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日本:《春葉影下》

2020-12-14 澎湃新聞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

第十一周 第一天

日本 樋口一葉 《春葉影下》

1872年,樋口一葉出生於東京的一戶小康人家,在父親經商失敗、罹患疾病之前,她得到出色的古典教育。在她十七歲那年,父親去世。當時她已經顯露出古典詩歌方面的早慧,並已立志成為作家,把本名「夏子」換成詩意的筆名「一葉」。然而,寫詩無法幫她養活自己,在父親死後,她和母親及妹妹只能在東京妓館區邊上以針織縫紉為業勉強度日。

二十歲時,樋口一葉開始創作小說,接連在《都之花》(早年有人將其描述為「一種輕文學期刊」)等新興雜誌上發表了一系列短篇作品,一篇比一篇優秀,她的創作漸入佳境。她在1896年年僅二十四歲就死於肺結核之前,那少得可憐的幾年裡,她的聲名飛快增長。當時,她已經被視為同代人中最傑出的女作家了。這裡我將集中討論她的作品中我最喜歡的一篇——《岔路》。這篇小說收入羅伯特·丹利(Robert Danly)翻譯的《春葉影下》,和這部集子的其他幾篇小說一樣,都密切關注著女性和青少年的生活——後者作為日本的「新青年」,正在充滿變動和不安的時代裡掙扎著尋找自己的道路。

像《都之花》這樣的刊物的興起是技術革新的結果。日本自雕版時期以來,就有漫長的印刷出版傳統,然而西方出版社的引入則推動了出版業向更為廣闊的受眾拓展。因此,大日本印刷株式會社於1876年成立,意在滿足「公司創始人以活字印刷提升人們的知識和文化水平的熱切期盼」(如公司主頁所說)。一大批報紙期刊發展起來,為樋口一葉這樣沒有顯赫背景的作家提供了重要的商業平臺,她們得以藉助新的出版方式來獲得收入和大量讀者,其中就包括森鷗外1889年至1894年主持出版的文學刊物《柵草紙》:         

樋口一葉的文學教養主要來自於她的日本前輩和同僚,從平安時代的紫式部到十七世紀的井原西鶴再到她的同代人,然而從一開始,她的作品就被人同時放在世界文學和日本傳統兩者中來理解。這一點清楚地體現在森鷗外1896年為她的小說《青梅竹馬》所寫的熱情的評論中。「《青梅竹馬》的出色之處在於,」他寫道,「其中的人物絕非我們在易卜生或左拉那裡常常遇到的那種野獸般的生物,所謂自然主義者們常竭力模仿後者的技巧。樋口一葉的人物是真實的、具有人性的個體,我們可以與之同哭同笑。」他總結道:「我毫不遲疑地將真正的詩人這樣的稱號贈予她。」

森鷗外在德國度過了幾年成長時光,他也是發展西化日本小說方面的前沿人物,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稱讚《青梅竹馬》時,他贈予樋口一葉的稱號是「真正的詩人」,而非「真正的小說家」。在日本文學等級觀念中,詩歌依舊處於頂峰,森鷗外在樋口一葉處發現的,是一種以詩性的語言來處理具體現實的罕見才華。

如森鷗外的評論所示,易卜生正風靡一時。樋口一葉同年寫下的令人心碎的小說《岔路》,對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之類作品中涉及中的主題做出了拓展。和易卜生筆下的娜拉一樣,樋口一葉的女主人公阿京也在一個性別和階級關係板滯而不公的世界裡謀求生路。和父歿之後的樋口一葉及其母親、妹妹一樣,阿京一開始也試圖靠針織縫紉度日,但後來卻放棄了對獨立的追求,做了別人的妾室。和易卜生筆下的娜拉一樣,阿京身邊也有一個不願諒解她的男性(此處是一位青少年,阿吉)在觀察她,他無法接受他喜愛的朋友何以如此墮落。

這個故事呈現了一處短暫卻具有轉折意味的時刻,好比喬伊斯式的「頓悟」時刻,其中,阿吉意識到了他和他的僱主以及和阿京之間所建立起的那種準家庭關係的脆弱。我們對阿京的丈夫——或曰主子——所知甚少,但情感關係已然被簡化為一種經濟交易。阿吉由此認識到了成人兩性關係的腐朽,就如同亨利·詹姆斯的小說《梅奇知道什麼》(What Maisie Knew)中的年輕女主人公所經歷的一樣——比《岔路》晚一年,詹姆斯的小說在一本美國的「小雜誌」《小冊子》(The Chap-Book)上開始連載。

樋口一葉以樸素的敘事技巧展現了一個既陷入癱瘓又處於激變中的世界。這種狀況正濃縮在阿吉的經歷中。他是孤兒,舉目無親,而阿京則成了他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上唯一的依靠。在故事末尾,他失去了這個港灣,就連阿京也放棄了對獨立生活的追求,接受包辦安排,成了別人的妾室。這裡沒有爛俗言情劇裡的為情而死,也不為我們提供易卜生式的道德說教。小說中最接近道德結論的部分——「男孩子決不放棄他對清白的看法」(頁293)——聽上去也像是說說而已,令人難以辨別它是要讓我們稱讚阿吉的道德堅定,還是為他的不成熟而遺憾。小說以兩人間一段黯淡的對話結尾:

「誰也不想做那種事情啊。但我已經打定主意了,你改變不了的。」

他含著眼淚盯著她。

「把你的手從我身上拿開吧,阿京。」

不同於易卜生的戲劇,樋口一葉的故事拒絕敘事上的結局:這裡沒有摔門而出,或許第二天阿吉就會接受阿京的選擇是合理的,因為她其實也沒有多少餘地。

《岔路》的悲劇性,在於這裡並沒有上演宏大的悲劇,也沒有流行情感戲碼可以借來讓事情變得好看些。阿吉曾是一個無家可歸的街頭藝人,直到一位善良的老婦把他領回了家。然而他口中的這位「老婆婆」也不是什麼神仙救星。她在她的傘店裡拼命使喚他,幾乎把他當作家裡的一個奴隸。但即使是她,也已經在故事開始前兩年去世了,傘店的新東家則幾乎容不下他。阿吉在阿京那裡找到了一個替代性的家庭,「你就像我姐姐一樣,」他對她說,並問道:「你確定沒有弟弟嗎?」而阿京是獨生女,她自己也沒有家人可以依靠。

阿京無法回應阿吉對家庭關係的玄想,便期盼著某種奇蹟出現。她問道:「你身上有什麼證明身世的東西嗎?一個帶著名字的飾品之類的?總有點類似的東西吧。」在通俗小說或木偶戲裡,這樣一種飾品將揭開阿吉(一般是尊貴的)身世,而他也將能回到他失去的家庭。但他和阿京生錯了時代。

事實上,他們生錯了文類。他們的故事絕非阿京在《都之花》之類的雜誌上會讀到的那種有著大團圓結局的消閒故事,也不是阿吉過去在街上表演的那種通俗戲本。阿京和阿吉生在十九世紀現實主義的現代世界中——甚至是在十九世紀末的現代主義世界中,正與在易卜生處依舊清晰可見的那種直截判斷和道德確定性漸行漸遠。丹利曾寫到樋口一葉「隱晦簡省的風格」,而這正是當時西方作家正在試驗的一種特質。在樋口一葉寫下她的作品幾年之後,康拉德的《黑暗之心》中的敘事者告訴他的聽眾,馬洛的未完成的故事的意義「不是像內核一樣在裡邊,而是在外邊,包裹著故事,故事照亮意義,就像火光照亮迷霧」。樋口一葉的主要作品也是如此。

在成功賣出第一篇小說後,樋口一葉在日記裡記下了她回家報告消息時的場景:「看,媽媽,《都之花》發了我的第一篇小說,給了我10塊錢!」她妹妹宣布「現在你是職業作家了」,並補充道:「誰知道呢,或許你會變得非常有名,然後某天你的頭像會被印到日本的紙幣上!」樋口一葉笑著告訴她妹妹不要想太多——「日本的鈔票上印一個女人的頭像?」

(木村,《一葉筆記》,頁83)

2004年,樋口一葉被印在了五千日元面值的紙幣上——一次真正的詩性正義的實踐。

                   

她是第三位獲此殊榮的女性,之前的二位是神功皇后和樋口一葉最喜歡的作家,紫式部,我們明天的主角。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日本:《豐饒之海》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日本:《豐饒之海》 [美]丹穆若什/文 宋明煒/譯 2020-08-06 15:27 來源:澎湃新聞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威尼斯:《看不見的城市》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威尼斯:《看不見的城市》 丹穆若什/文 朱生堅/譯 2020-06-19 13:40 來源:澎湃新聞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日本:《源氏物語》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第十一周 第二天日本 紫式部 《源氏物語》紫式部是樋口一葉最喜愛的作家,理由很簡單,她不僅是日本女作家中最偉大的前輩,而且也是從詩人轉為小說家的。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日本:《奧之細道》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第十一周 第三天日本 松尾芭蕉 《奧之細道》松尾芭蕉(1644-1694)和紫式部一樣,是世界文學中最著名的日本古代作家。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巴黎:《情人》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這本書具有強烈的自傳性,從此書封面上不斷使用的一張她早期的照片上就可以看出來。這張照片後來也成為了1992年讓-雅克·阿諾(Jean-Jacques Annaud)拍攝的同名電影版本中無名女主人公的形象模版:這並非杜拉斯第一次把早年經歷寫成小說。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倫敦:《魔戒》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第十六周 第五天倫敦 J. R. R.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中國:《阿Q正傳》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第十周 第二天中國 魯迅 《阿Q正傳》及其他小說吳承恩戲劇性地呈現了七世紀玄奘大師的「西遊記」,而中國現代文學的重要人物之一魯迅,卻在一場東遊記中找到了他的人生方向——他去了日本,在那裡學習日語,並於1904年開始學醫。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威尼斯:《從封面來看》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新義大利與老義大利、本地人與外國人、純真與腐敗在這本書裡都被深深地交織在一起。充滿諷刺而又合乎情理的是,萊昂的書又引發了她書裡批評的問題:讀者們蜂擁而至,到威尼斯來,只為一睹布魯內蒂的街區和他工作的轄區警局——或者說他的工作地,如果布魯內蒂真實存在。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紐約:《時間的皺紋》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這一點在本書的示意圖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示,當啥太太(Mrs. Whatsit)解釋超時空挪移(tesseract)的概念時,她讓梅格、凱文(Calvin)和梅格的弟弟查爾斯·華萊士(Charles Wallace)想像一隻小蟲子,試圖穿過誰太太(Mrs.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愛爾蘭:《尤利西斯》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他看到喬伊斯同「死者」站在一起,「他們冰冷的臉頰紅撲撲的」:酒吧的鋼琴上縈繞著茉德·普倫基特彈奏的曲子,它像漿聲一般一下一下載著她從我們的島嶼滑向一個滿是明亮門廊與鵝卵石的島嶼,喬伊斯先生引領著我們所有人,像下著毛毛細雨時的霍斯那樣溫柔,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巴西:《食人族宣言》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這句話來自早期的德國探險家漢斯·史達頓(Hans Staden)的著作,1557年他在《荒蠻之地的真實歷史講述,美洲新世界的可怕食人族》(Wahrhaftig Historia und Beschreibung einer Landschaft der wilden, nacketen, grimmigen Menschenfresser-Leuten in der Neuen Welt America gelegen)這本書中講述了一段駭人聽聞的經歷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瓜地馬拉:《總統先生》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儘管如此,阿斯圖裡亞斯以超現實主義的手法描寫在鐵掌、鐵蹄或不具名的獨裁總統治下的瓜地馬拉人民的生活,本土色彩與傳統的影子依然隨處可見。在小說的開場,一群無家可歸的乞丐正前往市區大教堂,教堂的門廊就是他們晚上的棲身之所。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巴西:《烏託邦》|烏託邦|亞美利哥·韋斯普奇|...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第十二周 第一天巴西 託馬斯·莫爾 《烏託邦》這周我們渡過太平洋,抵達歐洲人所說的「新世界」。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墨西哥:阿茲特克貴族詩歌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第十三周 第一天墨西哥 阿茲特克貴族詩歌這個星期,我們調頭向北,去往墨西哥和瓜地馬拉。在當地,各種原住民文化依然存在,是主要的文化勢力。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日本:《離別之思》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上世紀八十年代,愛滋病肆虐,正是在愛滋病的陰影下梅裡爾創作了《離別之思》。因染愛滋病,梅裡爾的許多朋友都快不行了;雖未明說,他應該也是病患之一。他的開場小引讓人想到芭蕉把人生喻為一次旅程的主題,但帶有嘲諷。他和情人即將啟程赴日本,這是一場他們籌劃已久的旅行。這時他們接到好友保羅的電話——保羅正在明尼蘇達州的梅奧診所接受癌症治療。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加勒比海:《島嶼書》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這本書的前言以「天堂是島,地獄也是」為標題。莎蘭斯基書寫了遙遠島嶼的雙重性,也即人們通常認為的「烏託邦實驗的完美假想地」(這令我們想到了託馬斯·莫爾的烏託邦),以及「人間天堂」。正如她所言:「人類在船上宣告革命爆發,在島嶼上建立烏託邦。總覺得有些什麼不同於當下以及此處——這確實是一種給人帶來安慰的信仰。」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佛羅倫斯:《神曲》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如此說來,我要承認在我上一本書,用義大利語引用一篇針對 《小說的去民族化過程》的批評文章,純粹是想要享受在單獨一個單詞裡有四個z的樂趣。)De vulgari eloquentia有趣的是,但丁並不認為他自己的託斯卡納方言比其他方言更高明。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開羅:《一千零一夜》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這時又響起了一陣敲門聲:這次來的是哈裡發哈倫·拉希德,他在宰相賈法爾和掌刑官邁斯魯爾的陪同下在巴格達微服出遊。他們也被邀請了進來,然後一場講故事的盛宴就此展開。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布加勒斯特:《策蘭詩選》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1947年12月30日,國王米哈伊一世被迫退位,共產黨在蘇俄的支持下掌握政權,羅馬尼亞變為羅馬尼亞共和國。策蘭搬往巴黎,在那裡度過了此後的生涯,他以翻譯為業,並很快讓自己的詩歌有了更高的影響力。正如他的譯者約翰·費爾斯蒂納(John Felstiner)所說,策蘭的創作可以用卡夫卡對自身寫作困境的陳述來準確形容。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倫敦:《福爾摩斯探案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