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東作品系列第二部,
精選張旭東新世紀以來
文學批評與文學史研究。
反思「文學史」
寫作範式中的問題和挑戰。
近期,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啟書局陸續策劃出版了紐約大學(NYU)比較文學系、東亞研究系張旭東教授的學術作品《批判的文學史》。
圖:新書實拍
該書匯集其理論研究與批評實踐成果,內容涵蓋極廣。
圖:新書實拍
《批判的文學史》是繼《幻想的秩序》後,「張旭東作品系列」的第二部,收錄張旭東新世紀以來文學批評、文學研究和文化思想討論的文章。
圖:新書實拍
在序言中,張旭東梳理了文學批評和文學研究在中國的發展變化,如何從一個引人注目且最活躍的表達方式之一,逐漸「失去其公共性、思想性,而更多地成為一個知識『領域』」,也無法承擔起有關文學的總體性認識方面的重任;
進入新世紀後,他反思在當下,「文學史」的意義和價值,以及這種看起來天經地義、不容置疑的教學、研究、寫作範式本身的問題和挑戰。正式帶著這樣的問題意識,張旭東開啟了對具體文本和相關問題的分析。
全書對《新青年》《阿Q正傳》《中國新文學的源流》《駱駝祥子》《啟蒙時代》《酒國》《繁花》等一系列經典文本展開細讀,以重新打開文本與時代的關聯,勾勒文學史脈絡中的線索,提出問題及其解讀。
圖:張旭東
張旭東所提出的「批判的文學史」,是以一種「更為寬泛、包容、充滿好奇心、樂於挑戰自己的而非狹隘的、排他的、固步自封的文學史寫作,力圖在一個單一的、線性的敘事聲音裡編織起一幅較為複雜的、有其獨立的哲學價值的思想圖案」。
以「審美判斷力」意義上的「批判」和當代批評理論所提供的分析手法及方法論工具為經線,以文學作品和文學現象本身的具體性、獨特性及其所編碼和再現的歷史經驗、道德寓言和「社會性象徵行為」為緯;他認為,好的文學史寫作應當與好的文學批評、文學研究是一體的。之後,光啟書局還將陸續出版張旭東作品系列《社會寓言的風景》《全球化時代的文化認同》等。
《批判的文學史》
張旭東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啟書局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吳波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吳波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吳波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戴雨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