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白書」--刷牆刷出來的書法技法?

2021-01-20 書法網

書畫、美文、正能量、專業閱讀

在公眾帳號:【中國書法網】shufacom

【「飛白書」來歷】

蔡邕畫像

  漢朝的蔡邕不但是個文學家,還是一名著名的書法家。「飛白書」就是他獨創的。什麼叫「飛白書」呢?你們聽完這個故事就知道了。


  一天,蔡邕去把寫好的文章,送到皇家藏書的鴻都門去。在門外等待接見的時候,有幾個工匠正用掃帚蘸著石灰水在刷牆。他就站在一邊看了起來。


  一開始,他不過是為了消磨一下時光。可看著看著,他就看出點「門道兒」來了。只見工匠一掃帚下去,牆上出現了一道白印。由於掃帚苗比較稀,蘸不了多少石灰水,牆面又不太光滑,所以一掃帚下去,白道裡仍有些地方露出牆皮來。蔡邕一看,眼前不由一亮。他想,以往寫字用筆蘸足了墨汁,一筆下去,筆道全是黑的。要是像工匠刷牆一樣,讓黑筆道裡露出些帛或紙來,那不是更加生動自然嗎?想到這兒,他一下來了情緒。交上文章,馬上奔回家去。


  蔡邕回到家裡,顧不上休息,準備好筆墨紙硯。想著工匠刷牆時的情景,提筆就寫。誰知想起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一開始不是露不出紙來,就是露出來的部分太生硬了。他一點兒也不氣餒,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他終於在蘸墨多少、用力大小和行筆速度各方面,掌握好了分寸,寫出了黑色中隱隱露白的筆道,使字變得飄逸飛動,別有風味。


  蔡邕獨創的這種寫法,很快就推廣開來,並成為「飛白書」。直到今天,還被書法家們所應用。

「飛白書」示例


【書法作品中的飛白五忌】

  飛白,是一種特殊的用筆方法。在運筆的過程中,毛筆的含墨少,運筆較快而露出的的一絲絲白點。仔細觀察古代書家的飛白,或顧盼生氣,或酣暢醇厚,或瀟灑自如,或痛快淋漓,或清麗秀逸等等。那麼我們應該用好飛白呢?我認為應該有「五忌」。


  一忌、起筆就飛白。飛白出現在單字的起筆處或筆畫的前端,尤其忌諱出現在一幅作品的首字。原因很簡單,單字的起筆處出現飛白則筆鋒散漫,首字出現飛白則筆墨輕浮,使得整個作品失勢。

  二忌、一字多飛白。倘若一字多飛白則筆畫不實,有輕飄之嫌,這是取墨的多少不熟之故。

  三忌、整幅多飛白。倘若飛白過多,容易導致鬆散不實,氣短而乏力。飛白是點綴作用,以少為好。在書法的創作中,應該整體構思。

  四忌、飛白過於長。一般的書寫著不要過於的追求用很長的飛白,要練好用筆的基本功,循序漸進,久而久之,就會達到自由表現的境界。

  五忌、飛白不自然。飛白不自然的原因多是軟弱無力,仔細研究名家的飛白,形制上,剛柔相濟,用筆上,中鋒側鋒過渡自然。

  飛白可以讓我們的作品筆畫多變,墨色不一,虛實相映,增強藝術的審美情趣,產生視覺的衝擊力,從而讓我們的作品產生感染力。

唐代所傳《升仙太子碑》為飛白筆法




相關焦點

  • 《清平樂》帶火「飛白書」,這個奇葩書法字體咋回事?
    近期熱播的電視劇《清平樂》,帶火了一種書法字體——飛白書。《清平樂》電視劇中,涉及很多文藝知識,比如繪畫、音樂、書法等。在真實的歷史之中,劇中主人公宋仁宗朝的確很文藝,而且這位皇帝真地擅長飛白書。宋仁宗在根本上是個文藝青年,他琴棋書畫皆通,特別是書法,擅長飛白書體,筆勢飄舉絲絲露白,靈動呼之欲出。在他當朝的時候,恰是宋代「尚意書風」的開端,在他身邊出來蘇軾、蔡襄這樣的「宋四家」式的書家,更有歐陽修、文彥博這樣擅長書法的大臣,看來想不喜歡書法都不行。
  • 《清平樂》裡宋仁宗曹皇后都喜歡的「飛白書」是啥來頭?
    作為臣子對皇帝書法的讚揚,不管其中有多少馬屁成分,但至少也側面說明仁宗的書法水平極為高明,否則以公正著稱的歐陽修不會這麼公然稱讚。歷史上,「飛白書」到底是個怎樣的「存在」「飛白」,因筆畫中有的似鳥頭燕尾,又似鳥頭鳳尾,橫豎筆畫絲絲露白,飛筆斷白,燥潤相宜,似枯筆做成,故稱「飛白書」。
  • 中國書法線條中「枯筆」、「飛白」的應用
    武則天《升仙太子碑》局部「飛白書」實際上中國書法中準確地說有一種「飛白」筆法,「枯筆飛白」應該分為「枯筆」與「飛白」兩種,「枯筆」是敗筆,而恰到好處的「飛白」則是中國書法家應該善於應用的一種技法效果只見一個工匠,用笤帚蘸著石灰水刷宮牆。由於笤帚太大,石灰水又很濃,所以刷完的牆一道黑一看上去很不舒服。蔡邕此時由於進不了鴻都門,便佇立門下,觀察良久,若有所思,他快步回到家裡,他趕緊找來一些竹子,劈成細細的條條,仿照答帚的式樣,綁在一起,做成了一支扁形的竹筆。然後飽蘸濃墨,運筆時速度又較快,經過幾次刻怠練習,終於創造出這種點畫中有一絲一條的露白的書體「飛白書」。
  • 「冷門」飛白書?
    晏殊曾作《飛白書賦》稱讚宋仁宗的飛白書。何為「飛白書」,北宋黃伯思《東觀餘論》解釋其為:「取其若絲髮處謂之白,其勢飛舉謂之飛。」「絲絲露白,通透飄揚」,可謂是對飛白書極盡貼切的形容了。因為最近大火的《清平樂》帝後執筆練習的場景,有人說「冷門」的飛白書蹭了熱搜,其實不然,飛白書早已活躍千餘年。
  • 特殊書法樣式——飛白書
    帝王賜字的真實原因不可盡數,趣味性仍是其中最為主要的,當然,從《雍熈賜宰臣飛白書》所載來看,帝王在娛樂的同時,遞善、矜能、飾偽的成分也可能存在:雍熈三年十月丙申朔,上出飛白書一軸,賜宰臣李昉等,曰:「朕退朝之暇,未嘗虛度光陰,觀書之外,嘗留意於真、草,近又學飛白書,此雖非帝王事業,然不猶愈於遊畋聲樂乎?」昉等頓首謝。
  • 書法大師為何都愛「飛白枯筆」?
    古今書法都有「飛白」之說,但並無確切的定義。書家只要一提「飛白」,都知道是怎麼回事兒,但沒有一個較貼切的概念定義。一些書法專注、詞典。如《中國書法詞典》亦未編收其詞彙。東漢末年,蔡邕始創「飛白書」。從此「飛白」的概念便流傳千古,當時的「飛白書」應該是一種書體或字體。自蔡邕之後,「飛白」只作為一種筆法、技法出現於一些書體之中。起到點綴的作用。但「飛白」在歷代文人墨客中似乎成為了一個抹不掉的藝術境界與概念。飛白指的是筆墨線條中所包含的空白,能使線條呈現出黑中有白、黑白對比的形態。
  • 宋仁宗書法欣賞,「飛白書」寫出藝術精髓!網友:一字千金!
    說到宋仁宗最擅長的書法字體那就要說「飛白書」了,這種字體非常的有個性,如果你是一名書法愛好者,那肯定也知道這種字體的精美之處吧,那就是在毛筆寫過的地方會留下很多白,這種白是墨水沒有覆蓋的痕跡,宋仁宗經過多年的書法練習,對於這種「飛白書」也是有著很深的了解,並且寫出了自己的個性美。
  • 「飛白書」到底是什麼書體?專家:沒有內涵,美術字而已
    官家所說的「飛白書」,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書體呢?這要從它的創始人,漢代書法大家蔡邕說起,有一次蔡邕去當時的圖書館鴻都門上班,路上看到一個工匠正用掃帚給鴻都門的牆壁刷大白,掃帚蘸著白色的石灰水在牆上掃過,由於速度太快,刷出來的白色中間出現了一絲絲縫隙,很有意思。
  • 宋仁宗的書法水平極高,他的「飛白書」比江湖藝人強太多了
    仁宗時期的大文豪歐陽修在《歸田錄》中記載:仁宗「萬機之暇,無所玩好,惟親翰墨,而飛白尤為神妙。」從今天流傳下來的《皇祐賜飛白筆法字》、《寶元賜輔臣飛白書》、 《康定賜翰林飛白書》等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仁宗的書法具有較高的藝術水準。
  • 《清平樂》中的「飛白書」究竟啥樣?
    聰明的古人逐漸發覺到這種偶發書寫現象中所蘊含的獨特審美特質,故而刻意加以提煉、運用,將偶然的筆墨效果升華為一種專門的筆法或書寫技巧,飛白書形成的基礎由此奠定。傳統典籍常常將飛白書的發明權安在東漢書法家蔡邕頭上,比如唐代書法理論家張懷瓘就在《書斷》中說:漢靈帝熹平年詔蔡邕作《聖皇篇》,篇成,詣鴻都門上。
  • 《清平樂》中的宋仁宗與曹皇后為啥都愛「飛白書」?
    看來宋仁宗和曹皇后都非常喜歡「飛白書」,為什麼二位都喜歡「飛白書」呢?「飛白書」又稱「草篆」,是一種特殊的書法字體,其主要特徵是筆畫中夾雜著白絲和字勢有如飛動。宋仁宋在欣賞書法,電視劇《清平樂》劇照與宋太宗相比,宋仁宗在「飛白書」上的造詣可能更高一籌,歐陽修在其《歸田錄》中就滿是對宋仁宗「飛白書」的讚美,書中記載:「仁宗萬機之暇,無所玩好,惟親翰墨,而飛白尤為神妙。凡飛白以點畫象物形,而點最難工。
  • 清平樂:宋仁宗與曹皇后,愛恨「飛白書」!
    宋仁宗微笑道:「《女誡》不適合寫飛白。」於是提筆揮毫,寫了一幅字。這就是引發微博熱議的「飛白書」,據說為漢代大才子蔡邕所創,以筆畫中絲絲露白、如枯筆所寫聞名。宋仁宗是個大才子,琴棋書畫詩,樣樣精通,特別是書法,擅長飛白書體,筆勢飄舉絲絲露白,靈動呼之欲出。《清平樂》中宋仁宗和曹皇后一開始明明有意,然而總到緊要關頭,兩人慾言又止、欲言又止。他希望曹丹姝能像她寫的飛白書一樣,透出一股崢嶸之氣,他想看到曹丹姝真實的一面。
  • 石鼓、蝌蚪、飛白、八分,到底啥意思?——揭開中國古代書法的神秘...
    喜歡書法的朋友估計都聽說過石鼓文、蝌蚪文、飛白、八分等名詞,還熟知楷書、隸書、行書、草書等。可是,你是否理解其中的真正內涵呢?今天,老馬就用形名學將這些書法史的懸念理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什麼是」石鼓文」?
  • 清平樂之曹皇后善飛白書:為何宋仁宗會的她也會?原來是這樣
    飛白書是一種書法字體,源自於漢朝的書法家蔡邕。電視劇裡曾經提到過,官家和曹皇后都會飛白書,官家還因為曹皇后的字寫不好,親自指點她。本來以為這是編劇的再創作,查了史書之後才發現,這個竟然是真事。《澠水燕談錄》中提到過,「仁宗天縱多能,尤精書學。凡宮殿門觀,多帝飛白題榜,勳賢神道,率賜篆螭首」,《書史會要》則評價他「特喜飛白體,埶遒勁,可入能品」。「能品」是一個專業術語,指的是藝術作品中的精品。而在陸遊的《老學庵筆記》中,卻有這樣一則記載:「曹太后工飛白,蓋習觀昭陵落筆也」。
  • 「飛白」和「枯筆(渴筆)」混為一談
    上追其源,八分是由古篆摻入波筆而成,進而可以明白,「白」是通過古篆表現出來的,應對了「其體若白」,「飛」主要表現在八分的「波筆」,印證了「而勢若飛」。總體來說飛白書是在大篆的基礎上輔以波筆而成的一種書體,其實就是一種「草篆」。而電視劇《清平樂》中仁宗皇帝寫的所謂的「飛白」和篆書沒有絲毫關係,分明是行草書加了點枯筆。
  • 米芾是中國書法技法的第一人?看完你就懂了!
    那麼這些大家中,誰是書法技法水平最高呢?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需要先簡單了解一下書法的發展歷程。 到了明清,由於館閣體的盛行,對書法的發展形成制約。 二、誰的書法技法最強呢?從中國書法史可以看出,中國書法的高峰分別出現在魏晉時期和唐宋兩朝,說到技法的王者,我們繞不過這三個人:大王、真卿、米顛,他們是中國書法的典型代表。
  • 《清平樂》裡宋仁宗寫的是啥書體,你想看飛白體到底長啥樣嗎
    大家都在看的電視劇《清平樂》裡,有很多宋仁宗寫書法的鏡頭,懂書法的人一看便知是飛白書,但鏡頭太快了,大家都沒看清楚飛白書長啥樣?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書法小常識,並為你展示飛白書。在書法的表現形式中,有一種特別的書體——飛白,飛白是書法中的一種特殊用墨筆法,它的筆畫有的部分呈枯絲平行,轉折處筆畫突出,在書寫中產生力度,使枯筆產生"飛白",與濃墨、漲墨產生對比,以加強作品的韻律感和節奏感。
  • 中書協徐利明狂秀草書,筆墨飛揚恣肆,卻被網友批評書法布局太次
    在書法界,草書的書寫是最容易弄巧成拙的,結構、筆墨、布局、線條等,有一個地方處理不好就會影響整幅書法作品的品質。因此,許多的書家即使有多年的書寫經驗,也常常出錯。正如過去書家所言,草書的書寫雖說是技法的更高展現,但是某種程度上,草書的書法更是一種激情的揮灑與抒發。
  • 100個專業書法術語,考考你對書法的認知度?
    一般指存留下來的書法作品。7拓 本用宣紙和墨或硃砂,將原本刻在青銅或石刻上的書法,以反印的形式摹制出來的拓件叫做拓本。實物最早見於唐代。17摩 崖摩崖,是古代保留書法作品和書寫內容的重要方式。就是在山崖的山體合適的石塊上寫刻出來的內容。
  • 書畫用墨的技法
    其法先以筆蘸濃墨,墨倘過豐,宜於硯臺略力揩拭,然後將筆略蘸清水,則作書作畫,墨色自然滋潤靈活。」墨色溫潤、含蓄、變化多端、有五彩之妙,是書法藝術美的主要因素。中國書法的墨色,具有豐富美妙的氣韻與情致。寫出來的書法作品,極盡濃淡枯溼錯綜變化。筆法嫻熟,墨法精妙,靈動生輝,所謂「筆歌墨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