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寶,
別看經常有報導被神獸們氣炸的家長,
但其實,
只要擦破點點皮那都是實打實的心疼,
要是流血了,
整個人都慌了!
鼻出血是小兒常見的症狀之一,
面對這種情況,
家長不但要處理好出血,
更要保持冷靜的態度,
以免對小兒造成恐懼、焦慮的心理,
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性格成長。
醫學指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兒科 徐雯教授
少量鼻出血中醫稱為「鼻衄」 ,嚴重出血稱為「鼻洪」。可由鼻部疾病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致,大部分小兒鼻出血都是良性的,且幾乎都發生在鼻前部,常見於鼻內毛細血管破損。
鼻出血時,血液就會流到鼻腔後方、口腔,有的進入胃部引起不適,導致嘔吐,有的則可能進入氣管甚至肺部,引起劇烈咳嗽。由於鮮血從小兒鼻腔湧出,常會引起父母及患兒高度緊張,而且鼻衄常常反覆發作,對父母造成一定的心理困擾,因此,應及時就醫查明病因,早期幹預和治療。
一、為什麼小兒會流鼻血?
小兒流鼻血的發病與下列因素關係密切。
氣候因素
1~6歲是最容易流鼻血的年齡,因為幼兒的鼻黏膜較脆弱,毛細血管豐富,在秋冬季乾燥寒冷的天氣下,需要更多血液流經鼻腔,提高溫度與溼度,因此,造成鼻黏膜易充血而導致出血。
2
個體因素
患有過敏性鼻炎或罹患感冒的小孩,會因為流鼻水、鼻塞,使鼻子發癢,從而打噴嚏、用手指摳鼻孔或揉搓鼻子,導致脆弱的鼻黏膜受傷、出血。
3
外傷因素
孩子受碰撞或重擊,致使鼻腔內血管破裂而出血,此類小兒日後也可能會反覆出現鼻出血。
4
生活和環境因素
許多孩子因為作息不正常,睡眠時間不足,身體虛弱,容易引致流鼻血;或進食燥熱上火之食物,積熱內生,熱隨氣升,迫血妄行,上溢其竅而流鼻血;此外,若家中常開空調,造成環境乾燥,也可出現流鼻血。
5
疾病因素
某些全身性疾病,如凝血因子異常、鼻腔內腫瘤或白血病等,在早期亦會以「流鼻血」為前驅表現,若孩子反覆無無緣無故地流鼻血,應該帶去醫院檢查,查找出血原因。
中醫認為,肺開竅於鼻,肺有燥熱或熱邪犯肺,上壅鼻竅,灼傷脈絡,可迫血離經,上溢於鼻而為鼻衄。小兒具有「脾常不足」的特點。脾為統血之官,氣為血帥,脾氣虛弱,統血失司,氣不攝血,血不循經 ,而離脈道 ,可致鼻衄。
二、家長應如何處理?
孩子流鼻血經常突然發生,導致家長們手足無措。很多家長總會尋求經驗的幫助,於是腦海裡就浮現出小時候我們自己流鼻血時長輩給我們的處理方法,比如仰頭,或者拿些餐巾紙把鼻孔塞住。但這些都是錯誤的!
1.一般處理
小兒鼻子出血屬急症,需及時止血,可採取三個步驟,即「一冰二壓三前傾」。
首先可以冷敷,家長可用冰袋或溼毛巾冷敷前額及頸部,或用冷水及冰水漱口,使血管收縮,減少出血。再用消毒的棉花球塞住出血的鼻孔,或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雙側鼻翼(讓小兒用口呼吸),也可以用食指壓迫患側鼻翼5-10分鐘,進行壓迫止血。同時應儘量使孩子安靜,避免哭鬧。最好讓孩子取坐位,頭稍向前傾,而不是後仰,儘量將從鼻咽腔咽到口腔的血吐出,這樣既可以避免將鼻血咽入胃裡,刺激胃部引起腹痛及噁心嘔吐,也可避免發生誤吸。
如果出血量較大,有面色蒼白、出虛汗、脈搏快、精神差等出血性休克前兆症狀時應採用半臥位,並儘快送往醫院進行治療。
2.改善環境
在空氣乾燥或空調開放的季節,保持一定的溫度和溼度,家裡可以使用加溼器,或放置一臉盆水,減少空氣乾燥。
3.培養良好習慣
家長要教育孩子養成不挖鼻孔的良好習慣,反覆摳鼻子容易損傷鼻黏膜而引發鼻出血。
加強鍛鍊,增強體質,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場所,減少呼吸道感染的機會。孩子患感冒、扁桃體炎、肺炎或腮腺炎等疾病,容易導致鼻黏膜血管充血腫脹,甚至造成毛細血管破裂出血。因此,預防鼻出血,應從防範呼吸道疾病開始。
4.配合食療
食療對於本病主要起到預防、減少復發的作用。
飲食宜忌
飲食上應少吃煎炸肥膩食物,注意補充水分,多吃新鮮蔬果,如梨子、橙子、柿子和葡萄等,進食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及鐵劑的食物,如蜂蜜水、米汁、牛奶、果汁等,或吃一些半流質的食物,如粥、麵條等。避免辛辣刺激及堅硬的食物。流鼻血期間,不要吃熱食或熱飲料,以免加重出血。
飲食療法:
(1)鮮藕汁飲:鮮藕300克洗淨,磨爛擠汁約50-100毫升,每次用少量白糖調勻,燉滾後服。可清熱解暑,涼血止血。
(2)蓮藕燉冰糖:鮮藕150克,洗淨切薄片,置於燉盅內,加入冰糖10克,隔水燉1小時後即食用。具有補益脾胃,益血止血作用。
(3)鯽魚豆腐湯:鯽魚1條約150克,豆腐200克。將魚宰好洗淨後,置於砂鍋中,加適量清水煲45分鐘後,加入豆腐再煮15分鐘,以鹽調味即可飲湯。有清肺熱、降胃火、止鼻血的功效。
(4)茅根竹蔗馬蹄飲:茅根15克、竹蔗150克、馬蹄(去皮)3個,一同置於砂鍋內,加入適量清水,煎煮1小時,即可飲用。有清熱止血的作用。
文章來源|廣州衛健委、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
【來源:巾幗秀遼寧】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