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 篇論文涉嫌造假,上百家醫院淪陷,論文工廠浮出水面

2020-12-24 手機鳳凰網

近日,因揭露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涉嫌學術不端事件而聲名鵲起的前史丹福大學助理研究員 Elisabeth Bik,再次曝出驚人消息:

她和她的團隊發現,至少超過 400 篇來自不同作者和機構的文章,似乎都是由同一個「工廠」產生的,而這些文章的作者主要來自中國的醫院。

特別點名

這 400 篇文章中,最早的論文發表於 2016 年,大部分論文發表時間在 2018-2020 年。且大多數發表在這六家期刊:

Artificial Cells Nanomedicine and Biotechnology: 76 篇

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 57 篇

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 45 篇

Cellular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6 篇

Experimental and Molecular Pathology: 26 篇

Journal of Cellular Physiology: 21 篇

而且許多論文的作者單位都是各大院校機構的附屬醫院或醫學院,其中以下醫院l論文數量較多:

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 101 篇

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 59 篇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 23 篇

臨沂市中心醫院: 16 篇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16 篇

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 12 篇

其中,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這 101 篇論文涉及兒科 (15 篇論文),心臟病學 (6 篇),內分泌學 (6 篇),腎臟病學 (6 篇),和血管外科 (5 篇)。

截止目前,涉及醫院、作者和期刊尚未對此作出回應。學術頭條也將持續跟蹤此事進展,支持學術打假,我們的態度是明確的。

文末附有全部 412 篇論文詳細信息及涉及醫院名單。

細扒造假痕跡

具體而言,在這所有 412 篇論文中,Elisabeth 團隊發現免疫印跡實驗(Westernblot)條帶都是非常有規律的間隔,呈啞鈴狀或蝌蚪狀,沒有任何通常的汙跡。所有的條帶都放置在相似的背景上,這表明是從其他來源複製粘貼的,或者是電腦生成的。

增強對比後,可以發現所有條帶段具有相同的背景。

除了 Westernblot 條帶的問題,這些論文中的流式細胞結果和柱狀圖看起來也非常相似。

一般來講,這種圖形布局的相似性不一定是問題。但是,不同機構的 100 多篇論文出現相同的版面設計,這就是一個值得深挖的信號了。

同樣,標題結構的雷同也並不一定存在問題。然而經過比對,這 400 多篇文章的題目都有著共同的結構特點,比如

Bilobalide alleviates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induced pancreatic beta‐cell MIN6 apoptosis and dysfunction through upregulation of miR‐153

mir-488 inhibits cell growth and metastasis in renal cell carcinoma by targeting hMgn5

Baicalein retards proliferation and collagen deposition by activating p38MAPK‐JNK via microRNA‐29

當把這些所有的巧合放在一起的時候,明眼人都能發現問題所在!

論文工廠浮出水面

論文工廠是專門按需生產科學論文的公司,他們把這些論文賣給中國的醫生,因為這些醫生需要在國際期刊上發表科學論文才能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和職位晉升。

2013 年,Mara Hvistendahl 在《科學》雜誌撰文稱,那些準備提交或已經被接受的論文的作者名額,會以高價賣給醫學生。

這些論文中描述的實驗是否真的進行過,也沒人清楚。有些論文工廠可能會有實驗室作出真實的實驗結果或圖像,但這些圖像可能會賣給多個作者,以代表不同的實驗。因此,這些論文中包含的數據往往是偽造或虛構的。

2018 年,圖像數據完整性分析師 Jana Christopher 在她發表於 FEBS Letters 的論文《科學圖像的系統性加工》(Systematic fabrication of scientific images revealed) 中,就描述了這樣一個論文工廠加工論文的細節。

在當時的這篇報告中,Christopher 描述了一組提交給不同期刊的 12 份手稿,這些手稿都使用了 Western blot 技術,而這些實驗結果都具有非常規則的間隔、特別形狀的條帶,且讓人驚訝的是都沒有圓點、汙點,以及擁有幾乎完全相同的背景。

雪梨大學 (University of Sydney) 教授 Jennifer A Byrne 也開始關注這些出自論文工廠的欺詐性研究,尤其是那些描述基因敲除研究的論文。在她 2019 年發表的一篇報告中,她描述了一組基因敲除論文,其中的圖形布局和順序非常相似。

最近,Byrne 和 Christopher 還合作發表了另一篇關於論文工廠造假髮表論文的文章。

Byrne 和 Christopher 描述的這些造假論文,也引起了 Elisabeth Bik 團隊的注意,在過去一個多月的時間裡,Elisabeth Bik 的圖像取證偵探小組一直在研究這些論文。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了大約 400 份論文,而且這一數字仍在增長。

全方位服務中國客戶

在中國,臨床醫生如果想要得到晉升,就需要在國際期刊上發表一定數量的研究論文。而發表一篇研究論文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付錢給一家論文工廠,他們能夠提供全套服務:一篇英語研究論文,包含 photoshop 生成的虛假研究數據,發表在一份受人尊敬的同行評議期刊上,論文作者是你的名字。甚至,這些論文工廠甚至能夠解決提交論文的同行評審。

這是一位論文工廠的客戶發給論文工廠曝光者的信息:

「Hello teacher, yesterday you disclosed that there were some doctors having fraudulent pictures in their papers. This has raised attention. As one of these doctors, I kindly ask you to please leave us alone as soon as possible.

(老師您好,昨天您披露了一些醫生在他們的論文中有造假的圖片。這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作為這些醫生中的一員,我懇請您儘快放棄調查此事。)

Being as low as grains of dust of the world, countless junior doctors, including those younger me, look down upon the act of faking papers. But the system in China is just like that, you can't really fight against it. Without papers, you don't get promotion; without a promotion, you can hardly feed your family. I also want to have some time to do scientific research, but it's impossible. During the day, I have outpatient surgeries; after work, I have to take care of my kids. I have only a little bit time to myself after 10 pm, but this is far from being enough because scientific research demands big trunks of time. The current environment in China is like that.

無數年輕的醫生,包括那些比我年輕的人,都瞧不起偽造論文的行為。但在中國,你沒辦法,沒有論文,你就得不到晉升,沒有晉升,你幾乎不能養活你的家人。我也想有一些時間做科研,但這是不可能的。白天,我有門診手術,下班後,我得照顧我的孩子。晚上 10 點以後,我只有一點點時間,但這遠遠不夠,因為科學研究需要大量的時間。

You expose us but there are thousands of other people doing the same. As long as the system remains the same and the rules of the game remain the same, similar acts of faking data are for sure to go on. This time you exposed us, probably costing us our job. For the sake of Chinese doctors as a whole, especially for us young doctors, please be considerate. We really have no choice, please!」

你揭露了我們,但還有成千上萬的人在做著同樣的事情。只要遊戲規則保持不變,偽造數據的類似行為肯定會繼續。這次你暴露了我們,可能會讓我們丟掉工作。為了所有的中國醫生,尤其是我們這些年輕的醫生,請大家多多體諒。我們真的別無選擇,拜託!)

更多的警示

人們現在只能猜測,到底還有多少論文工廠偽造的論文已經發表。此外,令人震驚的是,所有這些論文都是在同行評審後發表的,顯然沒有什麼編輯質量控制。

正如 Christopher 和 Byrne 在上述文章中所建議的,對圖像和其他數據的嚴格篩選,應該是科學論文發表前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出版商在接受論文發表前,應該更好地對論文進行篩查,而不應該僅僅依靠無償的、未經訓練的同行審稿人或發表後的志願者工作來檢測是否存在偽造的數據。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這個特定的論文工廠似乎已經成功地「感染」了某些特定的期刊。一位匿名人士甚至暗示,其中一些期刊可能正在與這些論文工廠積極合作,推動虛假論文的產生,並將這些出版物出售給渴望獲得博士學位的大批人群。

儘管這一謠言尚未得到證實,但令人擔憂的是,這些期刊的編輯們似乎並沒有注意到他們期刊上發表的數十篇論文之間的相似性。

號稱女版方舟子、先後舉報過曹雪濤院士、周德敏教授論文造假的「打假偵探」Elisabeth Bik,曾是一名微生物學家,2019 年 5 月正式轉型為全職的圖片打假人,而且還是免費的那種。同時,Bik 還是美國微生物學會會員,同時也是多家期刊的審稿人。

對於這一亂象,Elisabeth Bik 表示,作為科學界的一員,我們需要更加努力地去檢測這些造假的論文,找到這些偽造的圖像不應該僅僅依靠無償志願者的工作。

相關焦點

  • 中國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丘成桐:數學圈一直有抄襲
    6月15日,德國獨立科學記者列昂尼德·施耐德在其主辦的科學新聞網站For BetterScience上發布了中國數學領域涉嫌論文批量造假的報導。通過施耐德與另兩位學術打假人的梳理,目前共有65篇論文涉嫌造假,77位署名作者分別來自中國44所高校,其中既包括吉林大學、湖南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985」「211」院校,也有衢州職業技術學院等高職院校,還有一位作者來自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鐵道建築系。近年來國內多個學術領域被曝出論文造假,但數學研究因容易被同行檢驗,一度被視為不太可能造假的學科。
  • 論文造假,一醫院科室主任被解聘
    9月16日科技部網站發布《關於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查處結果的通報》通報披露了9起涉及購買論文、違反論文署名規範三、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張堅購買論文問題經查,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張堅為第一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青島大學張建立為第二通訊作者的論文「 Interleukin-35 expression is associated with colon cancer progression」,系張堅委託第三方代寫、代投,張建立監管不力並使用該論文申領科研獎勵
  • 中國團隊 Nature 新冠論文被指圖片造假,又是科研「P圖」?
    2019年11 月,Elisabeth Bik曾爆出國內著名專家、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院士多達64篇論文涉嫌圖片造假,一時間引起廣泛熱議。今年2月,Elisabeth Bik,再次曝出驚人消息:她和她的團隊發現,至少超過 400 篇來自不同作者和機構的文章,似乎都是由同一個「工廠」產生的,而這些文章的作者主要來自中國的醫院。
  • 加拿大著名生物學家深陷學術造假醜聞 多篇論文面臨被撤回
    近來,又一起論文造假風波在學術界掀起波瀾——這次中招的是生態學界。此前,加拿大麥克瑪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證實,行為生態學家喬納森·普魯伊特涉嫌偽造17篇論文,該校已經開始調查。
  • 學術圈造假之王的戲劇人生,212篇論文183篇被撤稿
    一篇看似完美的SCI論文背後到底有怎樣的「事實真相」呢?學術造假在圈內早已經不是新鮮話題,歷史上的騙子更是數不勝數,但你能想到一個人發表了212篇論文,最後被撤稿竟然高達183篇,堪稱學術界造假之王!他就是日本麻醉醫生藤井善隆!
  • 「論文小鋪」網上賣SCI論文百餘篇,槍手店主稱論文買賣「不違法...
    如今,當年30歲的「房奴博士」已變身為40歲的「論文寫手」,不變的是他在網上開設的「SCI論文小鋪」仍在「營業」,廣告中還特意突出「十年老店」的標籤。當年這篇批評報導也被他貼到自己的微博上,揚言記者多管閒事,「我賣論文是不觸犯法律的,甚至是受法律保護的」。
  • 「論文小鋪」網上賣SCI論文百餘篇,店主稱「不違法」
    「論文寫手」在論文小鋪上兜售論文。網頁截圖10年前,記者曾以《房奴博士一年賣8篇SCI論文》為題,揭露一名工作在上海的博士生網上售賣論文事件。10年後,當年30歲的「房奴博士」已變身為40歲的「論文寫手」,不變的是他在網上開設的「SCI論文小鋪」仍在開張,廣告中還特意突出「十年老店」的標籤。
  • 記者暗訪論文網店:售賣SCI論文百餘篇,店主稱「不違法」
    當年這篇批評報導也被他貼到自己的微博上,揚言記者多管閒事,「我賣論文是不觸犯法律的,甚至是受法律保護的」。「SCI論文小鋪」何以10年屹立不倒,賣出的SCI論文流向什麼地方?網上售賣論文者為何成了打不死的小強?
  • 售賣SCI論文百餘篇 網上論文小鋪咋成了打不死的小強
    「論文寫手」在論文小鋪上兜售論文。當年這篇批評報導也被他貼到自己的微博上,揚言記者多管閒事,「我賣論文是不觸犯法律的,甚至是受法律保護的」。  「SCI論文小鋪」何以10年屹立不倒,賣出的SCI論文流向什麼地方?網上售賣論文為何成了打不死的小強?
  • 生意十年興隆,論文買賣何以成打不死的小強?
    來論10年前,有媒體曾以《房奴博士一年賣8篇SCI論文》為題,報導一名在上海工作的博士生網上售賣論文。如今,當年30歲的「房奴博士」已變身為40歲的論文寫手,不變的是他在網上開設的「SCI論文小鋪」仍在營業。
  • 北大藥學院院長被指涉嫌學術造假,同組院士做出回應
    來源 | 募格學術整理自中國科學報、PubPeer、科研大匠、墨香學術、網易新聞編輯 | 學術君今年1月,Elisabeth Bik博士(曾舉報曹雪濤院士大數量論文造假的學者)在pubpeer上質疑一位中國權威學者學術不端。該人系北京大學藥學院院長周德敏。
  • 長頸鹿死後卻在醫生文章中「復活」,動物醫院稱不是學術論文
    8 月 11 日,現代快報記者前往文章作者所在的南京 AMC 河西中心動物醫院核實情況,一名發言人表示,上述文章不是學術論文,文章重點也不在術後恢復上,而是在探討手術方案。該文章的前四位作者都是南京 AMC 河西中心動物醫院的醫生,第五作者楊某則是南京某大學動物醫學院的一位導師。據了解,劉某某、董某某等正是那次長頸鹿手術的主治醫生,文章內容也是寫的那次手術過程。在這篇文章的"術後護理及注意事項"一節,清楚地提到:術後第二天患鹿已能暫時性踏地。而術後 5 個月電話隨訪,患鹿患肢恢復良好。
  • 論文買賣調查:有人花10萬買兩篇 代寫代投機構打擦邊球
    近期,科技部會同相關部門和單位對學術論文造假、違規使用科研項目資金等案件進行了調查。9月16日,其通報了已完成調查處理的9起違規案件,其中7起涉及論文買賣。買家來自中國醫科大學腫瘤醫院、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漳州市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蘇州醫院、山東大學和南京理工大學等。
  • 多名學術大咖被曝造假!大科學時代論文「質控」有解嗎?
    目前,他有72篇論文被掛在同行評議網站Pubpeer上。前段時間,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也深陷「造假門」。近年來,論文造假事件屢屢曝出,涉及人物不乏重量級學術大咖。於是,人們質疑,「大科學」時代讓論文越來越難管嗎?
  • |陳銘|武漢大學|劉吉樺|學術論文|...
    就是這樣一個高學歷,高情商的學霸,這幾天卻被人爆料涉嫌學術造假,爆料人表示而且是有錘;還有一個沒錘的料,是出軌。去年,翟天臨因為學術論文造假被扒,學霸人設崩塌。沒想到,娛樂圈出學術瓜了,這次被盯上的是憑《奇葩說》走紅、經常站在宇宙中心呼喚愛的的BBKING——陳銘。
  • 別再SOTA了,Science發文炮轟論文灌水
    好了,現在要是再想在剪枝算法上,稍微搞個小進展就水一篇論文,可能不再那麼容易了。,在arXiv上發表了一篇論文研究了損失函數,在一項涉及圖像檢索的任務中,他對其中十幾個算法進行了平等的比較,結果發現,與這些科研工作者的說辭恰巧相反,自2006年以來,準確率就沒有提高過。
  • 不僅是翟天臨,韓國頂級歌手碩士論文也抄襲
    翟天臨因為「學術造假」問題頻頻登上熱搜,起因是他曬出了自己北大博士後錄取通知書,但在直播中被網友問到知網的時候回復了一句「知網是什麼東西」,不管當時他是為了開玩笑,還是真的不知道知網是什麼
  • 民進黨稱蔡英文博士論文非造假,散布「假博士」消息源頭...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博士論文的真實性在島內飽受質疑,據臺灣「中央社」等臺媒12月7日報導,民進黨發言人顏若芳今天(7日)聲稱,臺北地檢署調查發現散布蔡英文「假博士」的消息源頭來自大陸,還宣稱「蔡英文博士論文並非造假」云云。
  • 山東省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SCI論文存在大量圖片造假
    論 文 背 景2016年2月2日,山東省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在雜誌上發表題為"Synergistic enhancement of the antitumor activity of 5-fluorouracil by bornyl acetate in SGC-7901 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s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 新冠肺炎論文影響力醫院排名出爐,武漢同濟醫院位列國內第一
    楚天都市報7月1日訊(記者李曼英 通訊員鮑捷 常宇)據「世界學術期刊學術影響力指數(WAJCI)」統計的我國醫院發表新冠肺炎高質量論文影響力指數排名,截至今年6月18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位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