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樂相聲社:讓小劇場相聲紮根包頭

2020-12-22 包頭新聞網

過去,人們想看一場相聲演出得跑到北京、天津,不少發燒友為了聽相聲還得專程去德雲社。2015年起,包頭本土出現了一個小劇場相聲演出團體——圖樂相聲社。從此,包頭人在家門口就可以聽到正宗的相聲,除了傳統段子,還有不少原創作品,原汁原味、可品可樂。

從最初的6個年輕人,到如今班底成員擴大到14人,圖樂相聲社裡老中青少幾代相聲演員的堅守,讓相聲這門藝術在包頭漸漸紮根、成長。

五年半的堅守 打開本土相聲市場

一張八仙桌圍6把椅子,8張八仙桌48個座位、80多平米的演出場地……每個周五、周六的晚上,在位於昆區青年路青年創業園旁的圖樂相聲社小劇場內,班主周宇都會帶領著一眾演員為前來捧場的人們說上五六個相聲段子。除此之外,還會有周六下午場專門用來說評書,給包頭觀眾帶來原汁原味的評書演出。

五年半的時間,從最初的東河區龍潤茶樓,到後來的包頭市漫瀚藝術劇院劇場、青山區文化館劇場,再到現在的青年創業園旁,圖樂相聲社一路走來幾易場地。但不變的是,這個以80後、90後為主的相聲演出班底從沒放棄過。雖然各自都有自己的職業,除個別專門學過相聲外,大部分演員說相聲也就是個業餘愛好。但大家卻堅持到了現在,不僅積累了一定數量的作品,同時也積累了一定數量的鐵桿相聲迷。

「我經常帶老婆孩子來這兒聽相聲,而且讓我的兒子也跟著圖樂學了相聲,因為可以鍛鍊他的口才,將來在生活和學習中都可以應用到。」五年半來,經常來圖樂聽相聲的80後觀眾王飛已經成了這裡的常客。他說:「在圖樂讓我們感受到了非常多的相聲文化。相聲當中有很多知識,是在學習當中學不到的,從舞臺藝術到演員個人的文化底蘊,都能讓我們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目前,圖樂相聲社每場演出裡有三段是傳統相聲,兩段是自己創作的新相聲。一段新相聲需要兩個月左右進行初期創作,然後再通過反覆不斷的上臺打磨,大概需要歷經半年才能夠成為一個真正成熟的作品。圖樂相聲社比較有名的作品像《包頭地名對》和結合北梁搬遷而創作的《搬遷記》,都是非常具有包頭本土文化特色的作品,廣受好評。

「我們會根據時下不同的社會熱點進行創作,比如說結合『掃黑除惡』和今年的新冠疫情創作的快板書,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周宇說。

草根相聲團隊 為市民帶來歡樂

12月18日晚,又逢周五。夜幕降臨,圖樂相聲社裡80多平米的演出場地像往常一樣座無虛席。臺下觀眾群裡老中青幼,什麼年齡層都有。大家圍坐在一張張八仙桌前,嗑著瓜子品著茶,說學逗唱好一番樂呵。《恭喜發財》《舞臺軼事》《反七口》……一個個精彩的相聲節目接連上演,「包袱」不斷、笑料百出。20多分鐘的一段相聲裡,每隔不到30秒就會聽到一次笑聲,觀眾還不時地發出拉長了調的「噫」的叫好聲。臺上演員說得起勁兒,臺下觀眾聽得帶勁兒,現場氣氛相當熱烈。


觀眾李先生說:「覺得跟在電視上聽相聲感覺完全不一樣,我覺得相聲還得是在現場聽,這樣才熱鬧。尤其還加了很多包頭的東西,像地名呀,包頭話呀,感覺特別親切,這才是我們包頭的相聲社。」李先生從三年前就經常來圖樂聽相聲,見證了這支草根相聲隊伍的成長。每當現場有好的「包袱」一抖出來,他跟著大傢伙一起開懷大笑,被這種歡樂情緒感染其中,十分暢快。

精彩的段子逗得觀眾捧腹大笑

圖樂相聲社成立於2015年5月,創辦人周宇和張少甫都是「85」後,他們因相聲結緣,是包頭極為少見的能把傳統相聲說得有聲有色的年輕人。

「我7歲開始學相聲,2010年和同樣酷愛曲藝藝術的張少甫認識,開始合作說相聲。」周宇說,當時包頭沒有專門的曲藝團體,雖然喜歡相聲,但沒有舞臺。在包頭組建一個本土曲藝班底,讓相聲在包頭紮根,是當時周宇和張少甫的心願。

2015年,一個偶然的契機,圖樂相聲社成立了。包頭本土的一批相聲愛好者相繼加入團隊。目前,團隊裡年紀最大的,是82歲的老爺子張乃林,餘下大部分都是80後、90後。大家共同創作了《搬遷記 》等眾多優秀的原創作品,先後登上內蒙古春晚、包頭春晚等舞臺,還經常和外地的曲藝社進行交流。

相聲社成立至今,積累了不少鐵桿粉絲,有粉絲從創辦之初在東河茶樓的場子,一路追隨到如今在昆區的場子。「今天也是從青山趕過來聽相聲的,我本身喜歡相聲,能在包頭現場聽相聲,真是不容易,他們搬哪兒我就跟哪兒聽。」市民張先生說。

情系相聲藝術 期待未來走得更遠

「當初做這個事情的時候,它就不是一個出於商業角度的考慮。」周宇介紹,當初成立相聲社,並沒有想著通過相聲掙錢。「『圖樂』這個名字就是因為起心發願的時候不圖名不圖利、就圖個樂。我們的演員在臺上也圖個說相聲的樂。」

在大家看來,當一個人能夠真正感覺到快樂,他才會把快樂帶給別人。圖樂相聲社的相聲演員們就是這樣的一群人,他們用笑聲豐富自己的人生,也用笑聲點輟別人的生活。圖樂相聲社的大部分相聲演員,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比如張少甫是名電企職工,單威霆幹企劃出身,一米九幾的大個子曉光是公安……他們說相聲不為別的,只因喜歡。就像單威霆所說:「真正喜歡的事情,是沒法拿任何東西去衡量的。」

曾經一度缺場地、缺資金、缺演員,即便如此,圖樂相聲社還是堅持到了現在。「2018年以前都在賠錢,都是我自己在墊付。」說起圖樂相聲社的經營狀況,班主周宇輕描淡寫地說。在被問到如何在持續賠錢的情況下堅持下來時,周宇笑笑說:「既然已經開始了,就想把它堅持做下去。」

可喜的是,如今圖樂相聲社的演出幾乎場場爆滿,目前已經能夠實現收支平衡。通過五年半的發展,圖樂相聲社也有了一個很好的基礎。周宇說:「我們現在面臨著再往上邁一個臺階的階段。在這個階段裡面,我們目前還遇到一些瓶頸,無論是場地的限制,還是說演員數量什麼的,都有待進一步去擴張。」但好在,最難的時候已經過去。

對於未來,周宇內心也有自己的打算,「我們的規模還不是很大,希望未來能有更大的表演場地,有更多的愛好者加入我們,更多人能喜歡相聲藝術。希望通過我們的相聲,讓大家更熱愛包頭、了解包頭,讓更多的人通過相聲這種形式感受到家鄉之美,能保持一份身為包頭人的驕傲。」他說。

「曲隨時代,藝為人民」,傳統藝術的傳承不僅要繼承藝術精神和表演技巧,更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去仔細研究、創新發展,主動契合時代脈搏,貼近人民需求,才能在觀眾間形成共鳴,讓相聲藝術發揚光大。周宇說:「相聲是曲藝的輕騎兵,它最容易跟當地的東西結合起來,所以我們的表演中,除了傳統相聲,也會結合咱們包頭的風土人情、人文趣事、方言等等,讓這種誕生在北京天津的藝術能夠在包頭土壤裡,結出不一樣的果實。」

包頭晚報全媒體記者 吳艾霞 攝影 常靜

相關焦點

  • 德雲社駕到,濟南本土的相聲園子怕了嗎
    濟南相聲名家孫少林創辦的「晨光茶社」曾接待過馬三立、劉寶瑞、郭全寶等相聲大家的登臺演出。有著悠久的曲藝歷史,濟南從不缺曲藝小劇場。目前濟南有七八家曲藝園子,包括明湖居開心甜沫劇場、歷山藝享會、南豐戲樓、廣興書場、江湖藝社以及已經閉館的芙蓉館等,共同維繫著濟南「曲山藝海」的傳統。
  • 相聲圈的那點兒破事之相聲興衰
    相聲以說笑話或滑稽問答引起觀眾發笑的曲藝形式,以「說、學、逗、唱」為主要藝術手段的相聲。清末民國時期是相聲第一個發展高峰。那個時期著名的相聲演員有張壽臣、馬三立、侯寶林、劉寶瑞等。建國之後有一段時間相聲的發展遇到了桎梏,在革命樣板戲一統天下的年代,一切傳統藝術都得靠邊站,直到八十年代開始相聲又開始了發展。相聲這門藝術跟別的藝術不同,就是逗人樂呵的,你高雅了觀眾就樂呵不起來。所以,相聲就得通俗,也就是得接地氣。因此,相聲裡就少不了調侃別人和作踐自己。甚至少不了「下三路」的玩意。
  • 盤點:德雲社的相聲模式,新款四門功課騷、浪、賤、腐!
    當下的青年相聲演員兩極分化極為嚴重,真心鑽營相聲而且有實力的演員沒名氣,跟相聲八竿子打不著關係的成為流量集中營。如果要把發展界定為能賺大錢,那麼最好不要拿自己當相聲演員,因為更廣大的受眾是不聽相聲的。比如走這種流量路線,就能有很好的發展,而且他的粉絲也誤認為他說的是相聲。還有這位目前發展也很好,而且大有迎頭趕上前一位的,他的粉絲連相聲是什麼都不知道。而將來德雲社還會有更多類似的演員,而且一定會越來越紅,相聲這個標籤也會在某一天徹底撕掉,因為已然成為了累贅。
  • 中國傳統文化之「相聲」
    何為相聲相聲(Crosstalk),一種民間說唱曲藝,它以說、學、逗、唱為形式,突出其特點。著名相聲演員有張壽成,馬三立,侯寶林,劉寶瑞,馬季,侯耀文,蘇文茂,郭德綱等。相聲發源地中國相聲有三大發源地:北京天橋、天津勸業場和南京夫子廟。相聲藝術源於華北,流行於京津冀,普及於全國及海內外,始於清末,盛於當代。表演形式主要採用口頭方式表演。表演形式有單口相聲、對口相聲、群口相聲等。
  • 《德雲鬥笑社》 相聲沒有模版,未知才讓人不敢狂妄
    從形式上來說,《德雲鬥笑社》是相聲這門傳統藝術打破線下演出壁壘、整合團隊特色、從線上獲取觀眾的一種探索;也是利用當下偶像團體綜藝的模式展現德雲社內部氛圍、拉近與觀眾距離的一種新嘗試。在欒雲平看來,這種形式沒有什麼可擔憂的,「因為我們在小劇場以及商演中大部分說的都是傳統相聲,反響也比較不錯,所以傳統相聲與市場並不矛盾,大家也是會很愛看。」
  • 秦霄賢搭夥何九華說相聲,時間一長,閻鶴祥和楊九郎也會面臨重選搭檔
    文/娛樂圈說相聲 據德雲社官方微博最新的演出節目單顯示,在12月17號晚上「霄」字科的秦霄賢會「空降」德雲社小劇場與何九華再次合作為觀眾表演傳統相聲《鈴鐺譜》。
  • 2020天津衛視德雲社相聲春晚節目單(圖) 節目安排完整版
    晚會中,老中青三代相聲演員齊聚一堂,呈現出傳統藝術薪火相傳的珍貴景象,從眾多春節晚會中脫穎而出。同時晚會立意「團圓」,為觀眾奉獻新年「相聲家宴」。那麼,2020天津衛視相聲春晚有哪些精彩節目呢?2020天津衛視德雲社相聲春晚節目單介紹。2020天津衛視德雲社相聲春晚節目單(圖)
  • 德雲社角空降小劇場
    近日,德雲社著名相聲演員嶽雲鵬、孫越便「空降」到德雲社小劇場(湖廣會館),實在是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場面。 嶽雲鵬、孫越之所以時隔多年出現在德雲社小劇場進行演出,想來是基於以下原因。 首先是習練相聲業務。
  • 「公式相聲」李宏燁現狀:相聲行業努力17年,終於實現夢想
    李宏燁力推公式相聲,說實話到底是怎麼回事,可能沒有多少人說得清楚,因為李宏燁的三本關於相聲創作的書實在太貴,想著買上本讀讀,又覺得不太值當。不過相聲行業裡也有支持李宏燁的演員,從老一輩的姜昆先生,親自為李宏燁的作品作序推薦,並且對李宏燁在相聲行業的堅持,表示非常佩服。
  • 單口相聲起源於中國,對口相聲來自於生活,這就是日本相聲
    侯寶林在日本期間和日本同行討論過日本落語和單口相聲,漫才和對口相聲的區別和共同之處,基本上大家都認可雙方是同行的關係。直到今天,在漢語和日語翻譯工具中,日本的落語可以直接翻譯成單口相聲,漫才則翻譯成對口相聲或者相聲。那麼問題來了,落語和漫才真的和我國傳統相聲有那麼多相像之處嗎?
  • 一聽相聲我就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特意洗個頭出了門,琢磨著這是要看哪個明星的演唱會,到地才知道這姐們要帶我去看相聲。我渾身上下寫滿了抗拒,我說相聲都我爺爺那輩愛聽的我根本欣賞不來。 姐妹說,你可拉倒吧,現在00後都愛聽相聲了,二話不說把我拖進了場子裡。十分鐘之後,我就真香了。
  • 秦霄賢與何九華搭檔,重新回到小劇場演出,尚九熙怎麼辦呢?
    秦霄賢的粉絲開心到撒花,慶祝自己喜歡的角兒能夠到小劇場演出,當天的門票也會是秒空的狀態。也有粉絲表示不開心了,因為喜歡尚九熙的粉絲不樂意了,紛紛吐槽,尚九熙又不上班了,依舊是沒有尚九熙的一個星期。小劇場是德雲社的根,也是德雲社相聲藝人的收入基礎,合理安排演出是維持每個演員基本收入的必要方式。
  • 從無人問津走向萬人空巷,他用一己之力打造了傳統相聲盛世
    說到相聲,相信大家腦子裡蹦出來的第一個關鍵詞就是——德雲社。現在的德雲社可謂遠近聞名,家喻戶曉,提起班主郭德綱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德雲社成立於1995年,曾名為「北京相聲大會」,2003年更名為德雲社。說起德雲社的創立過程,也是歷經千難萬險啊。
  • 「笑動邯鄲」2020新年相聲大會舉行
    圖為魏文亮、王佩元表演《歡聲笑語》。河北新聞網訊 1月3日晚,邯鄲大劇院座無虛席,「笑動邯鄲」2020新年相聲大會在這裡開場。洪順曲藝社和天津謙祥益表演團隊同臺競技,相聲名家魏文亮、王佩元攜手眾演員坐鎮演出,老中青三代同臺獻藝,精彩紛呈。
  • 第一屆永熙杯相聲大賽圓滿落幕,相聲泰鬥李金鬥陳寒柏坐鎮頒獎
    紀召輝、徐世亮拿下最佳捧哏和逗哏,相聲泰鬥李金鬥先生親自為最佳捧逗頒獎,可謂新人輩出,一片繁榮。提起永熙杯,不得不提相聲大家張永熙,相聲界有「南張北侯中少林」的說法,了解曲藝的觀眾應該都知道,南張就是張永熙,北侯和中少林分別指侯寶林和濟南孫少林兩位相聲大師。此次相聲大賽,用張永熙先生的名字命名,算得上是實至名歸。
  • 王聲:觀眾如今進劇場不是聽相聲,是花錢說相聲來了
    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中文系,2007年跟隨鄭文喜學習相聲表演,後拜鄭文喜為師。2007年和搭檔苗阜創辦陝西青年曲藝社,常年堅持在小劇場演出,陝西青年曲藝社後改名青曲社。2014年,和苗阜在北京春晚表演相聲《滿腹經綸》,2015年兩人在央視春晚表演相聲《這不是我的》。代表作品包括,《滿腹經綸》、《杯酒人生》、《禮儀漫談》、《這不是我的》、《大話方言》等。
  • 曹雲金:馬季之後,再無相聲大師
    相聲有自己的規定程式,我總在舉一個例子,比如《酒令》裡有這麼幾句,先說:我有點兒不明白了,怎麼樣怎麼樣,第二回又說:我還有點兒不明白,怎麼樣怎麼樣,最後是恍然大悟:「我明白啦,我這兒什麼都沒幹,喝七杯了。」這是100年前的相聲,到今天這麼演觀眾還會樂。為什麼?聽的是這筋勁兒。
  • 「暫別」近兩年,梅九亮回歸相聲舞臺
    近日,闊別舞臺近兩年的相聲演員梅九亮,正式回歸相聲舞臺。13日的下午場,梅九亮和葛霄擎合作《寫對聯》,剛上臺,現場觀眾默契喊道:「梅九亮,歡迎回家」。相聲演員梅九亮,於2015年作為郭德綱「九」字科第二批弟子拜師。諧音「沒酒量」的梅九亮,與同在德雲社七隊的秦霄賢、張九泰被稱為「德雲三浪」。2018年2月18日,梅九亮發表微博,稱「想去看看新的世界」等語,表示自己將退出相聲舞臺一段時間。回歸後,這條微博已被他刪除。
  • 被神話的相聲「商演」,八十年代風靡一時,並非德雲社首創
    不過,在相聲領域商演是分狹義和廣義的,廣義的商演就是所有賣門票的演出,狹義的商演指的是大型場館舉行的大型演出,相聲小劇場雖然也屬於商演的一種,但它並不在狹義的大型商演之內。
  • 網絡時代相聲沒落誰之過?
    相聲自然也受到了影響,許多鍵盤俠、噴子們就把相聲的不景氣歸咎於曲協主席姜昆,在網絡上恣意詆毀謾罵,姜老爺子成了背鍋的,不過明眼人都知道相聲沒落決不是那一個人的責任,這是社會發展中傳統藝術必然的起伏。其實,姜昆頗有與時俱進的意識,第一時間就開始在網絡上推廣相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