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女子為愛變成貓,真正的救贖是正視自我

2020-08-27 星空婉兒

文/星空婉兒

最近在西瓜視頻熱播的電影《無限》,以「面具」為話題,探討了人性的善與惡。《無限》出自日本編劇、「青春情感動畫掌門人」岡田裡之手,人們稱她為「日本動漫界的瓊瑤」。

岡田裡的作品,疼痛又治癒。她擅長從少男少女細膩的情感入手,在矛盾中體現人物的成長,有爭吵,也有溫馨。看時讓人覺得潸然淚下,看完讓人回味無窮。

《無限》又叫《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講述了女主人公美代因從小被母親拋棄、父親再娶,而感到孤獨無助,偶然間她得到了一個「貓面具」,帶上面具,便能成為一隻貓,守護在心上人「日之初」身邊,聆聽他的心聲,感受他的溫柔。


01 人生充滿殘缺與遺憾,需要彼此救贖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會飲篇》中寫了這樣一個故事:人類產生之初,有3種人,分別是男人、女人和「陰陽」人。「陰陽」人身體是圓形,具有男女雙重特性,每個人有4隻手、4隻腳。

「陰陽」人是世上最具力量的一類人,宙斯為了削弱他們的力量,將「陰陽」人一分為二,劈成兩半。

人被劈成兩半後,他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自己的另一半,這就註定了人類的性格:「我們本來是完整的,對於那種完整的希冀和追求就是所謂的愛情。」

我們的人生是充滿遺憾和缺陷的,生而為人,註定孤獨。正因如此,我們才會不停地尋找「另一半」;也正因如此,「另一半」才會顯得彌足珍貴。

《會飲篇》中的「陰陽」人


《無限》中的美代,又叫「無限」,她從小被生母拋棄,從此性格大變。因為被拋棄,她對世界充滿了不信任;也因為被拋棄,她備受同學排擠。在同學眼中,她是個沒人要的孩子,她的家庭是另類的。

為了掩飾內心的渴望與孤獨,美代強迫自己看淡所有。她用堅強的外表偽裝自己,用男孩子般的性格強迫自己與世界打成一片。

但是美代心裡清楚,自己有多渴望親情和友情。內心的孤獨慢慢吞噬了美代的內心,她開始用審視的眼光來看待世界,這樣的後果便是蒙蔽了自己的雙眼,只看到了世界的悲慘與絕望。

人類最容易被利用和被擊破的時刻,便是內心充滿絕望之時。「貓先生」看到了美代的孤獨與絕望,便「誘騙」美代戴上貓面具,化身為貓。


日之初是個看上去很陽光、實則很憂傷的少年。日之初學習成績優異,在學校閃閃發光。但是他從小喪失了父親,母親將全部希望寄托在他身上。日之初承受了這個年紀不該承受的東西,他因此變得敏感內向,悄然隱藏自己的情緒,偽裝成陽光懂事的樣子。

美代和日之初,一個母愛缺失,一個父愛缺失,他們都生活在一個不完整的家庭裡,都選擇偽裝自己來隱藏內心的負面情緒。

美代與日之初的初遇,是在一片悽涼的墓地中。祭祀之時,日之初偷偷在墓地舔舐自己的傷口,而美代此時化身為貓,感覺自己被世界所拋棄。

他們的相遇,成為了彼此的救贖。日之初將「流浪」的小貓帶回家,給了美代短暫的溫暖;美代以貓的身份陪在日之初身旁,給了日之初短暫的歡愉。


02 世界充滿誤解與猜測,需要情感寄託

我們總是輕易地看到別人的幸福,卻難以感受到別人的痛苦。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人與人之間有著厚厚的隔膜,難以消除。

魯迅在《而已集》中寫道:「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對面是弄孩子。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有些人,我們在豔羨他們的「成功」,殊不知他們正在承受另一種痛苦。人生本質上是痛苦和無聊的,人生的鐘擺不停地在痛苦和無聊間擺動,如果想讓它停留在某一端,除非將鐘擺折斷。

我有個朋友,是個設計師,最近想跳槽,原公司工資1.2萬,年底有獎金,不怎麼加班;新公司開出1.8萬,年底能不能拿到錢不確定,聽說很忙,996都是一種幸運,997是常態。

朋友說,自己就如同一個掙錢的機器,工作沒有半點樂趣,純粹為了那點工資,明明每天累成狗,還要跟同事和領導玩各種情商遊戲,畢竟老闆的喜怒哀樂直接決定了員工的年底獎金。大家一邊加班,一邊擔心年底老闆不給錢,所有的加班都化為了泡影。

我本來覺得,1.8萬的月薪,應該是很多人羨慕的工作,沒想到背後竟是如此地艱辛與不安。

成年人的世界裡,從來沒有容易二字。越長大越發現,笑容越來越少,真誠越老越少。

大家都戴著面具生活,一邊做觀眾,欣賞別人表演;一邊做演員,配合別人表演。


美代的父親為了給她一個完整的家,決定讓美代跟溫阿姨住在一起。其實溫阿姨非常善良,對美代視如己出。但是「後媽」難當,其中充滿了誤解與猜測。

剛搬到一起時,美代的鄰居見到美代便會用同情的語氣說:「你一定受了不少苦吧,看你都瘦了,後媽一定經常虐待你吧」。

溫阿姨聽到後只能默默流淚,在世人眼中,後媽一定是邪惡的,一定會虐待孩子。在美代眼中,儘管她知道溫阿姨的善良,但始終與她保持距離,對她充滿惡意。

心理學家阿德勒提到:「任何人從出生開始,都不可能是一個單獨存在的個體,每個人從生到死,都與周圍的人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每個人的靈魂都是孤獨的,人們總是用慣性思維來評判他人,在流言蜚語中,真相從來都不是最重要的,哪怕真相很容易被證實,也無人願意求證。


03他人即地獄,我們以為自己身處地獄,卻沒想到自己也是別人的地獄

人類大多數的痛苦都來自他人,身邊的人就如同自己的地獄,一句謾罵、一句詆毀,都有可能傷到他人。

我們活在交織的網絡中,溫暖來自外界,痛苦也來自外界。我們總以為他人就是自己的地獄,卻忘了,自己也是他人的地獄。

美代知道日之初心中的猶豫和怯懦後,為了鼓勵日之初勇敢去守護自己想守護的陶藝,美代決定脫下面具,用人類的身份向日之初告白,用自己的勇氣去給日之初力量。

但是沒想到這場告白最終成為了鬧劇:同學當眾朗讀美代的「情書」,讓羞澀的日之初口不擇言地說出了傷害美代的話。美代在受到這番羞辱後,心中最後一絲眷念消失了。

她回到家中,覺得自己是世上最可憐的人。面對父親和溫阿姨的關心,她怒火中燒,將自己內心的鬱悶與氣憤,轉變成傷害家人的利刃,她直言自己是被拋棄的人,直言自己對家庭的厭惡。最後,美代戴上貓面具,離家出走。

美代以貓的身份,看到自己的親生父母因為她失蹤而大吵大鬧,美代突然生出了報復的快感,她高興地目睹著家人因為自己而寢食難安。


日之初亦是如此:年邁的爺爺再難承擔起家裡的陶藝店,日之初不得不與自己熱愛的陶藝告別。在這樣的痛苦中,他將心中的負面情緒化為了傷害美代的利刃,面對美代的告白,他違心地說「我最討厭你了」。

美代和日之初都只看到了自己的痛苦,感受到了他人帶給自己的地獄感,卻不曾想,自己也同時帶給了他人痛苦,成為了他人的地獄。


結語

我們喜歡一個作品不是因為它多麼優秀,而是因為它像一面鏡子,映出了我們的樣子。

《無限》這部電影,能引起大家的共鳴,不在於內容有多精彩,抑或是劇情有多複雜,而在於它所呈現的傷與痛、治癒與美好都非常真實,我們能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從電影中找到自己的心靈依託。

作者介紹:星空婉兒,今日頭條籤約作者,青雲計劃獲得者,一個酷愛讀書、酷愛旅遊的漢語言人,華中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座右銘:熱愛可抵歲月漫長。希望能以文會友,歡迎大家一起暢談。

相關焦點

  • 《想哭的我帶上了貓的面具》——學會愛與被愛
    但是實際上她很在意周圍的人、每天都在壓抑著自己的感情,和「無限大神秘人」相反。這樣的無限每天都果敢地向同班同學日之出表達愛意,並且在戴上貓的面具變成貓後,變成平時冷酷的日之出的精神支柱,無限開始享受日之出對她變成的貓吐露心聲的感覺,雖然兩人在身為「人」時會拉開距離,但在身為「貓」的時候兩個人的關係卻會接近。
  • 淺析《無限》:以無限為名的夢,夢的盡頭是兩顆近在咫尺的「心」
    現階段的人們更注重的科學、文化和生活中娛樂方式的發展,動漫則為其中的一項產物,(具體來說這是一條叫做ACGN的產業鏈,動漫是動畫和漫畫,作為一部分的內容包含在其中。)那麼今天要說的,是一部名為《無限》(又叫做《想哭泣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的電影。
  • 《橘色奇蹟》:藉助「內外」兩種力量,才能真正實現「自我救贖」
    「橘色」是夕陽的顏色,絕望而壓抑,但有了長夜的救贖,便能開出奇蹟之光。如何拯救心理受創者接是這個故事的重要主題,下面我將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故事裡的三重救贖,它們分別是:自我救贖、外部救贖、「平行世界」的特殊救贖。
  • 《無限》:摘下貓的面具微笑吧,你仍擁有無限愛與希望
    你是否還願意帶上面具,成為一隻貓? 或許有人會說,成為一隻貓多好,不用努力工作,每天睡大覺,可以得到人類的投喂,這樣的生活不是很愜意嗎? 那麼你是否思考過,你會失去的又是什麼呢? 最近新上映的日本動畫電影《無限》(又名《想哭的我帶上了貓的面具》)的影片中,女主人公美代就進行了這樣一場「交換人生」的歷險。
  • 聲之形:救贖與自我救贖,有時候原諒自己比原諒別人更需要勇氣
    京都動畫製作的動畫電影,一般都帶有濃厚的少男少女主題色彩,或是愛情,或是親情、友情的故事,特別是治癒系的作品,幾乎總有一種非要哭的不要不要的感動……《聲之形》講述的是轉校生西宮硝子因為聽力問題而受到同學的欺負,石田因為內疚而將自己完全封閉,兩人在高中再次相遇後,一場救贖與自我救贖的故事展開了。
  • 心理學:你的愛人不愛你,最好的方式是「自我救贖」
    專欄內容會不斷更新,而購買專欄的朋友可享受現在以及後期不斷更新的全部課程進行深度層次的自我提升學習。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庫利研究發現,人們總是在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之中形成自我的觀念,一旦發現自己的行為無法獲得他人的承認,就會自覺地以此為鏡,改變自己的行為和性格。
  • 《無限》:明明總是在笑,為何會想變成貓?
    ,在二次元,貓則總是流傳著「可以變身為貓耳娘」的傳說。如今養貓的人越來越多,也證明貓天生受人寵愛。而片中將女主化為貓不僅是為了好看,也是順應人類對貓的幻想而有的設定。美代變成的貓就更可愛了,小巧敏捷,一身白毛。正好日之出之前飼養的愛犬去世了,使得日之出對美代這隻貓更寵愛有加。
  • 《無限》:沒有貓的面具,看日之出如何破繭成長,走出壓抑自我
    《無限》的日語原名直譯過來是《想哭的我帶上了貓的面具》,這個名字其實就已經交代清楚了主要劇情:女主美代面臨父母離異,向喜歡的男孩子日之出表白被拒後,「厭世」情緒達到了頂峰,於是選擇了帶上貓的面具變身為貓,逃避人類的世界。
  • 日本超治癒動漫電影《無限》,少女為愛變身為貓!
    日本治癒系動畫電影《無限》又名《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這是一部充滿奇幻元素的青春動畫電影是大名鼎鼎的岡媽的新作品電影十分注重人物內心刻畫完美詮釋了女主由人變成貓的心路歷程電影故事情節很簡單女主從小父母離異內心十分缺乏愛缺乏表達自己的勇氣而男主同樣也是一個不自信的人在現實世界中總是喜歡逃避本來是沒有可能交集的兩個人
  • 《時間的禮物》:時間,救贖與自我救贖的旅程
    小說以「回憶」為發展點,勾勒出一個所謂的成功者,他臨死前經歷了記憶、人類的選擇和被愛感動,最終犧牲自己去滿足他人的故事。過去和現在是時間線,通過對記憶和現狀的描述,讀者深刻地認識到時間是一種愛的抉擇。01,「自私」是時間裡的愛和選擇。
  • 治癒系電影《無限》:只有真正擺脫了「貓面具」,才能逆風翻盤
    後來美代得到了一個神奇的面具,戴上就可以變成貓咪的面具,故事的最後她還喜歡上了一個叫日之出的男孩,但正是因為男孩一句無心的「討厭你」,讓美代從此戴上了貓的面具。貓面具其實就是另一層面上的躲避現實其實,在《無限》中,導演選擇貓的題材並不是偶然的,在日本,貓有著很特殊的位置,貓是日本人最喜歡的寵物,因為他們覺得貓很可愛、很有靈性,而且貓還能治癒人心,因此導演才會在電影裡加入貓面具。
  • 《紫羅蘭永恆花園》分析,薇爾莉特的救贖之路,對愛的深刻理解
    薇爾莉特這個名字來源於英語單詞「violet」意思是紫羅蘭,所以不難理解動漫名稱《紫羅蘭永恆花園》,而紫羅蘭的花語正是「永恆的愛」,所以在基爾伯特少佐給薇爾莉特起名字的時候,就希望她像紫羅蘭的花語一樣,理解愛,懂得愛,懂得珍惜,同時紫羅蘭的花語還有「質樸,美德」的意思,少佐希望薇爾莉特能夠人如其名,放下滿是鮮血的過去,正視自己的人生
  • 《無限》卸下「貓面具」,做真實的自己,愛就要勇敢地說出來
    電影​講述少女笹木美代為了接近喜歡的男同學日之出賢人,戴上能化身為貓的面具,從而通過變貓與日之出縮短距離的故事。美代從小父母離異,媽媽拋下她獨自離開,她跟著爸爸一起生活,但是爸爸也很快組成新的家庭,讓他覺得父母不愛她,完全不顧及她的感受,很自私,這對美代心理造成了一定傷害。尤其夾在爸爸新家庭與媽媽之間,美代十分為難,這讓她十分的厭煩現在的生活。
  • 《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
    他始終在努力地把生存著變成生活著,努力對生活充滿希望。命運給他開了個巨大的玩笑,讓他從雲端跌落塵埃,這是常人難以忍受的落差,可安迪始終沒有屈服於命運。生活有時太難了,我們需要自我救贖。安迪用一把小小的石錘,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挖出了在他人看來要花六百年才挖得通的隧道,爬過及其髒臭的五百米下水道,成功越獄,成功獲得了自由,獲得了新生,也成功實現了自我救贖。困難荊棘在人生道路上長布,我們都知道生活不會總是一帆風順。要麼忙著死,要麼忙著活。
  • 荒誕離奇的《愛麗絲夢遊仙境》,告誡讀者:真正的救贖來源於自我
    最後愛麗絲反駁王后,回到了現實世界,讓我們感受到了作品背後真正的深意。作者在仙境中同樣設立了現實一樣的權威體系,由統治者決定下面人的生死。在一開始愛麗絲明明不想待在姐姐的身邊,無聊至極,卻沒有提出異議,只是偷偷打盹。但在做完夢之後,她站起來快活的往那邊走去。她掙脫了現實的束縛,選擇追求自我,完成了自我救贖。
  • 《無限》|走出自我設限的陰影,學會摘下面具,面對真實的自己
    前提:6月18日,由岡田磨裡擔任劇本製作的日本治癒系動畫電影《無限》(日文原譯《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在西瓜視頻、抖音、今日頭條同步上線首播。毋庸置疑,《無限》是一部成功的治癒系動畫電影,因為,它通過呈現的內容與角色實現了與觀眾心的交流,讓觀眾從中感受到些許啟發,甚至從中看到自己的身影。
  • 動漫《無限》:我不要等著被愛,我要告訴你我的感受
    這個夏天,岡田麿裡的動漫電影新作《無限》,又名《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上線了。(實際上是日之出對變成貓的自己做的舉動),漸漸地美代喜歡上了做一隻貓陪在日之出身邊的感覺,可是有一天,美代想安慰日之出不要難過寫了一封書信給日之出,可惜被同班的兩個男同學看見了並當眾念了出來,日之出說討厭美代,父母的離婚重組、被喜歡的人討厭、曾經被重視的朋友拋棄,美代受夠了,堅定了當貓的決心,
  • 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為了和心愛的人在一起,少女差點變成一隻貓
    很多人都對貓貓有著無限的好感,因為它既有超高的顏值,有時候又非常依賴人類,像一直粘人的小妖精。而動漫《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中,女主為了追求那個對自己沒有任何好感的男主,不惜戴上一個能夠變成貓咪的神奇面具,每天給男主帶來快樂,讓男主對自己有好感甚至是愛上自己,今天就來帶大家看看,少女為了心愛的少年,怎樣漸漸地迷失自我。
  • 《無限》:直面成長的創傷,才能接近無限可能的未來
    日本治癒系動漫《想哭的我帶上了貓的面具》又名《無限》於今年上映,講述的是高中生美代意外得到一張貓的面具,並在戴上貓的面具變身成為貓之後生活因此發生巨大的變化,影片中美代對現實世界的生活有諸多不滿,渴望以貓的身份留在暗戀對象日之出的身邊並以此逃離現實生活,卻在成為真正的貓之間重新喚醒了內心對於變身為人的渴望,所以選擇獨自前往貓的世界,踏上尋找自我的旅程。
  • 《聲之形》:即使過往殘酷不堪,但把握當下依舊能完成自我救贖
    在無數次的欺壓之後硝子再次轉學,而將也之後便從一個欺負他人的人變成了被人欺負的對象。五年之後,一心想為自己贖罪的將也學習了手語,然後再次與硝子相遇的故事。如果要給這部電影定位,並不能單純的說它是一個愛情片,因為這部電影還包含著其他的因素,說大也大,說小也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