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位置在麥田,就不要去留戀巴黎的街市」——文森特·梵谷

2020-12-15 騰訊網

「如果你的位置在麥田,就不要去留戀巴黎的街市」

──文森特·梵谷

藍藍的天上白雲飄。

大地上,一片金黃的麥浪,兩座墳,兩座非常普通的墳。石頭墓碑上刻著相同的姓氏:VAN GOGH。

文森特·梵谷(VINCENT VAN GOGH)——這是一個在西方藝術史上常常見到的名字。

這是一個被人們說過成千上萬次的名字。

文森特·梵谷(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

這個名字在藝術的版塊上就像宗教裡的神明,這名字有太多耀眼的輝光,這名字寫下太多傳奇的故事,這些故事由於「傳」而更奇,由於「奇」而更被廣泛地傳,傳開來、傳下去。作為畫家,他竟然一生都沒有賣出過一張作品——僅僅一幅成交價格為一百法郎的作品,還是弟弟為了安慰做畫家、苦苦掙扎在藝術探索海洋之中的哥哥而自己買下,同時,還撒了一個無傷大雅的小謊——買家非常喜歡你的畫,喜歡極了——因為冷,他燒過畫取暖,因為餓,他吞過畫畫的顏料充飢——他對藝術的痴情和對藝術的貢獻幾乎前無古人,在短暫的一生中,矢志不移地擁抱藝術的太陽。最後,他像一個黑暗中款款的飛蛾,向最亮的燈撲過去,向最熱的火撲過去,融化……

文森特·梵谷從來就沒有思考過,這或許還有退路。

《麥田裡的烏鴉》

《向日葵》,這個畫家的特有符號,還是燦爛如中天的豔陽,噴發著生的渴望與愛的欲求——《阿爾的教堂》遠不是一個地域概念的教堂在荷蘭、比利時或是法國,它變成了一個濃縮著人類心靈歸宿的象徵——精神的天堂就像一個溫暖的火爐,召喚著無家的孩子。

《夜晚的咖啡座》變成了一種等待,等待生命饒有情味的邀請,等待生命中可以承受和不可以承受和不可以也只好承受的輕或是重或是不輕不重——《星空》,那碧藍的天上,星星不息閃爍著,在濃紫的暮霾中閃爍著——《燕尾花》在雷米的精神病院,在馬賽,在阿爾,在巴黎,在法國——在人間每個角落,蓬勃,張揚,展現生命悠揚的風景。

礦工們、郵差、醫生、畫家、色彩商人、畫商、農民、主婦、牧師、妓女、房東、房東女兒、病友、孩子——老百姓們,還有,法國南部的灼日,早晨的彩雲和晚上的落日,山巒,橄欖樹,還有酒吧,自己的臥室,自己的坐或是放顏料,放茶杯飯碗的椅子,自己的那雙已經穿得變了形的、看不出原來顏色的舊皮鞋,還有精神病院的圍牆院落,就那樣,就那樣和梵谷的繪畫作品一道,留給了藝術史。

相關焦點

  • 梵谷最好的作品是哪幅?8位專家給你意想不到的新視野
    文森特·梵谷《麥田裡的收割者》布面油畫 1889年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藏尼克·巴克(Nienke Bakker)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策展人梵谷因精神疾病在法國南部聖雷米精神病院療養期間如果你喜歡的話,這就是『普羅旺斯』,非常浪漫。」
  • 梵谷逝世130周年:探訪享譽全球繪畫大師的長眠之地
    與130年前梵谷生活的時代相比,這座質樸而寧靜的小城景致並沒有發生太多變化。一條大街橫貫東西,主要建築物分布在大街兩側。城鎮北面依然是大片麥田和玉米地。從巴黎來的很多人都選擇乘坐火車,只有慢車在此地停靠。圖為當地時間7月29日拍攝的梵谷的長眠之地,他與弟弟提奧?梵谷葬在一起。
  • 鑑賞|《麥田群鴉》與梵谷執拗的生命
    那天,他先走過了天主教堂,然後走進墓地對面的麥田裡,「將近日午,火熱的陽光射在他的頭頂,一陣山烏驀然自天外飛來。群鴉飛滿了半空,遮暗了太陽,把文森特圍入一層濃密的黑夜,又飛入他的頭髮、眼睛、鼻孔、嘴巴,把他埋入一叢緊湊、窒息、紛如烏雲的狂撲的翅膀之中 。」當時的梵谷面對了什麼,使他在離開聖雷米療養院不過兩個月的時間,便走向死亡?
  • 梵谷三謎:向日葵、割耳、自殺
    1886年,33歲的梵谷來到了自己向日葵的起點——巴黎。巴黎是藝術之都,當時歐洲很多畫家都在巴黎作畫,家庭的不如意讓敏感的他想找一個可以接納他的地方,於是他來到了提奧的城市。來到巴黎之後,他深深地受到了印象派的影響,開始學習印象派的技法,也是這時候,他找到了自己感情的宣洩口——向日葵。
  • 評展|上野之森美術館「梵谷展」:梵谷何以成為梵谷
    11月的東京,對藝術愛好者而言無異於一場饕餮盛宴,當中日遊客排成蜿蜒的長龍集體朝聖「正倉院」展之際,位於上野公園東南角的上野之森美術館,明黃色巨幅海報前也悄悄排起了長隊,沒有聲勢浩大的媒體宣傳,票價不菲的「梵谷展」的人氣絲毫不亞於「正倉院」展。美術館牆上的展覽海報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文森特·梵谷,作品以豐富表現力和鮮明色彩著稱。
  • 紀念梵谷去世130周年:梵谷的眼淚(五)
    文森特·梵谷記得在自己最沮喪的日子,提奧伸出了熱情之手邀請哥哥來藝術之都巴黎同住,帶哥哥參加周末印象派沙龍,結識了莫奈、雷諾瓦和德加等大師, 讓他眼界大開,精神重振。梵谷在人間最後一個春天為了慶祝提奧兒子的誕生,畫了如今譽滿全球的名作《 杏花盛開》,藍天襯託下的粉白色杏花開滿枝頭,喜氣洋溢,據說兄弟倆人望著搖籃裡皮膚紅潤眼睛明亮的小寶貝喜不自禁。提奧對哥哥說:「我們給他取了你的名字,我希望他能像你一樣頑強和勇敢。」
  • 梵谷逝世130周年:梵谷是怎麼死的,這真的重要嗎?
    綜合各種蛛絲馬跡,奈菲和史密斯「合理推測」,誤傷了梵谷的就是雷內等人,地點並非麥田,而是村莊另一頭的馬廄或糞堆。毫無疑問,《至愛梵谷》的導演和編劇吸納了他們的研究成果,天才在37歲時死於小混混之手,儘管誤傷不如自殺悲情,但是這裡面有巨大的荒謬。梵谷說:「不要指控任何人」,電影試圖表現他的寬厚與自我犧牲,行止高尚,像世上的光。
  • 梵谷油畫作品《麥田與收割者》、《鳶尾花》、《麥田》
    梵谷的《麥田與收割者》、《黃背景襯託花瓶裡的鳶尾花》、《鳶尾花》、《麥田》(高清細節)賞析 《麥田與收割者》是梵谷創作完成於1889年,作品尺寸為50.5X100.5 cm,材質為布面油畫,原作被收藏於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梵谷博物館。
  • 3月30日,梵谷誕生:他生下來,他畫畫;他死去,麥田裡一片金黃
    在1853年的今天, 3月30日,文森特·威廉·梵谷誕生,他是著名的荷蘭後印象派畫家。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畫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文森特梵谷出生於荷蘭,他的父親是一名牧師。他的生日是他一出生便夭折的哥哥的忌日。
  • 文森特·梵谷:天才和瘋子介於一線之間,其實他只是個孤獨的人
    《婦女頭像》,文森特·梵谷,1885年這段時間的畫,還只是梵谷早期的灰調子風格。作為畫商的弟弟提奧為了幫助梵谷將畫賣出去,多次建議他學習當時流行的印象派畫風。起初他並不樂意,直到在弟弟的資助下,他去了巴黎,親眼見到那些色彩豐富的印象派作品,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自此以後,梵谷像重新發現了顏色,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濃墨重彩的創作。
  • 歷史:文森特梵谷,一位荷蘭畫家,二十世紀表現主義的重要先驅!
    在他出生前一年,他的母親科妮莉亞生了一個嬰兒,也叫文森特,他是一個死產的,或者在出生時死亡。他悲傷的父母埋葬了孩子,並在墓碑上豎起了墓碑。結果,文森特梵谷在一個有著自己名字的墳墓的困擾景象附近長大。他的母親後來生下了西奧,他的弟弟和三個妹妹。梵谷早期的教育知之甚少,但他確實從母親那裡得到了一些鼓勵和畫畫。十幾歲時,他經常畫畫。
  • 一篇文章讀懂梵谷,用靈魂作畫的人,成功的背後是這樣的
    ——文森特·梵谷荷蘭之行最大的目的就是去看梵谷,去靠近他心中的那團火,坐下,被他溫暖,也溫暖他。所以除了阿姆斯特丹收藏梵谷畫作最多的梵谷博物館,全球第二大梵谷作品收藏地——庫勒穆勒博物館(Kroller-Muller Museum)也是我規劃的必去之地,即便位置很偏僻。此行不是自駕,雖然荷蘭公交系統很發達,但從烏德勒支過去還是要周折一番。
  • 文森特·梵谷全傳:我們生來孤獨
    《梵谷全傳》第一集 大師崛起:文森特 《梵谷全傳》第二集:
  • 孤獨而偉大,梵谷的這10幅畫作你值得一看!
    文森特·梵谷是世界上最孤獨的人之一,在其短暫而絢爛的一生中,都投入到了對畫畫的熱愛、對藝術的創作之中。如果給梵谷的畫作辦一個線上展覽的話,我想這10幅畫作你值得看到。一、《吃土豆的人》狹窄的房間,逼仄的氣息瀰漫,昏暗的燈光下,貧苦的一家人勞作一天,到了晚餐時間桌上的主食卻只有土豆。畫中最右邊的老婦人機械地倒著手中的咖啡,生活的重擔已經磨滅了其全部的生趣。
  • 文森特梵谷繪畫藝術作品欣賞
    文森特·梵·高是後期印象畫派代表人物,是19世紀人類最傑出的藝術家之一。他熱愛生活,但在生活中屢遭挫折,艱辛倍嘗。他獻身藝術,大膽創新,在廣泛學習前輩畫家倫勃朗等人的基礎上,吸收印象派畫家在色彩方面的經驗,並受到東方藝術,特別是日本版畫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創作出許多洋溢著生活激情富於人道主義精神的作品,表現了他心中的苦悶、哀傷、同情和希望,至今享譽世界.
  • 改編不是亂編,為什麼FGO的梵谷我無法接受
    ——文森特·梵谷  法國南部的鄉下田間,烈日噴吐著濃稠灼熱的巖漿,席捲人間每一個角落,將一切所見之物全部融化。而在這洶湧翻滾的金色熱浪中,文森特·梵谷卻始終迎著太陽,用畫布接住了扭曲撕裂的浪花。  這樣一個傳奇畫家,最近被寫進《Fate/Grand Order》成為了英靈,但是改編形象卻並沒有借著梵谷的名聲直步青雲, 反而成為了眾矢之的,引起了許多爭議。為何如此?將歷史與傳奇人物改編進遊戲真的存在著雷區嗎?宏大敘事的陷阱  如果一定要用一兩個詞來形容梵谷的人生,他可以說是痛苦的、偏執的甚至孤獨的。
  • 改編不是隨機的,為什麼我不能接受FGO的梵谷
    ——文森特·梵谷法國南部的鄉下田間,烈日噴吐著濃稠灼熱的巖漿,席捲人間每一個角落,將一切所見之物全部融化。而在這洶湧翻滾的金色熱浪中,文森特·梵谷卻始終迎著太陽,用畫布接住了扭曲撕裂的浪花。如果要票選國人最熟知最喜愛的西方畫家,我想一定會是梵谷。
  • 梵谷最後的十年「痛苦永存」怎麼理解?
    梵谷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有烏鴉的麥田》等,現已躋身於全球最知名的藝術作品的行列。他在2004年票選最偉大的荷蘭人當中,排名第十,次於第九偉大的17世紀畫家林布蘭。梵谷於1886年3月前往巴黎,於4月至5月間在費爾南德·柯羅蒙(梵谷從特奧那裡得知此人的存在)的畫室就學。在這裡他結識了約翰·彼得·羅素、埃米爾·伯納德、路易·安克坦和亨利·德·土魯斯-洛特雷克。他們常去逛唐吉老爹的畫店,後者是當時唯一有售塞尚作品的地方。就學期間與弟弟西奧同住在特奧位於蒙馬特的公寓中。
  • 後印象派,梵谷|讀書《現代藝術150年》
    如果四位還活著,這種歸類的方法他們肯定也不認同,因為,他們各有特色,走著完全不同的道路。也就是說,這四位更加的個性化,有高度的「可辨識度」,任何了解美術的人都可以輕易地區分梵谷與高更,修拉與塞尚。現在,「可辨識度」已經成為一個藝術家,包括攝影師最基本的標準。
  • 老實人梵谷,才不是怪客
    搜集資料的時候,因為一首《Starry Night》,從另一個角度重新開始了解梵谷。了解其人其事,再去看他的畫就不一樣了。人們比較熟悉的《向日葵》和《星空》,帶來的視覺衝擊自不必說。而幾幅知名度或熱度沒那麼高的作品,反而帶來了一些不一樣的思考。藍紫色的《鳶尾》,似乎凝結著痛苦與愁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