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學生沉船集體脫險,學校開展的這項教育「救了」他們……

2020-12-15 騰訊網

11月19日發生在日本的一起沉船事件,半個月後依然在中國頗受關注。

對於52名日本小學生在這起沉船事件中集體脫險,不少中國家長為這些鄰國的孩子伸出大拇指的同時,更多的是在思考:如果是我們的孩子遭遇這樣的險情,也能化險為夷嗎?

江蘇連雲港

學生們在贛榆區中小學素質教育實踐基地學習遊泳

據日本新聞網、朝日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報導,11月19日,一艘載有52名小學生(另有5名船員、5名教師)的觀光船在日本香川縣坂出市附近海域撞擊到不明物體後沉沒,包括52名小學生在內的所有乘員全部脫險。

圖源:騰訊新聞

根據日本媒體的報導,觀光船開始下沉之後,船長眼見船體的沉沒已不可避免,他在發出呼救信號之後,指示52名小學生穿上救生衣後棄船。

一些勇敢的學生率先跳入海中,而後鼓勵其他學生效仿。就這樣,學生們相互打氣、幫助,在船體下沉的過程中陸續跳入海中,絕大多數學生最終都跳入海中等待救援,一直等到附近一條漁船趕到。

讓中國家長驚嘆的,除了事件中的日本小學生應該大多數都掌握了遊泳技能之外,還有他們臨危不亂、相互幫助、共度危機的品質。

日本學校體育值得學哪些?

這起沉船事件發生半個月後,依然在中國有著不小的關注度。一直以來,日本的學校體育就是中國學習的榜樣,此次日本小學生在沉船事件中表現出的鎮定和自救能力,再次讓中國的家長和學者看到,日本的學校體育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雲南大學體育學院院長王宗平教授認為,這起事件說明,體育教育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而應該與「三生」教育(生命、生存和生活)緊密結合——體育也是一種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這揭示了體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獲得更好的生命、生存和生活。

他說:「我們的體育教育,也應當更好地把『學』和『生』有機結合起來,要認識到『學』是過程和途徑,『生』是目標和根本。」

這起事件讓中國家長驚嘆的是日本學生幾乎都會遊泳和他們在危機中的團結互助。

日本筑波大學體育學院副教授小野太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在日本,幾乎所有的學校都開設遊泳課,但是遊泳課的教學目標並不僅僅是讓孩子學會遊泳。

日本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應急物資收集

圖源睿圖旅創

小野太郎表示,日本的學生在學習遊泳的過程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學習應對落水危機,這就是日本學校在遊泳課教學過程中設置的「全衣教學」環節:

即安排學生體驗穿著普通衣物落水的感受並開展自救,因為當學生遭遇落水意外時,幾乎不可能正好穿著泳裝,而根據測試,普通衣物吸水能力是泳裝的四倍以上。

即使是一個掌握了遊泳技能的學生,在穿著普通衣服落水時,也會感到行動困難。如果學生從未體驗過這種「全衣教學」,將很難從容面對突然落水的意外。

王宗平表示,當體育上升到「三生」教育的高度,那麼,掌握遊泳對學生的意義也就不僅僅是他們學會了一項運動技能,更是獲得了一項求生技能。

小野太郎表示,這次沉船事件在日本也引起了很大關注,畢竟涉及了52個小學生,並且冬季的海水溫度很低,孩子們全部脫險確實很不容易。

學校體育與安全教育的結合

日本學校體育強調增強體質是在上個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初期,因為社會背景是工業化社會需要大量的人力,還有就是受1964年東京舉辦奧運會的影響。

但現在,學校體育強調的是終身體育,核心理念是日文的『生きる力(ikiruchikara)』,翻譯成中文雖然是「生存之力」,但不僅僅是生存的意思。

近幾年,有關日本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相關視頻在中國傳播甚廣,比如日本幼兒園的幼兒學習側手翻、跳山羊等一些視頻,就時常出現在中國的媒體報導中和社交平臺上。

大多數中國家長只是通過這些視頻看到日本孩子優異的身體素質和運動素質,但在王宗平看來,這實際上也反映出日本的學校體育與安全教育的結合,「當人在遇到危險時,最重要的就是保護好頭部、內臟(軀幹),體操動作裡的前滾翻就有這樣的效果。」

日本的各級學校對體操教學高度重視,除了為了提高學生的柔韌、敏捷、平衡等身體素質之外,也體現著幫助學生更有效的應對意外傷害的教學宗旨。

日本的體育教學甚至鼓勵一定範圍內的冒險性,因為一個人只有經歷過一定的危險,對危險才能有更深刻的認知。

此次52名日本小學生在沉船事件裡的沉著冷靜實際上也反映出,日本學生對突發意外既有思想準備也有行動準備。

王宗平表示,「對於中國的學校體育來說,也應當更多地意識到體育不是簡單地教孩子鍛鍊一下身體,而是幫助孩子獲得更好的生存和生活能力。」

中國體育教育改革

還要繼續動真格

三湘都市報評論員張英認為,反觀國內,教育遊泳訓練普遍缺失,目的明確的「全衣教學」更是聞所未聞,而體育教育改革動真格,也是近兩年的事,這還是建立在國內青少年體能體質下滑的基礎上進行的補救。

張英認為,就算體育已逐漸被重視,其教學方式也還是沒有跳出一味追求安全的框框,野外教育、求生教育仍然鮮見。

但是,我們的孩子不可能永遠會處於一個絕對安全的狀態,畢竟生活中的危險無處不在,萬一遇到危險,曾經習得自救技能的再怎麼說至少有脫險的可能,而對自救技能一無所知的,脫險概率將大幅降低。

所以,如果我們的孩子遇到同樣的問題,能否化險為夷,可能還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日本小學生正在學校體育館內上體育課

圖源羊城晚報

不止體育教學:

合作精神的培養

集體智慧的運用

在這次日本的沉船事件中,面對危機時,日本小學生相互鼓勵、扶助的細節也讓中國的家長和學者感慨,為什麼日本的孩子有這麼強的團結協作能力?

這實際上也和體育教育有關。

王宗平說,「體育是競爭的,但體育是一種合作的競爭。」

今年4月,荷蘭25名高中生駕駛一艘1920年製造的大帆船從古巴返回荷蘭,這條新聞也在中國引發轟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當時從加勒比地區回歐洲的空中交通完全中斷,這群在古巴完成為期6周的帆船駕駛課程的高中生無法搭乘預定的航班回國,被困在古巴,最終他們決定在老師的帶領下駕駛帆船返回荷蘭。

歷經38天的跨大西洋航行之後,他們安全抵家。這群荷蘭高中生的「壯舉」給中國家長的最大觸動同樣是這樣一個思考:他們為什麼有勇氣作出這樣的決定,並且還成功做到了。

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中,也是培養團隊合作精神的過程,在危難的時候,他們才會自覺地去使用集體的智慧和力量。

日本小學生的冬季耐力馬拉松

圖源羊城晚報

王宗平表示,我們現在已經對集體球類項目在學校的開展越來越重視,比如對校園足球的推行,也是為了培養學生們的團隊合作精神。但是,我們的很多學校、老師、家長都還沒有充分意識到學校體育在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上的重要作用。

觀察歐美、日本等國家的學校體育活動開展,不難發現,集體項目如足球、籃球、棒球、橄欖球、冰球等備受推崇,而且在這些項目在開展過程中對學生特別強調團隊合作。

即便是個人項目,諸如遊泳、體操、網球等,在這些國家也提倡團隊比賽,比如遊泳的接力、各種項目的團體賽等。團隊合作的精神不僅體現在學生的團結合作去獲得比賽的勝利,也體現在大家共同應對困難和挫折,每個人都履行自己的責任。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注重團結的國家。「我們不僅要重視國家層面和社會層面的大團結,而且,小範圍的,一個單位的、一個集體的小團結也很重要。」王宗平表示,「而體育為孩子們去感受、培養這種小範圍的、身邊的團結提供了最好的平臺。」

參考資料

1.中國青年報:52名日本小學生集體脫險事件帶給我們的思考.慈鑫

2.三湘都市報:日本小學生沉船脫險,我們該學到什麼.張英

3.中國青年報:日本學校體育:從小學至大學都有「運動部」.慈鑫

4.羊城晚報:日本學生上體育課:冬季耐力跑1-2年級要跑2000米.唐辛子

中國網教育頻道| 出品

梁希理 羅天林| 編輯

本公眾號轉載的文章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文章版權及插圖屬於原作者。如果在版權上存在爭議,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處理。

相關焦點

  • 日本小學生沉船集體脫險,令人感嘆的不止這一點
    11月19日發生在日本的一起沉船事件,半個月後依然在中國頗受關注。對於52名日本小學生在這起沉船事件中集體脫險,不少中國家長為這些鄰國的孩子伸出大拇指的同時,更多的是在思考:如果是我們的孩子遭遇這樣的險情,也能化險為夷嗎?江蘇連雲港,學生們在贛榆區中小學素質教育實踐基地學習遊泳。
  • 52名日本小學生沉船集體脫險,中國家長:推廣遊泳求生教學
    11月19日發生在日本的一起沉船事件,半個月後依然在中國頗受關注。對於52名日本小學生在這起沉船事件中集體脫險,不少中國家長為這些鄰國的孩子伸出大拇指的同時,更多的是在思考:如果是我們的孩子遭遇這樣的險情,也能化險為夷嗎?
  • 日本小學生集體脫險:體育教育要提升到生命層次
    11月19日發生在日本的一起沉船事件,半個月後依然在中國頗受關注。對於52名日本小學生在這起沉船事件中集體脫險,不少中國家長為這些鄰國的孩子伸出大拇指的同時,更多的是在思考:如果是我們的孩子遭遇這樣的險情,也能化險為夷嗎?
  • 52名日本小學生集體脫險事件帶給我們的思考
    7月24日,江蘇連雲港,學生們在贛榆區中小學素質教育實踐基地學習遊泳。資料圖片11月19日發生在日本的一起沉船事件,半個月後依然在中國頗受關注。對於52名日本小學生在這起沉船事件中集體脫險,不少中國家長為這些鄰國的孩子伸出大拇指的同時,更多的是在思考:如果是我們的孩子遭遇這樣的險情,也能化險為夷嗎?
  • 日本小學生沉船脫險,我們該學到什麼
    三湘都市報評論員 張英11月19日發生在日本的一起沉船事件,半個月後依然在中國頗受關注。當時,這艘載有52名小學生(另有5名船員、5名教師)的觀光船,在日本香川縣坂出市附近海域撞擊到不明物體後沉沒。要回答這個問題,至少需要具備兩個基礎,一是孩子們的體能能否允許他們在冰冷的海水中堅持那麼長時間;二是平時是否有專門的訓練來讓他們形成幾乎是條件反射般的自救意識。而這兩個基礎都離不開相關的教育。事後日本筑波大學體育學院副教授小野太郎就對媒體表示,在日本,幾乎所有的學校都開設遊泳課,但教學目標並不僅僅是學會遊泳。
  • 52名日本兒童沉船中集體脫險:孩子最寶貴的一課,是生存教育
    提到生存教育,很多中國家長都會感到陌生。因為我們習慣把心思放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卻往往忽略了孩子生存技能的培養。然而最近日本發生的一起沉船事故,就有力地證實了生存教育的重要性。
  • 52名日本小學生在沉船中逃生,說明了什麼?
    日本的5個老師,5個船員,52名小學生在遭遇沉船事故中,只有20分鐘的逃生時間,可最後他們集體脫險,說明了什麼?近日,在日本香川縣坂出市附近海域發生的一起沉船事故中,我們發現了日本民族對下一代教育的魔鬼細節。
  • 52名小學生沉船集體脫險,日本安全教育的魔鬼細節,值得深思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非常重視安全教育的國家,那麼他們的安全教育到底有沒有效果呢?一艘載有52名小學生、5名老師和5名船員的海上渡輪,在日本香川縣水域觸礁後緩緩下沉,冰冷的海水瞬間湧入輪艙,死亡的陰影籠罩著渡輪上的每一個人。然而,從撞擊到輪船沉沒,這短短10多分鐘,卻沒有造成任何人傷亡,最終只有3人因體溫過低被送往醫院。
  • 日本沉船事件中,52名小學生全部逃生無傷亡,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11月19日的日本沉船事件,一艘載有62人的船,撞上不明物體迅速下沉,令人震驚的是,62中有5名船員,5名老師,其餘52人全是小學生,事發時正在進行修學旅行。
  • 日本52名小學生沉船自救背後:中國教育獨立意識的缺失
    日本學校的安全教育一直都讓不少教育學者所羨慕,他們會從小培養孩子生命安全的意識,而不是一味的將心思放在孩子的學習上。近日,一艘載有52名小學生(船員5名、教師5名)的觀光船在日本香川縣櫻花市附近海域觸礁,導致船艙受損,海水不斷湧入。
  • 日本發生沉船事件,52名小學生全員成功逃生!他們靠的是什麼?
    教育孩子,不少家長永遠把心思重點放在孩子的學習問題上,對於安全教育則抱著可有可無的態度。但在我們的鄰國日本,他們從幼兒時期就重點培養孩子的生命安全意識,這點讓不少教育學者都羨慕不已。一、日本沉船事件,52名小學生全員逃生日本香川縣有一艘觀光船發生嚴重的沉船事件,當時穿上載著52名正參加修學旅行的小學生。據了解,觀光船正是因為在行進途中觸礁,導致船艙損壞不斷湧進海水,從而面臨沉船風險。
  • 日本52名小學生從沉船事故中自救逃生!日本的安全教育有多牛?
    最近日本發生的一起觀光船沉船事故引起了國內網友的熱議,原因就在於船上一共有62名乘客,其中52人都是來參加修學旅行的小學生,但這場事故卻沒有造成任何人傷亡,只有3人因體溫過低被送往醫院。而這場教科書級別的完美救援事件,靠的不僅是救援的及時,更多的竟然是靠學生們的自救行動!
  • 日本發生沉船事故,52名小學生全部成功逃生,網友:看到了差距
    前段時間,日本發生了一起沉船事故,在日本國內引起轟動。據海外網報導,在香川縣坂出市附近,一艘觀光船在行駛過程中撞上不明物體,導致船艙進水,最後沉沒。當時船上共62人,其中包括正在參加修學旅行的52名小學生,所幸的是事故並未造成人員死亡,只有2名兒童和一名72歲女性被送往醫院。
  • 都是沉船,韓國死304人,日本無一傷亡,「世越號」陰謀論實錘?
    日本是一個頻繁地震的島國,所以從幼兒園就已經開始每一個月進行一次的安全知識培訓。如防災訓練、避難訓練、交通安全教育等。所以每個日本人,從小在應對突發事故的時候,都會有些心裡準備,先不說遇到突發事件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至少心裡不會恐慌的像個女司機那樣,一撞車只會啊啊啊的叫。
  • 日本小學生午餐教育所帶來的移民需求
    「疫情只是暫時的,『日本小學生午餐』那件事讓我有了帶孩子移民的打算,為此還做了一段時間準備。」一位客戶的感嘆使我回憶起過往的一件事。還記得我到日本讀書之前,經歷過一次「學校斷電斷燃氣,食堂沒法製作午飯」的情況。當時我是在小學階段,學校的位置與附近的商業設施不遠,學校老師的解決辦法是從學校附近的快餐店訂了漢堡作為學生們的午餐來救急。
  • 日本一艘載有52名小學生的渡輪沉沒,接下來的發展讓人出乎意料......
    11月19日,一艘載有52名小學生,5名老師,5名船員共計62人的海上渡輪在撞擊巖石後沉船......  不過令人吃驚的是,在這起沉船事件當中沒有出現任何傷亡人員,所有的孩子都順利獲救上岸!  難道是奇蹟出現了嗎?
  • 看日本如何開展「修學旅行」
    (資料圖)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一環:公立學校由政府出資在日本,遊學被稱為「修學旅行」,起源於1946年的這項活動是日本學校最具特色的活動之一,發展至今已成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與中國不同的是,修學旅行作為日本小學、中學和高中教育的一環,已經被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中。統計顯示日本90%以上的小學、初中和高中每年都會組織修學旅行。
  • 日本一艘載有52名小學生的渡輪觸礁沉沒,接下來的發展讓人出乎意料...
    在他們的幫助和鼓勵下,一個又一個孩子們陸續被救上了船。說實話,當時他們不斷鼓勵和救助自己同伴的場景,直到現在我仍然記憶猶新!當然,另外更讓人感到心頭一暖的是,在把所有人救助上岸後,孩子們齊齊地對巖中優次大聲鞠躬說道: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謝謝)!寫到這裡的時候,我已經熱淚盈眶。
  • 日本渡輪沉沒!52名日本小學生讓人驚嘆,這三點原因值得學習
    可能有人對於沉船這樣的災難事件沒有直觀印象,可如果說起《鐵達尼號》,相信大家就能夠明白了——船隻在沉沒的時候會攪起漩渦,即使你會遊泳也會被水流帶下去。在這次事故當中,竟然有50多個年紀只有10歲左右的小朋友,那麼,他們到底靠什麼完成了這麼難得的自救呢?筆者以為,其中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個。
  • 貴州長順:開展小學生遊泳試點 讓孩子們掌握自護自救技能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景應忠)「長順一小五年級(2)班的林玉婷同學,從來沒有接觸過遊泳,是一個典型的『旱鴨子』。但她在課堂上不怕丟醜,認真向教練學習,沒幾次就完全掌握了蛙泳的技巧,還成為班上同學學習的榜樣!」這是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長順縣小學開展遊泳課試點的一個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