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組建時編制很奇特,四個縱隊下轄八個團,這八個團由14支遊擊隊合編組建,每個團都有一個字的代號。
下面看一下八個團隊的代號和戰鬥序列
一、第1支隊第1團
部隊代號:保團。
部隊來源:湘鄂贛邊紅軍遊擊隊。
團級主官:
團長:傅秋濤上將;
副團長:江渭清(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共江蘇省委第一書記);
參謀長:王懷生(1941年1月,突圍負傷被俘,在上饒集中營被殺害。)
政治主任:鍾期光上將。
部隊發展:
抗戰後隨陳粟東進,後與6團對調,回到皖南軍部。皖南事變中被打散。
二、第1支隊第2團
部隊代號:持團。
部隊來源:湘贛邊、贛粵邊、贛東北、皖東紅軍遊擊隊。
團級主官:
團長:張正坤(1941年1月皖南事變負傷被俘,在上饒集中營組織越獄暴動時犧牲);
副團長:劉培善中將;
參謀長:王必成中將;
政治主任:肖國生(1939年3月7日,日軍掃蕩中犧牲。)
部隊發展:
新四軍第1師第2旅第4團。
三、第2支隊第3團
部隊代號:發團。
部隊來源:閩西紅軍遊擊隊,閩贛邊汀瑞紅軍遊擊隊。
團級主官:
團長:黃火星中將;
副團長:邱金聲(1939年2月26日,因病去世。)
參謀長:熊夢輝(皖南事變中率部突圍,1941年1月在無為縣姚家溝中彈犧牲);
政治主任:鍾國楚少將。
部隊發展:
皖南事變中被打散。
四、第2支隊第4團
部隊代號:揚團。
部隊來源:閩西紅9團、閩粵邊新編紅3團、浙南紅軍遊擊隊。
團級主官:
團長:盧勝中將;
副團長:葉道志(1938年從抗大派往新四軍,7月31日帶領3個人攜槍出走,準備回129師老部隊。被抓回新四軍後被處決,1983年追認為烈士。),周桂生(1941年1月13日,皖南事變中掩護軍直屬隊突圍中犧牲。)
參謀長:王勝少將;
政治主任:廖海濤(1941年11月27日深夜,日軍掃蕩中犧牲)。
部隊發展:
新四軍第1師第3旅第7團。
五、第3支隊第5團
部隊代號:優團。
部隊來源:閩東北、閩北紅軍遊擊隊。
團級主官:
團長:饒守坤中將。
副團長:曾昭銘(1940年遭國民黨扣押殺害)
參謀長:楊元三(犧牲);
政治主任:劉文學少將。
部隊發展:
皖南事變中,遭受到嚴重損失,僅有一部突圍到皖中。
六、第3支隊第6團
部隊代號:良團。
部隊來源:閩東紅軍遊擊隊。
團級主官:
團長:葉飛上將;
副團長:阮英平(1948年犧牲);
參謀長:黃元慶(江西省上饒地委書記);
政治主任:阮英平兼。
部隊發展:
第1師第1旅第1團。
一、第4支隊第7團
部隊代號:傳團。
部隊來源:紅28軍第82師第244團和新兵營。
團級主官:
團長:楊克志(1939年5月20日叛逃);
副團長:曹玉福(跟隨楊克志叛逃);
參謀長:林英堅(1941年11月26日犧牲);
政治主任:胡繼亭(1944年2月12日犧牲)。
部隊發展:
第2師第4旅第10團。
八、第4支隊第8團
部隊代號:統團。
部隊來源:桐柏山紅軍遊擊隊。
團級主官:
團長:周駿鳴(水利部副部長);
副團長:林愷(國家體委辦公廳主任);
參謀長:朱茂緒(1945年犧牲);
政治主任:徐祥亨(犧牲)。
部隊發展:
新四軍第2師第5旅第13團。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這八個團的代號合起來,是一句話:「保持發揚優良傳統」。有說法認為,最初有十個團,其實並非如此。
當時國民政府的部隊採用德國編制,也就是二二制,一個師轄兩個旅,一個旅轄兩個團。所以四個支隊都是兩個團。四支隊有3100人,在四個支隊中人數最多,也不夠兩個團的標準編制,也僅是八路軍一個團的人數。
1938年,四支隊又擴編了第9團和手槍團,其他支隊也進行了擴編。但是上述八個團,才是組建時的最老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