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信息量有點大,建議先收藏!(⊙⊙)
不知道大家在初學日語的時候有沒有過這樣的疑惑:
為什麼日語當中,既要有平假名又要有片假名?我們在寫一句話的時候,真的需要用到兩種文字嗎?紅豆泥?
那就先來說一下平片假名的緣起: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平假名和片假名都是來源於我們的漢字,是日本人在漢字基礎之上加以改造所發展而成的。
可是在其中,還有另一個發展階段。
當中文的漢字初次傳到日本的時候,並不是直接變成了平片假名。而是首先被日本人發展出了一個叫做「萬葉假名」[1]的東西。
現在,在地名、人名方面依然使用萬葉假名,「麻奈」「亜紀」(女性名)讀作「まな」(mana)「 あき 」(aki)。 一些難讀的地名如 「魚群」可讀作「なぶら」(nabura)或「なぐれ」(nagure)很多都是來自萬葉假名,一些常用語, 例如よろしく(yoroshiku), 難以根據漢字讀出發音,也以萬葉假名表示。來自百科
「萬葉假名」簡單理解就是,每一個音都會有相應的漢字對應,這樣就可以通篇用漢字來表示。
並不是每個人都學得會寫漢字。
所以為了普及文字,到了平安時期,根據漢字的字體不同,衍生出了兩種不同的文字,其中一種就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平假名],它是由中文的「草書」[2]演變而來。
另外一個就是[片假名],它是由我們 "楷書"[3] 的一部分演變而來。
那麼在平安時期的平片假名,表示的是什麼樣的作用?
[平假名]為了寫和歌[4](わか waka)、物語[5](ものがたり、monogatari) 而誕生,主要使用者是女人,所以又稱「女文字」, 像《源氏物語》等很多文集,均是無標點符號亦無漢字的「平假名」文
日本文字中假名統稱「女文字」漢字為「男文字」[6]
在宮廷當中或是包括很多平民階層,還是有書寫的需求。此時書寫要求的是快一些,需要把每一個發音記錄下來,這個時候平假名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手段。
《源氏物語》
由於它是由草書演變而來,所以在書寫的時候,可以寫得比較隨意,所以書寫速度也會大大提升。
而[片假名],片假名會給人一種比較正式,比較刻板,都用做一些文書的書寫,確實。
[片假名] 最早其實是為了幫助日本人進行佛經的漢文訓讀[7]而產生的,為了將一些漢文的典籍包括佛經,通過日式的方式讀出來。
他們用片假名在旁邊進行一些小小的書式,而這個方法其實也一直延續到現在。
我們被稱之為漢文訓讀的方法。
訓讀
片假名在平安時期為了訓讀而產生,
字形在明治時期才統確定下來,
此前一個發音往往有多個片假名對應存在,
現在通用的日文都是漢字加平假名,只有少部分的外來語單詞或用片假名來表示。
為什麼為外來語用的是片假名而不能用平假名?
就像以前片假名是作為輔助漢文閱讀的一種手段,漢文、英文和其他國家的文字對於日本來說都是外來語,所以可能也是用作輔助外來語言。
最後,想要了解更多(200G)日語資料的同學可以私下告訴我,回復「資料」悄悄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