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佛五臺山

2020-12-19 大明聊文史

五臺山是中國佛教聖山,素有「金五臺、銀普陀」之稱,來到五臺山恰值中秋時節,天氣甚涼,看來五臺山改名以前稱為「清涼山」是有道理的。

這邊風景獨好,雨露霽菲、霑霧縹緲,華蓋蒼穹、鎏金翠隴。五臺各領風騷,長垣蜿蜒,梵天寂籟,了音響空。東臺望海峰,紅日出滄海、扶雲上瓊臺。南臺錦繡峰,山花抹淡妝,淺束濺芳香。中臺翠巖峰,天石繪蛟龍、鱗片泛彩金。西臺掛月峰,月掛離天中,弱水傾三千。北臺葉鬥峰,葉雪舞極天,長浮若紫氣。

試著脫掉世俗的蓑衣,呼吸秋韻,虔誠禮佛。進入東漢王朝後門,天竺高僧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從洛陽來到五臺山,並為佛道之爭進行了激烈的辯論,雙方劍拔弩張,激戰三日,巧舌如簧。這次辯論的意義重大,不僅關係著五臺山的宗教歸屬,也深刻影響著佛道的未來。兩位高僧終究憑藉高超縝密的思辨為佛教和五臺山帶來千年香火。

攢動的人群穿梭於顯通寺中,而顯通寺即兩位高僧主持修建,原名大孚靈鷲寺,獨尊五臺山。古柏蒼松、勁力聳雲,贔屓負碑、鴟尾好望,古色盈園、比丘祈念。一炷香,兩世界。世人們通過一縷縷青煙向佛祖釋懷,讓內心敞開,沒有隱瞞,唯有虔誠。

佛祖面前,眾人皆渺小,萬般皆空無。世人篤佛,願由心生。佛教丰韻的理論和滔天的想像及娑婆世界的歷程為缺失信仰,流離世間的人們帶來甘露,滋潤到肺腑。藥師佛統領東方淨琉璃世界,普渡濟世,解除橫難,讓災難中的世人覓得一縷陽光。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佛法無量,名氣很大。極樂世界無限美好,金、銀、瑪瑙、珍珠、珊瑚、琉璃等無所不有。這裡的人們沾花聽絲,身披蟬翼、臥雲榻月、行天自健。釋迦牟尼則主宰娑婆世界,就是現實世界,這是個「堪忍」的世界,佛祖就世人的罪孽進行教化,皈依佛門。橫三世佛外,還有豎三世佛,燃燈佛代表過去,生時身邊一切如燈,為釋迦牟尼之師,後傳燈之。彌勒佛是未來佛,胸襟坦蕩、笑口常開,釋迦牟尼弟子,承接衣缽。彌勒佛是最接近世人的佛,平民作風和處世哲學更受人歡迎。

大雄寶殿三世佛的背後還有三尊菩薩像,文殊菩薩、觀音菩薩和普賢菩薩。五臺山正是四大菩薩之首文殊菩薩的道場,文殊菩薩佛龕隨處可見。文殊師利坐騎青獅,手持寶劍,勇敢與智慧並存,仗劍走天涯,頗有俠客之風。觀音菩薩一心向善手持淨瓶,楊枝沾點,處處生花。普賢菩薩坐騎六牙白象,主修德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表六度,四足表四如意。兩旁羅漢林立,形態各異,少些佛祖的威嚴,多些世人的俗態。在民間,羅漢的傳說流傳更廣一些。比如濟公「狂而疏、介而潔」,稱為「濟顛僧」,見義勇為、行俠仗義、精通佛理、文章錦繡,深得佛徒和百姓喜愛。穿過無量殿和千缽文殊殿,不僅被眼前的銅殿精絕。8米重簷銅殿,鏨刻鎏金,萬銅澆鑄,金箔翹角,萬佛朝宗。圖案也極其精美,欞花炅炅、羽翅梵翱、掐絲浮案、曌娑皈孚。

在梵音中徜徉的同時,思量浮屠。大白塔是五臺山的標誌,是釋迦牟尼舍利塔。八卦鎖春秋、鬥笠遮天頸、宮闕盛龍魘、補天遺靈境;銀河繞浮屠、重水映寶瓶、鑾鈴響玉殿、百仙摘星辰。傳說,釋迦牟尼涅槃後,屍骨煉成八萬四千個舍利子,放置在大千世界八萬四千座佛塔中,中國有十九座,五臺山得其一。芸芸眾生繞行白塔,轉動法輪,或誦經、或還願、或祈福。不斷地繞塔、轉法輪,是對生命的一次次洗禮,在現實的輪迴中尋找出生命的真諦和三世的輪迴。佛教認定萬物有因果報應和六道輪迴。前世種因,後事結果,處於六道中的何道取決於前因後果。六道為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眾生輪迴、三世往復。脫離三惡道的唯一途徑就是多行善事、修身養性。

有藏經的地方就有佛法,塔院寺藏經閣藏書眾多,可以翻閱經典,窺視義理。《華嚴經》為華嚴宗宗奉,以「法界緣起」為主旨。律宗信奉《四分律》,注重研習和修持戒律。《六祖法寶壇經》是中國禪宗第一本語錄,主張禪定。《法華玄義》、《法華文句》、《摩訶止觀》構成「天台三大部」,提出「一念三千」和「三諦圓融」等思想。智覬、慧能、玄奘、吉藏、鳩摩羅什等高僧等都對佛教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位於五臺山靈鷲峰上的菩薩頂金瓦紅牆、琉璃鑲嵌,蟬聲縈耳、菩提般若。108階陡峭臺階阻止不了香客的虔誠,蒙藏佛教徒更是拜「五體投地禮」,直至「五臺聖境」。菩薩頂是五臺山黃廟(喇嘛教)之首,文殊菩薩居所並為皇家寺廟,地位尊貴。大雄寶殿不僅供奉三世佛,還奉黃教創始人宗喀巴。15世紀初,宗喀巴和他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在藏區廣為流傳,並建立格魯派。而緣起性空說為他和格魯派來帶聲譽,並在蒙藏取得眾多信徒支持。

轉眼已到殘陽半瑟、曉月朦朧、靈峰披彩、聖境潑輝之際,在閻浮樹下若有所思,螻蟻營生麋鹿鳴、苾芻蔓引蓮花開、娑婆世界劫難盡,空空色色涅槃生。五臺山美景甚多,羅睺寺、黛螺頂、普化寺、圓照寺、殊像寺等都有自己傳說和藝術表現。潺潺的音樂讓我不忍離開佛的國度,但心裡的佛光使我不曾走遠。

相關焦點

  • 五臺山經典自駕線路推薦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天津金昇國旅,ID:TJ27020203】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五臺山夜晚唯一開放的寺院【廣化寺】最古老寺院【南禪寺】【佛光寺】是五臺山古建築中最為古老的建築。根據大殿橫梁上題記可以確定,大殿重建於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佛光寺從建築時間上說,它僅次於建於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的五臺縣南禪寺正殿,在全國現存的木結構建築中居第二位。
  • 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為什麼名氣很大的是「五爺」
    (文殊即手持智慧之劍)《華嚴經》中有佛說文殊在清涼山講經說法,而五臺山以氣候清涼、地兼五頂,所以在唐朝唐高宗和武則天「二聖」的授意下,就把五臺山正式確定為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亦得名「清涼山」。信徒或遊客前來五臺山朝臺禮佛,亦或觀賞佛地風光,許願、還原顯得更加功利化、世俗化。
  • 你想去五臺山遊玩嗎?提前做好攻略,盡情去玩耍吧!
    你想去五臺山遊玩嗎?提前做好攻略,盡情去玩耍吧!去五臺山遊玩 ,需要注意些什麼呢?我們是去年八月份中旬,三個朋友三個家庭一起去的五臺山,那時風景正是最好時節,人也特別的多,進入大景區後基本到處是車和人。
  • 朝聖五臺山,必去寺廟全攻略,這裡是文殊菩薩的道場
    五臺山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文殊菩薩)的道場清朝康熙、乾隆等皇帝多次巡幸五臺山為這裡添加不少皇家的威嚴五臺山是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還是中國唯一擁有青(漢傳)黃(藏傳)兩廟的佛山,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在這裡融融相處。在佛教中,文殊菩薩是大智慧的象徵,前往五臺祈福禮佛,或許能夠在香菸繚繞與誦經聲中,感悟到非凡的大智慧。
  • 五臺山僅有的可飲山泉,打水人絡繹不絕,幾百年前還為它建寺
    五臺山是山西最有歷史文化氣息的名山,與北嶽恆山、太行山、武周山以及呂梁山等為山西重要的幾座名山。五臺山更是以秀美風光與文化特色被當之無愧地成為山西第一名山。五臺山的山泉眾多,但是可以飲用的泉水僅有一處,每天都有絡繹不絕的人們到此打水。
  • 流落美國的《帝後禮佛圖》
    夢想得到《帝後禮佛圖》的蒲愛倫找到了北京琉璃廠的古董商嶽斌。經過一番合謀,兩人決定由蒲愛倫出資4萬銀元,從嶽斌手中買下《帝後禮佛圖》石像。交付期為五年。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嶽斌選擇鋌而走險盜賣國寶。1896年出生的嶽斌,家境貧寒。14歲那年,他從河北通縣張各莊到北京琉璃廠一家小古玩店當學徒。
  • 番王禮佛圖
    其左有外國胡王與人從焚香狀,貌極恭虔;其右有衣王者服,罄瞻禮之容,旁有銜花野獸,麋鹿虎豹各盡馴伏情狀……」雖然當年的壁畫早已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但從文中可知,此壁畫的主題與《番王禮佛圖》頗有些相似,都是胡人番王虔誠禮佛的場景,從這份八方來朝、唯我獨尊的構圖中,一絲盛唐威儀不禁透紙而出。
  • 探秘海內孤品「帝後禮佛圖」
    有心人如大著膽子循聲探看,會發現漆黑洞內,幾名石匠借微弱燈光,在盜鑿洞內高浮雕「帝後禮佛圖」。 石匠盜鑿時,龍門南北兩路口,都有人持槍放哨。 5年後,精美的「孝文帝禮佛圖」和「文昭皇后禮佛圖」,在洞內消失。 與此同時,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出現了「孝文帝禮佛圖」;堪薩斯州納爾遜藝術博物館,出現了「文昭皇后禮佛圖」。
  • 五臺山文殊洞舉辦第九屆朝聖行活動 三步一拜小朝臺
    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1月1日,五臺山文殊洞舉辦第九屆「新年祈福朝聖行」系列活動。活動內容主要包括:吉祥供燈,佛法開示,禮敬文殊等。吉祥供燈人間一盞燈,照破無明暗。12月31日晚,文殊洞舉行供燈祈福法會。
  • 五臺山之文殊菩薩的道場
    五臺山,清涼山,紫府山,那五臺山究竟是什麼時候成了文殊菩薩的道場呢?五臺山,也叫清涼山,紫府山,靈鷲峰。最初這裡曾是道家的地盤,《道經》裡稱五臺山為紫府山,曾在這裡建有紫府廟,佛教傳入五臺山,普遍的說法是始於東漢,史籍記載,永平十年,兩位印度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跟隨漢明帝派往西域求法的使者來到中原,在洛陽建白馬寺後,於次年來到了清涼山,也就是五臺山。
  • 文殊菩薩的「道場」——山西:五臺山
    五臺山是馳名中外的佛教聖地,它以其建寺歷史之悠久、規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臺山在山西省五臺縣屬於太行山系的北端,是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組成,其中,五座高峰的峰頂地勢平坦所以稱之為舞臺。五臺山是文殊菩薩傳道的場所,歷代都在這裡廣建寺院,傳揚佛教文化。
  •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五臺山
    五臺山坐落於山西省內,隸屬忻州市五臺縣,西南距省會太原市230公裡,不僅是著名的佛教聖地,它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五臺山還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並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在這座歷史悠久,多姿多彩的古建築群中,無數善男信女來此進香,無數中外遊客來此消夏。關於五臺山,它還有一個流傳千載的傳說一直被人們廣為傳頌。相傳,五臺山原本氣候惡劣,酷熱難當,漫山遍野的飛沙走石。讓當地黎民百姓苦不堪言。
  • 春節看皇帝駕臨隆興寺上香禮佛,穿越古代,遊人直呼開眼界
    歷代皇帝對正定隆興寺都很看重,尤其是清朝時期的康熙、乾隆兩位皇帝出巡曾多次於正定隆興寺駐駕,拈香禮佛,以祈皇圖永固。乾隆十一年十月初四,乾隆瞻禮隆興寺,曾經書下一聯:古雲高展龍華蔭,甘雨輕霏貝葉香。近年來,正定的文保部門根據史料記載,重新編排了「帝王禮佛盛典」,再現了康熙皇帝駕臨隆興寺,地方官員迎接聖駕,皇帝御賜匾額、上香禮佛的歷史場景。
  • 風雪五臺山,紅塵靜謐處
    《名山志》載:「五臺山五峰聳立,高出雲表,山頂無林木,有如壘土之臺,故曰五臺。五臺山是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位居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但五臺山不是一座山,它是由五座平均2000米的山峰組成。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五臺山『五巒巍然、氣候清涼』這正好與佛經中的『清涼山』、『五頂山』等文殊菩薩傳法的道場相吻合。中國歷史上的北魏孝文帝、隋煬帝、宋太宗、元成宗、元英宗、清聖祖、清世宗、清高宗、清仁宗等9位皇帝,先後18次至五臺山巡幸拜佛。
  • 五臺山是象徵智慧的文殊菩薩的道場,你盡可在五臺山奉獻你的虔誠
    來五臺山,流連於香菸繚繞、鐘磬悠鳴的古寺,走過熙熙攘攘的佛事、法會和道場。不退初心,還原真心,永存善心,五臺聖境,殊勝,阿彌陀佛……我每年都要來數次五臺山五臺山,我不知道是是因為對大自然美景的迷戀?是因為對順治皇帝出家五臺山傳說的吸引?還是文殊菩薩的智慧?還是五爺的神靈?還是因為對本能的佛教勝地的虔心?複雜的情感交集在一起,可能這就是所謂的五臺山情結。
  • 我和五臺山與隕石之緣
    五臺山隕石原石山西五臺山大白塔五臺山萬佛洞院落我和五臺山與隕石之緣就發生在北緯38度55分至39度66分,東經113度29分至113度39分,607平方千米這塊素有金五臺,華北屋脊的土地上。時值1994年,而後退出現役,在五臺山工作。這時的我雖在沉恩,但對隕石的影子又過了一遍,很老僧說是"石隕石"老僧點點頭說對了,居士的信上也是這樣寫的,隨後拿出信與我觀看。並說出具體位置,讓我有時間再去找找,哪時剛剛二十出頭,說幹就幹拜別老僧後,騎一摩掄車到目的地仔細察找,確實找到一些!
  • 五臺山是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五臺山位於山西省忻州地區五臺縣東北隅,是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它以四川的峨眉山,浙江的普陀山和安徽的九華山而齊名。五臺山位於「華北屋頂」上,最高海拔3,058米。這裡的山峰和山脊連綿,山巒交錯,形如虎踞,勢如龍蟠,總面積為2837平方公裡。五臺山被五座山峰環繞。
  • 五臺山佛塔寶剎(一)
    英宗和成宗巡幸五臺山時,右丞相巴思也曾居此。現存殿宇為明代遺構,自南而北的中軸線上依次有天王殿、文殊殿、大雄寶殿和後殿,佔地面積還有9800平方米。可惜就是育王古塔蕩然無遺了。三、石塔,我國現存最早的石塔是雕造於北魏天安元年(466)的朔州崇福寺的四角九層樓閣式塔,而五臺山現存最早的石塔則是建於唐建中三年(782)的南禪寺的四角五層樓閣式塔。四、鐵塔,鐵塔出現於鑄造技術發展的唐代。據《古清涼傳》所載,唐貞觀年間(627—649),忻州道俗為五臺山造鐵浮圖一座,高丈餘。這是我國最早的鐵塔,可惜已毀。
  • 「輕閱讀」百年前的五臺山
    五臺山位於山西省忻州地區五臺山縣五臺山風景區,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佛教名山」。中國的四大佛教名山有這樣的形容:金五臺、銀普陀、銅峨眉、而五臺山在中國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中排名第一,有金五臺之稱。
  • 莫高窟五代《龍王禮佛圖》:河西民眾心向中原的願景
    第35窟龍王禮佛圖《龍王禮佛圖》可以說是莫高窟的新穎題材,如按中原正朔,《龍王禮佛圖》出現年代是五代及宋前期,此時敦煌地區由曹議金統領的歸義軍統轄,《龍王禮佛圖》既具時代特色又有獨特區域特徵,目前所知同類內容壁畫在中原地區石窟寺中幾乎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