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的《麥田與收割者》、《黃背景襯託花瓶裡的鳶尾花》、《鳶尾花》、《麥田》(高清細節)賞析
《麥田與收割者》是梵谷創作完成於1889年,作品尺寸為50.5X100.5 cm,材質為布面油畫,原作被收藏於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梵谷博物館。
這幅畫是梵谷在法國的一個精神病療養院裡創作的,那時主要是臨摹他喜歡的一些作家的作品,也有少數自己的創作,這便是其中的一幅。
太陽像個大的鹹蛋黃,天空有點發綠,山丘卻是藍色的,從低到高,拉成一條斜線,稀疏的坐落著幾個簡陋的房子,大面積金黃的麥田,麥浪隨風翻滾著,是個豐收的秋天吧?可只有一個人揮舞著鐮刀在收割,是想告訴我們什麼呢?你眼裡的世界如此美好,可是卻只有你一人在欣賞?
這幅畫很能代表梵谷抽象派的畫法,筆觸非常簡單,直線、點、圓圈,那收割者甚至有點醜陋,可是色彩卻如此濃烈,金色的麥浪好漂亮,藍色的山丘綿延著,太陽在最上端跟麥田呼應著,有一種悽楚的美。
《麥田與收割者》作品細節
鳶尾花本是一種很平凡的植物,但梵谷賦予它精彩的形象與色彩以及永恆的生命力,這是一生浸在痛苦與無奈中度過的畫家對大自然的讚美,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他畫的鳶尾花是那麼的可愛,甚至有人認為它們比真正的花還美,還真實。
鳶尾花和向日葵,原本都是很平凡的植物,但梵谷賦予它們精彩的形象與色彩以及永恆的生命力,是這位一生都在痛苦與掙扎中度過的畫家對大自然的讚美,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仿佛是一位黑暗中孤獨的舞者內心裡無語的傾訴,他畫的鳶尾花鮮麗可愛,但又有點憂傷,有點孤獨和不安,甚至有一種近乎掙扎的姿態。
《黃背景襯託花瓶裡的鳶尾花》作品細節
《鳶尾花》(Irises) 是梵谷在1889年5月創作完成於聖雷米,材質為畫布油畫,作品尺寸為71X93cm,現存於洛杉磯。
這幅《鳶尾花》,被稱為梵谷在「聖雷米時期最偉大的作品之一」,它遠遠地就能吸引住你的目光,色彩豐富,線條細緻而多變,整個畫面充滿律動及和諧之美,洋溢著清新的氣氛和活力。
和向日葵一樣,梵谷似乎也很喜歡畫這類植物。油畫中的鳶尾花在人們看來,遠遠美過真實的。也許就是那種淡淡的美麗與可愛,才會如此深深地吸引著觀賞者。
鳶尾花的活動區域被放在自右上向下漸傾斜的大片領域內。花朵沒有一個整齊的生長方向,每朵花有著自己姿態——卻都是一種近似於掙扎的姿態,看起來像是想掙脫某種無形的束縛。這些向四面八方掙動的花朵,在並不明麗的青綠色花葉襯託下,佔據了畫面的絕大部分。
《鳶尾花》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應該是位於畫面左側,那一大朵白色的鳶尾花。不是被眾星拱月地包圍在其中,而是選擇了像個局外人一樣,孤單地悄然獨開。它離盛開的畫面中重要表現的那片藍紫色鳶尾花,和後面作映襯的萬壽菊都有一段距離——孤寂又帶有那麼一點刻意的避世,這是明顯的高更式構圖風格,格外醒目。
1892年,唐基(梵谷的朋友)以300法郎的價格,將這幅畫賣給了評論家奧克塔夫·米爾博,奧克塔夫是梵谷作品最早的賞識者之一,這幅畫和梵谷的許多其他畫作一樣,在他死後不斷地買賣,1988年在拍賣會上,這一幅《鳶尾花》拍出5300萬美元的天價,當時震驚了世界。
而所有的輝煌,梵谷自己看不到,他是一個被譽為瘋子的天才,一生都充滿著世俗意義上的「失敗」,名利皆空,貧困交加,受盡冷遇和精神疾病的折磨,正如畢卡索所說: 「這人如果不是一位瘋子, 就是我們當中最出色的。」
《鳶尾花》作品細節
《麥田》The Harvest (Wheat fields),是梵谷創作完成於1890年7月10日,原作材質為油彩畫布,原作尺寸是73×92 釐米,原畫被收藏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梵谷美術館。
《麥田》作品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