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雪五臺山,紅塵靜謐處

2020-12-14 老年糕行說

古典記載,太行北餘,方五百裡,稱其五臺。

釋迦牟尼佛在印度說:「東方有國,名曰震旦,其土有山,號曰清涼。」《名山志》載:「五臺山五峰聳立,高出雲表,

山頂無林木,有如壘土之臺,故曰五臺。五臺山是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位居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但五臺山不是一座山,它是由五座平均2000米的山峰組成。它特殊的地理位置

使五臺山『五巒巍然、氣候清涼』這正好與佛經中的『清涼山』、『五頂山』等文殊菩薩傳法的道場相吻合。

中國歷史上的北魏孝文帝、隋煬帝、宋太宗、元成宗、元英宗、清聖祖、清世宗、清高宗、清仁宗等9位皇帝,先後18次至五臺山巡幸拜佛。

這座古老的佛教名山

歷史上有興盛,有衰落,歷經滄桑。

然而在這沉浮起落中五臺山仍歷久不衰留下了極其豐富的佛教文化資源

風雪徒步朝拜大五臺。

在戶外屆是一種特殊的存在強度不高,也太危險。但需要勇氣,當你在寒風中艱難行走的時候,當你在寒風肆虐的廟中喝著熱湯的時候。你會靜靜的去思考人生,你會重新認識你自己。你可以說這是大自然的力量,也可以說是徒步的力量。更可以說是信仰的力量。

五臺山位居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是中國唯一一個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並存的佛教聖地。因其五座主峰峰頂平緩有如壘土之臺而得名,這五座臺頂上,分別供奉著文殊菩薩的五個法身,又稱五方文殊。東臺望海峰,有寺名曰望海,主供聰明文殊,拜之可使人聰明。北臺葉鬥峰,為華北最高峰,有華北屋脊之稱,有寺名曰靈應,主供無垢文殊,拜之可心地純淨、一塵不染。中臺翠巖峰,臺頂遍布龍翻石,有寺名曰演教,主供儒童文殊,他是西方宗教中國本土化的典型產物。西臺掛月峰,有寺名曰法雷,主供獅子文殊,拜之可使人勇敢。南臺錦繡峰,有寺名曰普濟,主供智慧文殊,拜之可使人獲得無窮智慧。此外,在佛國中心臺懷鎮,還有一座黛螺頂,則集文殊菩薩的五種法身供於一寺。

朝臺是佛教信徒禮遍全山佛寺,親臨五座臺頂,對佛教的信仰凝結在對自然山體的崇拜之中的一種佛教巡禮活動。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驢子們加入了朝臺的隊伍中。而大五朝臺是橫在驢子們門前的一座山,檢驗驢子們的意志力、體力和腳力的最好去處。做為十大冬季徒步線路之一的五臺山,風雪路上的朝臺更是被驢友們稱之為自虐的一種境界,但我卻認為更這是一種戶外的修行方式,正所謂滾滾紅塵尋靜謐,我心由我意。

相關焦點

  • 五臺山景區發通告:這些區域嚴禁戶外活動!
    近日,山西五臺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發布公告,為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有效保護五臺山珍貴的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即日起,未經景區相關單位批准,嚴禁任何社會團體或個人擅自前往五座臺頂及周邊區域進行戶外活動。
  • 紅塵拂面,風雪來去,所有的翅膀都渴望飛翔——讀《候鳥的勇敢》
    ------遲子建《漸行漸近的夕陽》紅塵拂面,風雪來去,所有的翅膀都渴望著飛翔!------遲子建故事從候鳥輾轉落回北方小鎮的自然管護站說起,到入冬的第一場雪來臨之前結束,經歷夏秋。小說以候鳥遷徙為背景,講述了東北一座小城裡的浮塵煙雲,既觸及東北根深蒂固的社會問題,比如,人情社會與體制迷思,又將"情"藏匿在東北嚴峻的社會現實背後--紅塵未了的德秀師父、老實憨厚的張黑臉,他們因孤獨與善良而相擁的情感。這些人、情、心融匯到東北莽林荒野中,匯聚成作者強大的文字力量。
  • 驢友被困風雪中,五臺山回應來了
    據@五臺山新聞宣傳中心 消息,12月13日下午,三名外地驢友在五臺山臺頂進行戶外徒步時,因天寒風大雪深迷失了方向, 請求救援。
  • 1926年外國記者鏡頭下的五臺山:縣城城牆猶存,南臺夕陽壯美無比
    本圖集內容全部選自1926年《亞東映畫輯》中有關於山西五臺山部分的照片,記錄了上世紀20年代五臺山地區的風土人情,是非常重要的參考資料。為方便閱讀,圖集內所有內容全部經過重新上色,並且加入了原版照片中的說明。圖為民國20年代所出版地圖中的五臺山地區。
  • 《天道》:丁元英為什麼要去五臺山求心安?難到其中有什麼隱情?
    丁元英去五臺山求心安的事,來做一番分析和探討,以饗讀者。一、丁元英去五臺山的緣起——神話丁元英作為一個高人,受芮小丹的請求,答應去管一管王廟村扶貧的事。芮小丹的請求很簡單,丁元英一直說文化屬性決定了人,那麼書寫一個神話改變貧困地區的面貌,又當作何解釋?這就是芮小丹要的禮物。
  • 《遙遠的救世主》丁元英五臺山求「心安」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五臺山看起來像給自己求心安,其實是給愛情,以及芮小丹求心安。丁元英的三分殺氣、三分靜氣、三分貴氣,一分痞氣游離其外。靈境已非臺,何處染塵埃。本來無一物,庸人自擾之。五臺山對話的三個角色,三個立場,哲人文化、市井文化、英雄文化。揭開所有人對於文化,文化對於個人,宗教、信仰、修行,以及個人修養的關係。
  • 佛陀說你我都有成佛的本性,只是迷失在紅塵中沒被喚醒,不信你看
    小師妹有話話:【小師妹發願將用200篇以上的文字為前來五臺山朝聖或旅遊的善信們,詳細介紹五臺山人文歷史、玩法攻略、佛學智慧,傳遞善心秉持善行,今天是系列第45篇】感興趣的往下看。這個故事比喻:兒子是眾生,富翁是佛陀,眾生長期生活在世俗紅塵之中,不免迷失自己,已經忘卻自己成佛本性,總是作業多端。只有在佛陀的教化和引導下,教化眾生棄惡從善,減少業障,虔誠修煉,人人都可以成佛。本期就給大家介紹到這裡,喜歡五臺山人文故事、了解五臺山旅遊建議,歡迎來諮詢關注我,我是五臺山小師妹,我在五臺山等你!
  • 山西省五臺山中,為何頻頻出現年輕貌美的女尼姑?遊客:不理解
    說起我國的佛教名山,我們往往會提到位於山西省五臺縣境內的五臺山,五臺山和九華山、普陀山、峨眉山共稱為我國的「佛教四大名山」,每年都能吸引眾多遊客和佛教信徒去燒香拜佛。然而近年來五臺山中卻出現了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那就是這裡的女尼姑數量變得越來越多。按理說女尼姑應該會在寺廟中安心念經,畢竟已經超脫紅塵歸入佛門了,就不應該再常常走出寺廟。
  • 禮佛五臺山
    五臺山是中國佛教聖山,素有「金五臺、銀普陀」之稱,來到五臺山恰值中秋時節,天氣甚涼,看來五臺山改名以前稱為「清涼山」是有道理的。這邊風景獨好,雨露霽菲、霑霧縹緲,華蓋蒼穹、鎏金翠隴。五臺各領風騷,長垣蜿蜒,梵天寂籟,了音響空。
  • 《抖音》蘭花指捻紅塵似水是什麼歌 完整歌詞分享
    抖音蘭花指捻紅塵似水什麼歌?蘭花指捻紅塵似水是最近經常能在抖音上聽到的一句歌詞。很多網友都非常好奇這是什麼歌曲,那麼這首歌曲叫什麼名字呢?完整版歌詞又是什麼樣呢?想知道就往下看一看吧。 抖音蘭花指捻紅塵似水什麼歌
  • 五臺山之文殊菩薩的道場
    五臺山,清涼山,紫府山,那五臺山究竟是什麼時候成了文殊菩薩的道場呢?五臺山,也叫清涼山,紫府山,靈鷲峰。最初這裡曾是道家的地盤,《道經》裡稱五臺山為紫府山,曾在這裡建有紫府廟,佛教傳入五臺山,普遍的說法是始於東漢,史籍記載,永平十年,兩位印度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跟隨漢明帝派往西域求法的使者來到中原,在洛陽建白馬寺後,於次年來到了清涼山,也就是五臺山。
  • 文殊菩薩的「道場」——山西:五臺山
    五臺山是馳名中外的佛教聖地,它以其建寺歷史之悠久、規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臺山在山西省五臺縣屬於太行山系的北端,是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組成,其中,五座高峰的峰頂地勢平坦所以稱之為舞臺。五臺山是文殊菩薩傳道的場所,歷代都在這裡廣建寺院,傳揚佛教文化。
  •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五臺山
    五臺山坐落於山西省內,隸屬忻州市五臺縣,西南距省會太原市230公裡,不僅是著名的佛教聖地,它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五臺山還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並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在這座歷史悠久,多姿多彩的古建築群中,無數善男信女來此進香,無數中外遊客來此消夏。關於五臺山,它還有一個流傳千載的傳說一直被人們廣為傳頌。相傳,五臺山原本氣候惡劣,酷熱難當,漫山遍野的飛沙走石。讓當地黎民百姓苦不堪言。
  • 五臺山是象徵智慧的文殊菩薩的道場,你盡可在五臺山奉獻你的虔誠
    來五臺山,流連於香菸繚繞、鐘磬悠鳴的古寺,走過熙熙攘攘的佛事、法會和道場。不退初心,還原真心,永存善心,五臺聖境,殊勝,阿彌陀佛……我每年都要來數次五臺山五臺山,我不知道是是因為對大自然美景的迷戀?是因為對順治皇帝出家五臺山傳說的吸引?還是文殊菩薩的智慧?還是五爺的神靈?還是因為對本能的佛教勝地的虔心?複雜的情感交集在一起,可能這就是所謂的五臺山情結。
  • 我和五臺山與隕石之緣
    還有晉朝,隋朝,唐朝,宋朝,清朝,民國,以及近代,都有所記載,隕落,地名分別有文水,天鎮,忻州,州,大同,高平,壽陽,五臺山。山西五臺山大白塔五臺山萬佛洞院落>我和五臺山與隕石之緣就發生在北緯38度55分至39度66分,東經113度29分至113度39分,607平方千米這塊素有金五臺,華北屋脊的土地上。
  • 五臺山是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五臺山位於山西省忻州地區五臺縣東北隅,是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它以四川的峨眉山,浙江的普陀山和安徽的九華山而齊名。五臺山位於「華北屋頂」上,最高海拔3,058米。這裡的山峰和山脊連綿,山巒交錯,形如虎踞,勢如龍蟠,總面積為2837平方公裡。五臺山被五座山峰環繞。
  • 五臺山佛塔寶剎(一)
    英宗和成宗巡幸五臺山時,右丞相巴思也曾居此。現存殿宇為明代遺構,自南而北的中軸線上依次有天王殿、文殊殿、大雄寶殿和後殿,佔地面積還有9800平方米。可惜就是育王古塔蕩然無遺了。三、石塔,我國現存最早的石塔是雕造於北魏天安元年(466)的朔州崇福寺的四角九層樓閣式塔,而五臺山現存最早的石塔則是建於唐建中三年(782)的南禪寺的四角五層樓閣式塔。四、鐵塔,鐵塔出現於鑄造技術發展的唐代。據《古清涼傳》所載,唐貞觀年間(627—649),忻州道俗為五臺山造鐵浮圖一座,高丈餘。這是我國最早的鐵塔,可惜已毀。
  • 「輕閱讀」百年前的五臺山
    五臺山位於山西省忻州地區五臺山縣五臺山風景區,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佛教名山」。中國的四大佛教名山有這樣的形容:金五臺、銀普陀、銅峨眉、而五臺山在中國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中排名第一,有金五臺之稱。
  • 五臺山經典自駕線路推薦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天津金昇國旅,ID:TJ27020203】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五臺山夜晚唯一開放的寺院【廣化寺】最古老寺院【南禪寺】【佛光寺】是五臺山古建築中最為古老的建築。根據大殿橫梁上題記可以確定,大殿重建於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佛光寺從建築時間上說,它僅次於建於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的五臺縣南禪寺正殿,在全國現存的木結構建築中居第二位。
  • 佛家聖地,清涼世界~山西省五臺山遊記
    自此以後,五臺山的佛教也逐漸興盛起來,在隋唐時期達到高潮時期。中國有四座佛教聖山,分別是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山,山西五臺山和四川峨眉山。其中以五臺山居於首位,因五臺山屬於文殊菩薩道場,而文殊是佛教四大菩薩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