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分鏡臺本
分鏡頭劇本——又稱故事板
是將文字轉換成立體視聽形象的中間媒介。主要任務是根據解說詞和電視文學腳本來設計相應畫面,配置音樂音響,把握片子的節奏和風格等。
動畫分鏡臺本——是導演對影片全面設計和構思的藍圖
內容包括:鏡頭號、景別、攝法、畫面內容、對話、音響效果、音樂、鏡頭長度等。
可分為:文字分鏡臺本和畫面(含文字)分鏡臺本。也有直接把文學劇本畫成畫面(含文字)的分鏡臺本。
前者可作為後者的製作依據,但尚不能作為拍攝依據,只有經過導演繪製並確定後的畫面分鏡臺本(含文字提示和對白),才是攝製組各部門工作和拍攝的藍本。
後者是導演把分鏡內容落實到以鏡頭為單位的連續畫面的劇本,它可以在前者的基礎上製作,也可以直接根據文字劇本做調整刪減後繪製出畫面並表明文字提示內容。
分鏡的前期準備
1、導演闡述,它是導演藝術構思的文字表述。
2、文字分鏡臺本,其與劇本最根本的區別是它由導演自己來寫,是導演的工作範疇。導演通過對劇本的主題立意的理解和構思,對劇本進行結構調整和戲份增刪,把劇本分成一個個鏡頭,使其成為可供拍攝並符合影片長度要求的文本。對繪製畫面分鏡臺本也起著直接作用。
3、造型設計稿,人物造型設計稿(正面,側面,背面)。
4、背景設計稿,根據每場戲的環境不同,畫出主場景稿(多個不同角度),除了立體場景圖還要畫平面視圖標註不同場景位置。
5、先期對白,先錄製對白,再根據對白控制鏡頭長度。
6、先期音樂,動畫片的音樂有同期創作、後期按畫面現場演奏、也有先期作曲製作,分鏡導演和原畫設計根據現成的樂曲產生創意並製作動畫片,如《幻想曲》《三個和尚》。
分鏡臺本創作
根據影視動畫的特殊表現手法完成從文字轉化為影片的最初視覺形象。
一、創作構思
1、電影思維——蒙太奇思維的素養。
敘述蒙太奇:是蒙太奇最直接的表現,將許多鏡頭按邏輯或時間順序分段集在一起,這些鏡頭中每個鏡頭本身就含有一種事態性內容。其作用是從戲劇角色、觀眾對劇情的理解來推動劇情的發展;
表現蒙太奇:以鏡頭的並列為基礎,通過兩個畫面的衝擊來產生一種直接而明確的效果。透過一連串影像的並置、鏡頭間的對立和觀眾心底引起的反應將故事往前推衍;
2、動畫思維 超現實、揚長避短,獨特的藝術構思和立意;
3、對人物個性及命運做到把握有度、細節刻畫入木三分、戲的劃分和節奏的掌握做到張弛有度。
二、 場面和空間調度
場面調度:始於舞臺劇,是戲劇藝術的專門用語,指導演對一個場景內演員的行動路線、地位和演員之間的交流等表演活動所進行的藝術處理。
例:《金色的海螺》場面空間調度很大程度採用的是舞臺式場面調度,場景視角不變,人物不改變動作情況下所呈現給觀眾的形象也是不變的;與舞臺調度不同的是,視距有了全、中、近、特寫等景別的變化。
電影場面調度:包括演員調度和鏡頭調度,二者作為不可分割的創作手段統一起來運用。觀眾通過電影畫面從各種不同的視點和距離觀看演員表演、劇情發展和周圍的環境氣氛。
例:《三個和尚》反覆出現有山有廟的大全景,太陽循環左升右降不切鏡頭,以十幾秒的時間展示數日的時間流逝。
畫面分鏡的場面調度:主要依據劇本提供的內容、導演闡述、主要情節線、主題思想、人物性格特徵、美術設計所提供的場景設計立體圖、場景設計平面圖、人物造型設計圖、比例圖等資料進行「畫框內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