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怎麼辦?不如多學學網際網路知識

2020-12-25 澎湃新聞

當前,未成年人沉迷網絡、受網絡不良信息和社交影響等問題較為突出,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發展。對此,國家網信辦啟動專項整治,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相關通知,在全國開展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治理。如何深刻認識未成年人的網絡沉迷問題,並尋求有效的解決機制,值得認真思考。

加強網絡素養教育糾治網絡沉迷現象

2019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已經達到1.75億。可以說網絡已經成為未成年人學習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在網絡防沉迷方面,未成年人自身需要加強以下素養和能力教育。

加強和提升未成年人對不良網絡信息的分辨能力和識別能力

未成年人的數位化生活容易使他們與真實世界的自己脫節,只與相似的人互動,忽略他們的行為對他人的影響,易被偏見和虛假信息迷惑。

調查顯示,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中,最常遇到的問題是「經常收到無關信息(如營銷信息)」「網絡虛假信息、連接」「被人盜號」等。

加強和提升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的自我安全保護意識和能力

調查發現,未成年人主動運用網絡工具如搜尋引擎、整理信息工具、個人管理工具等解決個人現實遇到的問題能力不強。目前,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技術措施還不夠理想,如果監護人不能盡到監護責任,未成年人就可以通過密碼解鎖進入「成年模式」。

還有調查發現,有相當比例的未成年人不使用安全殺毒軟體、不設置級別較高的安全密碼,較少與同伴交流網絡安全信息,對與自身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知之甚少。

這說明,未成年人的網絡安全知識教育欠缺,運用網絡安全技術自我保護的能力和意識均需提升。

加強和提升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的自我管理控制能力

培養未成年人自我管理控制能力,具體而言,就是自我時間管理的能力。

家庭是未成年人上網的主要場所,作為陪伴者和監護人,家長對於未成年人能力培養負有重要責任:要清楚孩子的「數字運用軌跡」;和孩子協商約定製定上網時間和規則,為低齡孩子養成良好用網習慣,和高齡孩子保持主動溝通交流,提升孩子的自控能力,特別是針對網際網路內容豐富、誘惑過多的特點,強化未成年人保持專注的注意力管理能力培養。

同時,家長要正視網際網路後喻文化的現實,虛心向未成年人學習網絡知識和技能,打破作為家長的單向管理定勢,加強互動互助互學,努力在網際網路上實現兩代人的共同進步。

加強和培養未成年人的批判思維及識別、運用數據信息的能力

針對15歲青少年基礎教育階段評估,PISA(國際學生評估項目)在2018年首次提出「全球勝任力」的概念,即對地區、全球和跨文化議題的分析能力;對他人的看法和世界觀的理解和欣賞能力;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開放、得體和有效的互動的能力;為集體福祉和可持續發展採取行動的能力。

這就需要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能夠批判地、多元地理解不同見解、觀點和思想,特別要掌握批判性思維和辨別失實數據的能力,能夠對社交媒體信息的真偽做出分辨。

因此,網絡素養教育應當立足數位技術能力學習,並結合知識、科學、倫理等多種素養的培養,指導學生主動利用網際網路思考和參與知識學習和社會實踐,實現更好的學習體驗和個人發展。

加強和培養未成年人參與協作等社會化能力

從社會化成長角度來說,網絡素養也是未成年人社會化成長的一種能力培養,即培養未成年人在閱讀、學習、娛樂、互動中學會相互協作。

未成年人的網絡素養應該包括信息的生產傳播和分享互動等網絡共建能力,這樣,具備網絡素養就意味著能夠在網際網路上通過分發傳播信息和其他人理性互動交流,分享意見,貢獻智慧,甚至參與網絡社區社群的共建。

在這一過程中,最終讓未成年人學會以批判性思維分析辨別網際網路信息的真偽和價值,掌握獨立思考理性決斷的能力,學習通過團隊協作解決複雜問題。

未成年人用好網際網路很重要

不如在網上衝浪的同時

多學些網際網路知識

下面這本雜誌可以幫到你

↓↓↓

《網絡傳播》雜誌

《網絡傳播》雜誌是由中央網信辦主管、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主辦的全國網信工作指導性刊物,是網信領域重要輿論陣地。

《網絡傳播》雜誌致力於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宣傳解讀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及其辦公室的重大決策部署和重點工作任務,以豐富權威的資訊、典型翔實的案例、前瞻先導的觀點,推進理論武裝,交流工作經驗,研究網信規律,為網際網路管理者、從業者、研究者提供決策參考、實踐案例和研究成果。

如何訂閱?

《網絡傳播》雜誌全年12期

每期定價25元,全年定價300元

快來get訂閱方式吧

訂閱方式

訂閱方式一

掃碼即刻訂刊!

訂閱方式二

複製下方連結到瀏覽器或點擊「閱讀原文」購買

連結:https://mall.11185.cn/web/detailsBk?id=210681&businessId=BK

訂閱方式三

前往當地郵局自行訂刊

郵發代號:80-199

詳詢電話:11185-5-2

提示:發票由承辦郵局開具

雜誌服務電話

在訂閱中遇到任何難題,都可直接致電:

010-55624926;18612586567

(來源:網絡傳播雜誌)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怎麼辦?不如多學學網際網路知識》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大調研|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應該怎麼辦?
    未成年人對新鮮事物具有好奇心且自我約束能力薄弱,面對網絡沉迷和成癮等風險,家長和學校要有效教育引導未成年人正確使用網際網路,為其提供網絡安全的底線性保障。 關於未成年人網絡沉迷問題有著複雜的原因。
  • 如何破解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困局?
    日前,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和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聯合舉辦「未成年人網絡安全保護評議會」,圍繞「如何有效破解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沉迷困局」議題展開討論。與會專家認為,社會各界要共同參與形成合力,切實履行職責,共同築牢未成年人網路遊戲防沉迷屏障。
  • 破解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沉迷困局 專家:需各方力量打造協同共治全格局
    作為網際網路的原住民,青少年也是網際網路應用最活躍的主體。但是在盡情暢遊網際網路海洋的同時,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沉迷問題也層出不窮。對此,多位專家倡議,政府、企業、學校、家庭等需要形成協同共治的格局,集中各方力量應對未成年人沉迷網絡問題。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上網課貪玩怎麼辦?聽聽代表委員怎麼說 | 兩會@...
    我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已相當普及。據統計,2019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為1.75億,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93.1%。兩會期間,如何幫助孩子預防網絡沉迷話題備受代表委員關注。
  • 疫情下的網絡沉迷怎麼辦?
    疫情下,青少年沉迷網絡的問題更加凸顯,家長們該怎麼辦?一些孩子用成年人帳號玩遊戲繞過未成年人保護「防止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一直是家長們關注的問題。」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豔說,疫情居家期間,隨著未成年人接觸網路遊戲機會增加,這一問題又被放大,再次引起家長們關注。針對這一問題,家長們可以做什麼呢?
  • 聚焦破解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沉迷困局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陳鳳莉)12月10日下午,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和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共同主辦的第五期未成年人網絡安全保護社會評議會在京召開。會議聚焦如何有效破解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沉迷困局,來自全國人大法工委、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最高檢等單位的相關負責人及業內專家學者從法律、心理、生理、管理等角度剖析問題癥結,提出可操作的有效解決對策。為了解決未成年人網絡沉迷問題,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多次出臺規定,重拳整治網絡空間秩序、規範青少年網絡使用,針對網路遊戲違法違規行為和不良內容進行集中整治。
  • 未成年人沉迷網遊怎麼辦?馬化騰手把手教你治服熊孩子
    過去,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行為主要集中在"逃課上網""偷家長零錢買點卡消費、充值虛擬會員"等。如今升級了!玩手機上網課"觸網"無處不在,規範及引導未成年人健康上網,困難重重。
  • 如何破解未成年人沉迷網遊困局?有專家建議分類管理
    如何破解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困局 專家認為  落實各方責任線上線下齊發力  □ 本報記者 朱磊  12月10日,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和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聯合舉辦「未成年人網絡安全保護評議會」,圍繞「如何有效破解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沉迷困局」議題展開討論。
  • 別了小學生: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新規出臺,限定遊戲時間
    近日,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出了《關於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通知》,進一步限定了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時間。節假日不得超過每天3小時,平常時間不得超過1.5小時,嚴禁深夜進行遊戲。為新規點讚。隨著我國網路遊戲業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了規模達百億的重要行業,但是問題始終如影隨形,那就是未成年人成迷遊戲問題。沉迷網遊不是一個新話題,早在十幾年前,網際網路和遊戲剛剛登陸大街小巷的時候,吸引了一大批青少年的眼睛,無數家長更是痛心疾首,認為遊戲毀掉了孩子的前途。曾幾何時,「網癮」被認為是一種病症,需要醫學治療。
  • 青春期的孩子沉迷網路遊戲該怎麼辦?
    二家長特別注重書本教育家長的內心裡只期盼孩子的學習成績好,並不重視孩子的日常業務能力和其他的興趣愛好,學習書本知識並不是孩子的全部生活呀,但是現在的家長就認為孩子的成績更為重要,過度的在意學習成績,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其他的愛好就會被忽視埋沒,長期的成績問題積壓在一個地方找不到突破口,他就會從虛擬的網路遊戲上發洩出來。
  • 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99.2% 如何提高網絡素養?
    2020年9月發布的《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報告(2020)》顯示,未成年人的網際網路普及率已達99.2%。在享受數字生活帶來快樂和便利的同時,一些未成年人對電子產品和網絡的依賴不斷加深甚至成癮,如何提升青少年的網絡素養,成為輿論關注的熱門話題。
  • 海門三星鎮開展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系列活動
    為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長,近日,南通市海門區三星鎮組織各村在農家書屋開展了以「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匯南村農家書屋開展了「遠離網路遊戲,弘揚全民閱讀」活動,志願者向小朋友們講述了沉迷遊戲導致的一系列嚴重問題,倡導未成年人合理上網、拒絕非法及盜版網絡讀物。
  • 開啟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新篇章
    另據團中央和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聯合發布的《2018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處於小學、初中的兒童上網比例已分別達89.5%和99.4%,遠高於同期全國人口的網際網路普及率(57.7%)。然而,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缺乏自我防護能力,他們在享受網絡便捷的同時也面臨著更多的網絡風險。
  • 論青少年網絡沉迷的特徵與應對
    青少年網絡沉迷的多重影響因素  青少年網絡沉迷的風險因素既包括內部因素,如人格特質、個人動機,也包括外部因素,如接觸使用的網絡內容、個人生活環境等。只有充分了解青少年網絡沉迷形成因素的多重性和複雜性,才能更好地對其進行幹預和防治。內部因素。
  • 2020兒童網際網路大會暨未成年人網絡素養論壇召開 多益網絡虛擬偶像...
    9月19日,2020兒童網際網路大會暨未成年人網絡素養論壇在北京、廣東兩地舉辦。本次活動由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支持,廣東省委網信辦、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主辦,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承辦,多益網絡協辦,旨在為引導未成年人正確認識網絡、合理安全文明地使用網絡,給未成年人營造一個良好的網絡生態環境。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家長該怎麼辦?
    事不宜遲,趕緊來收聽《曉法微課》第十五期:「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怎麼辦」大家好,這裡是曉法姐姐以案說法課堂,我是佛山中院少審庭書記員林師敏,今天要跟大家聊的話題是孩子沉迷網路遊戲,家長該怎麼辦?下面我們一起來看兩個真實案例:第一個案例:正在上初中的被告人未成年人王某,因沉迷網路遊戲,經常偷竊家裡的錢財。因弄丟了父母給的零花錢,怕家長責備,王某便到姥姥家居住。第二天,王某向姥姥要錢上網,遭到姥姥的拒絕和責罵後,心生不滿,竟然將姥姥殺害。作案後的王某偷了姥姥120元錢,隨後到網吧上網。案發後,王某被抓獲歸案。
  • 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 「青少年模式」如何做到真防真管?
    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許多平臺上線「青少年模式」——「青少年模式」如何做到真防真管?近來,沈女士有些擔憂:讀小學二年級的兒子,抱著手機對短視頻刷個不停,還沉迷於某款熱門移動端網遊,家長拿他沒辦法。根據《2020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截至今年6月,我國網絡視聽用戶人均單日使用時長達110分鐘。未成年人沉迷短視頻、直播及網路遊戲的現象愈發普遍。針對這一問題,已有不少平臺在有關部門指導下上線了「青少年模式」,在相關功能以及內容方面進行限定。那麼,「青少年模式」如何做到真防真管?
  • ...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報告描繪「生存在數位化中的未成年人」
    報告對於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的網絡行為、網絡認知、網絡交往、網絡表達、網絡學習、網絡素養等新情況新問題進行了報告,對網絡流行文化、人工智慧技術、網絡課程、網路遊戲等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熱點話題進行了專題討論。
  • 不玩遊戲無法和大家交流 未成年人社交不能困於網絡
    」,圍繞「如何有效破解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沉迷困局」議題展開討論。與會專家認為,社會各界要共同參與形成合力,切實履行職責,共同築牢未成年人網路遊戲防沉迷屏障。關於沉迷網路遊戲可能對未成年人產生的危害,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會長劉俊彥認為有三個方面:一是損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二是損害未成年人的道德和意志品質;三是暗藏網絡安全隱患,容易誘發網絡犯罪。
  • 未成年人如何與網際網路和諧共處(2)
    「網絡成癮青少年的腦波呈現類似阿茲海默症的波形。」她說,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更新的《國際疾病分類》將「遊戲障礙」(即通常所說的遊戲成癮)列為精神疾病,遊戲成癮的診斷和治療有了進一步的權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