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組建時,軍參謀長有五個人選,陳毅元帥意外落選

2021-01-20 天地史話V

抗戰初期,陳毅元帥為何沒有成為新四軍參謀長?這裡面有多方面原因。

抗戰改編時,新四軍參謀長曾經有五個人選:

1、周士第,1900年生,廣東樂會(今海南瓊海)人。黃埔一期,1925年,任鐵甲車隊副隊長、隊長。第4軍獨立團成立後,先後任第1營營長、團參謀長。1926年10月起,任代理團長、團長。南昌起義中,任第25師師長。

2、周子昆,1901年生,廣西桂林人。1919年到舊桂系劉震寰部當兵,後來當上了排長。1925年6月,加入鐵甲車隊。1925年11月,鐵甲車隊併入葉挺獨立團,先後任排長、連長、營長。

3、劉英,1905年生,江西瑞金人。1929年4月,參加紅4軍,歷任紅軍連指導員、營政治委員、團政治處主任和團政治委員、師政治部主任和師政治委員、紅7軍團政治部主任。

1935年1月,與粟裕一起帶領部隊突圍,越過敵人封鎖線抵閩浙贛蘇區。擔任中共閩浙邊省委書記,堅持遊擊戰爭。1938年5月,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

4、陳毅,1901年生,四川樂至人。他是南昌起義、湘南起義的領導人,紅四軍的主要領導人,南方八省遊擊戰的二號領導人。

5、張雲逸,1892年生,廣東省文昌縣(今屬海南省)人。早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參加了黃花崗起義、辛亥革命、護國戰爭。1921年,粵軍總司令陳炯明部營長。1924年,在許崇智部任旅長。1926年,任第4軍第25師參謀長。

這五個參謀長人員,代表著不同方面的意見。

葉挺身材魁梧,氣宇軒昂。他想重振四軍威名,在部隊籌建時做了很多工作:

第一、奔走呼號,全力籌款。葉挺多次出面向何應欽、陳誠、顧祝同等交涉,進行籌款,保證軍費。

第二、 廣開渠道,購置武器。他親自四處奔波,請求國內外廣大華僑的支援,還把把嶽父母要他管理的養老金全部拿出購買武器外。

第三、積極活動,籌建軍部。他動員了大學教授林植夫,擔任軍部敵工部長。醫學博士沈其震,擔任軍醫處長。葉挺的弟弟葉輔平,任軍需處長,協助葉挺抓後勤籌建工作。

周士第,周子昆是他的舊部,也都是兩廣人士,他希望擔任參謀長,協助他工作。

項英是新四軍的靈魂人物,他身材結實,是一副標準的軍人姿態,十分威武,說起話來聲音洪亮,鏗鏘有力。他表情上嚴肅莊重,但戰士們說:「一經接觸,則極其樸實熱情,平易近人,項英公餘之暇,和我們拉家常,開玩笑,一點也沒有首長的官架子。」

著名美國記者史沫特萊曾說:「項英也曾是負責把新四軍組織和訓練成為敵後最有效、最文明軍事力量的領導人之一。」他盛讚項英是革命戰火鍛鍊出的「鐵人」。

項英提出的人選是陳毅和劉英。陳毅是他的搭檔,一起從瑞金到油山,出生入死。而且也是把分散在各地的紅軍,聚集在一起的領軍人物。劉英也是紅4軍的老人,不過長期擔任政工工作,軍事上不擅長。

綜合這兩方面的意見,延安也有不同考慮。首先,尊重葉挺的意願,多安排他熟悉的幹部,這樣陳毅就不合適了。其次,周士第在南昌起義後,從廣東、輾轉香港、南京、上海、西安、福建等地,參加黃埔革命同學會,參與策劃推翻蔣介石。脫離隊伍6年後,1933年底,才重新回到紅軍,所以不宜考慮。周子昆的資歷則略低了一些。

綜合上面因素,張雲逸成為最佳人選,他是廣東人,同粵軍非常熟悉;紅軍時期在中央蘇區,和項英、陳毅都是老同事;他歷任中革軍委副參謀長、紅一方面軍司令部副參謀長等職務,參加了長徵。

把他從延安派來,擔任參謀長,幾方面都沒有意見。另外,派來周子昆,作為張雲逸的副手。

1938年2月,新四軍軍部人員如下:

軍長,葉挺(1946年空難犧牲)。副軍長(政委),項英(1941年被叛徒殺害)。

參謀長,張雲逸(大將)。副參謀長,周子昆(1941年被叛徒殺害)。

政訓處主任,袁國平(1941年突圍中受傷犧牲)。副主任,鄧子恢(國務院副總理)。

參謀處處長,賴傳珠(上將)。

秘書處處長兼軍法處處長,李一氓(中紀委副書記)。

副官處處長,黃序周(上海市民政局局長)。

軍需處處長,葉輔平(1939年犧牲)。

軍醫處處長,沈其震(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

兵站處處長,張元壽(華東野戰軍副參謀長,1947年3月犧牲)。

情報處處長,封裔應(1943年3月被中統特務毒害)。

政治部秘書長,黃誠(1942年犧牲)。

組織部部長,李子芳(1942年犧牲)。

宣傳教育部部長,朱鏡我(1941年突圍中犧牲),

民眾運動工作部部長,鄧子恢(兼)。

敵軍工作部部長,林植夫(福建省農業廳廳長)。

戰地服務團團長,朱克靖(1947年10月,因郝鵬舉叛變革命犧牲)。

軍部人員裡沒有陳毅元帥,不過他擔任中央軍委新4軍分會副書記,是黨內二號人物。

相關焦點

  • 新四軍組建時八個團,各一個字代號,合起來是一句革命口號
    新四軍組建時編制很奇特,四個縱隊下轄八個團,這八個團由14支遊擊隊合編組建,每個團都有一個字的代號。 團級主官: 團長:張正坤(1941年1月皖南事變負傷被俘,在上饒集中營組織越獄暴動時犧牲); 副團長:劉培善中將; 參謀長:王必成中將; 政治主任:肖國生(1939年3月7日,日軍掃蕩中犧牲。)
  • 新四軍組建時八個團,各以一個字為代號,合起來就是一句革命口號
    1937年11月6日,毛主席致電博古時,對於新四軍的編制和軍事主官的人選,曾這樣說過:「決定新四軍隸屬八路軍,編兩師四旅八團,擬項副軍長,陳毅政治主任,周子昆參謀長」,由此可見一開始,我黨的設想是新四軍不僅是要編師旅,還要隸屬於八路軍建制。
  • 四大野戰軍組建,參謀長都是誰?二人開國上將,二人中將
    第二野戰軍參謀長——李達1949年2月,第二野戰軍正式組建,劉伯承任司令員,鄧小平任政治委員,張際春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李達任參謀長,段君毅任後勤部司令員兼政委。第三野戰軍參謀長——張震1949年2月,第三野戰軍正式組建,陳毅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粟裕任副司令員兼第二副政治委員,譚震林任第一副政治委員,張震任參謀長,唐亮任政治部主任。
  • 新四軍成立時有28個營,營長們建國後獲得什麼軍銜
    因此,新四軍在改編時間總共有28個營。營長人數和八路軍三個師相當。 那麼,這28名營長,日後發展如何呢,有多少人能在建國後獲得軍銜呢? 首先,由於新四軍活躍在富庶華東平原水網地帶,那裡是日偽統治的重心,也是國軍兵力較多的地方,戰爭是非常殘酷的。在頻繁的戰事中,有不少新四軍將領壯烈犧牲。
  • 新四軍成立時有28個營,營長們建國後獲什麼軍銜
    可惜的是,在皖南事變中,時任一支隊一團參謀長的王懷生剛過完六十歲生日就壯烈犧牲,如不犧牲,王懷生在五五授銜時70多歲,預計將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將成為我軍最年長的將官。 二支隊兩個團六個營,由原閩西、閩粵邊、閩贛邊和浙南紅軍遊擊隊改編而成,二支隊三團原來活躍在蘇南一帶,後被軍部調回皖南。一營營長黃玉庭和三營營長伍從祥在皖南事變中壯烈犧牲。
  • 授銜時,為何一野和三野參謀長為中將,二野和四野參謀長為上將
    大家都知道,在解放戰爭取得決定性勝利後,1949年2月1日,遵照中共中央軍委1948年11月1日頒布的《統一全軍組織及部隊番號的規定》和1949年1月15日關於各野戰軍番號改按序數排列的決定,原來按地域劃分的各大野戰軍有了統一的番號。
  • 新四軍在抗戰中犧牲的十大名將:四人有成為開國大將的資歷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新四軍在抗戰中浴血奮戰,創造了車橋戰役、高郵戰役等一系列輝煌的勝利。
  • 抗戰軼事,國民黨主動為新四軍換武器,粟裕看出其中貓膩婉言謝絕
    粟裕的參謀長問他:「蔣介石可是難得一次在全國通報嘉獎新四軍,怎麼看你一點反應都沒有呢?」粟裕答道:「老蔣的嘉獎又沒讓部隊多一槍多一炮,我高興什麼。」 正當粟裕認為國民政府的嘉獎過於「寒酸」的時候,國民黨軍部來人了。
  • 抗戰勝利時,新四軍第四師有四個旅,旅長都是誰?
    新四軍軍部組建於1937年底,葉挺任軍長,全軍於1938年三四月間整編完成,共有四個支隊,總兵力約1.03萬人。新四軍成立後活動於長江兩岸,1941年1月國民黨製造「皖南事變」,1月下旬新四軍軍部於江蘇鹽城重建,原有新四軍部隊及隴海路以南的八路軍整編為七個師又一個獨立旅,其中新四軍第四師就為八路軍第四縱隊改編而來。
  • 皖南事變後新四軍第四師的主要領導人是誰?軍銜各是什麼?
    軍長葉挺與國民黨軍隊談判時被扣押,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周子昆被叛徒殺害。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皖南事變後蔣介石宣布新四軍為叛軍,取消其番號。中共很快宣布重建新四軍軍部,以陳毅為代軍長,張雲逸為副軍長,重建後的新四軍下轄七個師,那麼皖南事變後新四軍第四師主要領導人都是誰,軍銜各是什麼呢?
  • 新四軍第二師,首任師長後來授大將軍銜,那麼第二任師長呢?
    張雲逸,是參加過黃花崗起義、辛亥革命、護國戰爭、北伐戰爭的老前輩,1926年加入我黨之後,又參加了南昌起義和百色起義,是紅七軍的首任軍長,先後擔任了中革軍委副參謀長兼作戰局局長、粵贛軍區司令員、紅軍總司令部和紅一方面軍司令部副參謀長兼作戰部部長、紅一方面軍副參謀長、軍委後方辦事處參謀長等職。
  • 新四軍四個支隊中唯一沒有政委、沒有副司令,人數最多、裝備最強
    高敬亭率領的四支隊是新四軍的一支勁旅。整個新四軍有四個支隊十個團,一萬零三百餘人,六千二百餘支槍。據統計,四支隊兵力佔新四軍各支隊總和的百分之三十七。新四軍其他三個支隊則各有兩個團,兩千餘人。而四支隊成為唯一有三個步兵團、一個手槍團建制的部隊,長短槍數佔全軍百分之三十八點四,輕機槍佔百分之六十二點五,成為新四軍四個支隊中建制最整齊、人數最多、裝備最強的部隊。
  • 新四軍第七師,師長和四個支隊長都是誰?三人開國中將
    新四軍在「皖南事變」後在江北重建軍部,將原有各部隊和南下八路軍整合改編,改編後的新四軍轄七個主力師。這七個師中,第七師兵力最少組建之初約3000人,和其他師都有旅一級的建制不同,第七師一開始只有四個團和一個教導大隊,張鼎丞任師長但是並未到任,所以由皖江軍區司令員譚希林任代師長、師長。
  • 新四軍第六師轄二個旅,師長和旅長都是誰?一人壯烈犧牲
    新四軍第六師是「皖南事變」後,新四軍軍部在江北重建後統一改編的七個主力師之一,該師是由蘇南的江南指揮部所屬部隊及江南人民抗日救國軍等部隊改編的。第六師組建之初約8000餘人,下轄第十六、第十八兩個主力旅,及江南東路、江南西路兩個保安司令部,那麼第六師的師長和兩個旅長都是誰呢?
  • 紅軍9位軍團參謀長只有一個非軍校生,但主席最看好這位湖南老鄉
    長汀整編是紅軍歷史上一個重要的節點,為了協同部隊,進行統一指揮,紅軍首次採用了「軍團」這一建制,下轄若干個軍或師,在編制上和解放戰爭後期的「兵團」一致。 整個紅軍時期,曾一共組建過10個軍團,其中最為著名的就包括紅軍的三大主力紅一、二、三軍團,三位軍團長林彪、賀龍、彭德懷也都是人民軍隊的創始人,為共和國立下汗馬功勞的開國元勳。
  • 珍貴史料:新四軍七個主力師的師長及所屬兵力
    1937年新四軍剛剛成立時,並沒有師級番號,而是將南方八省的紅軍遊擊隊統一整編為四個支隊,到1940年「皖南事變」爆發後,新四軍軍長葉挺將軍被國民黨方面扣留,政委項英和參謀長周子昆犧牲。第一師是以蘇北的新四軍主力部隊編成的,政委劉炎(因病未到職,實際由粟裕兼),全師約11000餘人。第二師 師長張雲逸 開國大將1929年領導百色起義,任紅七軍軍長,千裡跋涉前往井岡山,歷任粵贛軍區司令員、紅軍總司令部和紅一方面軍司令部副參謀長兼作戰部部長,1934年10月參加長徵。
  • 紅4軍時期一張珍貴的合影
    這是一張極其珍貴的照片:1929年6月19日的福建龍巖,4個在中國工農革命軍第4軍軍部成立初期的組成人員(軍長朱德因故未到,參謀長王爾琢犧牲),軍黨代表毛澤東(右2)、軍政治部主任陳毅(右1)、軍部秘書譚政(左2)、軍部秘書朱良才(左1),4人站成一排留下合影。說起這張照片,還有一段緣由。
  • 富得流油的新四軍,張雲逸把師部建在南京城下,葉飛一路殺到上海
    1941年1月25日,軍委以華中新四軍八路軍總指揮部為基礎,重建的新四軍軍部在江蘇省鹽城成立,任命陳毅為新四軍代理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張雲逸為副軍長,賴傳珠為參謀長,鄧子恢為政治部主任,新四軍下轄七個師和一個獨立旅,還有一個抗大第五分校,全軍共九萬人,不但沒有被消滅,反而更加壯大了。
  • 新四軍改編初期只有四個支隊十個團和一個特務營,各自主官都是誰?
    1937年10月12日,由南方八個省遊擊隊組成的新四軍正式成立。國民政府任命葉挺為新四軍軍長,後來經過中共提交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核定,新四軍的其他領導人是: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張雲逸,副參謀長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副主任鄧子恢,當然了這只是新四軍軍部成立,人員真正到位卻經歷了漫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