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發生的一起觀光船沉船事故引起了國內網友的熱議,原因就在於船上一共有62名乘客,其中52人都是來參加修學旅行的小學生,但這場事故卻沒有造成任何人傷亡,只有3人因體溫過低被送往醫院。
而這場教科書級別的完美救援事件,靠的不僅是救援的及時,更多的竟然是靠學生們的自救行動!
據隨行老師回憶,當時觀光船與漂流物相撞後船艙進水,孩子們都迅速穿上了救生衣,但船長說「船沉沒時會把人一起吸入海底」,必須緊急求生。在10分鐘內,學生們互相鼓勵著勇敢跳入海中,最終平安等到附近的漁船和救援人員,成功獲救上岸。
這起事故讓很多人想起了幾年前引起世界震驚的韓國「世越號」沉船事件,這艘遊輪載有476人,其中有325人是一所高中出來修學旅行的學生,但最終導致296人遇難、8人失蹤,成為韓國社會永遠的痛。
兩個事件對比之下,我們不難發現日本沉船全員獲救的關鍵,正是學生在老師和船員的指導下臨危不亂,勇敢跳海求生,為海警贏得了寶貴的救援時間,而這些都離不開日本一直貫徹的「安全教育」。#日本#
01、從小普及安全教育
作為教育大國的日本,安全教育是其教育體系的重中之重,並上升到了法律的高度。因為日本是一個多發地震、颱風等自然災害的島國,國民從幼兒園開始就要接受防災知識教育、培養危機意識,並通過各種防災演習學會保護自己的方法。
為了加強安全教育普及,日本在1961年制定的《災害對策基本法》中明確規定NHK為國家指定防災公共機構,通過電視、廣播向全社會宣傳防災避難相關知識,NHK也自主製作了許多防災學習紀錄片和宣傳片,為民眾提供專業的指導。
此外,日本將每年的9月1日設立為地震防災日,1月26日、11月9日、7月14日等是與防火消防相關的紀念日,每年春秋兩季還會舉辦「全國交通安全運動」,在這些紀念日期間,各地政府要和居民聯合舉行演練、開展學習會。
還有一些地區建立了防災教育中心和教育館,除了接待參觀者,還會面向公眾和單位開放專業的培訓課程,承接舉辦防災演練活動等。
02、大膽的防災訓練
僅僅是聽和看還不夠,日本人認為「大膽體驗危險」才是最好的安全教育,因此很多學校除了舉辦防震防災演習之外,還開設了各種各樣的體驗活動,讓學生切身體會災難、培養逃生技能。
比如「著衣泳」,能讓孩子了解真實溺水的感覺,學會冷靜應對以及遊泳、漂浮等技能;
模擬發生火災時逃生的爬行競速比賽、模擬緊急救火的「水桶射擊」比賽,都能讓孩子們深入體驗一把逃生和救火的操作;
最硬核的莫過於交通安全教育,採用專業場地和專業演員將生活中常見的交通事故100%還原演繹,真車、真人加上真實的撞擊,讓參觀的學生們看得目瞪口呆!
在訓練中,學生能看到騎車過快,騎車打電話、打傘,逆向行駛以及過路口不注意等不規範行為造成的後果——被撞壞的車和飛出去的人……
還有的訓練為了科普開車盲區、「鬼探頭」的危險性,同樣也直接展現人被大車撞倒、捲入車底的慘況……
學校和家長都認為,這種真實的情景再現能讓學生了解事故是如何發生的、會造成多麼嚴重的傷害,在生活中才會主動避讓、規範行車。
日本各地還會建造一些「危險遊戲公園」,提供木板、釘錘、鋸子讓孩子學習做木工,有篝火堆、火爐、菜刀案板讓孩子們自己切菜、做燒烤,還有泥巴坑、水滑梯、跑酷迷宮等讓孩子跑跑跳跳、「自由冒險」。
雖然在過程中免不了磕磕碰碰、受點小傷,但家長認為這是孩子們成長中必不可少的過程,唯有親手接觸和體驗,才能真正學會避免傷害、保護自己。
03、豐富的防災「周邊」
在安全教育和防災演習之外,日本從家庭、企業到社會公共機構會常備各種各樣的防災物資:
防災手冊是其中最常見的一項,除了政府會免費發放綜合性的防災手冊,社區也會不定時給居民發各種防災小冊子,一些行業協會還會發放行業專用防災手冊,指導企業和員工如何應對突發事件。
日本每個家庭中都必備一個「非常持出袋」,包裡會常備飲用水、能長期保存的食物、照明設備、防護保暖用品以及基礎藥物和簡易廁所等,以保證出現災害時能迅速帶上足夠的物資,滿足緊急生活必需。
除了這些人手必備的防災物資,日本還開發了很多有意思的防災物品,比如日本眾議院主會場的所有座位下方,都放了一個可摺疊頭盔,以備發生地震等災害。議員們還親自試著組裝佩戴,看起來居然有點萌萌噠;
日本有一種寓教於樂的防災知識卡牌,將災害與救援知識做成桌遊紙牌,通過遊戲進行宣傳,深受學生和家長的歡迎。日本岡山縣的自衛隊就親自製作發行了一款防災卡牌,有趣的玩法和可愛的形象吸引了很多關注。
還有設計師專門設計了一種集雨衣、LED手提燈、水壺、簡易急救箱以及能收聽廣播的簡易充電器為一體的防災筒,背在身上極為輕巧,可以給應急包騰出更多空間放其他東西。
正是靠著從小接受的安全知識教育、培訓和演練,日本的孩子們在面對危難時,才會有沉著冷靜的勇氣、熟練豐富的經驗以及自救逃生的體能,這也是日本的安全教育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地方。
對於日本的安全教育,你有什麼看法或經歷嗎?留言評論跟我們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