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油畫作品《麥田與收割者》、《鳶尾花》、《麥田》

2020-12-17 騰訊網

梵谷的《麥田與收割者》、《黃背景襯託花瓶裡的鳶尾花》、《鳶尾花》、《麥田》(高清細節)賞析

《麥田與收割者》是梵谷創作完成於1889年,作品尺寸為50.5X100.5 cm,材質為布面油畫,原作被收藏於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梵谷博物館。

這幅畫是梵谷在法國的一個精神病療養院裡創作的,那時主要是臨摹他喜歡的一些作家的作品,也有少數自己的創作,這便是其中的一幅。

太陽像個大的鹹蛋黃,天空有點發綠,山丘卻是藍色的,從低到高,拉成一條斜線,稀疏的坐落著幾個簡陋的房子,大面積金黃的麥田,麥浪隨風翻滾著,是個豐收的秋天吧?可只有一個人揮舞著鐮刀在收割,是想告訴我們什麼呢?你眼裡的世界如此美好,可是卻只有你一人在欣賞?

這幅畫很能代表梵谷抽象派的畫法,筆觸非常簡單,直線、點、圓圈,那收割者甚至有點醜陋,可是色彩卻如此濃烈,金色的麥浪好漂亮,藍色的山丘綿延著,太陽在最上端跟麥田呼應著,有一種悽楚的美。

《麥田與收割者》作品細節

鳶尾花本是一種很平凡的植物,但梵谷賦予它精彩的形象與色彩以及永恆的生命力,這是一生浸在痛苦與無奈中度過的畫家對大自然的讚美,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他畫的鳶尾花是那麼的可愛,甚至有人認為它們比真正的花還美,還真實。

鳶尾花和向日葵,原本都是很平凡的植物,但梵谷賦予它們精彩的形象與色彩以及永恆的生命力,是這位一生都在痛苦與掙扎中度過的畫家對大自然的讚美,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仿佛是一位黑暗中孤獨的舞者內心裡無語的傾訴,他畫的鳶尾花鮮麗可愛,但又有點憂傷,有點孤獨和不安,甚至有一種近乎掙扎的姿態。

《黃背景襯託花瓶裡的鳶尾花》作品細節

《鳶尾花》(Irises) 是梵谷在1889年5月創作完成於聖雷米,材質為畫布油畫,作品尺寸為71X93cm,現存於洛杉磯。

這幅《鳶尾花》,被稱為梵谷在「聖雷米時期最偉大的作品之一」,它遠遠地就能吸引住你的目光,色彩豐富,線條細緻而多變,整個畫面充滿律動及和諧之美,洋溢著清新的氣氛和活力。

和向日葵一樣,梵谷似乎也很喜歡畫這類植物。油畫中的鳶尾花在人們看來,遠遠美過真實的。也許就是那種淡淡的美麗與可愛,才會如此深深地吸引著觀賞者。

鳶尾花的活動區域被放在自右上向下漸傾斜的大片領域內。花朵沒有一個整齊的生長方向,每朵花有著自己姿態——卻都是一種近似於掙扎的姿態,看起來像是想掙脫某種無形的束縛。這些向四面八方掙動的花朵,在並不明麗的青綠色花葉襯託下,佔據了畫面的絕大部分。

《鳶尾花》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應該是位於畫面左側,那一大朵白色的鳶尾花。不是被眾星拱月地包圍在其中,而是選擇了像個局外人一樣,孤單地悄然獨開。它離盛開的畫面中重要表現的那片藍紫色鳶尾花,和後面作映襯的萬壽菊都有一段距離——孤寂又帶有那麼一點刻意的避世,這是明顯的高更式構圖風格,格外醒目。

1892年,唐基(梵谷的朋友)以300法郎的價格,將這幅畫賣給了評論家奧克塔夫·米爾博,奧克塔夫是梵谷作品最早的賞識者之一,這幅畫和梵谷的許多其他畫作一樣,在他死後不斷地買賣,1988年在拍賣會上,這一幅《鳶尾花》拍出5300萬美元的天價,當時震驚了世界。

而所有的輝煌,梵谷自己看不到,他是一個被譽為瘋子的天才,一生都充滿著世俗意義上的「失敗」,名利皆空,貧困交加,受盡冷遇和精神疾病的折磨,正如畢卡索所說: 「這人如果不是一位瘋子, 就是我們當中最出色的。」

《鳶尾花》作品細節

《麥田》The Harvest (Wheat fields),是梵谷創作完成於1890年7月10日,原作材質為油彩畫布,原作尺寸是73×92 釐米,原畫被收藏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梵谷美術館。

《麥田》作品細節

相關焦點

  • 梵谷最好的作品是哪幅?8位專家給你意想不到的新視野
    梵谷的作品與其人生經歷一樣坎坷多難,但其中對生命和自然的炙熱感情,以及在經歷了可怕的風暴後重拾勇氣面對生活的治癒力量,不斷激勵著曾經,或正在經歷了苦難的所有人。梵谷的作品為何會有這樣的力量,他最重要的藝術品又是哪些?不妨來聽聽來自全球八家重要機構的梵谷研究者們眼中,哪幅作品才是梵谷最具代表性的。藉此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梵谷的標誌性風格。
  • 名畫賞析-梵谷最出名的34張油畫作品
    梵谷最出名的34張油畫作品,詳細賞析鳶尾花 荷蘭 梵谷 油畫 美國,加州,保羅蓋茲美術館內藏 1889《鳶尾花》(Irises)是知名的荷蘭畫家梵谷的作品之一梵谷最出名的34張油畫作品,詳細賞析麥田群鴉 荷蘭 梵谷 油畫 梵谷博物館藏 1890《麥田群鴉》是梵谷臨死前的幾幅作品之一,描繪的是法國瓦茲河上奧維爾鎮周圍鄉下麥田的情景
  • 西方藝術大師們的油畫作品細節,望塵莫及!
    名畫與藝術家們的執著、嚴謹是分不開的,從西方古典油畫中的細節中就可以看出來,繁複的蕾絲、面頰秀髮的絲絲情、華美袍子上隱隱發光的絲線、面部皮膚的肌理等等這些,讓人望塵莫及
  • 紀念梵谷去世130周年:梵谷的眼淚(五)
    散步在奧維爾公墓,我想起梵谷和提奧談他的《麥田裡的收割者》那段名言:「我從這個收割者看到——一個模糊的身影, 拼命地在烈日下趕活——我從中看到了死亡的形象, 在某種意義上, 把麥子想像成人類在被收割。」
  • 梵谷|一直聽說你,卻從未真正認識過你
    全片招募近百位藝術家根據120幅梵谷原作  7年時間,15個國家,125位畫家,56800幅油畫  製作出這部95分鐘的動畫長片  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第一部全油畫動畫長片    《鳶尾花》     《麥田與收割者》  【聖雷米,1889年5月】  「我在油畫布上耕耘就象他們在田裡耕種一樣。我們辛勤的耕耘都出自對大自然的愛。」
  • 「如果你的位置在麥田,就不要去留戀巴黎的街市」——文森特·梵谷
    「如果你的位置在麥田,就不要去留戀巴黎的街市」 ──文森特·梵谷 藍藍的天上白雲飄。 大地上,一片金黃的麥浪,兩座墳,兩座非常普通的墳。石頭墓碑上刻著相同的姓氏:VAN GOGH。
  • 《我有一片星空》梵谷在精神病院374天的生活和115幅畫背後的故事
    藝術家在創作作品時,也將自己的生活烙印在作品之上。在西方眾多藝術家中,有一位非常特別的藝術家——文森特·梵谷,他的特別之處正是在於——很多著名畫作是在精神病院完成的。復刻版畫:色彩的翻譯家梵谷在聖保羅精神病院創作出了具有強烈個人風格的畫作,由於遠離其他藝術家,他的作品幾乎不受市場和其他藝術家的影響,可以作出任何大膽的嘗試。1889年秋,梵谷開始了一項不同尋常的實驗:他想將其他畫家的黑白版畫「翻譯」成自己的油畫。
  • 為什麼梵谷死之後才被關注?
    梵谷只活了37歲,離世到現在有一百多年,梵谷27歲開始畫畫,864 張油畫、1037 張素描、150 張水彩畫……不足 10 年的時間,他完成作品的數量之巨,著實讓人們震撼。他從小自卑、自閉,潦倒落魄時的那些畫作,直到死後才被人們想起。
  • 藝術一刻|梵谷生前唯一賣出的油畫
    藝術一刻|梵谷生前唯一賣出的油畫 2020-10-23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梵谷玫瑰花系列作品賞析
    玫瑰與向日葵 荷蘭 梵谷 油畫 1886粉紅色玫瑰 荷蘭 梵谷 油畫玫瑰 荷蘭 梵谷 油畫玫瑰錦葵 荷蘭 梵谷 油畫牡丹和玫瑰 荷蘭 梵谷 油畫玫瑰和甲殼蟲 荷蘭 梵谷 油畫玫瑰 荷蘭 梵谷 油畫 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
  • 梵谷逝世130周年:探訪享譽全球繪畫大師的長眠之地
    中新社記者 李洋 攝梵谷生命中的最後幾個月就是在這座小城鎮中度過的,這裡的教堂、市政廳、農田等風光都一一被梵谷畫進他最後的作品中,到處都留下了梵谷的足跡。把這裡形容為「梵谷之城」也並不過分。梵谷之墓在當地公墓中的位置並不起眼,他與弟弟提奧·梵谷葬在一起。兩人的墓地前方各有一簇盛開的向日葵,格外引人注目。
  • 梵谷的世界你不懂 原來色彩真的很美麗
    2梵谷的人生簡介    文森特·梵·高(1853-1890),荷蘭後印象後印象主義畫派畫家,表現注意的先驅,其作品含有深刻的悲劇意識。他大膽地探索,自由地抒發內心的感情,追求強烈的個性和獨特的形式,對野獸派與德國表現主義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梵谷的作品《鳶尾花》、《向日葵》、《星空》等,現已躋身於全球最知名、最昂貴的藝術作品行列。
  • 評展|上野之森美術館「梵谷展」:梵谷何以成為梵谷
    正在日本東京上野之森美術館舉辦的「梵谷展」呈現了梵谷藝術道路的起點與成長過程。聚焦於梵谷本身,拋卻一切繁文縟詞,名稱走的是日式極簡風——「Vincent van Gogh 梵谷展」。除了其代表作《麥田》、《絲柏樹》、《薔薇》外,展覽還囊括了同時代對梵谷產生重大影響的他人作品,包括海牙學派和印象派的畫作。
  • 「白鴉行動」揭秘麥田怪圈:一夜間竟有目擊者拍到UFO製造麥田
    #德國麥田怪圈#1996年,有目擊者在蘇格蘭的一處麥田拍到了UFO,它在麥田上空盤旋了一會兒頃刻間在其下方就出現了一個較為複雜的麥田圈,簡單的就像是蛋糕擠下一片「奶油」。麥田怪圈的概述「麥田怪圈」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畢竟這也算是一個很有名的事件了。
  • 梵谷到底畫過幾幅《向日葵》?只知道一幅的你out了
    ——梵谷梵谷以向日葵為主要表現內容的繪畫作品目前所知有11幅(現存10幅,其中1幅在二戰時期被毀),分為兩個時間段創作,前4幅平放在畫面中的向日葵,即「剪下的向日葵」完成於梵谷的巴黎生活時期,後7幅插在花瓶中的向日葵則完成於阿爾勒時期。
  • 梵谷一生所畫 珍貴的素描手稿!
    >- 梵谷珍貴的素描手稿 - ▼ 有圍欄的麥田 用鐮刀收割者
  • 今日讀書——《麥田裡的守望者》
    疫情期間時間變得很富餘,所以撿起了許久未看的《犯罪心理》,其中有一集講述了反社會人格障礙犯罪事件,劇尾小天使瑞德便提起了被奉為「反社會人格聖典」的《麥田裡的守望者》,我就一時興起在微信讀書立馬找了書來看,因為想趁著熱度未消退一口氣讀完。
  • 麥田,社區的守望者
    5000封來信北京麥田創新中心副總經理孫慶磊加入麥田已經5年了。前幾天,他和一個做市場諮詢的朋友聊到,過去一年,麥田在北京收到了5000封感謝信。朋友感慨,麥田應該是北京收到感謝信最多的一家企業了。這些感謝信,是麥田的經紀人用誠心實意的服務,換回來的。
  • 極美的,卻又不常見的梵谷畫作欣賞
    梵谷作為世界最著名的畫家之一,在他的有生之年卻只賣出去過一幅畫。這幅畫叫:《紅色的葡萄園》《紅色的葡萄園》:布面油畫,75 X 93cm,藏於莫斯科普希金博物館。在梵谷眾多的作品中,這幅畫不是最出眾的一件,但卻是梵谷生前唯一賣出的一件。1890年,比利時畫家安娜·博赫以400法郎的價格買下了這幅畫,現在存於莫斯科。
  • 梵谷生前的最後一幅畫,帶你認識一個不一樣的梵谷
    梵谷是19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他的作品,為後人所頂禮膜拜,畫家們提及梵谷便肅然起敬。梵谷生前的畫作,大多有著一種旺盛的生命力,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讚頌。如他的《向日葵》、《海邊的卡夫卡》等等。文藝界都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名人在世的時候往往得不到同時代的認同,而在死後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