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要怎樣才有意義?
是沉迷繁華鬧市的燈紅酒綠,還是流連細浪高山的玲瓏雋秀?
可寒來暑往,鬥轉星移,有些東西終會被時間消解生命就像一張空白的畫布,需要自己注入絢爛。這是一個用熱愛抵抗荒蕪的故事。
芙蓉街繁華、熱鬧,卻也滄桑、幽靜。人山人海,絡繹不絕,各式各樣的小吃店和飲品店滿足了來來往往的人群,但很少有人注意幾個清冷的角落 。那是曾經在那的手工藝者們,出於生存的壓力,他們不得不搬離。他們因生存而焦慮,因情懷而堅守。
傳說古代,在濟南突然流行一種怪病,月宮中的玉兔便下到凡間,搗碎藥餅灑向濟南的七十二泉,民眾喝到帶藥的泉水怪病慢慢沒了。從此濟南流傳中秋吃月餅,中秋春節供奉兔王的傳統。
濟南泥塑「兔子王」是老一輩人的中秋回憶。
在中秋佳節,會有人將兔神立體化的兔子王來祭拜,感謝兔神庇佑。兔子王,是濟南的傳統民間玩具,濟南兔子王底座下伸出一根長線繩,每每拉動線繩時,它的手臂和刀槍就一上一下地活動,並發出吧嗒吧嗒的響聲……
在濟南叫做兔子王,在北京叫做兔爺。兔爺仍然活在北京人的生活裡,兔子王卻在濟南人的記憶中消失不見了……直到楊峰出現,他喚醒了濟南人曾經心裡的記憶。
楊峰從小就對手藝表現出極大的熱愛,小時候每買到一個面人,都跟得了寶貝似的收起來,至今那些面人還被他珍藏在家中。
小學時,老師便發現他的繪畫天賦,並將他推薦到少年宮進行專業學習。曾經的的兔子王被人遺忘,只有七八十歲的人還記得,兔子王集結了濟南的泉文化,應該回歸到人民的視野。意識到這一點,楊峰果斷辭去了自己高額收入的工作,投入了自己的創作。
這一投入,就是十幾年。功夫不負有心人,楊峰在《山東民間玩具》一書中找到了跟濟南兔子王有關的詳細信息,如獲至寶的他,仔細研究書中介紹的濟南人過去如何過中秋和解放前從事兔子王藝人的情況,創作了具有泉城特色的兔子王。
楊峰和眾多非遺傳承人一樣,迫於生存的壓力,冒著細雨,「兔子王」從芙蓉街搬走了。
百花洲畔,出現了一個十來平米的「藝苑」小店,面積雖小,內設卻十分儒雅別致。走進去,總能看到楊峰帶著黑框眼鏡,穿著白褂,拿著毛筆細細勾勒著。
他賦予了「兔子王」新的生命,將濟南特色與 「兔子王」 完美結合,也讓這門被人遺忘的技藝得以傳承下去。
芙蓉街上開了十幾年的店不見了,百花洲的後宰門街多了一個記憶中鮮活的兔神。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
歲月枯榮, 再遠的天涯,也阻擋不了前行的心。
天南地北,只是一個心念的距離。
太短的人生,有著很長的一瞬……
唯有熱愛,能抵歲月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