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組建時八個團,各一個字代號,合起來是一句革命口號

2020-12-12 騰訊網

新四軍組建時編制很奇特,四個縱隊下轄八個團,這八個團由14支遊擊隊合編組建,每個團都有一個字的代號。

下面看一下八個團隊的代號和戰鬥序列

一、第1支隊第1團

部隊代號:保團。

部隊來源:湘鄂贛邊紅軍遊擊隊。

團級主官:

團長:傅秋濤上將;

副團長:江渭清(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共江蘇省委第一書記);

參謀長:王懷生(1941年1月,突圍負傷被俘,在上饒集中營被殺害。)

政治主任:鍾期光上將。

部隊發展:

抗戰後隨陳粟東進,後與6團對調,回到皖南軍部。皖南事變中被打散。

二、第1支隊第2團

部隊代號:持團。

部隊來源:湘贛邊、贛粵邊、贛東北、皖東紅軍遊擊隊。

團級主官:

團長:張正坤(1941年1月皖南事變負傷被俘,在上饒集中營組織越獄暴動時犧牲);

副團長:劉培善中將;

參謀長:王必成中將;

政治主任:肖國生(1939年3月7日,日軍掃蕩中犧牲。)

部隊發展:

新四軍第1師第2旅第4團。

三、第2支隊第3團

部隊代號:發團。

部隊來源:閩西紅軍遊擊隊,閩贛邊汀瑞紅軍遊擊隊。

團級主官:

團長:黃火星中將;

副團長:邱金聲(1939年2月26日,因病去世。)

參謀長:熊夢輝(皖南事變中率部突圍,1941年1月在無為縣姚家溝中彈犧牲);

政治主任:鍾國楚少將。

部隊發展:

皖南事變中被打散。

四、第2支隊第4團

部隊代號:揚團。

部隊來源:閩西紅9團、閩粵邊新編紅3團、浙南紅軍遊擊隊。

團級主官:

團長:盧勝中將;

副團長:葉道志(1938年從抗大派往新四軍,7月31日帶領3個人攜槍出走,準備回129師老部隊。被抓回新四軍後被處決,1983年追認為烈士。),周桂生(1941年1月13日,皖南事變中掩護軍直屬隊突圍中犧牲。)

參謀長:王勝少將;

政治主任:廖海濤(1941年11月27日深夜,日軍掃蕩中犧牲)。

部隊發展:

新四軍第1師第3旅第7團。

五、第3支隊第5團

部隊代號:優團。

部隊來源:閩東北、閩北紅軍遊擊隊。

團級主官:

團長:饒守坤中將。

副團長:曾昭銘(1940年遭國民黨扣押殺害)

參謀長:楊元三(犧牲);

政治主任:劉文學少將。

部隊發展:

皖南事變中,遭受到嚴重損失,僅有一部突圍到皖中。

六、第3支隊第6團

部隊代號:良團。

部隊來源:閩東紅軍遊擊隊。

團級主官:

團長:葉飛上將;

副團長:阮英平(1948年犧牲);

參謀長:黃元慶(江西省上饒地委書記);

政治主任:阮英平兼。

部隊發展:

第1師第1旅第1團。

一、第4支隊第7團

部隊代號:傳團。

部隊來源:紅28軍第82師第244團和新兵營。

團級主官:

團長:楊克志(1939年5月20日叛逃);

副團長:曹玉福(跟隨楊克志叛逃);

參謀長:林英堅(1941年11月26日犧牲);

政治主任:胡繼亭(1944年2月12日犧牲)。

部隊發展:

第2師第4旅第10團。

八、第4支隊第8團

部隊代號:統團。

部隊來源:桐柏山紅軍遊擊隊。

團級主官:

團長:周駿鳴(水利部副部長);

副團長:林愷(國家體委辦公廳主任);

參謀長:朱茂緒(1945年犧牲);

政治主任:徐祥亨(犧牲)。

部隊發展:

新四軍第2師第5旅第13團。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這八個團的代號合起來,是一句話:「保持發揚優良傳統」。有說法認為,最初有十個團,其實並非如此。

當時國民政府的部隊採用德國編制,也就是二二制,一個師轄兩個旅,一個旅轄兩個團。所以四個支隊都是兩個團。四支隊有3100人,在四個支隊中人數最多,也不夠兩個團的標準編制,也僅是八路軍一個團的人數。

1938年,四支隊又擴編了第9團和手槍團,其他支隊也進行了擴編。但是上述八個團,才是組建時的最老部隊。

相關焦點

  • 新四軍組建時八個團,各以一個字為代號,合起來就是一句革命口號
    1937年11月6日,毛主席致電博古時,對於新四軍的編制和軍事主官的人選,曾這樣說過:「決定新四軍隸屬八路軍,編兩師四旅八團,擬項副軍長,陳毅政治主任,周子昆參謀長」,由此可見一開始,我黨的設想是新四軍不僅是要編師旅,還要隸屬於八路軍建制。
  • 新四軍最初的八個團,團長都是誰,他們都是什麼軍銜
    抗日戰爭爆發,在北方,有我黨領導的八路軍,在南方,有我黨領導的新四軍。他們都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新四軍的軍長葉挺,那是元帥級別的。新四軍下轄四個支隊,支隊的司令員陳老總是元帥,張雲逸是大將,張鼎丞是無冕大將,高敬亭不幸犧牲。
  • 新四軍四個支隊中唯一沒有政委、沒有副司令,人數最多、裝備最強
    我們要往遠處看,為了抗日救國,可以把紅星保存起來,把它放在心坎裡。紅星在我們心裡,我們就不會迷失革命方向。後來做了妥協,紅帽徽和紅領章可以不交。大家收起了軍帽上的,用紅布做的、桐油浸染過的紅五星,珍藏起黨證,鐮刀和錘頭的圖案在他們懷裡熠熠生輝。
  • 皖南事變後新四軍第四師的主要領導人是誰?軍銜各是什麼?
    全面抗戰爆發後,留在南方八省堅持遊擊戰爭的紅軍部隊被改編為新四軍。新四軍也是中共領導的一支在正面戰場的部隊,新四軍在華中給日軍以沉重的打擊。但是新四軍的迅速發展也引起來了蔣介石的警惕。蔣介石指揮所部悍然發動對新四軍的襲擊,最終新四軍一部9000多人除了2000人突圍,其餘犧牲或者被俘。
  • 新四軍改編初期只有四個支隊十個團和一個特務營,各自主官都是誰?
    1937年10月12日,由南方八個省遊擊隊組成的新四軍正式成立。國民政府任命葉挺為新四軍軍長,後來經過中共提交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核定,新四軍的其他領導人是: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張雲逸,副參謀長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副主任鄧子恢,當然了這只是新四軍軍部成立,人員真正到位卻經歷了漫長的過程。
  • 新四軍組建時,軍參謀長有五個人選,陳毅元帥意外落選
    抗戰初期,陳毅元帥為何沒有成為新四軍參謀長?這裡面有多方面原因。抗戰改編時,新四軍參謀長曾經有五個人選:1、周士第,1900年生,廣東樂會(今海南瓊海)人。黃埔一期,1925年,任鐵甲車隊副隊長、隊長。第4軍獨立團成立後,先後任第1營營長、團參謀長。1926年10月起,任代理團長、團長。南昌起義中,任第25師師長。
  • 新四軍第七師,師長和四個支隊長都是誰?三人開國中將
    新四軍在「皖南事變」後在江北重建軍部,將原有各部隊和南下八路軍整合改編,改編後的新四軍轄七個主力師。這七個師中,第七師兵力最少組建之初約3000人,和其他師都有旅一級的建制不同,第七師一開始只有四個團和一個教導大隊,張鼎丞任師長但是並未到任,所以由皖江軍區司令員譚希林任代師長、師長。
  • 新四軍成立時有28個營,營長們建國後獲得什麼軍銜
    大家都知道,抗戰爆發後,國共達成協議,南方八省遊擊隊統一改編為新編第四軍。1937年10月,分散在各處山區打遊擊的紅軍戰士們陸續開出遊擊區接受改編,全軍共有共1.03萬餘人,各種槍6200支(挺),編為4個支隊9個團(不含四支隊手槍團)27個營(含軍部特務營,九團只有兩個營)。
  • 新四軍成立時有28個營,營長們建國後獲什麼軍銜
    大家都知道,抗戰爆發後,國共達成協議,南方八省遊擊隊統一改編為新編第四軍。1937年10月,分散在各處山區打遊擊的紅軍戰士們陸續開出遊擊區接受改編,全軍共有共1.03萬餘人,各種槍6200支(挺),編為4個支隊9個團(不含四支隊手槍團)27個營(含軍部特務營,九團只有兩個營)。
  • 新四軍七個師,八位師長,後來的國家主席,國務院副總理,開國大將
    新四軍前身為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長徵後留在南方八省堅持鬥爭的紅軍遊擊隊。新四軍下轄七個師,1師師長粟裕,2師師長張雲逸,3師師長兼政委黃克誠,4師師長兼政委彭雪楓,5師師長兼政委李先念,6師師長兼政委譚震林,7師師長張鼎丞。
  • 新四軍第五師成立初有六個旅級單位,為新四軍七個師最多
    1937年7月7日,日本製造「盧溝橋事變」發起全面侵華戰爭,國共雙方迅速達成合作協議,中國工農紅軍整編為國民革命軍,其中位於西北的紅軍主力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而新四軍則由於南方數省堅持遊擊作戰的紅軍及遊擊隊合編組成。1937年12月,新四軍軍部於漢口組建,1938年三四月間新四軍整編完成,全軍共四個支隊十個團,總兵力1.03萬人,軍長為葉挺。
  • 抗戰勝利時,新四軍第四師有四個旅,旅長都是誰?
    新四軍軍部組建於1937年底,葉挺任軍長,全軍於1938年三四月間整編完成,共有四個支隊,總兵力約1.03萬人。新四軍成立後活動於長江兩岸,1941年1月國民黨製造「皖南事變」,1月下旬新四軍軍部於江蘇鹽城重建,原有新四軍部隊及隴海路以南的八路軍整編為七個師又一個獨立旅,其中新四軍第四師就為八路軍第四縱隊改編而來。
  • 新四軍旅長曾以一個營全殲馬家軍一個團,犧牲後身份被特務假冒
    一個步兵營幹掉馬家軍一個騎兵團?這件事聽起來似乎有點令人難以置信。但他卻真實地發生在紅25軍身上,創造這個奇蹟的人名叫田守堯。田守堯是安徽六安人,小時候家裡非常窮,父親以給地主家當佃農為生。在紅25軍,田守堯進步很快,僅用了4年多時間就由一個普通的紅軍戰士成長為紅233團2營營長。1935年8月下旬,紅25軍來到甘肅境內的四坡村和王家莊一帶,準備從這裡搶渡汭河,田守堯的2營為全軍的後衛。部隊正在渡河之際,馬家軍104旅208團在團長馬開基的帶領下由涇川縣城沿著王田宮塬突然襲來,企圖把紅25軍後衛部隊壓在河邊吃掉。
  • 一句16字口號,差點亡了一個國家
    「國亂歲兇,四方擾攘」,這八個字可謂漢末的真實寫照。朝野上下,外戚與宦官鬥得你死我活;朝堂之外,瀕臨餓死邊緣的災民揭竿而起,整個王朝,竟無一處安寧。很多時代的亂世之始,都驚人的相似。災年、瘟疫、重賦杳然而至,讓老百姓連一口飽飯都吃不上。
  • 新四軍在抗戰中犧牲的十大名將:四人有成為開國大將的資歷
    紅軍主力長徵後,項副軍長與陳老總一起留下,領導了南方八省的遊擊戰爭,堅持了三年艱苦卓絕的敵後戰場。抗戰開始後,八省遊擊武裝改編為新四軍,葉挺擔任軍長,項副軍長不僅是副軍長,還是東南局書記,是新四軍實際上的一把手。
  • 雙方激戰時狂風大作,老百姓認為是神靈保佑新四軍,結果大獲全勝
    車橋鎮坐落在澗河兩岸,南北約1.5裡,東西長2裡,形如繁體的「車」字。車橋鎮地理位置險要,南靠蘇中水網地區,北接蘇北平原,西臨運河、洪澤湖,是新四軍蘇中、蘇北、淮北、淮南四塊根據地的交界處。
  • 珍貴史料:新四軍七個主力師的師長及所屬兵力
    1937年新四軍剛剛成立時,並沒有師級番號,而是將南方八省的紅軍遊擊隊統一整編為四個支隊,到1940年「皖南事變」爆發後,新四軍軍長葉挺將軍被國民黨方面扣留,政委項英和參謀長周子昆犧牲。蔣介石趁機宣布新四軍為「叛軍」並取消了番號,為針鋒相對地展開鬥爭,根據軍委的命令1941年1月在蘇北鹽城重建新四軍軍部,以陳毅代理軍長,張雲逸為副軍長,各部隊重新整編為七個師。第一師 師長粟 裕 開國大將
  • 新四軍四師成立時四個旅,旅長一上將一中將一少將,一位成了教師
    ,隸屬於國軍隊戰鬥序列,是第二次國共合作期間由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後留在南方八省進行遊擊戰爭的中國工農紅軍和遊擊隊改編的隊伍。皖南事變後,新四軍進行了重建,由隴海鐵路以南的新四軍、八路軍部隊整編而成,共轄七個師,總兵力達到九萬多人。建國後,新四軍七個師的師長粟裕、張雲逸、黃克誠3人授予開國大將,有三個師的師長李先念、譚震林、張鼎丞未授軍銜,都成為開國元勳,後來擔任重要領導職務。唯獨第四師的師長彭雪楓壯烈犧牲。
  • 日軍大將說了一句非常囂張的口號,卻被中國軍隊打成了一個笑話
    在1932年的「一·二八事變」中,日軍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口號——「只需要四個小時,日本海軍就能佔領整個上海!」 當然,這句口號最終證明只是一句玩笑話,日軍打了一個多月都沒佔領上海,最後只能無奈停戰。
  • 新四軍第六師轄二個旅,師長和旅長都是誰?一人壯烈犧牲
    新四軍第六師是「皖南事變」後,新四軍軍部在江北重建後統一改編的七個主力師之一,該師是由蘇南的江南指揮部所屬部隊及江南人民抗日救國軍等部隊改編的。第六師組建之初約8000餘人,下轄第十六、第十八兩個主力旅,及江南東路、江南西路兩個保安司令部,那麼第六師的師長和兩個旅長都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