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走進萊陽市大夼鎮杜家泊村,參觀一座張氏古祠堂

2020-12-22 膠東故事會

這組圖片仍是膠東村莊故事系列,要介紹的村莊位於煙臺萊陽市大夼鎮境內,名字叫做「杜家泊」。

杜家泊雖然帶有一個「杜」字,但其實是一個張姓人聚居的村落,並且在萊陽歷史上很有名氣。

在上世紀三十年代修撰的《萊陽縣誌》當中,記載了兩支比較有名的張姓人,分別是雙山張氏和杜家泊張氏。

雙山張氏此前曾有過介紹,明代萊陽籍大理寺卿張夢鯉就出自這一家族。而杜家泊一系的張姓,在科舉史上也出過不少人物,其中以張家灌分支較為出名。

關於杜家泊張姓的淵源,族譜記載道:「始遷祖原籍雲南大理府浪穹縣川橫溝,明初撥於山東萊陽汪家莊,旋遷邑之杜家泊。」《萊陽縣誌》稱:「張氏,貢士澤之族,其先雲南大理人由武定徙居三區杜家泊村,隸靖海衛籍,散居迎甲莊、張家灌、張格莊、鮑村、宗格莊、五處渡及二區赭埠諸村。」

上面提到的這些村莊,基本都分布在大夼鎮和照旺莊鎮一帶,富水河的周圍。

杜家泊為張姓村莊,為何帶個「杜」字?對此,大體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民間傳言,張姓遷來之前,曾有杜姓在此居住。一種說法是《萊陽市地名志》的記載,張姓祖先在古代曾經為官,為督促後人繼承祖志,取名督家泊,後來演變為杜家泊。結合《萊陽縣誌》中,張姓先祖隸屬靖海衛軍籍的說法,「督家泊」一說,的確亦有可能。

作為這一支張姓人的祖居地,杜家泊村也保留了不少老輩的物件和建築。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村莊裡的一座張氏宗祠。

根據張姓族人的考證,這座宗祠始建於明朝中期,光緒元年十三世孫重修至今。因為族中子孫不少人有功名在身,故宗祠的規制也相對較高,房脊上還有走獸的造型。

現在看到的宗祠外觀,是重新修葺之後的樣子,牆壁雖然翻新,但布局基本還是遵照當年的模樣。

這是門檻處的長條石,顯然是老輩的物件。

這是宗祠的牌匾和大門,門上的對聯是:「樹發千枝根共本,江水源同流萬派。」

從歷史情況來看,萊陽杜家泊張姓的確是人丁興旺、支派眾多,是個底蘊深厚的地方。

相關焦點

  • 組圖:走進棲霞唐家泊鎮大中疃村,參觀一座宋氏古祠堂
    這組圖片帶大家參觀一座膠東古蹟,它是一座數百年歷史的宋氏古祠堂,位於煙臺棲霞市唐家泊鎮境內的大中疃村。大中疃位於唐家泊鎮駐地以南,村莊有宋、鄒、王、劉、李、袁、郭、曲等姓,其中以宋姓居多。這座古祠堂就位於村莊的中間位置,沿著村裡的大街走,在遠處就能看到。院子裡還有一棵柏樹。因為年代久遠,且已經不再使用,這組祠堂目前有些失修,不過大體輪廓還保留了下來。這是大門口處的牌匾,上面寫著「奉先思孝」四個大字。
  • 被評為廣東「美麗古村落」,豐富的祠堂文化,如一座璀璨的藝術寶庫
    全村大約有八九成的住戶為簡姓,建村迄今已有800餘年。美麗的南塘村歷史悠久,人文會萃。根據簡氏族譜中詳細記載:南宋年間簡氏古峰公從韶關南雄珠璣巷遷徙而來,見此地山川秀麗,風物宜人,特遂卜宅定居,自此以來,代代於此辛勤耕耘,繁衍生息。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座民風淳厚, 古意盎然的村落吧!南塘村地處熱帶季風氣候區,全年日照充足,氣溫涼爽舒適。
  • 走進招遠市蠶莊鎮諸流隋家村,參觀一座老輩的隋氏祠堂
    介紹明代之前膠東人口結構的文章,常以「隋姓」舉例,《萊陽縣誌》也稱「隋氏」為「金元故家」。根據族譜記載,隋姓先祖在宋代(約為兩宋之交)從河南汝寧府固始縣遷至登州棲霞縣定居,起初以棲霞之蛇窩泊為祖居地,其後逐漸開枝散葉,如今膠東半島各縣市區基本都有分布,明代和清代亦有遷徙山東內地及關外的分支。在金元之際,隋寶、隋世昌父子入仕,青史有名。
  • 山東省煙臺市(萊陽市)趕集時間表
    山東省煙臺市(萊陽市)趕集時間表萊陽市趕集時間表1/6:羊郡(羊郡駐地),龍旺莊(南宮莊村),龍旺莊(逍仙莊村),>譚格莊(西留村,夏家村,胡家堡村),柏林莊(葉家莊村),大夼(宋村,姜村莊村),高格莊(西曲坊村),古柳(西趙疃村),河洛(南溝頭村),開發區(青埠屯村),呂格莊(呂格莊駐地
  • 組圖:萊陽有個村叫做「羊兒山後」,它還有一個英文名稱
    如今,在膠東地區有很多村莊的村名石碑都是雙語標註。不過,嚴格來說,所謂的雙語,就是漢字和拼音。比如孫家夼這個地名,通常標註就是「Sun jia kuang」,本質上屬於音譯。但也有的村莊追求意譯,標註的是英文的翻譯,而不是簡單的拼音,比如說這次要介紹的「羊兒山後」村。
  • 廣東古祠堂:不僅佔地面積廣堪稱「最大」,遊客參觀還要全程抬頭
    在更講究的地方,甚至於一個村子裡的人都是一個姓氏,每家每戶都帶著或多或少的血緣羈絆,往上多數幾代都是一個祖宗,便在村子裡選好風水寶地建設祠堂,以保佑家族綿延,能夠長盛不衰。當然這些也只是後人的美好祈願,真正的原因還是為了祭祀先祖寄託對親人的哀思。
  • 組圖:走進海陽市祥東村,參觀百餘年前的孫氏宗祠
    這次就帶大家走進一個孫姓人聚居的膠東村落,它的名字叫做「祥東」村,位於煙臺海陽市行村鎮境內。祥東村位於行村鎮的西部,距離萊陽的地界不遠。實際上,在歷史上的大部分時間,這裡都屬於萊陽管轄,一直到上世紀四十年代才劃到了海陽。從行村鎮駐地出發,向西走到南廒子村附近轉到北面,過了迎春村之後,就可以到達祥東村。
  • 安徽的千年古村落,擁有最多的祠堂,被譽為中國影視第一村
    而黃山附近的景點也是同樣的不可錯過,如黃山宏村等古村落。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也是一個位於黃山腳下的古村落:南屏村。南屏村就位於安徽省的黃山附近,是一座歷史十分悠久的古村落。小小的南屏村已經經歷了一千多年的風風雨雨,這一段漫長的歷史也在南屏村內留下許許多多的歷史遺蹟。而這裡也被譽為中國的歷史文化名村。
  • 古村活化煥新韻 祠堂凝心載鄉愁
    區氏族人遷居於此後,隨著子孫世代繁衍,逐漸以家為系、花開四坊,分為阮東、阮西、阮南、阮北,並在村中建起一座座祠堂。「最多的時候有27座祠堂。」區慶堂說,宋刺史祠(始祖舊祠)等祠宇已消失,如今只剩下顯璧區公祠、柏堂區公祠、樂淡區公祠、大夫區公祠等7座祠宇,甚為可惜。現存的7座祠宇,分布在阮埇村四坊。
  • 廣州這村的「吊鴨節」,因始祖是「養鴨」高手,遊客:愛屋及烏
    周末,珊珊三丫頭又一次走進廣州周邊的鄉村,除了看鄉村的美麗風景,還能遇見鄉間保存著的古建築,聆聽鄉村的歷史故事,感受濃濃的鄉村的風情。昨天我們走進了廣州花都塱頭古村落,了解了塱頭村「黃氏」姓氏聚落的來源和塱頭古村第十四世祖黃皞的「七子五登科」和「皇帝叫我放木鵝」的故事,還參觀了有專門接皇帝聖旨的「接旨亭」(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詳看前面的文章),今天繼續行程,參觀塱頭古村八座祠堂。
  • 600餘年古祠堂,傳承美德成風氣
    村子緊緊擁抱著一座擁有600餘年歷史的老祠堂——張氏祠堂。8月26日,村裡熱鬧。西草坪村13名今年考上大學的「張氏子孫」和9名張氏媳婦在祠堂裡接受表彰。村裡村外的「張氏子孫」聚集在祠堂裡祭祖。 張氏祠堂是典型的江南民居風格,由青磚和木架構成,雕梁畫棟,典雅古樸。正門上方懸掛一塊巨大的匾額,書有「張氏祠堂」四個遒勁有力的大字。
  • 山東省縣級市,萊陽市
    古為「昌陽」、「長廣」,又有「梨城」、「龍城」的稱號。萊陽位於山東省東部,北鄰煙臺,南接青島,自古以來是「膠東腹地」;為低山丘陵區,山丘起伏和緩,溝壑縱橫交錯;屬溫帶季風氣候;下轄5個街道、13個鎮,總面積1734平方公裡。2020年,萊陽市常住人口87.2萬。夏時為萊夷地;商時為萊國地;西周時為萊侯國地;東周及秦為齊郡東境。
  • 石氏宗祠彰顯大姓望族
    湖南岳陽市湘陰縣白馬寺鎮姑嫂樹村 古塘石氏宗祠 福建上杭石氏祠堂
  • 第一次走進廣西桂林全州歷史文化名村大田村
    這是不是今土地廟的古名?待考。這是我們在路上的第二件收穫。進入村頭,一座石拱橋又吸引了我們。車從古橋上經過,就正式走進了大田村。車在村裡一塊小空地停下。我們看見一位大姐在家門口,就問:「大姐,這裡是大田村嗎?」她說:「是呀。你們是來幹什麼的?」我們說明了來意,她很客氣,說:「只是老房子很多破舊了,倒塌了。」
  • 一座老祠堂牆上至今保留有紅軍老標語,這裡曾是紅二十五軍司令部
    方窪村口有座閔氏祠堂,這裡曾是紅二十五軍司令部。1932年11月29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檀樹崗召開軍事會議重新組建紅二十五軍。1933年7月,紅二十五軍司令部遷此。至今,司令部舊址西山牆上還保留著軍政治部主任鄭位三同志當時親筆書寫的「為保障秋收秋耕,堅決擴大紅二十五軍,打破敵人的新進攻」和「十月革命指示了中國工農群眾的一條出路」標語。
  • 寧波馬徑村建於清代的祠堂修繕完畢!這個古村曾走出不少名人
    其實,說這句老話只說出了村莊昔日的富有,而從村中走出的張氏後人涉及各行各業,不少張家人以「寧波幫」先賢的身份載入史冊。近日,村中張氏祠堂進過數年的修繕,再次對外界開放。在張氏後人張惠康老人的陪同下,記者走入這座有著百年歷史的祠堂,一個村子,一個家族,乃至一段「寧波幫」的奮鬥史躍然眼前。
  • 浙江龍泉8處最美古村落,尋訪寶劍青瓷故裡的靜謐風景
    走進金蟬湖村,只見四面青山環抱,林木蔥鬱,石拱橋隨處可見,古樸,堅固,久經風雨滄桑,依舊巋然不動。全村保留著許多古宅,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古樸風雅,布局合理,獨具匠心;有的雕龍畫棟,竹葉交窗,花草鳥魚,人物山水,惟妙惟肖,極為精美。
  • 全州古村落精選 II 歷史悠久的宜湘河經村
    下傳 5 代時,靖州瑤族首領吳天保率領民軍攻佔全州縣城,經氏後裔在縣城北門的房舍盡被焚毀,其中包括前家譜資料,椿孟、朝孟、端孟等兄弟六人,被迫舉家乘船沿湘江至廟頭夷襄河匯水口時,逆流而上至河流最寬闊處,見此地「水聚山環, 羅城鎮口,滿天星鬥,綿世發祥,因家焉」。這裡當時屬湖南轄地, 恰村前河流古稱「夷襄河」,故稱村前河流為「宜湘河」,村名亦被稱為宜湘(亦含移湘之意)。
  • 原平楊家祠堂
    文攝/王晉東 代縣鹿蹄澗村楊家祠堂馳名中外,而很多人不知道,在距鹿蹄澗村約40公裡處的原平市南頭村也有個楊家祠堂。這座楊家祠堂始建年代不詳,據碑載,清代光緒二十四年(1898)重修。這座楊家祠堂佔地面積約50畝,建築面積近2000平方米,包括正殿、過殿、東西配殿、下院東西廂房、祠門和樂樓,除祠門和樂樓外均為清代建築。 據資料顯示,原平市中陽鄉南頭村楊氏一族,是於明朝時由代縣鹿蹄澗楊氏遷來的,始遷祖為楊氏二十世祖楊彬。至今,南頭村楊氏已繁衍至四十三世。
  • 珠海有一座清一色的嶺南民居古村落,特美
    會同村,是一個周末打發時間的好地方,約上朋友或者獨自一人,來看一看這清一色的嶺南民居,建築基本都是灰瓦青磚、飛簷走壁的房屋。它位於珠海市金鼎鎮,來這裡非常方便,自駕或公交都行。進入村裡,就會看到一條小河穿過村中,兩岸的樹木正在吐著新芽,顯得非常的安靜,看著這樣的美景,都不想離開。在人少的胡同裡漫步,感覺有那麼一點點害怕,多少有點警惕之感,萬一有人打劫,怎麼辦?哈哈,光天化日之下,是不可能發生這樣的事情。當然,突然跳出一隻小貓小狗,是有可能的。但也不必擔心,你可以放心的慢慢自嗨,想拍抖音的話,可以盡情的拍,不會有人打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