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你學養生
所謂「和於術數」,就是運用多種養生方法鍛鍊身體。如古代道家的導引,吐納和近代的「靜坐法」以及氣功療法等都屬於這一類。
導引是宣導氣血,伸展肢體,引治疾病的意思。古代導引不完全同於現代的「醫療體育」,它最大的特點是:形、意、氣三結合。即運動肢體身軀以練形,鍛鍊呼吸以練氣,並且以意導氣行。
《黃帝內經》中除了「導引謂搖筋骨,動肢節」以外,還把「按躍」包括進去。意思是古代導引的練形,既有主動的體育運動,又有被動的按摩。導引按躍,是搖動筋骨肢節,舉轉手足,並結合按摩皮肉,具有疏通氣血作用的一種健身運動。
對於缺乏體力勞動的人,未病而行之,可以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對於一些慢性疾病,如關節重滯疼痛痿厥等,也能起到治療作用。後世養生家在這種方法的基礎上,創造了多種運動肢體、強健筋骨的方法,如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太極拳、武術功等。
而「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就是講氣功修煉方法的。
獨立,即主宰的意思;守神,是使神志持於內而不外馳,在排除雜念,精神清靜的基礎上,使神守於內,也就是氣功的人靜、意守過程。神行則氣行,神住則氣住,就能排除幹擾真氣運行的各種因素,促進機體的氣化功能活動。加之調節呼吸,放鬆肌肉,即調心、調息、調身的「三調」,正是氣功中練功的三要領。而《靈樞.官能篇》中還說:「理氣而調諸逆順,察陰陽而兼諸方。緩節柔筋而心和調者,可使導引行氣。」這與太極拳的原理相似。
此外,《黃帝內經》中還強調肢體活動。動而生陽,促進氣血運行,使肢體溫暖,故能抵禦寒氣的侵襲。
因此,經常活動肢體是一種很好的養生方法,適當的體力勞動也能起到同樣的養生作用。
本文作者:華哥說健康;本文來源:公眾號zhongyijiankang2020
想了解更多養生知識,可在評論區留言或者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