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湖區土門「四村」連片綜合改造,讓回遷群眾的住房連成了片。安置相對集中,也讓配套設施聚攏起來。統一規劃的各種「巧思」,使群眾切身體會到改造工作的「四最」,並「醉」在其中,感受著層層疊加的幸福感。
心裡真是滿滿的幸福
「比起原先城中村陰暗潮溼的居住環境,現在130多平方米的房子,寬敞明亮。小區西側過條馬路,就是九年制學校,娃們家出門5分鐘就到教室。小區東邊一牆之隔的公共衛生服務中心也正在建設,以後有個頭疼腦熱,下樓就能看病。這事真是辦到了咱的心坎上,咱心裡真是滿滿的感謝,滿滿的幸福。」回遷的董先生說。
土門「四村」連片綜合改造項目佔地1077畝,是蓮湖區徵遷體量最大的城改項目。規劃總建築面積420萬平方米,其中130萬平方米為安置部分建築面積。項目將安置包括工農村、友誼村、顏家堡村、周家圍牆村4個城中村和周邊國有土地上22家企事業單位家屬區,涉及群眾6000餘戶。
體量大,工作難度也相應增加。但體量大也有其優勢,那就是連片改造,便於統一規劃。「如果安置房都比較分散,學校、醫療等配套設施靠近誰,誰滿意。遠離群眾,居民肯定會有牢騷。而這樣連片改造,安置相對集中,便於配套設施圍繞安置小區布局和聚攏,不但使聚攏過來的設施輻射面積達到了最大化,也提高了配套設施本身的利用率。」蓮湖區發改委負責人說。
安置房怎麼建 群眾說了算
城棚改工作的「四最」理念貫穿項目始終,在土門「四村」連片綜合改造工作中被生動地實踐。
本著「安置房怎麼建,群眾說了算」的原則,各村在召開股民大會時選定安置小區位置,村民們集中討論、村民代表對安置地塊、安置戶型等進行籤字確認,用集體意志選出安置「最好的選址」。「回遷樓具體建在啥地方,大家都投過票,認為現在這個地段最好。」工農村村民常滿俠說。
參觀過周邊許多棚改房,居民周豔還是自豪地認為自家小區的房設計最合理。「甚至不誇張地說,比一些商品房戶型還要好。」以去年8月回遷的工農村為例。前期,經過充分徵求村組和群眾意見,確定建設一梯四戶精品戶型樓棟,用於滿足群眾自住需求,提升改造後住房品質。政府委託專業的設計團隊為大家帶來了「最好的設計」,每家可搭配選擇大戶型(每戶140至160平方米)、中戶型(每戶100至120平方米)、小戶型(每戶80至100平方米)三類戶型。「咱們這些戶型,沒有那種常年不見光的陰暗房,採光和通風都很好。大戶型自己住,中戶型給兒女住,小戶型特別適合出租,再加上還有商鋪可以參與集體分紅,你說,這生活咋能不滋潤。」 周豔笑得合不攏嘴。
最好的配套 最好的質量
「最好的配套」,數起來就更多了。為方便群眾,工農村回遷後的富力學府小區西側,建有60個教學班的公辦九年一貫制蓮湖第一學校。小區東側還將建設蓮湖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整個安置區還有幼兒園、養老設施、惠民設施、社區服務等配套設施。
通過連片綜合改造,將騰遷出280餘畝土地用於建設道路綠地等相關市政配套設施,其中,打通並拓寬了益民巷等3條道路,新建惠林街等道路8條。其中,2018年打通的斷頭路團結南路,可以從漢長安城遺址的西安門一直走到丈八路,為土門地區新增一條直通高新的南北路,極大緩解了區域的交通擁堵。
值得一提的是,改造項目不斷創新理念。蓮湖區引進了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建設土門地區集中供熱供冷PPP項目,將利用附近市第二汙水處理廠的汙水為回遷小區提供供熱、供冷服務,更加節能環保。
「最好的質量」同樣看得見、摸得著。據悉,此次連片改造,蓮湖區引入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富力集團建設,每平方米回遷房的綜合造價接近普通商品房建安成本價。董先生說:「從開始建設到竣工,每個工地都有我們村民代表當『監理』,隨時現場監督工程質量。」
在22家企事業單位家屬區的安置項目現場,記者看到,項目部還特別貼心地在工地外側建設了視野開闊的「瞭望臺」。「自打項目動工,搬遷群眾就非常關注,時不時來工地看看。為了讓他們對回遷樓質量放心,我們專門建設了這個敞開式的平臺,把施工現場曝光給群眾,隨時歡迎群眾『監工』。」施工單位負責人說。在平臺上觀望了好久的陸先生說:「看到基礎鋼筋這麼密,工人們幹得很仔細,我心裡特別踏實。」
用「最好的選址、最好的設計、最好的配套、最好的質量」來建設城棚改工程,贏得了群眾的「滿意」和「幸福」。
「六個一」機制助推重點項目進展
為確保項目保質保量順利推進,蓮湖區還推行「六個一」機制,為重點項目加裝上了「助推器」。
「六個一」是指,每一個市級重點項目,確定一位聯繫領導、一位責任領導進行「雙包抓」,並成立一個專班服務,隨時協調土地、規劃、建設等方面問題;實施下沉一線工作法,每周至少兩次深入工地,現場解決困難問題,並從項目啟動到竣工,堅持一抓到底。
改造範圍內的蓮湖區第一學校項目在機制助推下,原定於2022年8月竣工的工期計劃整整縮短了一年時間。蓮湖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項目比原計劃開工時間提早了半年。
來源:西安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