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二、象辭破解」)
三、卦辭破解
卦曰:恆,亨,無咎,利貞,利有攸往。
釋義
《恆卦》天時在仲春之月,亦或在日出之時,陽氣出達,朝氣蓬勃,故「亨」。亨者,萬物通達也。《禮記·月令》云:「是月仲秋也,日夜分,雷乃發聲,始電,蟄蟲鹹動,啟戶始出。」《恆卦》上震下巽,「震為雷」、「巽為風」,故《恆卦》之象,春風入內,雷發於外,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故「亨」。仲春之月,物不分類群,皆得春而亨,天道如此,故「無咎」也。物興之初,當作長久之計,這種萬物鹹亨,共同發展的狀況,顯示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機和青春活力,萬物應時而出達,只有充分發展,才能體現春天的好生之德,故「利貞」。「亨,無咎,利貞,」久於《恆》道,而萬物有成。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萬物正是充滿希望,大有前途的季節,正是擼起袖子、甩開膀子、邁開步子,準備大幹的時候,故曰「利有攸往」。只有持之以恆,一步一步走下去,才能有好的結果,才不會辜負上天所賜的大好時光。
《恆卦》講夫婦之道。夫婦之道正則家道興。夫婦之道追求長久,長久的夫婦之道應該有兩個必要條件:一是良好的家風,二是興旺的家道。《恆卦》上震下巽,「巽為風」,代表家風,「震為大塗」,代表家道。良好的家風取決於女主人,良好的家風正如春風一樣和熙溫馨,故「亨,無咎、利貞」。興旺的家道取決於男主人,興旺的家道正如日出之時出門的坦途,會越走越光明,故「利有攸往」。
四、彖傳破解
彖傳曰:「『恆』,久也;剛上而柔下,雷風相與,巽而動,剛柔皆應,『恆』。『恆,亨,無咎,利貞』,久於其道也,天地之道,恆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恆,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釋字(詞)
日月得天而能久照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雍正王朝首次會試選拔人才,雍正帝親自出題,共考三場。第一場試題為「利者,義之和也。」第二場試題為「子所不語」;第三場考試題為「日月得於能久照」。
「利者,義之和也,」出自《易·乾卦·文言》。全句為「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子所不語」出自《論語》,全句為「怪力亂神,子所不語,六合之外,存而不論。」「日月得天能久照」就出自《易·恆卦·彖傳》全句為「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
「日月得天而能久照」這句話的意思是日月只有遵循其固有的運動規律,才能長久地照耀大地,「得天」就是指能順應自然規律。否則,如果日月沒有固有的運動規律,則其光照不可久也,或庶幾可亡矣。《易·恆卦·彖傳》裡的這句話,與《易·豫卦·彖卦》裡的「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聖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的意義是完全相同的。日月的運行,四時的變化 皆有其固有的規律,故能長久,而聖人齊家、治國、平天下也要遵循一定的規律,做到順天而應人,不能隨心所欲,朝令夕改,讓人無所適從,這樣循常道而行則民服而天下化成矣。
《恆卦》講夫婦之道,夫婦之道正則家業興,家業興則家道久也。《家人卦·象辭》曰:「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言有物而行有恆」這就是家風,也可稱為家訓,是家人都應該遵循的總則。一個家如果沒有一定的行為規範和總則,家人都為所欲為,甚至恣意妄為,則家道必衰,家運不可久也。
釋義
本《彖傳》共分五句,解釋了卦辭。
第一句「『恆』,久也;剛上而柔下,雷風相與,巽而動,剛柔皆應,『恆。』」這一句解釋了卦辭中的卦名——恆。首先說明「恆」是久的意思 。接著又從卦變的角度,用卦象說明「恆」的由來 。《恆卦》是由《泰卦》變化而來的。卦變時,《泰卦》初九剛爻上行而六四之柔下行,相互交換位置,遂成為《恆卦》,故曰「剛上而柔下」,《恆卦》上震下巽,「震為雷」,「巽為風」,卦變之象,雷出乎外而風入於內,雷風相薄,故曰「雷風相與」。《恆卦》九四為震體主爻,象徵雷;初六為巽體主爻,象徵風。雷動而性出,風散而性入,卦變時雷出而風入,各得其所,故曰「相與」。
《恆卦》上震下巽,「震為動」,故曰「巽而動」。「巽」在這裡沒有指明意義,是《周易》惜墨如金,為精簡計。實際上「巽為進退」,這裡換言曰「權衡」,意思就是思慮再三,不斷權衡。「巽而動」在這裡就是深思熟慮而後動的意思 。《恆卦》六爻,三剛三柔,剛柔均而各有應,故曰「剛柔皆應」。「剛上柔下」、「雷風相與」、「巽而動」、「剛柔皆應」,這些都是穩固恆久的配置,故「恆」。
第二句「『恆,亨、無咎、利貞』,久於其道也;天地之道,恆久而不已也。」這一句解釋卦辭「恆,亨、無咎、利貞」。首先,指出「恆」就是要久於其道,能久於其道,故「亨、無咎、利貞」。所久之道者,天地之道也。天地之道就是指事物運動變化的客觀規律。既然是客觀規律,那就是亙古不變的,事物是運動變化的,但其運動變化的客觀規律是恆久的,故曰「天地之道,恆久而不已也。」「久於其道」就是要始終遵循天地之道,天地之道是恆久的,無論何時何地都是適用的,故「亨、無咎、利貞」。
第三句「『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這一句解釋卦辭「利有攸往」。《恆卦》天時為卯,卯代表一年當中的仲春之月,亦代表一天當中的日出之時,仲春之月是萬物始出之季,《禮記·月令》云:「是月(仲春之月)也,日夜分,雷乃發聲,始電,蟄蟲鹹動,啟戶始出。」日出之時,亦萬物始出之時,四時變化,晝夜更替,就是這樣周而復始,終而有始,卯時正是萬物始出之時,又是新一輪的開始,故曰「終則有始」。春天是一年的開始 ,春天是萬物生發,大有前途的季節,鼓舞人們向前去,故「利有攸往」。日出之時,是一天的開始,朝氣蓬勃,出門的路途會越走越光明,故「利有攸往」。「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只有趁著這大好時光向前走,才會有美好的未來。
第四句「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這一句是從天、地、人三道發揮《恆卦》的意義。恆道在於久,天地之道,恆久而不已也。「天人合一」,無論是自然,還是人類社會,其運動變化都有固有的規律性,只有順應這種規律才能長久。日月往來,晝夜更替,寒暑往來,四時變化都遵循著固有的規律,故日月能久照,四時能久成。聖人平天下,也要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順應天道民心,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這正如《豫卦·彖傳》所言:「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聖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聖人平天下,不僅要順天應人,還要持之以恆,不能朝令夕改,久於其道,然後天下安也。
第五句「觀其所恆,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這一句進一步發揮出「以恆觀情」的命題。萬物皆有情,有情則有所恆,故觀其所恆,則其情可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