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憑什麼可以位列「三皇」?

2020-12-15 訫立史

「三皇五帝」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上古傳說人物,關於上古傳說,《史記》只收錄了「五帝」,而「三皇」是後人依據上古傳說對「五帝」的補充,所以「三皇」的概念的出現要晚於「五帝」,但其傳說的出現並不都晚於五帝,通常認為是三位比五帝更古老的部落祖先。

關於「三皇」也是有眾多版本的,其中影響力最大的是出自《三字經》的伏羲、神農、黃帝組合。

《三字經》有:「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

這個組合的影響力最大不是因為它準確,而是因為《三字經》的影響之廣泛。事實上,《三字經》成書不早於宋代,而在此之前,「三皇」的版本已經有很多種了。

成書於漢代的讖緯類典籍《春秋運鬥樞》有「伏羲、女媧、神農」三皇說,而東漢班固所著的《白虎通義》有「伏羲、神農、燧人」之說,《白虎通義》同時也引用了《禮》的:伏羲、神農、祝融之說。

《白虎通義》有:「《禮》曰:『伏羲、神農、祝融』」

相比於《三字經》、《春秋運鬥樞》和《白虎通義》,《禮》的說法顯然更早,也更權威,更靠譜,但《禮》失傳後,這個「三皇」的說法也隨邊緣化,不再被提及。

我們現在要探討的是,《禮》為什麼要把「祝融」列為三皇之一?

祝融與「祝融」

我先給出結論:上古傳說中的祝融其實有兩個,一個早,一個晚,那個早期的祝融是部落首領,一個具體的人,而後一個祝融是一個職稱,很多人都擔任過這個職位,也就是我們最熟悉的那個祝融,所以我把後一個祝融加上了引號,下面我分別來講講他們的淵源。

祝融與炎帝

在講祝融之前,我還是得先強調一個觀點,即,炎帝不是神農氏。對這一點有歧義的,建議多讀幾遍《史記·五帝本紀》中關於黃帝的部分。

另外,《史記》和《山海經》都有關於炎帝的記載,但是,它們記載的炎帝並不是一個炎帝,《史記》所載的炎帝是末代炎帝,而《山海經》所載的炎帝是首任炎帝,他倆相距數百年。也就是說,《史記》裡的炎帝與黃帝同時代,而《山海經》裡的炎帝要比黃帝早數百年,而祝融就是《山海經》裡的炎帝的後裔。

《山海經·海內經》有:「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訞,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

那麼,這個祝融又憑什麼可以位列「三皇」呢?

因為他開創了一個上古的新時代,那就是「祝融遷江水」。

《山海經·海內經》有:「祝融降處於江水,生共工,共工生術器。術器首方顛,是復土穰,以處江水。」

那麼我們也就有了祝融的一條家譜:炎帝--炎居--節並--戲器--祝融--共工--術器,注意這裡的祝融與共工的關係,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後面再講。

注意這裡的「江水」,上古的江水指的是長江的中遊地區,對應的就是現今的江漢平原一帶,有時候我們也稱之為荊楚大地,祝融及其後裔就是在這裡開啟了屬於他們的農耕文化,即所謂「是復土壤」,如果按時間推算,祝融所建立的部落對應的就是考古學上的分布於江漢平原的屈家嶺文化(距今5300-4500年),那麼,作為開創者的祝融所在的時代應該取其上限,也就是距今5300年左右。

而屈家嶺文化其實是大汶口文化向西向南擴張取代大溪文化之後發展而來,也就是說,《山海經》裡所記載的那個炎帝對應的其實是大汶口文化的某一個支系,源自東部沿海地帶,這才是精衛填海神話的背景和前提。

《山海經·北山經》有:「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祝融與神農

祝融所建立的部落被稱之為祝融氏,祝融後裔開創了稻農業,因為水利工程是水稻種植的前提和保障,所以祝融的後裔共工同水密切相關,並成為傳說中的水神,也許他們並不是水稻種植的最早族群,但卻是把水稻種植廣泛傳播的重要功臣。那麼,我們也可以說,今天的湖北地區不僅是祝融文化的源頭,同時也是中國最早的水稻種植地區之一,很可能就是水稻種植技術的發源地。

作為中國農業文化的兩大開拓者之一,祝融當然有資格位列「三皇」,另一個農業開拓者就是來自渭水流域的以粟農業為代表的神農氏,所以神農同樣佔據「三皇」的一席。

神農氏所對應的就是考古學上的仰韶文化,其最早出現的時間可以上溯到距今7000年左右,他們由西向東佔據中原地區,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時間點上消亡,也就是說,屈家嶺文化和仰韶文化純在三百多年的並存期,而導致仰韶文化消亡的恰恰就是屈家嶺文化的北向擴張,這就是先秦文獻所載的「共工霸九州」

《展禽論祀爰居》有:「共工氏之伯九有也」

結合我們前面的那個祝融的家譜:炎帝--炎居--節並--戲器--祝融--共工--術器,這個共工氏其實就是祝融氏的一個分支,這個共工氏北進中原攻滅了神農氏,由其發展而來的就是中原地區在考古學上所體現的廟底溝二期文化,所以廟底溝二期文化所體現出來的大汶口文化特徵其實是由屈家嶺文化帶來的,所以,廟底溝二期文化並不是龍山文化(山東)的前驅,只是它們都繼承於大汶口文化而已。

共工與「炎帝」

這個加了引號的炎帝就是《史記》所記載的炎帝,在《山海經》也有這個人,但不稱之為炎帝,而是夸父。

《山海經·大荒北經》有:「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自量」

需要補充一個知識點,在《山海經》裡,但凡「珥蛇」、「乘龍」、「把蛇」的都是部落首領,夸父顯然就是一個重要的部落首領。這裡又有了一個新的譜系,即:后土--信--夸父。那麼,后土又是誰呢?

《山海經·海內經》有:「共工生后土」

那麼,在《山海經》裡,從炎帝到后土是形成了另一條譜系,即:

炎帝--炎居--節並--戲器--祝融--共工--后土--信--夸父

而這個譜系也就是炎帝後裔傳承「炎帝」這一稱謂的脈絡,也就是說,炎帝後裔有一個把部落首領稱之為「炎帝」的傳統,而這個首領可能存在氏族之間輪轉的情況,而最後一個「炎帝」就是夸父。

夸父繼承了共工氏打下的「九州」後繼續擴張,這就是《史記》所載的「炎帝欲侵陵諸侯」,在向北方擴張的時候,他們遭遇了來自北方的黃帝部落,在燕山南麓發生了阪泉之戰,阪泉之戰的失利導致夸父的首領之位被部下蚩尤奪取,蚩尤替代夸父率領部落與黃帝發生了逐鹿之戰,蚩尤戰死,夸父帶領殘部向西北逃竄,最後全軍覆沒,這就是「夸父逐日」神話的歷史背景,《山海經》同時也如實地記載了這件事,蚩尤、夸父先後被黃帝的部下應龍殺死,而且是在北方殺死的,所以記載在了《大荒北經》裡。

《山海經·大荒北經》有:「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

也就是說,蚩尤和夸父其實都是祝融的後裔,他們的祖先來自江漢平原,逐鹿之戰後,黃帝後裔佔據黃河以北,黃帝的另一部分後裔轉向西北,但並沒有影響黃河以南的勢力分部,祝融後裔佔據江漢平原,共工後裔佔據中原地區。

祝融與顓頊

我們都知道楚文化與祝融文化密切相關,也知道祝融文化的發源地就是江漢平原,但卻始終搞不清祝融的脈絡,揭開這個謎題的關鍵其實是另一個上古傳說人物,那就是顓頊。

顓頊是黃帝後裔,但他最讓人不解的是,他不像黃帝一樣來自北方,而是來自蜀地,最大的可能是,黃帝遷徙西北之後,他的一支後裔途經青藏高原東緣延岷江進入蜀地,融合了當地原有的新石器文化,考古學上所體現的就是川西的寶墩文化,走出蜀地的顓頊部落徵服了江漢平原的祝融後裔,這件事情發生於距今4500年左右,寶墩文化融合了屈家嶺文化,由此發展而來的就是石家河文化,所以石家河文化同三星堆文化是存在共同文化基因的,那就是寶墩文化,說三星堆文化受石家河文化影響是誤解,只能說他們是同一個源頭的不同分支,也就是《山海經》裡所記載的魚鳧同顓頊的分裂。

《山海經·大荒西經》有:「有魚偏枯,名曰魚婦。顓頊死即復甦。風道北來,天及大水泉,蛇乃化為魚,是為魚婦。顓頊死即復甦。」

這裡的「魚婦」既是蜀王「魚鳧」,這句其實講的是顓頊死後他的後裔對蜀地失去了控制,魚鳧稱王。

顓頊徵服江漢平原後繼承了祝融文化,所以「祝融」在顓頊時期已經成了一個職位,最先擔任這個職位的就是顓頊的兒子——黎(重黎)。

《左傳》有:「顓頊氏有子曰黎,為祝融。」

這個重黎追隨顓頊北上中原,而當時佔據中原地區的是共工氏,這就爆發了兩個文化之間的戰爭,可以看做是逐鹿之戰的繼續,這就是神話:「共工氏與顓頊爭為帝」的時代背景,需要強調的是,共工氏並不是一個具體的人,而是一個部落,是前面提及的那個「共工」的後裔部落,而祝融(重黎)就是顓頊與共工作戰的主力部隊。

而楚人就是這個重黎的後裔,因為重黎擔任過祝融一職,所以楚人所崇拜的那個祝融其實是顓頊之子祝融重黎,最早不會超過距今4500年,這個「祝融」顯然是沒有資格位列「三皇」的。

結論

那麼,我們的結論也就有了,《禮》所載的三皇:伏羲、神農、祝融,這裡的祝融其實是炎帝祝融,這個炎帝是首任炎帝,而不是與黃帝發生戰爭的那個炎帝,炎帝祝融所在的年代距今5300年左右,是最早的稻農業的開拓者,完全有資格位列三皇,在《禮》成書的年代應該還是清楚這個淵源的。

相關焦點

  • 位列三皇擊敗共工,掌管天下熊熊烈火,上古火神祝融的傳奇故事
    關於火在我們中國有許多的傳說,這其中最讓我們印象深刻的就是火神——祝融。其實祝融不是開始的時候不是一個人的名字而是一個官職,但是火神祝融一直都是正義的代表。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位上古火神——祝融。祝融原名叫做吳回,吳回是遠古時期吳姓人中最傑出的人物,他最大的特徵是擁有半神半人的能力。吳回的背景是非常大的,他是顓頊的曾孫,是老童的兒子,後來他也是楚人的始祖。
  • 「三皇五帝」之「三皇傳說」
    自古以來各家說法都不統一,下面我們來進行一波詳細解讀:先來說三皇:關於三皇的說法,大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家都有自己的看法,根據各類史料記載有:1.伏犧、女媧、神農 (《春秋元命苞》、《風俗通義·皇霸篇》引《春秋緯運鬥樞》、《帝王世紀》) ; 2.伏犧、神農、祝融 (《白虎通·
  • 三皇五帝指的是哪三皇哪五帝,三皇有6種說法,五帝有5種說法
    第6種說法:伏羲、神農、祝融這種說法出自東漢時期的經學著作《白虎通義》,這本書是漢章帝召集朝廷有名的士大夫、經學家、儒學家、博士、議郎等有學問的人開會討論,由漢書作者班固整理而成的一部經學書籍,這本書記載三皇是:伏羲、神農、祝融。
  • 火神祝融(南郭詩話)
    火神祝融(南郭詩話)生查子·火神祝融◎南郭居士披焰駕兩龍,鏖戰三千役。共工怒觸山,天幕旋傾北。祝融是我國原始社會末期最著名氏族領袖之一。名重黎(簡稱黎),又稱祝誦,祝和。黃帝後裔高陽氏的玄孫。相傳帝嚳高辛氏時,受封於有熊氏故墟(今河南新鄭一帶),擔任火正之官,葬衡陽市南嶽區祝融峰。他能昭顯天地之光明,生柔五穀材木,以火施教,為民造福。帝嚳命名曰:祝融,後世尊為火神。有人說祝融是三皇五帝三皇之一。
  • 秦始皇功績超三皇五帝,所以稱皇帝,那三皇五帝到底是指哪些人呢
    「三皇」《呂氏春秋》是最早出現「三皇」這個詞的,但並沒有具體說明指的是哪三個人。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李斯的奏議說:「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根據李斯的說法,似乎三皇指的並不是人,而是三界的最高統治者。
  • 上古火神到底是「祝融」還是「火正」?
    在上古歷史時期擁有著許多帶有神話色彩的傳說,那麼上古火神到底是「祝融」還是「火正」?不要急,看完本篇後請給出你的答案。雖然說水火不相容,但火與水在民生中都是須臾不能離得,古代的火神和水神的地位也完全可以抗衡。
  • 華人自稱為炎黃子孫的炎黃取自三皇中的神農氏和五帝中的軒轅黃帝
    三皇五帝早認知三皇中國三皇五帝之說起源甚早。周朝史官作《世本》中,載有三皇世系,與五帝世系。《周禮·春官·外史》雲:「掌三皇五帝之書。《呂氏春秋·用眾》曰:「夫取於眾,此三皇、五帝之所以大立功名也。」《太平御覽·禮儀部》 「又祭三皇五帝、九皇六十四民,皆古帝王凡八十一姓。」《魏書·列傳》「唯有經書。三皇五帝治化之典,可以補王者神智。」
  • 古代三皇都有誰,與「三王」是否相同?為何這樣區分
    三皇相關圖片簡單來說,三皇為部落形成時期創作華夏基礎的始祖級人物,三王為奠基華夏文化文明的上古三朝開創者。《禮號諡記》載:「夏禹、殷湯、周武王是三王也」。周武王劇照關於三皇,歷史上有不同的說法。魏晉徐整《三五曆紀》說:「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從這個記載可以知道,所謂三皇,就是在盤古開天闢地後,神州土地上出現的部落(或首領)的稱呼。
  • 常說的「三皇」與「三王」有何不同?他們都是指那些人
    我們來梳理下「三皇」和「三王」都是哪些人。三皇相關圖片簡單來說,三皇為部落形成時期創造華夏基礎的始祖級人物,三王為奠基華夏文化文明的上古三朝開創者。《禮號諡記》載:「夏禹、殷湯、周武王是三王也」。大禹治水分九州,得舜帝禪讓,成為華夏統領。他的兒子啟之後繼位,建立夏朝。推及而上,夏朝的建立實為大禹的「社稷江山」。自此開始了古代社會皇王的「世襲制」。
  • 民間信仰中的火神祝融,還有幾位是誰,火德星君也是什麼神仙
    中國民間信仰中的祝融火神 火神是民間俗神信仰中的神祇之一,中國民間信仰和傳說中 最著名的火神為祝融。此外,還有遠古時的燧人氏、炎帝等等為火神的說法。世界各國各民族根據其各國各民族的發展和民俗不一樣,供奉的火神也不一樣。在我們中國最早供奉的火神為祝融、炎帝。
  • 當燧人氏遇見普羅米修斯,祝融對上赫菲斯託斯,中外火祖火神大PK
    在華夏文明中,燧人氏被後世奉為火祖,位列三皇之一,是中華民族可以考證的第一位祖先。燧人氏鑽木取火的傳說,雖然神奇,但也不誇張,因為後人已經證實,鑽木取火或燧石生火是完全可能的,而且也符合原始社會落後的生活條件。故事大致是這樣子的:一萬兩千年前,燧人氏族人生活在燧明國,燧明國裡生長著一種樹,叫燧木。
  • 朱大可:屈原與火神祝融的精神血緣
    《山海經》神系裡真正的火神,是那位身世詭異的祝融。《海內經》是這樣記載的:「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訞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降處於江水,生共工。」根據這份族譜,祝融顯然就是炎帝的後代。從邏輯上講,這是對的。因為神格是需要世襲的,火神的後代,當然應該就是火神。
  • 共工觸不周山,並非是與祝融而戰,倒是和顓頊有關!
    共工乃祝融後代,而祝融是炎帝後代。所以在此提醒一下,共工祝融不是什麼祖巫,中國神話中也沒有什麼巫族,所謂的十二祖巫皆是諸夏先祖和先天神聖,斷然不是什麼不知天和的濁道祖巫。《山海經·海內經》:「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沃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降處於江水,生共工。」共工乃祝融之子,如此怎能一戰?所謂的共工與祝融之戰,記載於《史記·三皇補紀》為唐代著作。
  • 共工大戰祝融,他失敗的真正原因是什麼?為何有人覺得他是英雄
    擊石取火比鑽木取火省力多了,更不用千方百計保存火種,因此,當時中伏羲封他為火正官,並賜名祝融。共工與祝融大戰水神共工一向與火神祝融不合,他率領蝦兵蟹將,向火神發動進攻。擔當先鋒的大將相柳、浮遊,猛撲火神祝融氏居住的光明宮,把光明宮四周長年不熄的神火弄滅了。大地頓時一片漆黑。火神祝融駕著遍身冒著烈焰的火龍出來迎戰。所到之處,雲霧廓清,雨水齊收;黑暗悄悄退去,大地重現光明。
  • 上古神話中的5位火神,祝融只能排第3,第1是萬火之祖!
    大家好,當你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你已被小編的華麗文採吸引了吧,你一定要成為小妹的鐵桿粉絲哦~上古神話中的5位火神,祝融只能排第3,第1是萬火之祖!鑽木取火的故事很多人應該聽說過,在人類的歷史上,他是第一個用火的人,所以說他在人類文明的地位上是舉足輕重的,燧人氏,也被稱為「燧皇」,是上古神話中的三皇之一,被後世奉為「萬火之祖」。
  • 伏羲、女媧、神農之上還有三皇?他們被稱為太古三皇!
    華夏三皇都有誰?很多人都說是「伏羲、女媧、神農」,其實三皇的分法有很多,我們熟知的三皇只是眾多說法中較為普及的一種。《三字經》: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三字經認為伏羲、神農、黃帝為三皇,中間沒有女媧。另有觀點認為三皇分為上三皇和下三皇上三皇為:天皇、地皇、人皇下三皇為:(巢皇、燧皇)伏羲、女媧、神農、(黃帝)上三皇(太古三皇)天皇氏
  • 三國志幻想大陸祝融強不強 祝融詳細技能介紹
    ,遊戲中有很多不同的英雄供玩家選擇,祝融是一個強力的攻擊性武將,強力的陣容可以在戰鬥的過程中有事 三國志幻想大陸祝融陣容搭配
  • 三皇五帝之三皇篇,三皇不是三個個體,而是遠古部落首領
    翻開古書,順著隻言片語來到上古,仿佛可以看到太古先賢與天鬥,與地鬥的不屈身影。 三皇五帝之說流傳已久,版本眾多,這裡只述其一種。 三皇五帝均是原始社會時期的部落、部落聯盟首領,因為他們傑出的才能以及在後世留下的偉大形象,而被後人尊稱為「皇」、「帝」。
  • 三國志戰略版祝融夫人值得培養嗎 祝融夫人戰法陣容搭配
    三國志戰略版祝融夫人值得培養嗎?三國志戰略版祝融夫人怎麼樣?祝融夫人戰法怎麼搭配?作為遊戲中非常強勢的五星橙將,很多玩家都順利抽到了。可是很多玩家卻不知道這個祝融夫人的最佳陣容戰法搭配和加點方案!話不多說,下面,就隨琵琶網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 共工與祝融的戰爭
    今天道叔給大家分享一下,——共工與祝融的戰爭。上古時期,有一個水神叫共工;有一個火神叫祝融。兩個都是天帝派譴下凡管理江和山的正神,一個管水,一個管火。有一天,共工一個部下九頭蛇精見閒得無聊,給共工出了個餿主意說:「我們現在兵強馬壯和祝融來一場比武效量,看誰能更高一鑄」!共工本性殘暴貪婪,聞言大喜!準奏九頭蛇精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