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讀懂梵谷,用靈魂作畫的人,成功的背後是這樣的

2020-12-17 饕餮小娘子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煙。但是總有一個人,總有那麼一個人能看到這火,然後走過來,陪我一起。」——文森特·梵谷

荷蘭之行最大的目的就是去看梵谷,去靠近他心中的那團火,坐下,被他溫暖,也溫暖他。

所以除了阿姆斯特丹收藏梵谷畫作最多的梵谷博物館,全球第二大梵谷作品收藏地——庫勒穆勒博物館(Kroller-Muller Museum)也是我規劃的必去之地,即便位置很偏僻。

此行不是自駕,雖然荷蘭公交系統很發達,但從烏德勒支過去還是要周折一番。庫勒穆勒博物館坐落在荷蘭東部的高費呂沃國家公園中,這座公園相當龐大,是西北歐最大的低地自然保護區。因為公園中的博物館裡藏著梵谷200多幅作品,所以也被人們親切地喚做「梵谷森林公園」。這座博物館不像阿姆斯特丹的梵谷博物館那樣不許拍照,裡面的一切都是都可以記錄在相機或手機中。

若和我們一樣從烏得勒支出發,不開車最快的方式是坐火車到埃德(Ede),再轉兩次公車。好在荷蘭真的不大,如果時間掐好,不用為等車花費太長久的話,總時長只需要1個多小時,比很多人在北京上班路上花的時間還短,而且一路風景也很是養眼。

在荷蘭的任何地方都能感受到這是一個自行車大國,不管是火車上還是渡輪上,都可以看到很多攜帶自行車乘坐的人,所有公交工具上也都有專門放自行車的位置。

烏得勒支到埃德火車只需24分鐘,荷蘭段的歐鐵相當守時,沒有特殊原因的話一分鐘都不會差。埃德是個很小的站,火車站外就是各路巴士站。在這裡等108路到Otterlo Rotonde下車,再轉106路。

108路坐到Otterlo Rotonde只需要17分鐘,但因為這裡人少,所以車也少,40分鐘一班,高峰期時會多加一班。之後的106路是半小時一班。提前規劃時間的最好方式就是用google maps,國外自由行必不可少。如今去梵谷森林的中國遊客越來越多了,車站還貼了很詳細的中文提示。

106路不僅能到公園的西門,還會穿行公園,並在博物館附近有一站。到了西門的時候會停比較長的時間,等待下車去買票的人們再回來上車。票可以單買只遊公園的,或者是公園+博物館,或是公園+聖·胡貝圖斯狩獵住宅(就是曾經收藏梵谷畫作的收藏家的住宅),或是三個都包含。沒想到這麼偏僻的地方都可以用支付寶付款了。

有著55平方公裡的高費呂韋國家公園形成於冰川時代晚期,現由大片的森林、交錯的沙丘和石楠地組成,風光曼妙。除了遊客,周末附近城市的人們也會開車或騎著自行車來公園郊遊,而且公園裡還有免費的自行車。據說運氣好的話還會碰到鹿群、小狐狸等野生動物。

看到這個真人大小、穿著禮服的雅克先生(Monsieur Jacques)雕像和一個簡潔、鮮紅的「K」字雕塑時,就到了庫勒穆勒博物館的入口了。

庫勒穆勒的名字就是這座博物館內藏品的原有主人的名字,他們是一對曾經的荷蘭貴族——庫勒-穆勒夫婦,夫婦倆是梵谷的鐵粉,他們對梵谷畫作不遺餘力的收藏也對促進梵谷被更多人認識起到了絕對的推動作用。

梵谷生前窮困潦倒的,直到他離世後的二十世紀初,他的作品也只是在小圈子裡受追捧。雖然海倫·庫勒-穆勒購買梵谷的第一幅作品《樹林邊緣》時只花了110荷蘭盾,但隨著之後梵谷名氣的越來越大,她和她老公安東到1929年時已經不計成本地購買了梵谷的91幅油畫和180多幅素描或草稿,也成了擁有梵谷作品第二多的收藏者。

那時的第一收藏者是梵谷的侄子,也就是梵谷弟弟提奧的兒子,提奧一直資助梵谷畫畫,沒有提奧就沒有今天的文森特·梵谷。提奧甚至給兒子也取了哥哥的名字——文森特,兄弟倆心心相惜,文森特死後不久,提奧也離開了人世。小文森特後來為了叔叔的作品在二戰期間不受影響,將它們捐獻給了國家,但要求政府要提供一個永久的收藏場所,所以便有了現在阿姆斯特丹的梵谷博物館,也就是收藏梵谷作品最多的博物館。

庫勒-穆勒夫婦後來生意上出了問題,導致破產,他們決定把梵谷和他們收藏的所有藝術品都捐給國家,條件是要政府在這裡建造一座他們本想建造的博物館,並以他們夫婦二人的名字命名。博物館落成後,海倫還被聘請為第一任館長。

不過即便庫勒-穆勒夫婦還收藏了畢卡索、莫奈、高更、蒙德裡安等一批大師的傑作,自1938年開館以來,梵谷的作品都一直掛在館中心位置。看到人最多的地方,也就是梵谷的展廳了。

與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裡不同,這裡並沒有按畫作的時間排序,從右邊看是梵谷以人為主題的作品,比如《自畫像》、《吃土豆的人-練習版》、《播種者》等。而從左邊看則是以自然為主題的作品,例如《夜幕下的咖啡座》、《阿爾的吊橋》、《星空下的絲柏路》等。海倫認為,梵谷一直在尋求人與自然的和諧,這也是她所追尋的。

不過為了方便大家了解梵谷作畫的成長過程,我還是按作畫時間介紹了,因為梵谷的10年繪畫生涯真的就是他的心路歷程,連高更都說他是用靈魂作畫的人。

《Woman peeling potatoes》(削土豆的女人)1881年9-10月

梵谷早期在荷蘭時的作品完全不是我們熟悉的色彩明亮、筆觸旋轉的樣子,而是極其晦暗的。1880年8月,27歲的梵谷在經歷了藝術商人、教師、神學學生和傳道者等職業生涯失敗後,決定專注於繪畫。這位牧師的兒子堅信,作為一名藝術家,他也可以為上帝服務。不過那時他都在記錄那些貧苦的勞動人民,畢竟他在比利時的博裡納日礦區傳教時每日與他們在一起,想盡了辦法去幫助他們,卻搞得自己被教會拋棄。後來他在博裡納日的繪畫,以及回家前經過布魯塞爾和在荷蘭埃頓的父母家畫的都是勞動人民。

《Woman seated》(坐著的女人)1882年4-5月

在自學了一年後,1881年,梵谷去海牙向他表姐的丈夫安東·毛威學習,毛威在那時的荷蘭已算是被認可的年輕畫家了。梵谷在海牙結識了有5個孩子、無比落魄還正在懷孕的妓女西恩。畫中就是西恩。孤獨又善良的梵谷想幫助她,並由這種憐憫產生了愛。他要娶西恩,但遭到了全世界的反對,連毛威也因此拒絕再教他,說他傷風敗俗,那個時候只有弟弟提奧沒有放棄他,還把每月給他100法郎的生活費提高到了150。

梵谷因為幫助西恩看病、生產以及為她其中一個孩子支付上學的錢,總會提前把弟弟寄來的生活費花光,他經常一連幾天餓肚子,身上的衣服也是破破爛爛。而西恩越來越不知足,兩人曾經的溫存變成了不斷的爭吵。飢餓、病痛、指責、負債不斷折磨著梵谷。最終,現實戰爭了幻想,他離開了海牙、離開了西恩,去了已搬到紐南的父母家中。西恩在幾年後便跳河身亡了。梵谷一生都與不幸結緣,但也或許正是如此,他才能畫出那些深刻的作品吧。

《Fisherman》(漁夫)1883年8月

陳丹青曾在一期講梵谷的節目中提到過這幅畫,他說他家裡掛著這幅畫的複製品。雖然這名漁夫連臉上的五官都沒被畫出來,腳的結構也完全不對,整幅畫特別的粗糙,但有沒有一種我們現在常說的靈魂畫手的感覺?梵谷其實一直畫不出一幅「逼真」的人像,他所畫的都是這類人所具有的特性。當然我也不否認,他那時的繪畫技巧基本上是沒有的,但這也是優點所在。

《Edge of wood》(樹林邊緣),1883年8-9月

這幅便是海倫·庫勒-穆勒收藏的第一件梵谷作品。海倫在1908年的一次拍賣會上以110荷蘭盾的價格收購了它。那時梵谷風景的畫風也一樣很晦澀。

《Loom with weaver》(有織工的織布機)1884年6-7月

1883年12月,梵谷因為經濟窘迫去了紐南和父母同住,那裡的農民都笑他,覺得他不務正業。他在那裡2年的時間裡畫了175幅油畫和大量的練習,佔了一生作品的四分之一。紐南的農民為了維持生計,很多人不僅在地裡幹活,回家還要織布。梵谷試著捕捉屋子中昏暗的燈光,他在給弟弟提奧的信裡寫道,「我曾看到他們在夜晚的燈光下織布,這創造了非常倫勃朗的效果......有時一種嘆息或哀嘆必須從雜亂無章的板條中出來,對它來說,這比精確地畫出機器更重要。」

《Head of a woman》(一個女人的頭像)1884年11月-1885年1月

梵谷崇拜倫勃朗,而且他覺得農民就來自土地,所以他給農民的畫上也用了泥土般的黑色,並努力表現出倫勃朗式的明暗對比。但梵谷當時身體和精神都很脆弱,再加上他初學繪畫不久,所以這些畫面中的光線也變得更暗了。

《 Head of a man with a pipe》(一個叼菸斗男人的頭像)1884年11月-1885年5月

梵谷在紐南畫了50幅左右的練習頭像,海倫收集到了九幅,這幅是她在洛德維克·埃因霍溫拍賣會上花了1100荷蘭盾買下的。梵谷那時在努力提高他對頭像的繪畫技術,這幅他在嘗試一個人頭斜向右的表達,但各種角度還都不對,菸斗掛在這樣一個角度的時候菸草是會掉下去的。

《The potato eaters》(吃土豆的人)1885年4-5月

在畫了大量風景、農民和織布的練習後,梵谷覺得是時候創作他的第一幅大型畫作了,但必須要表現農民的生活,於是便有了《吃土豆的人》。不過梵谷一向對學術上的完美不感興趣,他認為真正的農民應該是「燻肉、煙和土豆蒸汽的味道。」

梵谷把前景中的女孩描繪成了剪影的形式,其他人看上去也很粗糙。當時很多人都說他不會畫畫,人物畫得那麼醜,一位畫商曾對梵谷說,「你就不能完全照著畫像一幅畫嗎!」但梵谷覺得這才是他要表達的農民的樣子,只有弟弟提奧一直支持他。梵谷畫了幾幅《吃土豆的人》,他認為最好的那幅現在收藏在阿姆斯特丹的梵谷博物館裡,那無疑也是他在荷蘭時期的傑作。

1885年11月,梵谷去比利時的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學院學習人物畫,但他覺得太過學術、傳統,於是三個月後他便前往巴黎與弟弟提奧住在一起。

那時的提奧在巴黎已是位小有名氣的畫商了,但他所在的古皮兒公司還是因循守舊,不喜歡提奧喜歡的印象派,可提奧覺得那才是繪畫的新浪潮。他為哥哥引薦見認識了高更、畢沙羅、德加、修拉、塞尚等一批才華橫溢的畫家,梵谷被印象派明亮又生機勃勃的色彩和光線所震撼了,他決定要改變他的調色板。

《Moulin de la Galette》(加萊特磨坊)1886年10月

這個類似紅磨坊地方被雷諾瓦、畢卡索等幾乎每一個在巴黎呆過的畫家都畫過。梵谷雖然決心讓自己的調色板明亮起來,但還是喜歡鄉村的感覺,所以即便在巴黎蒙馬特時期,他也總是尋找這種鄉村風格的田園、風車的風景。

梵谷覺得現代城市讓人頹廢,儘管那是文明的,可他還是覺得自己應該是個鄉下人。高更在描繪1886年11月巴黎的一個雪天第一次見梵谷的印象時說,「行人當中,一個衣衫發著抖的人,匆匆走向外面的馬路。他包裹著一件羊皮外衣,帶著一頂毛皮帽,也許是兔毛的,他生著一簇剛硬的紅鬍子,看起來就像個牛販子。」

《 Flowers in a blue vase》(藍色花瓶裡的花)1887年6月

梵谷在巴黎畫了210幅油畫和大量練習,巴黎是他全部作品中數量最多的地方。那時候為了練習他經常畫植物,1886年給朋友寫的信中說,「我通過畫花還做了一系列的色彩研究:紅色的罌粟、藍色的矢車菊和勿忘我、白色和粉色的玫瑰、黃色的菊花,我通過它們尋找藍色和橙色、紅色和綠色、黃色和紫羅蘭色的對立;尋找被打破的和中性色調的和諧;嘗試渲染強烈的顏色,不再是灰色的和諧。」

《Self-portrait》(自畫像),1887年4-6月

因為沒錢請模特,梵谷一生畫了大約25幅自畫像,他曾在信中說,「了解自己很難,畫自己一樣不容易。」

《Interior of restaurant》(餐館的內部)1887年夏天

在時尚的巴黎,咖啡館、酒吧、餐廳和夜總會是印象派畫家們喜歡的主題,但梵谷的餐廳完全是空蕩蕩的,只有掛在牆上的黑色帽子顯示有人的存在,梵谷不喜歡城市生活的喧鬧,也不喜歡他認為的那些頹廢的城市居民。

不過梵谷在巴黎的時候深受印象派和日本版畫的影響,他在最開始向印象派探索時,畫中留了不少印象派其他畫家的影子,這幅畫就很像喬治·修拉的點彩法。他的弟弟提奧一直在提醒他要做自己,於是在完成這幅畫六個月後的1888年,梵谷決定離開巴黎,去法國的南部。在阿爾的一年,也是梵谷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績的一年,他完全形成了自己的調色板和風格。

《Four sunflowers gone to seed》(四朵結籽的向日葵)1887年8-10月

在梵谷的所有作品中,《向日葵》是最被人們熟悉的,但其實梵谷畫過很多向日葵,就像莫奈畫過很多《睡蓮》。梵谷在巴黎時期的向日葵和後來在阿爾畫的風格、色調也都完全不同。這一幅他沒有把花放在花瓶裡,毫無組織,也沒有背景和環境。這些的是真實大小,填滿了整個畫布,冷暖色調混合在一起,不過這幅已經開始出現旋動的筆觸了。不清晰的花朵的擺放空間,讓這幅畫成了梵谷在巴黎時期很凸顯的一幅。這是海倫在1908年購入的梵谷的第二幅畫。

梵谷在阿爾的《向日葵》受到過高更的讚許(庫勒穆勒裡沒有那個時期的向日葵),梵谷邀請在大溪地落魄的高更到阿爾與他一同做畫,還把兩幅《向日葵》的掛到了高更的屋子為他做裝飾。高更在阿爾的時候他們兩個人經常會對作畫進行熱烈的討論,直到梵谷割掉了自己的左耳。

《Bridge at Arles》(阿爾的吊橋)1888年3月

梵谷在阿爾畫了很多版本的吊橋,他喜歡陽光炙熱、色彩明快的阿爾,他在阿爾的一年畫了180幅油畫。他在信中曾說,「我從沒有擁有過這麼美的財富,這裡超乎尋常的美。我無法畫下這麼美,但它深深吸引著我,讓我不會去想任何規則。」海倫說這幅畫是她擁有的所有梵谷作品中最漂亮、最有力量、最清晰的一幅,競拍的時候她出了五次以上的價才拍到。

《Pink peach trees》(粉色的桃樹)1888年3月30日

3月正是阿爾花開的時節,梵谷近4個星期持續不斷地畫了各種開花的果樹。他在巴黎接觸到日本的版畫時就對這種主題產生了興趣,他覺得這幅粉桃樹是他那一系列裡畫的最好的,他說,「它應該是溫柔的、愉快的,而不是嚴肅的色調研究。」不久後,在海牙教過他畫畫的表姐夫安東·毛威去世了,他讓弟弟提奧把這幅畫送給了他們的表姐。

《The sower》(播種者)1888年6月17-28日

梵谷一向喜歡畫農民的生活,他在早年剛開始畫畫的時候,以法國畫家米勒為榜樣臨摹過很多米勒的《播種者》,他認為米勒是真正的農民畫家。對梵谷來說,《播種者》代表著自然與生命的循環,另外還有一個宗教層面的意義,即在土地上播種種子代表著在上帝的世界播種。海倫1909年在巴黎買下了這幅畫。

《Terrace of a Café at night》(夜間的露天咖啡座)1888 年9月16日

這幅也是如今梵谷最出名的畫作之一。梵谷在到了阿爾6個月後,在夜晚的煤氣燈下畫了這家咖啡館。他給自己下了個很難的任務,就是完全不用黑色畫出夜晚,這也使這幅畫變成了他所有作品中最突出的一幅。

除了被燈光照亮的牆和橙色的地板,其它地方都是深藍色和綠色,黃色明亮的煤氣燈光把藍色的星空襯託得更明顯,這是梵谷在所有作品中第一次如此運用色彩,這幅畫散發出了夏日夜晚迷人的味道。事實上,梵谷那時候也正在研究天象,研究者說他精準地畫出了1888年9月16或17日天上的星座的樣子。

雖然梵谷在阿爾所做的畫明顯和以前不一樣了,這一時期也是他作為藝術家最重要的發展階段。不過他依舊對傳統人像不感興趣,而更喜歡體現人物的性格特徵,所以仔細看這幅畫中的人物,臉上依舊沒有五官,輪廓好像也很粗糙,但你就是可以感覺到他們好像真的動了起來。

《The lover(Portrait of Lieutenant Milliet)》(情人(Lieutenant Milliet的肖像))1888年9月底-10月初

梵谷在給提奧的信裡寫道,「他長得很好看,很風趣,也很容易相處,他很適合我畫一幅情人的畫。」畫面右上角的月亮和星星表示Milliet是Zouave團的中尉,他在阿爾和梵谷學了一陣子畫畫,和梵谷一起喝酒,陪伴了梵谷一段愉快的時光。

《Portait of Joseph Roulin》(Joseph Roulin的肖像)1889年2-3月

這位大鬍子的魯林是阿爾的郵遞員,因為總給梵谷送信,與梵谷關係很好。別看魯林只是位郵差,但善良他對生活的理解很深刻,阿爾的多人都覺得天天只在太陽底下畫畫的梵谷是瘋子,魯林夫婦是梵谷在阿爾僅有的幾位朋友之一。

這幅畫可以看出梵谷對色彩的運用已經很好了,尤其是他喜歡的藍色、黃色和綠色,筆觸也旋轉又流暢,但其實這個時候他的精神已經出問題了。

《Enclosed wheat field with rising sun》(升起太陽的封閉麥田)1889年5月

1889年3月,在阿爾的幾次精神崩潰(包括割耳事件)後,梵谷向弟弟提奧申請去聖雷米的精神病院治療。儘管在醫院,只要醫生允許,他依舊堅持作畫。醫生不讓他出去,他就通過他病房的窗子畫外面的麥田。

5月的小麥還有很大一部分是綠色的,罌粟花和雛菊正在田中盛開。梵谷被這個景象感動了,他說,「多麼美的土地、多麼美的藍色、多麼美的太陽啊,但是我只能看到這個花園,從窗戶裡看到的這些。」

《Wheat field with reapper and sun》(有收割者和太陽的麥田)1889年6月底-9月初

病房窗外的麥田已是豐收的樣子。梵谷還憂鬱地總結道,「普羅旺斯的農民比北方誠實的農民要懶散太多了。」在聖雷米的一年,梵谷畫了150幅油畫和非常多的鉛筆畫、水彩畫等。

《Pine tree at sunset》(落日時的松樹)1889年12月

梵谷喜歡畫太陽,他的很多作品裡都有太陽,他覺得太陽讓人充滿了熱情和希望。包括他喜歡畫向日葵也是因為覺得它像太陽,他說,「那是落在地上的太陽!」

《Cypresses with two figures》(有兩個人的絲柏樹)1889年6月-1990年2月

藍天白雲下,兩個女人走在普羅旺斯巨大宏偉的絲柏樹間。然而梵谷要表達的不是女人,而是她們身後的絲柏樹。梵谷給弟弟提奧寫信時說,「這些絲柏樹總是佔據著我的頭腦,他們的線條和比例是那麼美,就像古埃及的方尖塔。而且那綠色一眼就可以認出。」

《Portrait of madame Ginoux》(吉諾克斯夫人的肖像)1890年2月

在阿爾時,梵谷與經營de la Gare咖啡館的約瑟夫-米歇爾吉諾克斯以及他的妻子瑪麗關係很好,他經常去那裡。梵谷在聖雷米精神病院的時候還畫了瑪麗的肖像,和一年前高更為瑪麗畫的幾乎一樣,但高更卻說,「非常好,比起我的畫,我更喜歡它。儘管你在生病,但你從來沒畫得這麼勻稱過。」

《Country road in Provence by night》(夜晚普羅旺斯的鄉間小路)1990年3月12-15日

這幅可能是梵谷在聖雷米畫的最後一幅畫,他後來到生命的最後一站奧維爾的時候還繼續畫了它。畫上黃色的蘆葦很像他曾經畫的麥田的樣子,高大的絲柏樹如火焰一般,藍黑色輪廓的阿爾皮勒山、鄉間旅館和好像溪流一樣的道路都越來越魔幻,漩渦一樣的星星、月亮和天空讓整幅畫好像都轉了起來。著名的《星月夜》也是在這個時期完成的。

1890年7月27日,在巴黎郊區的奧維爾僅生活了70天,卻完成了75幅作品的梵谷在麥田裡作畫時中了一槍,弟弟提奧焦急地趕到他床邊,可他還是在兩天後去世了。

很多人說梵谷是自殺,但通過當時幫他檢查的醫生的說法卻不是,或許只是當地的孩子和他開玩笑,只是善良的他不願說出真相,但不管怎樣,37歲的梵谷終於不用在這個薄情的世界中再深情地活著了。不過梵谷曾說,「在生活的另一面,我們將看出痛苦存在的美麗理由。」

For Loving Vincent!

不想跟團!也不想窮遊!怎麼用最經濟的費用在旅途中享受最棒的體驗?更多既舒適又全面的自助遊、自駕遊,盡請關注遊走在感性與理智間的「饕餮小娘子」。

相關焦點

  • 一片動蕩的靈魂—細讀梵谷的《星空》
    畫如其人!梵谷筆下的夜空是一片靈魂動蕩的領域——在似要爆炸的星星下是安詳寧靜的村莊,火焰燃燒一般的柏樹連接著地面與星空,空中掛著光芒四射的雲朵與如太陽一般明亮的月亮。梵谷在這樣的壯闊場景中,陷入了迷思:「當我處在一種興奮狀態時,我的情感會帶領我走向對永恆和永恒生活的沉思。」
  • 《至愛梵谷·星空之謎》沉淪與救贖之間,濃鬱色彩背後的熾熱靈魂
    在世人看來,我是什麼樣的人?是無名小卒,一個無足輕重又不招人待見的傢伙。這樣的人在現在,以及將來,在社會上都沒有容身之地,簡而言之,我就是最為低賤的下等人。可是,就算這已經成為了無可爭辯的事實,總有一天,我會用我的作品告訴世人,我這個無名小卒,這個低賤的人,心有輝煌,絢麗璀璨。」
  • 《至愛梵谷·星空之謎》:孤獨而又細膩的靈魂,藏著對藝術的痴迷
    --梵谷最近我剛剛看完由多洛塔·科別拉、休·韋爾什曼執導的傳記類動畫影片《至愛梵谷·星空之謎》,這部電影是由一百多位畫家參與的全手繪65000幅油畫串聯起來的動態油畫電影,這也是人們用這樣獨有的方式來集體致敬這位繪畫天才梵谷。
  • 《至愛梵谷·星空之謎》致敬背後,藏著對坎坷人生的思考與堅持
    《至愛梵谷·星空之謎》由於其獨特的創作形式,歷時五年才精心打磨而成。本文將從人物塑造、內涵表達兩個方面來深度解析這部被譽為世界首部全手繪油畫長片的獨特魅力。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會結合自身的觀影體驗,談談這部動畫長片的成功對於我們的啟示。
  • 梵谷復活?他用彩色漫畫還原梵谷一生,引36萬網友關注:太萌了
    他被梵谷獨特的生命力和藝術感染力震懾住了最終決定用自己的畫筆將這位偶像在臨終之前的那段短暫時光通過漫畫呈現的形式更好的表現出來這位伊朗藝術家畫中的梵谷是時而憂傷時而可愛的但就是這樣可愛又憂鬱的畫作一放到網上立馬便引來了一眾網友的歡呼與好評大家都表示原來藝術史上偉大的梵谷竟還有這樣可愛的一面
  • 看不懂梵谷的畫?一文教你快速讀懂梵谷,達到在酒桌上裝逼的目的
    一個擁有有審美力的人,就擁有一整個詩意的世界,在那裡,他可以發現無限的美好和希望。而對於那些缺少審美力的人來說,這扇詩意之門卻是關閉的,在這些人的世界裡,永遠只有實用與功利,他們的情感淡漠、生活無趣,世間所有美好的事物,都註定與他們無緣。因此,很多家長非常注重從小培養孩子的審美力,經常帶著孩子到美術館、博物館欣賞名畫,希望孩子能從這些名畫中領悟到審美力。
  • 梵谷向左,愷撒向右,在這座法國小城讀懂瘋狂畫家的人生
    豐子愷在《梵谷生活》一書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藝術傾向客觀的時候,藝術家的人與其作品關係較少。反之,藝術注重主觀表現的時候,作品與人就有著密切的關係,作品就是其人生的反映了」。梵谷的作品是時代生活的記錄,他是在用生命作畫。因此,要讀懂梵谷的畫作,就先要讀懂他的人生。
  • 《我有一片星空》梵谷在精神病院374天的生活和115幅畫背後的故事
    《星空》是梵谷最著名的畫作之一,也是精神病院時期的代表作。梵谷在聖保羅看到了日出前的金星,非常明亮。由於當時照明條件有限,梵谷在夜晚看到的星空異常美麗,他在1889年6月15~16日的周末,充滿激情地作畫,僅用2天左右的時間便完成了《星空》。
  • 奇葩:美女畫家用乳房作畫 澳洲畫家用下體作畫
    原標題:奇葩:美女畫家用乳房作畫 澳洲畫家用下體作畫   今日推薦  四川新聞網綜合:世界之大,真是無奇不有!當我們剛剛接受了美國加州美女用胸部作畫的離奇思維,卻沒想到還有更離譜的,更讓人目瞪口呆的——澳洲一位畫家,竟然用他的下體來作畫!
  • 文森特·梵谷全傳:我們生來孤獨
    當地的農人非常奇怪這個人。 這一年的年底,被太陽灼烤了將近一年的梵谷再也忍受不了陽光的熾烈,一種不可遏止的躁動攫住了他的靈魂。他手拿一把剃刀,在田野裡四下巡行。
  • 天才總是孤獨的,奇幻星空下藏著畫家梵谷,無處安放的靈魂
    青年梵谷對生活充滿了熱情,曾懷揣著一顆虔誠和慈愛之心作了無薪教士。在給弟弟提奧的一封信中,梵谷寫到:「人來到世上,不僅僅是為了享受快樂,甚至也不能僅僅停留於誠實。人來到世上應該為人類做些大事,應當爭取崇高克服粗俗,這種粗俗,阻撓著每個人的生存。"
  • 梵谷三謎:向日葵、割耳、自殺
    梵谷開始畫的是人物肖像,他畫曠工,畫農人,喜歡在田野作畫。「我五點鐘起身,一直畫到晚上十一點或十二點。我僅僅時而停下來吃點東西。」弟弟提奧給他的錢,他幾乎都用在了模特和顏料上面。他認為自己是個藝術家,一直努力地畫畫,但卻沒有賣掉一幅畫。
  • 呂恆坤:這個叫梵谷的人
    孩子,看看那個梵谷的下場,咱可千萬不要當藝術家啊。這個叫梵谷的人,當過畫廊店員,他的工作就是為顧客介紹畫作,哄著他們掏錢購買。這是做夥計的本分。但這位老兄不僅不這樣幹,還對那些畫瞧不上眼,說都是些矯揉造作缺乏真情實感的垃圾,這還不算,他還批評主顧們趣味低俗不懂審美,最後連老闆也一鍋端,說所謂商業,實際上只不過是有組織的盜賊集團,這樣犯嫌的人,下場可想而知。
  • 最神奇的一篇文章,全文94個字讀音一致,網友:能讀懂都是天才
    相信一定漢語基礎的讀者可以大概知道這篇實施食獅子史,閱讀全文,全部發音的全文全部用「shi」發音,說的是一個姓施的詩人非常喜歡獅子,還發誓10獅子,好不容易去市場買了10頭的「獅子」,吃的時候,發現「獅子」是石頭,慌忙別人,這說明這篇文章屬於「同音文」,整篇文章的漢字只允許採用一個音,四聲不限,標點不限,一般都是文言文,
  • 梵谷是最偉大的印象派畫家,也是一個可愛的瘋子
    這樣的梵谷擁有這樣的人生,雖然不算傳奇,但是也是極少人所能體驗得到的,他的堅持不懈,一顆熱愛生活的、熱愛繪畫的心,猶如他的畫作,永遠值得人敬佩。在他屢次遭受到周圍打擊後,他沒有放棄生活、放棄自己,他選擇了作為一個當時最不受歡迎的冷門傳道士,專為窮人傳播福音的傳道士。
  • 小學生讀懂《哈利波特》英文原版!靈魂拷問:怎樣才算讀懂一本書
    有小夥伴說六七歲就能讀懂了,有高中生說高中了還讀不懂,有的說讀懂《哈利波特》英文版一點都不難,有的說除了咒語外其他一概看不懂,還有的說:這群孩子太嘚瑟,小小年級居然敢說自己讀懂了……我還看到,三四百條的激烈討論背後,是上萬人的閱讀,也有三四百人悄悄地收藏學習。只有一小波的焦點落在「讀懂」的判斷上。
  • 極美的,卻又不常見的梵谷畫作欣賞
    文森特·威廉·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你有沒有仔細看過他的畫?有沒有看到他畫中灰色的絢爛?有沒有看到他熱烈的渴望?他的歡樂、他的痛苦、他的絕望…都那麼強烈。強烈到一百年後依然有人為這樣的強烈而潸然淚下,唏噓不已。
  • 黃奕7歲女兒獨自作畫,復刻梵谷的星空,網友:太有藝術細胞
    11月3日黃奕曬出了7歲黃芊玲正在作畫的照片,在配文中讚美女兒稱:「梵谷的星空,筆觸不錯。」照片中能夠看到黃芊玲很用心的在給自己的作品上色,最後的配色也是讓人眼前一亮,許多網友也紛紛誇讚她很有藝術細胞,相信黃奕作為媽媽看到這些評論,內心也一定很欣慰。
  • 影響梵谷一生的四個時刻
    一個人如果光有良好的願望,而不同有成就的藝術家接觸,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荷蘭時期的梵谷作品,帶著還不曾洗去的暗色調色彩,延續著荷蘭畫的傳統,保存著對農民畫的情有獨鍾。藝術的意義在於為勞動的人們創作,梵谷將那些技術高深沒有瑕窺卻脫離生活的作品拒絕在真正的藝術大門之外。
  • 讓人腦洞大開的插畫搞笑圖,用魔幻現實主義的方式記錄梵谷的一生
    我在想,人在這個世界的命運,可能生來就是註定好了的,以梵谷絕世的才華,生前竟然過著如此窮困潦倒的日子,梵谷酷愛畫畫,但是卻沒有收入,外人不了解,沒有人能看懂,這種情況如果放到我們的生活周圍,會是什麼樣子?我想,情況可能和這會有類似吧,畫的畫不名一文,連吃飯都成問題,也沒有個朋友來往,如果不是弟弟接濟,每天的一日三餐都成問題,可是自己又能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