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空婉兒
最近在西瓜視頻熱播的電影《無限》,以「面具」為話題,探討了人性的善與惡。《無限》出自日本編劇、「青春情感動畫掌門人」岡田裡之手,人們稱她為「日本動漫界的瓊瑤」。
岡田裡的作品,疼痛又治癒。她擅長從少男少女細膩的情感入手,在矛盾中體現人物的成長,有爭吵,也有溫馨。看時讓人覺得潸然淚下,看完讓人回味無窮。
《無限》又叫《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講述了女主人公美代因從小被母親拋棄、父親再娶,而感到孤獨無助,偶然間她得到了一個「貓面具」,帶上面具,便能成為一隻貓,守護在心上人「日之初」身邊,聆聽他的心聲,感受他的溫柔。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會飲篇》中寫了這樣一個故事:人類產生之初,有3種人,分別是男人、女人和「陰陽」人。「陰陽」人身體是圓形,具有男女雙重特性,每個人有4隻手、4隻腳。
「陰陽」人是世上最具力量的一類人,宙斯為了削弱他們的力量,將「陰陽」人一分為二,劈成兩半。
人被劈成兩半後,他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自己的另一半,這就註定了人類的性格:「我們本來是完整的,對於那種完整的希冀和追求就是所謂的愛情。」
我們的人生是充滿遺憾和缺陷的,生而為人,註定孤獨。正因如此,我們才會不停地尋找「另一半」;也正因如此,「另一半」才會顯得彌足珍貴。
《會飲篇》中的「陰陽」人
《無限》中的美代,又叫「無限」,她從小被生母拋棄,從此性格大變。因為被拋棄,她對世界充滿了不信任;也因為被拋棄,她備受同學排擠。在同學眼中,她是個沒人要的孩子,她的家庭是另類的。
為了掩飾內心的渴望與孤獨,美代強迫自己看淡所有。她用堅強的外表偽裝自己,用男孩子般的性格強迫自己與世界打成一片。
但是美代心裡清楚,自己有多渴望親情和友情。內心的孤獨慢慢吞噬了美代的內心,她開始用審視的眼光來看待世界,這樣的後果便是蒙蔽了自己的雙眼,只看到了世界的悲慘與絕望。
人類最容易被利用和被擊破的時刻,便是內心充滿絕望之時。「貓先生」看到了美代的孤獨與絕望,便「誘騙」美代戴上貓面具,化身為貓。
日之初是個看上去很陽光、實則很憂傷的少年。日之初學習成績優異,在學校閃閃發光。但是他從小喪失了父親,母親將全部希望寄托在他身上。日之初承受了這個年紀不該承受的東西,他因此變得敏感內向,悄然隱藏自己的情緒,偽裝成陽光懂事的樣子。
美代和日之初,一個母愛缺失,一個父愛缺失,他們都生活在一個不完整的家庭裡,都選擇偽裝自己來隱藏內心的負面情緒。
美代與日之初的初遇,是在一片悽涼的墓地中。祭祀之時,日之初偷偷在墓地舔舐自己的傷口,而美代此時化身為貓,感覺自己被世界所拋棄。
他們的相遇,成為了彼此的救贖。日之初將「流浪」的小貓帶回家,給了美代短暫的溫暖;美代以貓的身份陪在日之初身旁,給了日之初短暫的歡愉。
我們總是輕易地看到別人的幸福,卻難以感受到別人的痛苦。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人與人之間有著厚厚的隔膜,難以消除。
魯迅在《而已集》中寫道:「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對面是弄孩子。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有些人,我們在豔羨他們的「成功」,殊不知他們正在承受另一種痛苦。人生本質上是痛苦和無聊的,人生的鐘擺不停地在痛苦和無聊間擺動,如果想讓它停留在某一端,除非將鐘擺折斷。
我有個朋友,是個設計師,最近想跳槽,原公司工資1.2萬,年底有獎金,不怎麼加班;新公司開出1.8萬,年底能不能拿到錢不確定,聽說很忙,996都是一種幸運,997是常態。
朋友說,自己就如同一個掙錢的機器,工作沒有半點樂趣,純粹為了那點工資,明明每天累成狗,還要跟同事和領導玩各種情商遊戲,畢竟老闆的喜怒哀樂直接決定了員工的年底獎金。大家一邊加班,一邊擔心年底老闆不給錢,所有的加班都化為了泡影。
我本來覺得,1.8萬的月薪,應該是很多人羨慕的工作,沒想到背後竟是如此地艱辛與不安。
成年人的世界裡,從來沒有容易二字。越長大越發現,笑容越來越少,真誠越老越少。
大家都戴著面具生活,一邊做觀眾,欣賞別人表演;一邊做演員,配合別人表演。
美代的父親為了給她一個完整的家,決定讓美代跟溫阿姨住在一起。其實溫阿姨非常善良,對美代視如己出。但是「後媽」難當,其中充滿了誤解與猜測。
剛搬到一起時,美代的鄰居見到美代便會用同情的語氣說:「你一定受了不少苦吧,看你都瘦了,後媽一定經常虐待你吧」。
溫阿姨聽到後只能默默流淚,在世人眼中,後媽一定是邪惡的,一定會虐待孩子。在美代眼中,儘管她知道溫阿姨的善良,但始終與她保持距離,對她充滿惡意。
心理學家阿德勒提到:「任何人從出生開始,都不可能是一個單獨存在的個體,每個人從生到死,都與周圍的人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每個人的靈魂都是孤獨的,人們總是用慣性思維來評判他人,在流言蜚語中,真相從來都不是最重要的,哪怕真相很容易被證實,也無人願意求證。
人類大多數的痛苦都來自他人,身邊的人就如同自己的地獄,一句謾罵、一句詆毀,都有可能傷到他人。
我們活在交織的網絡中,溫暖來自外界,痛苦也來自外界。我們總以為他人就是自己的地獄,卻忘了,自己也是他人的地獄。
美代知道日之初心中的猶豫和怯懦後,為了鼓勵日之初勇敢去守護自己想守護的陶藝,美代決定脫下面具,用人類的身份向日之初告白,用自己的勇氣去給日之初力量。
但是沒想到這場告白最終成為了鬧劇:同學當眾朗讀美代的「情書」,讓羞澀的日之初口不擇言地說出了傷害美代的話。美代在受到這番羞辱後,心中最後一絲眷念消失了。
她回到家中,覺得自己是世上最可憐的人。面對父親和溫阿姨的關心,她怒火中燒,將自己內心的鬱悶與氣憤,轉變成傷害家人的利刃,她直言自己是被拋棄的人,直言自己對家庭的厭惡。最後,美代戴上貓面具,離家出走。
美代以貓的身份,看到自己的親生父母因為她失蹤而大吵大鬧,美代突然生出了報復的快感,她高興地目睹著家人因為自己而寢食難安。
日之初亦是如此:年邁的爺爺再難承擔起家裡的陶藝店,日之初不得不與自己熱愛的陶藝告別。在這樣的痛苦中,他將心中的負面情緒化為了傷害美代的利刃,面對美代的告白,他違心地說「我最討厭你了」。
美代和日之初都只看到了自己的痛苦,感受到了他人帶給自己的地獄感,卻不曾想,自己也同時帶給了他人痛苦,成為了他人的地獄。
我們喜歡一個作品不是因為它多麼優秀,而是因為它像一面鏡子,映出了我們的樣子。
《無限》這部電影,能引起大家的共鳴,不在於內容有多精彩,抑或是劇情有多複雜,而在於它所呈現的傷與痛、治癒與美好都非常真實,我們能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從電影中找到自己的心靈依託。
作者介紹:星空婉兒,今日頭條籤約作者,青雲計劃獲得者,一個酷愛讀書、酷愛旅遊的漢語言人,華中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座右銘:熱愛可抵歲月漫長。希望能以文會友,歡迎大家一起暢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