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毓賢談與白先勇合撰《紅樓夢》英文導讀

2020-12-12 澎湃新聞

白先勇、陳毓賢(章靜繪)

《紅樓夢》雖居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首,但在西方除了漢學家之外,鮮有讀者。究其原因,小說的整體歷史文化背景、書中人物眾多、人物關係之複雜微妙、人名器物食物等背後的多重含義,以及無處不在的詩詞,都會造成翻譯及閱讀的障礙。白先勇先生自幼喜愛《紅樓夢》,多年細讀研究頗有心得。他在西方的《紅樓夢》講座極受歡迎,往往一座難求。明年初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將推出白先勇與陳毓賢合撰的《紅樓夢》英文導讀《〈石頭記〉逐回伴讀》(A Companion to The Story of the Stone: A Chapter-by-Chapter Guide),對霍克思、閔福德的英譯本進行逐回講解,幫助英語讀者領略《紅樓夢》的妙處。《上海書評》藉此機會採訪了陳毓賢女士,請她談談此書的緣起。

A Companion to The Story of the Stone: A Chapter-by-Chapter Guide,Susan Chan Egan and Pai Hsien-yung,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21

能請您先說說《白先勇細說紅樓夢》的誕生記嗎?

陳毓賢:

《白先勇細說紅樓夢》的問世,可以說是無數偶然的巧合。1990年代加州大學財政短缺,加大教職員工的退休基金卻因經營有方頗有盈餘,校方利用此機會以特別優惠的條件鼓勵資深教授提前退休,以節省日後薪酬開支。白先勇先生決定告別課堂時才五十七歲,打算替他父親白崇禧將軍作傳,並致力復興他喜愛的瀕危劇種——崑曲。他請了崑曲前輩汪世瑜和張繼青到蘇州,要求年輕演員照老規矩叩頭拜師,一部部戲細心學習,學好了便領他們到各大城市及大學演出;至今演了將近四百場,演出場所包括倫敦有名的薩德勒·威爾斯劇院(Sadler’s Wells)。

復興崑曲不但需要許多志願者,還需大筆的經費。熱心贊助他的港臺人士之中有一位臺大中文系畢業的陳怡蓁,她在母校設立了「白先勇人文講座」,請李歐梵、王德威、藤井省三、商偉等先後到校講課。2014年本來要請名家講民國史,但確定的人都因事無法到校,張淑香教授知道白先勇素來喜歡《紅樓夢》,又惋惜現在的學生很少有耐心看這樣的大部頭,於是提議白先勇來講《紅樓夢》。

白先勇說他五六歲時,美麗牌香菸公仔畫上全是《紅樓夢》的人物,他常聽收集香菸盒的堂姐妹們講林黛玉和薛寶釵的故事;自己能夠看後,《紅樓夢》便一直是他的案頭書。曾有人評論白先勇的小說像張愛玲,他很不以為然,說兩人都深受《紅樓夢》的影響倒是真的。他在加大教書將近三十年間,常開《紅樓夢》的課,退休時把那些講義捆起來扔在加州家的車庫裡,二十多年後重上講壇卻找不到了,只好把小說從頭細讀一遍。

怎知一開始便遇到版本問題。程偉元和高鶚1791年首次刊刻一百二十回的《紅樓夢》後,發現有不少錯處,次年馬上出了新版本,即所謂的「程乙本」。由胡適作序考證出作者是曹雪芹且用新式標點的亞東圖書館版,用的就是「程乙本」。以後半個多世紀流通的版本都用「程乙本」做底本。白先勇以前教書最喜歡的是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83年的版本,因它考照其他主要版本改正了訛錯,每一回都附有校記以及啟功等學者的注釋,遇上詩詞還有白話翻譯。然而他2014年要講《紅樓夢》時,發現此書買不到了,市面上通行的是馮其庸領銜編整、以「庚辰本」做底本的版本。他把這版和自己熟悉的桂冠本並排比較,發現「庚辰本」雖然年代較早,有許多珍貴的眉批,卻也並非原稿,甚至有許多不合情理的地方,有些句子是抄書人不小心把眉批抄入文本,有些段落看起來竟是抄書人逞一時之快擅自加上的。

白先勇在臺大講課,有一千多個學生選,而臺大最大的教室只能容納四百四十人,校方只好錄影,讓向隅的人可在網上聽課。他本來以為一個學期就可把這部小說講完,怎知開了頭便欲罷不能,感到非把每一回講清楚不然對不起曹雪芹,一個學期下來才講了四十回。校方支持他繼續教,最後一共講了三個學期。時報公司請他把講義整理刊印成裝幀精美的三冊《白先勇細說紅樓夢》,後該書獲趙廷箴文教基金會的資助由桂冠出版社重印發行。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隨即推出這兩部書的簡體版。

白先勇還策劃了一本題為「正本清源說紅樓」的書,專門探討《紅樓夢》版本和後四十回的問題。「輯一」擇錄了王國維、陳寅恪、俞平伯等人的說法;「輯二」選了二十多篇從胡適以來的評論;「輯三」是個對照表,比較「程乙本」和「庚辰本」 有差異的各段落,最後一篇是2018年在上海舉行的一場專家研討會的記錄。他對我說,他平生最愛《牡丹亭》和《紅樓夢》,退休後居然有機會替兩部著作都盡點力,想起來就高興。

您與白先生合寫英文導讀是誰的主意?

陳毓賢:

《白先勇細說紅樓夢》2016年在臺北隆重推出時,外子艾朗諾正應了「白先勇人文講座」之邀到臺大講課,因此我們恰巧在場,也參加了柯慶明與張淑香教授為白先勇舉辦的新書慶賀會。觥籌交錯酒酣耳熱間,話題轉向《紅樓夢》為什麼始終沒有引起普通英文讀者的興趣,朗諾說連不少比較文學教授也不知道這部好書。大家提出下面幾個原因:首先,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霍克思(David Hawkes)和閔福德(John Minford)的五冊英譯本陸續面世前,《紅樓夢》沒有好的西方語言譯本,不像《源氏物語》很早就有生動的英譯本;第二,《紅樓夢》太長了,很少人有耐心讀這麼長的小說;第三,《紅樓夢》人物太多,叫得出名字的就有四百多個,關係太複雜,讀者很難搞清楚;第四,除非讀者對中國的傳統社會有相當的了解,不然讀此書文化障礙太多;第五,《紅樓夢》頭五回太難懂了,可以說故事到第三回才開始,第五回講到賈寶玉遊幻境,又把讀者搞得糊裡糊塗。對賈寶玉、林黛玉、劉姥姥耳熟能詳的我們尚且需要導讀,何況英美讀者?大家便慫恿白先勇寫英文導讀。白先勇一笑置之,他打算做的事已經很多,哪裡有時間?我衝口說:「白先生,我幫您!」

我第一次看《紅樓夢》是在馬尼拉念中學時,把厚厚的小說塞進書包從圖書館帶回家,主要想知道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之間的三角戀愛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看不懂的地方就跳過去,也許全書只看了三分之一。正經看《紅樓夢》,要等到八十年代霍、閔英譯本出全,朗諾買了一套,我才從頭到尾讀了一遍,深受感動,但許多地方還是沒看懂。第三次看,就是一邊在網上聽白先勇講,一邊翻書,才覺得終於「懂」了。

白先勇與陳毓賢在他的六十歲慶生舞會上,美國加州, 1997年

有沒有考慮過用楊憲益、戴乃迭夫婦的譯本?

陳毓賢:

非常慚愧,楊憲益夫婦的譯本我沒看過,因第一次正經看《紅樓夢》就是霍、閔譯本,覺得很生動,也就沒有找別的譯本看了;何況聽朗諾的朋友們都贊這譯本好,又說楊憲益夫婦主要是按部就班地把字面的意思譯出來,太死板了。白先勇在加州大學用英語教《紅樓夢》時也用霍、閔譯本。

您覺得白先生讀紅樓有什麼過人之處?

陳毓賢:

白先勇之所以能夠讓我看懂《紅樓夢》,自然是因為他自己看懂了。許多我本來以為是莫名其妙的地方,經他指點即恍然大悟。譬如我以前總嫌黛玉神經兮兮哭哭啼啼的;白先勇指出她的父親雖然也做大官,但家裡和賈府的氣派相比差多了,一個孤女寄人籬下,有極端的不安全感,而她那麼愛寶玉,卻又不可啟齒,所以不時戳他一下,看他痛不痛。我以前覺得賈母太狠心了,硬把寶玉和黛玉拆散,騙他和寶釵成婚,白先勇說寶玉的妻子將來須撐起這龐雜的大家庭,這媳婦必須處事理智、性情平和,而且有相當的威嚴,才能鎮得住眾人,黛玉明顯不適合,而寶釵卻是個理想人物。寶釵的金鎖是一把沉甸甸的鎖,與其說她嫁給了寶玉,不如說她嫁給了賈府。黛玉總哭哭啼啼,固然是因為在故事的神話框架下,她是絳珠仙草,須還一筆「淚債」,但以她敏感的個性,處於那種境地,勢必神經兮兮哭哭啼啼;而她神經兮兮哭哭啼啼,註定她不能和寶玉結合。曹雪芹製造了一套神話解釋書中人物的命運,一邊卻用寫實的筆法,描述各人的性情和處境,讓我們確信在那個社會裡,那種條件下,他們難以躲避那些結局。

最讓我震撼的,是《紅樓夢》中細緻的心理描述。曹雪芹比弗洛伊德早了約一個半世紀,但對人心的了解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想隱瞞的事反而偏在人前說溜了嘴,西諺叫「Freudian slip」:王夫人從沒表露她不喜歡林黛玉,但在第七十四回向鳳姐形容晴雯「水蛇腰,削肩膀兒,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林妹妹還加上一個「你」字——厭煩之情便表露無遺。又如我們頭腦沒搞清楚的事,潛意識裡往往已明白了:第一百十九回,寶玉應試前滿眼淚水地向王夫人跪下磕頭道別,王夫人卻也莫名其妙地哭泣起來,眾人都覺光景不太吉祥,讀者當然知道寶玉哭著道別是因他已決定考完試後便跟和尚走,王夫人並不知道,寶玉之前偶爾洩漏她沒聽懂,只當是瘋言瘋語,但她下意識已明白了。

最「弗洛伊德」的一段要數第八十二回。弗洛伊德說我們壓抑最狠的焦慮與欲望,常受偶然發生的事或他人無意說的話激發而浮現在夢中。這一回裡襲人以為寶玉會娶黛玉,想試探黛玉將來怎樣對待她這個妾,到了黛玉那裡,把話題引向香菱和尤二姐被正室虐待,黛玉有點納悶,不明白一向謹慎的襲人為什麼講起別人的閒話來,就應以那句「不是東風壓了西風,就是西風壓了東風」的名言。襲人正要辯說沒聽過做妾欺負正室的,卻被薛姨媽差來送東西的婆子打岔了。這婆子莽撞地宣稱黛玉美得像天仙,只有寶玉配得上她,讓黛玉很錯愕。她走後,黛玉夢見她父親沒死,新來了個繼母為她訂了婚事替人續弦,派賈雨村來接她回南方;鳳姐、邢夫人、王夫人、寶釵都來道喜。黛玉先是不信,她們便不言語地冷笑而去。黛玉跑去求賈母救她,賈母說女人總要嫁出去的,命鴛鴦把黛玉帶走,說她被黛玉鬧得累了。黛玉只好去找寶玉,寶玉說她可以留下,因她原來是許了他的。黛玉有點不相信,寶玉就用小刀子把心挖出來給她看,鮮血直流,把黛玉嚇壞了,又怕給人看見,馬上抱住寶玉。寶玉說:「不好了,我的心沒有了,活不得了!」倒地死去。這夢的導火線是襲人慾吐還休和婆子唐突的幾句話,以及前一回下午和寶玉談起她從前在南方的老師賈雨村,提醒黛玉她本來不是這邊的人。此時黛玉已意識到她在賈母面前失寵,鳳姐等對她不真誠;而她要寶玉的心,即使犧牲他也在所不惜,卻不要讓人知道;這夢把她不敢面對的、平時連想都不敢想的、深埋在心底下的焦慮和欲望,全轟到檯面上。

正因為白先勇沒有如張愛玲一樣被胡適「牽著鼻子走」,先入為主地咬定後四十回是偽託續補的,所以看得到《紅樓夢》的完整性。最後一回賈政在船上寫家書,突然抬頭見船頭有個披著大紅鬥篷的和尚向他下拜,出去一看,竟然是寶玉,臉上似喜似悲;待賈政要問話,卻有一僧一道把寶玉帶走,在白茫茫的雪地裡消失。賈政回船對眾人說他終於明白這個一向讓他十分惱怒的兒子,是不屬於人間的。這代表父子的和解,也象徵儒、佛、道的互相包容。

寶玉出家前應試替賈府爭取了功名,並留了個遺腹子,算報答了養育之恩。那麼和他無夫妻之名有夫妻之實的襲人怎麼一個結局呢?她的家人替她安排婚事,對象居然是蔣玉菡,應了第五回「堪羨優伶有福, 誰知公子無緣」的判詞;也應了第九十三回《賣油郎獨佔花魁女》這戲目。因在那一回裡寶玉去看戲,遇上蔣玉菡,心想「不知日後誰家的女孩兒嫁他?要嫁著這麼樣的人才兒,也算是不辜負了」。而那天蔣玉菡正在戲臺上演賣油郎,襲人不是姓花嗎?蔣玉菡和花襲人圓房後,發現互相擁有對方的汗巾,便知道全是緣定的。這兩條汗巾是第二十八回經寶玉手交換的!後四十回若不是曹雪芹寫的,很難想像會處理得這麼巧妙。

白先生的崑曲造詣和小說家身份對解讀紅樓肯定有幫助吧?

陳毓賢:

因為白先勇懂崑曲,所以看得懂《紅樓夢》中關於眾多崑曲的指涉。因為白先勇性觀念開放,所以能體會寶玉和秦鍾、蔣玉菡之間的感情。因為白先勇信佛,所以他領悟到書中的禪意。他說寶玉是個佛陀那樣的人物,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裡的白痴是基督那樣的人物。寶玉享盡了榮華富貴,一步一步地看穿了老病死苦和人生的無常,最終悟道出家。白先勇在2016年一個電視訪談上說,張愛玲之所以不喜歡後四十回,也許是因為她不喜歡也不懂佛教思想。

因為白先勇是小說家,更能向讀者揭示曹雪芹許多引人入勝的寫作技巧。十八世紀雖然沒有電影,曹雪芹卻已會靈活運用各種視角,有時像用遠鏡頭拍了大場面後,又近距離把焦距瞄準某人。寫王熙鳳,最初在第二回冷子興談論賈府眾人中給了我們一個縮影,然後第三回讓讀者從初來賈府的黛玉眼中看她,不愧是外祖母戲稱的潑辣貨;接著從秦氏的眼中看她,是個可以談知心話的朋友;又從賈瑞的眼裡看她,是個令男人垂涎的性感女人;從寧府的僕人眼中看她,則是個威風八面的掌權人;從賈璉的眼中看她,是個能力比他強的霸道老婆。白先勇說《紅樓夢》所有的人物中,王熙鳳是寫得最立體的一位。

因為白先勇本來是學歐美文學的,他可以指出《紅樓夢》的故事仿佛不受作者幹預,在人物的對話和行動中自然推進,這是西方小說十九世紀才掌握到的敘事手法。

英文導讀的目標讀者是誰?

陳毓賢:

我們合撰的《紅樓夢》英文導讀書名叫

A Companion to The Story of the Stone: A Chapter-by-Chapter Guide

(直譯為「《石頭記》逐回伴讀」,因霍、閔英譯本書名為《石頭記》),鎖定的主要讀者群是英美大學學生。曹雪芹的回目很有詩意,此導讀的回目只求簡明,務求使讀者瀏覽目錄後,便對哪一個重要情節在哪一回發生一目了然。《紅樓夢》有一百二十回,導讀裡每一回的講解限兩頁,概括該回的內容,並提供有助於讀者了解與欣賞該回的評語。連帶目錄、導言、注有中文字的索引、參考書目、插圖,約三百頁,讓學生方便攜帶。

與白先勇合撰《紅樓夢》英文導讀,從萌思到出版歷時五年多。他每年有大半年時間在兩岸三地往返,非常忙,有點身不由己,我擬的草稿總是等他夏天回加州時才傳給他看,我們曾嘗試在電話裡討論,不過感到還是非面談不可。從灣區開車到聖塔芭芭拉要五個半鐘頭,因我不開高速公路,只好勞煩朗諾,不然就乘飛機去。我們一談就談兩天,午後談到深夜。最後一次是朗諾請他到斯坦福講《紅樓夢》,幾個晚上講堂都水洩不通,講完了聽眾還不願走,直到負責人橫下心來熄了燈,他們才三五成群地姍姍離去。白先勇多留了兩天和我繼續討論稿件。

定稿後白先生居然要讓我做第一作者,他排第二。我說:「白先生,明明是我幫您的。書基本上是《白先勇細說紅樓夢》的濃縮英文本,我怎好當起first author來了呢?」可是他非常堅持。恭敬不如從命,這也有個好處,就是他不在美國時,由我跟出版社接洽比較方便,他交我全權處理。今年是與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交涉最頻繁的時期,也恰是白先勇最忙的時期,他已回臺北,終於償了夙願完成他父親的傳記,準備出版,同時他1983年的小說《孽子》也被改編為舞臺劇巡迴演出。這小說曾改編為電影和電視劇,也被哈佛大學學生用英文演出過,但這次,恰逢臺灣同性婚姻合法化一周年,重返舞臺,意義尤其重大。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要作者交上履歷,已經幾十年沒人向白先勇要過履歷了,我只好根據各方的資料替他擬一份,這才發現他的《臺北人》已被譯成法文、英文、日文、捷克文以及韓文,《孽子》除英文外,亦被譯為德文、法文、義大利文、日文、荷蘭文以及越南文。

白先勇本來是朗諾五十多年前的中文啟蒙老師——他剛在加州大學開始教書不久,朗諾就跟他從「你好嗎?」學起。朗諾經白老師推薦,於1987年返回加大執教,恰逢哈佛大學出版社推出《洪業傳》原版,白老師說我把洪業寫活了,鼓勵我寫小說。不幸我對現實世界已有點招架不住,完全沒有虛構能力,《紅樓夢》的英文導讀倒成了我們三十多年友誼的證物。希望有了這本導讀,會有更多的美國大學開設《紅樓夢》課程,哪怕不教全本,也可選入「世界名著」等課程裡討論,讓更多西方讀者知道中國文學有這部奇書,享受其中無窮的樂趣。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白先勇細說《紅樓夢》:湯顯祖對情的解釋影響了曹雪芹
    2016年7月7日,白先勇新書《細說紅樓夢》在臺北舉行發布會。圖為白先勇介紹自己讀紅樓夢的心得。  視覺中國 資料圖《西廂記》跟《牡丹亭》兩個文學作品,對《紅樓夢》有很重要的關係。在這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這一回有意思的小細節。
  • 對話白先勇 人生就是一出《遊園驚夢》
    白先勇:很多到臺灣去的人,都非常懷念家鄉。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方式,父親也懷念桂林米粉。我們在臺灣也會做,但味道不地道。這次我又去了桂林,味道就是不一樣,因為桂林的水不一樣。記者:父親看過你的作品麼?怎麼評價?白先勇:他去世早,只看了前面幾篇,對我的寫作沒有大的影響。我寫小說,對他來說大概挺意外的,看起來乖乖的一個小孩,原來有這麼多奇怪的想法。
  • 白先勇:王國祥走後,我孤獨至深
    嘉陵江發了大水,白先勇被關在屋子裡,每天隔著窗戶,看見到外面房屋被毀,人畜死傷慘重。本來性格活潑開朗的白先勇開始變得沉默寡言。有天父母在家中設宴,賓客臨門,兄弟姐妹也都喜氣洋洋,賓客們在外面笑,白先勇在房間裡一個人哭。
  • 李敬澤談《紅樓夢》:最明亮時最迷茫,最繁華時最悲涼
    關於《紅樓夢》,說出的都是說過的話。我想說,《紅樓夢》是小說,是虛構。它既不是曹家的家史,也不是大清朝的宮廷史或社會史。此義餘國藩先生在《論〈紅樓夢〉》中已反覆申說。從邏輯上說,石上之書應是石頭自撰,那麼,我們可以把「作者」等同於石頭嗎?我們就算知道這是曹雪芹的託馬斯·品欽和博爾赫斯式的複雜詭計。但有鑑於此,我們又該在多大程度上相信那份剛剛達成的契約,相信曹雪芹將作品與他的真實生活相互印證的願望?
  • 歌劇《紅樓夢》登陸美國全球首演 用英文美聲演繹別樣經典
    但把這部敘述18世紀清朝豪門家族興衰史的經典名著搬上西方歌劇舞臺,用美聲唱法和英文演繹,這還是第一次。將中文巨著改編成西洋歌劇《紅樓夢》雖然在中國家喻戶曉、流芳百世,在美國則鮮為人知。「最初我與同事對《紅樓夢》聞所未聞,但是這部偉大的作品很快引起了我們的共鳴。」舊金山歌劇院院長馬修·希爾福克告訴《參考消息網》。
  • 《紅樓夢》在世界:兩百多年來,外國人如何讀「紅樓」?
    在歐洲語言中,俄文版的《紅樓夢》是西方世界中第一個出現的全譯本。除此以外,《紅樓夢》被翻譯成羅馬尼亞文、匈牙利文、希臘文、捷克文、斯洛伐克文、義大利文、荷蘭文、德文、西班牙文、保加利亞文、瑞典文、法文和英文。現在能夠統計到、能夠見到書的分別是俄文、捷克文、斯洛伐克文、德文、西班牙文、法文和英文。
  • 《紅樓夢》|林黛玉如何英譯?
    歐洲語言相對來講更多一點,有羅馬尼亞文、匈牙利文、希臘文、捷克文、斯洛伐克文、俄文——俄文也是西方語言當中第一個出現《紅樓夢》全譯文的語言——後面有義大利文、荷蘭文、德文、西班牙文、保加利亞文、瑞典文、法文和英文。
  • 《紅樓夢》被翻譯成了多少種語言? 外文譯者原來這麼拼
    歐洲語言相對來講更多一點,有羅馬尼亞文、匈牙利文、希臘文、捷克文、斯洛伐克文、俄文——俄文也是西方語言當中第一個出現《紅樓夢》全譯文的語言——後面有義大利文、荷蘭文、德文、西班牙文、保加利亞文、瑞典文、法文和英文。歐洲語言裡面全譯本有七種語言,現在能夠統計到的、能夠見到書的分別是俄文、捷克文、斯洛伐克文、德文、西班牙文、法文和英文。
  • 《紅樓夢》被翻譯成了多少種語言 外國人如何閱讀和評價
    歐洲語言相對來講更多一點,有羅馬尼亞文、匈牙利文、希臘文、捷克文、斯洛伐克文、俄文——俄文也是西方語言當中第一個出現《紅樓夢》全譯文的語言——後面有義大利文、荷蘭文、德文、西班牙文、保加利亞文、瑞典文、法文和英文。  歐洲語言裡面全譯本有七種語言,現在能夠統計到的、能夠見到書的分別是俄文、捷克文、斯洛伐克文、德文、西班牙文、法文和英文。
  • 《紅樓夢》為什麼叫「紅樓夢」,「紅樓」究竟什麼意思?
    《紅樓夢》有很多名字,《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鑑》《紅樓夢》和《金陵十二釵》。這些名字其實是循序漸進,代表不同時期的演變,甚至是混淆視聽。現行版本基本有兩個,通行本一百二十回《紅樓夢》,八十回的《脂硯齋(重)評石頭記》。
  • 《紅樓夢》的前世今生
    當年《紅樓夢》的流傳形式是手抄的形式,大體上是八十回,但嚴格意義上來說可能還不足八十回。現在多數人認為最古老的本子叫甲戌本,就是乾隆十九年的一個本子。這個甲戌本的《紅樓夢》他的書名叫做《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紅樓夢》在流傳的過程當中曾經有過很多個名字,在甲戌本的文字裡面就有很多,當然其它的本子裡面也有一些記錄,我這個並不完全。
  • 《紅樓夢》英譯品讀
    《紅樓夢》作為中國文學的代表作能夠走向世界,為西方讀者所了解,主要歸功於四位譯者:大衛·霍克斯、約翰·閔福德和楊憲益、戴乃迭。前兩位是師生兼翁婿,後兩位則是夫妻。這兩對組合分別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將《紅樓夢》譯成英文,讓外國讀者能夠走進大觀園,一窺這座奇偉瑰麗的文學寶庫。
  • 外國人怎麼閱讀《紅樓夢》?林妹妹是「黑色的玉石」
    《紅樓夢》一共翻譯成了多少種語言、有多少外語的全譯本?第一個外文全譯本是什麼語言?影響最大的譯本是哪種語言?英文世界裡的「林妹妹」又是什麼樣?日前,中國國家圖書館副研究館員、中國紅樓夢學會常務理事李晶,應人民文學出版社之邀與讀者分享了這些《紅樓夢》的冷知識。
  • 如果不痴迷《紅樓夢》和毛姆,張愛玲會這樣寫小說嗎?
    張愛玲對《紅樓夢》的痴愛,有目共睹。靠這種熟稔,她1969年寫《紅樓夢未完》,1973年寫《初詳紅樓夢》,1975年寫《二詳紅樓夢》,1976年寫《三詳紅樓夢》,然後四詳、五詳,直到1977年《紅樓夢魘》在臺灣皇冠出版社出版。張愛玲一生的巔峰,是在23歲到25歲,天才像一場火山噴發,光芒萬丈;而知天命的十年時光,則是一泓深不可測的火山湖,她在紅樓大夢裡沉溺。
  • 夏薇:《紅樓夢》飲食中的隱喻
    《紅樓夢》最有趣的性格描寫之一就是寶玉經常去吃女孩子嘴上的胭脂(19回、23回、24回) 寶玉的行為是一種心理成長類型的體現,即「口唇人格」。「口唇期」是人類心理性慾發展的第一個階段,從出生到兩歲左右。嬰兒獲得快感的主要來源是口唇,其中的一個「口唇含合」模式就是由他人或食物對口唇的愉快刺激。
  • 藝術欣賞,喜多川歌麿的《畫本蟲撰》
    喜多川歌麿的畫本蟲撰,是以蟲為詠題的畫冊,每幅畫均配有兩種蟲和種類各異的植物,細膩精緻的寫生,使得畫面生氣十足、動感洋溢。此本為《畫本蟲撰》上下冊,喜多川歌麿筆,文政6(1823)年刊。此本為《畫本蟲撰》上下冊,喜多川歌麿筆,文政6(1823)年刊。
  • 許映明:《天津紅樓夢與古典文學論叢》選讀心得
    1、讀寧宗一《走進心靈深處的〈紅樓夢〉》寧宗一先生《走進心靈深處的〈紅樓夢〉》,其中收錄《心靈的絕唱——〈紅樓夢〉論痕》、《追尋心靈文本——解讀〈紅樓夢〉的一種策略》、《永恆的困惑——走向世界的〈紅樓夢〉》、《面對「死活讀不下去」的〈紅樓夢〉》這四篇文章,代表了他的基本紅學觀。
  • 2020年貴陽收官大劇:28日晚白先勇青春版崑曲《牡丹亭》就問你來不...
    2020年貴陽收官大劇:28日晚白先勇青春版崑曲《牡丹亭》就問你來不來看?在這辭舊迎新之際適合來一場美麗的遇見一襲水袖丹衣,一曲醉人驚夢夢回江南府邸看那生死相許的深情白先勇青春版崑曲《牡丹亭》2020年12月
  • 高淮生:林以亮著《〈紅樓夢〉西遊記——細評〈紅樓夢〉新英譯》
    《紅樓夢西遊記——細評紅樓夢新英譯》宋淇著《紅樓夢識要——宋淇紅學論集》一書由中國書店2000年12月出版,這部論集的學術影響遠大於《〈紅樓夢〉西遊記——細評〈紅樓夢〉新英譯》。筆者以為,《〈紅樓夢〉西遊記——細評〈紅樓夢〉新英譯》一書的價值同樣不可小覷,它充分地彰顯了作者集翻譯家、文學評論家以及紅學家於一身的過人才能,並開啟了霍克思《紅樓夢》英譯本研究的先河,以及由此建立的霍克思《紅樓夢》英譯本研究的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