去。不到3分鐘,只見韓鵬飛推著一位面色蒼白的男病人衝進了搶救室,嘴裡大聲地複述著病人的基本情況:「頸動脈消失、呼吸音消失、瞳孔較大、顏面甲床紫紺、全身大汗、突發心臟呼吸驟停,快搶救!」這是18日發生在哈醫大四院的驚險一幕。隨後,醫護人員展開生死救援。
關鍵的15分鐘
昏迷患者被多次搶救
溫曉斐回憶,18日9時左右,他在外科會診完畢,打算乘電梯回科室時,看到大門外一個患者突然倒地。家屬邊哭邊大聲呼救,他猜想應該是急性心梗發作、大面積腦梗或者急性肺栓塞等突發的大問題。他馬上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跑了300米,來到患者跟前。那時患者已經意識喪失,呼之不應,呼吸停止,瞳孔散大,頸動脈、股動脈搏動均已消失。根據患者情況,他立即進行了CPR復甦術,採取了仰頭抬頜、開放氣道、胸外按壓等急救措施。
搶救持續6-8分鐘左右,患者終於有了自主呼吸,意識有所恢復,再次檢查頸動脈搏動恢復,但是很弱,瞳孔縮小,搶救有效。這時,溫曉斐終於可以騰出一隻手,給急診科打電話,聯繫進一步搶救事宜。
剛打完電話,他發現患者再次陷入昏迷、停止呼吸和脈搏,又是一輪搶救……患者再一次恢復了意識和生命體徵,然後急診人員到了,順利把患者轉往急診科。前後總共經歷了15分鐘左右,而這15分鐘是跟死神賽跑的關鍵時刻。
漫長的1小時
不間斷搶救救活病人
急診醫護團隊立即各就各位,胸外按壓、氣管插管、建立靜脈通路、吸氧,除顫儀準備、搶救藥準備,當班護士周長華、王寅姝有條不紊、快而不亂。
「室顫,室顫,立即除顫!」劉嫻醫生下達醫囑,病人仍未恢復竇性心律。繼續心臟按壓,此時搶救已經將近40分鐘,護士們的汗水已經溼透了全身,「繼續、繼續,腎上腺素,1毫克靜推」。
醫生在下達醫囑的同時說了句:「大家再堅持,病人還很年輕」。第二次除顫……第三次除顫……終於在第四次除顫後,奇蹟出現了,經過了一個多小時不間斷地搶救,病人出現了明顯的自主呼吸,心跳也恢復了,瞳孔有了對光反射,終於將病人的生命從死亡線拉了回來。
護士們仍然沒有放鬆,繼續在旁邊守候著,盯著監護儀上的每個數值,因為大家都知道病人後續的生命支持也尤為重要。直到病人恢復了意識,並且心跳維持在正常範圍之內30多分鐘後,才轉入重症病房繼續治療。
-2℃搶救
汗流浹背口罩溼透
據患者家屬介紹,病人一直有冠心病,最近因為工作勞累身體不舒服,才來到哈醫大四院就診。剛到門診就發病了,多虧當時路過的哈醫大四院介入科溫曉斐醫生和心內科石英茜及時搶救,並幫助聯繫急診綠色通道,又有急診科王珊護士長和所有醫護人員的堅持不懈、爭分奪秒的搶救,才得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事後我才發現,-2℃的氣溫下,我已經汗流浹背、口罩溼透、無法呼吸,只好摘掉口罩。連續彎腰竭力搶救,我腰間盤突出犯病了。」溫曉斐告訴記者:「但是,做醫生很幸福,有滿滿的成就感、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