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容忍!學術圈造假之王的戲劇人生,212篇論文183篇被撤稿

2020-12-07 無憂潤色

在科研學術圈有一句行話,說研究結果「好看得不可思議」其實並不是一種讚賞,也有可能是等於指責研究者漫不經心,甚至是偽造結果。一篇看似完美的SCI論文背後到底有怎樣的「事實真相」呢?

學術造假在圈內早已經不是新鮮話題,歷史上的騙子更是數不勝數,但你能想到一個人發表了212篇論文,最後被撤稿竟然高達183篇,堪稱學術界造假之王!他就是日本麻醉醫生藤井善隆

圖為日本麻醉醫生藤井善隆

藤井善隆何許人也?

這位可是學術圈裡的「大神」人物。其研究領域是用於治療手術後經常發生的噁心和嘔吐的藥物臨床試驗。1991年博士畢業,1993年開始編數據,到2012年東窗事發,一共發表了212篇論文,其中183篇被發現完全是偽造的,一個人就佔了從1980年到2011年撤稿總篇數的7%。

騙局再美終是一場空

2000年,學術期刊《麻醉與鎮痛》(Anesthesia & Analgesia)上發表了彼得·克蘭克的一篇致《學報》的編輯信,認為藤井善隆的數據太過完美。而《學報》把這封信同藤井善隆的解釋一同發表。之後藤井善隆又在《學報》上接連額發布了11篇英文論文,但藤井善隆似乎察覺到了什麼,在2005年之後就不在麻醉學界發表論文了,而是轉身投身到了眼科學和耳鼻喉學。

以2011年在《麻醉學報》上的最後一篇文章為截點,他一共發表論文212篇,事情敗露被調查中的兩年內,查出186篇涉及偽造數據,成為目前單個作者撤回論文數量最高記錄人員。最終的結果藤井善隆因學術不端不僅被供職的大學解聘,社會地位也一落千丈,成為學術界典型的「反面教材」。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和小編想法一樣,感嘆這位「大神」真是不容易啊。咱們都知道英文論文的難寫程度,最終能發表中間的艱辛過程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而藤井善隆十年如一日,編了183篇,這種精神小編竟然有一絲絲的感動。

敲響學術界的警鐘

學術圈造假屢見不鮮。

德國Ludwigshafen大學醫學院的約阿希姆·博爾特(Joachim Boldt)教授,同樣來自麻醉學領域,主要研究是關於羥乙基澱粉的應用,一種作為手術期預防和治療循環血量不足或休克的膠體。

這位大神同樣也是很「高產」的,捏造了96篇論文。

小編弱弱的發出疑問:難道麻醉學的論文如此好發表?有相關領域的讀者可否答疑解惑。

在被揭發之前(2010年),他在液體治療領域尤其是膠體治療領域是超級大腕。在任何國際會議上,他一開口,其他人就只能Shut Up了。

即使是這樣,在最後蓋棺定論的時候,四大名刊之一的BMJ也還是用了這樣的標題:《Boldt: the great pretender》(博爾特:偉大的造假者)。

學術女神STAP細胞造假事件

除了以上兩位,還有同樣來自日本的小保方晴子,為什麼要說她,是因為人們對她給予厚望。2014年1月29日,兩篇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的論文引發了全球幹細胞學界的關注。在論文中她表示發現了一種能更簡便培養多能幹細胞(STAP)的方法,這預示著未來像更換零件一樣簡單的器官移植成為可能,一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在日本媒體的炒作下,小保方晴子被視為「國寶」,甚至被追捧為有望衝擊諾貝爾獎的「日本居裡夫人」

但是很快,有科學家指出論文有造假嫌疑,雖然小保方晴子仍然堅稱STAP製取方法真的存在,但在8月5號導師同樣也是論文的共同作者笹井芳樹頂不住輿論的壓力自縊身亡之後,11月30日,STAP驗證實驗提前結束。同一天,小保方晴子辭職,這樁縈繞了將近一年的科學醜聞終於塵埃落定。

當年STAP細胞造假事件主角,小保方晴子

學術淨土何時歸

維護科研誠信,優化學術生態,是一個系統工程,路漫漫其修遠兮

科學研究還是應該要以誠實守信為基礎的事業,科研誠信是從事科研活動應該遵守的基本價值。

科研一旦趨利,必定會摻雜行為不端。為了達到研究目標而刻意挑揀數據,甚至直接編造假數據的種種做法許多研究人員承認這是很常見的,這真是令人悲傷的事情。

弘揚學術道德和倫理道德,對任何一起「學術造假」疑雲,都不可曖昧處之,或許學術界會迎來嶄新的「春天」也未可知。

本文來源:無憂潤色公眾號

關注了解更多科研資訊。|cover letter模板|500+PPT模板|翻譯工具|2020期刊因子|學術論文交流社群|菜單欄自提

相關焦點

  • 中國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丘成桐:數學圈一直有抄襲
    對於近期多位撤稿文章作者來自該校一事,這位工作人員表示,學校也是近兩天才接到線索,目前正在開展調查。撤稿論文作者中還有3名高校學院院長級人物,分別為哈爾濱工程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孫建國、動力與能源工程學院副院長路勇、及河南大學商學院副院長李志強。其中,孫建國的名字在目錄中出現了7次,其中兩篇論文已被撤稿。
  • 全球top10醫學院《nature》重磅論文被撤稿,涉及多名華人科學家
    and Tgif2》的論文做出撤稿的決定,該篇論文當時揭示了miR-34a作為關鍵的破骨細胞抑制劑和潛在的治療策略,可賦予骨骼保護和改善癌症的骨轉移。該篇論文也是作為非編碼RNA領域的重要論文,隨著這篇重磅論文的被撤稿,讓非編碼RNA研究蒙上了陰影,而這篇重磅論文的作者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西南醫學中心不僅是美國最頂尖的醫學院和生物醫學研究中心之一,培養了6名諾貝爾獎獲得者,而且也是世界top10級別的醫學院,西南醫學中心在2016年的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世界大學排名)中被排在全球醫學院第
  • 影響因子38.663,這篇「盤古開天地」的重磅論文撤稿了……
    通過WOS檢索,僅在2019年,石墨烯相關論文就多達4萬篇,而鈣鈦礦相關論文,也達到近萬篇。 之前有研究發現,在石墨烯中摻雜多種成分可以提高其電催化性能,很快該方法成了學術界在這一領域進行研究的思維範式,進一步催生了大量相關研究論文。
  • 江蘇大學教授抄襲國外本科論文?校方:正在調查 對此「零容忍」
    本報記者 郝嘉奇 北京報導北京時間4月9日,《自然》旗下《科學報告》雜誌在網站刊發聲明,撤回江蘇大學理學院教授戴美鳳團隊於2015年12月15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在解釋撤稿原因時,雜誌編輯部認為,該論文的主要內容和公式摘取於匈牙利布達佩斯技術經濟大學本科生Roland Molontay於2013年完成的本科畢業論文,而沒有註明出處。
  • 3年半發300多篇論文?南郵學生被名校錄取,牽出「水牛」導師—新聞...
    南郵學生被名校錄取,牽出「水牛」導師
  • 412 篇論文涉嫌造假,上百家醫院淪陷,論文工廠浮出水面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16 篇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 12 篇其中,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這 101 篇論文涉及兒科 (15 篇論文),心臟病學 (6 篇),內分泌學 (6 篇),腎臟病學 (6 篇),和血管外科 (5 篇)。
  • 5篇SCI論文事件引發的論文不當署名問題的思考
    5篇SCI論文事件是一個引子,也是當前學術界論文不當署名亂象的一個縮影。中國作為科技論文產出大國,如果不能對學術研究和成果發表中的不當署名等學術不端現象進行有效遏制,必將給學術界帶來極大的危害。不當署名等學術不端行為應該成為學術論文作者、高校等科研機構、相關監管部門、學術期刊編輯部共同抵制的「眾矢之的」。
  • 《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這篇論文究竟爛在哪裡?
    對於《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一文所引發的風波,論文作者說,不服來辯論;編輯部也說,不服來投稿。投稿真是不敢,吃瓜群眾實在學力不濟,但談談這篇論文究竟爛在哪裡,還是可以的。無論正文是否論證得當,這篇文章的批判主要屬於康德學術圈的問題,可以先與作者同院的鄧曉芒教授相互切磋一下。作為外行人,我們無從判斷,康德倫理學是否不是其實很爛,但至少這個「很爛」的評價,實在是很爛。
  • 被撤稿論文到底是「大量抄襲」,還是「未註明出處」?
    ▲涉事論文截圖 圖片來源:Scientific Reports前不久,江蘇大學教授戴美鳳團隊被曝抄襲國外本科生論文,並因此被國外學術期刊撤稿事件,引發輿論廣泛關注。這也被視作開了國內教授涉嫌抄襲國外本科生論文的「先河」。
  • 論文買賣調查:有人花10萬買兩篇 代寫代投機構打擦邊球
    在這些交易中,均出現了第三方論文代寫代投機構的身影。這些機構,以翻譯公司、科技服務公司或文化傳播公司之名,行論文買賣之實。從論文撰寫、選刊投稿、審稿改稿到最終發表,提供「一條龍」服務。論文中介,怎麼就能做得風生水起?
  • 「讚美師娘」論文刊發期刊停刊整頓,主編撤職,再查4篇待撤稿
    在調查中另發現4篇論文存在部分內容與期刊定位不符的問題,已安排撤稿處理。南都此前報導:近日,一篇7年前發表於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凍土》的論文引發社會熱議。文章作者徐中民在寫作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過程中,闡述「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 此事發酵後,《冰川凍土》聲明撤稿並致歉。
  • 核心期刊論文涉嫌一稿多投?期刊:查重通過,撤稿需權威鑑定
    兩篇論文均屬於「十三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渤海油田加密調整及提高採收率油藏工程技術示範(2016ZX05058001)」項目。澎湃新聞比對發現,兩篇論文中有大量公式、圖表以及表述內容一致。11月19日,澎湃新聞聯繫《斷塊油氣田》期刊編輯部,一位徐姓負責人表示,此前曾接到關於《底水油藏特高含水期剩餘潛力認識》一文一稿多投的相關投訴,因為這兩篇文章確實很不相同,投訴人說一稿多投,希望投訴人能提供權威證明,但一直沒給提供。徐姓負責人表示,「通過查重系統,兩篇論文是沒有重複率的,兩篇論文感覺確實有些類似,但是也有不少不同的地方。
  • 無心之失?加拿大著名生物學家深陷學術造假醜聞 多篇論文面臨被撤回
    近來,又一起論文造假風波在學術界掀起波瀾——這次中招的是生態學界。此前,加拿大麥克瑪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證實,行為生態學家喬納森·普魯伊特涉嫌偽造17篇論文,該校已經開始調查。
  • 印度新冠病毒「神論文」已撤稿!哈佛教授:結論就像蝙蝠屎一樣
    印度新冠病毒「神論文」已撤稿!無獨有偶,相信這種陰謀論的在國外也不少,推特上印度科學家的論文引發瘋狂圍觀。這篇「神論文」題目為《Uncannysimilarityofuniqueinsertsinthe2019-nCoVspikeproteintoHIV-1gp120andGag》,於1月31日發表在生物預印本網站bioRxiv,聲稱新型冠狀病毒插入了HIV基因結構片段,這在自然界中是不可能的,暗示是人造病毒。
  • 論文抄襲、「冒名騙獎」……學術不端行為是否違法?
    2月11日,北京電影學院對該事件成立了調查組,並表示對學術不端行為持零容忍態度。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隨後也發布聲明表示,將根據翟天臨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的調查結論按規定做出處理。而除了論文抄襲之外,學術圈裡還有論文代寫、「冒名騙獎」、花錢買版面發論文等等學術亂象,在日益重視版權的今天,緣何這種亂象仍屢禁不止?若自己的學術成果被剽竊,該如何維權?
  • 一坨鳥屎揭穿石墨烯學術圈虛假繁榮
    來源:鈦媒體摘要: 對於學術圈的人而言,春節前能吃上這口「大瓜」,除了增添一些茶餘飯後的談資,或許也可反省自己在學術上有無這種「惰性」。圖片來源@全景視覺1月14日,一篇論文登上了納米材料權威期刊ACS NANO,瞬間在學術圈炸開了鍋。
  • 既被撤稿又被定為學術不端!到底是誰在逼我們「一稿多投」?
    一稿多發被發現了大多是被期刊拉入黑名單,一稿多投了則是會被期刊撤稿,通報作者所在單位,作者單位還會給以處罰。為了搞清楚這個投稿等待周期到底是多少,筆者特意去查閱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三十二條有規定:「著作權人向報社、期刊社投稿的,自稿件發出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收到報社通知決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發出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收到期刊社通知決定刊登的,可以將同一作品向其他報社、期刊社投稿。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
  • 多名學術大咖被曝造假!大科學時代論文「質控」有解嗎?
    目前,他有72篇論文被掛在同行評議網站Pubpeer上。前段時間,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也深陷「造假門」。近年來,論文造假事件屢屢曝出,涉及人物不乏重量級學術大咖。於是,人們質疑,「大科學」時代讓論文越來越難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