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大佬紛紛操起殺豬刀 賣房不如賣豬肉賺錢?

2020-12-19 騰訊網

雷軍曾經說過一句話,「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很難想像,如今養豬真的成一個新風口。

近日,#超1000家房企轉行養豬# 的話題火上了熱榜,其中,不乏萬科、恆大、碧桂園等文旅地產大佬,千家房企數字之大,著實讓人震驚!引起網絡大V與網民的熱議。此話題截至12月15日12時,閱讀量達到8014.1萬,討論量5266。

消息傳開後,在網上炸開了鍋。有網友「笑出豬叫」之餘,有關萬科養豬的各種猜測和討論紛至沓來:「圈地養豬?」「畢竟今年二師兄身價暴漲」「以後萬科是畜牧業股了」「也許萬科能建比較好的豬舍」……

跨界玩養豬記

萬達從14年最先試水,恆大、碧桂園隨後進入「養豬賽道」,最後是今年有所動作的萬科......這些都是叫得上名頭的文旅地產大佬,還有很多不為人熟知的地產、網際網路大腕等也在跨界經營。

在18年,阿里巴巴發布全面實現AI養豬的阿里雲ET農業大腦;劉強東宣布成立京東農牧(是京東數科的子公司)正式向養豬業進發;網易老闆截止19年底,已建設三家養豬場·····

跨界玩養豬,到底打的什麼算盤?

那麼文旅地產大佬們「不務正業」當「豬倌」究竟為哪般?難道養豬比文旅項目更賺錢?從當前文旅市場和豬肉價格居高不下的行情看,顯然養豬比搞文旅更穩妥。現在小編帶大家一起探究養豬背後的「故事」:

1、野蠻生長,項目存量積壓大

近年來,隨著文化旅遊業迅猛發展,大批房地產企業開疆拓地進入文旅領域。截至目前,百強房企中,已有60%的房企涉足文旅地產領域。

市場從增量轉向存量的陣痛正在逼迫房地產行業玩家們上下求索,文旅地產早已成為房企們布局多元化發展,跨界經營的重要陣地。

然而做文旅地產跟做住宅、商業地產的邏輯完全不一樣,很多開發商轉型做文旅,基目的是通過建設和銷售配套商業住宅解決現金流問題。

但目前各地大多數在售的文旅項目,並不是作為旅居地產在銷售,而是本地剛需在消化,尤其是一些配套住宅項目,受全國大範圍的限購政策制約,嚴重影響文旅項目資金回流。

文旅地產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眾多瓶頸仍舊制約著國內相關文旅項目的發展。

2、盲目跟風,違規違建

值得關注的是,文旅地產狂熱介入,在推動文旅產品供給的同時,一些地產開發商盲目跟風,打著「文化旅遊」的幌子瘋狂圈地投資,導致低層級、同質化項目遍地開花。例如四川成都龍潭水鄉、富平和仙坊民俗文化村、武漢萬達電影樂園、常德德國小鎮等等,均因缺乏文化靈魂,幾近荒廢。

且直接或間接導致文旅項目陷入惡性循環,海花島項目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據央視報導,涉嫌違法用海的海花島項目7天就賣了122個億,項目施工造成大面積珊瑚礁和白蝶貝被破壞。對此國家海洋局宣布「史上最嚴圍填海管控」。

由上可知,第一有別於住宅項目,文旅地產項目對於自然與人文環境資源的具有非常強烈的依託性。土地資源原本就非常稀缺,拿地更困難了!

第二在此背景下,文旅產業去「地產化」在政府和業界已經形成共識,再鑽政策的漏洞和法律的空子,最後只會落個「人財兩空」的下場。

近幾年來文旅地產生存越發艱難,不管是大型或小型開發商們都面臨一堆「事兒」,融資難、拿地難,賺錢更難。

3、疫情導致轉型

疫情猶如一次面向所有行業的大考,任何企業過不了這道坎都可能被淘汰,因此2020年「加快轉型」成為行業「活下去」的關鍵詞和重要的分水嶺。

同樣,文旅地產也不例外,在房地產行業的「天花板」和疫情衝擊等疊加效應的助推下,也迎來一輪翻天覆地的大洗牌。

2019年自然資源部發布的最新政策表明,生豬養殖用地按農用地管理,不需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可知,相對於房地產用地的限制,養豬拿地來的容易的多。

文旅地產大佬們當「豬倌」是資本逐利的選擇,也是市場風口的引導。對於房企來說,想要進軍養豬市場,分一杯羹的想法無可厚非。

跨界玩養豬,是否是個好出路?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商業文化旅遊地產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蔡雲

秘書長蔡雲認為,投資開發者應積極響應國家倡導,關注消費者內心需求,以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和資本去尋求項目的轉型升級,專注於打造精品特色項目,忠於市場,更要忠於內心,才能打造出「金玉其外、內秀其中」的好項目。

一旦行情不好的時候,大家都想著轉型、去地產化,或者是想到養豬其他行業。但這些年走過來,會發現賺錢還是房地產。

其實商業、文化、旅遊、養豬等多元化會圍繞著行業去發展,首先核心一點是圍繞著住宅,以主業為延伸,這才是將來發展的方向。

總之,要想戰略轉型成功,並非看風口上一時的利益,而是綜合時代和市場發展趨勢,以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做的方向轉變!

編輯:黃崴崴

策劃:Chris Cheong

轉載請標註來源:《澳門商報》微信號 澳商圈(MacauCP)

有更多想了解的資訊內容,請下方留言告知哦!

相關焦點

  • 房企轉戰養豬場,難道賣房不賺錢了?
    以前是買不起房子,看來以後豬肉也要吃不起!連豬都能住上了開發商的「房子」,買不起房的我竟有點羨慕……」而更多的網友則是質疑:是房企日子不好混了?還是養豬太賺錢了?02超1000家房企跨界養豬養豬能賺錢了!大批房地產企業開始紛紛轉型成為養豬戶就見怪不怪了。
  • 20%是下跌底線,房企卻7折賣房,房地產有多賺錢?
    畢竟目前蓋房子的成本並不低,如果這都不會虧本的話,那房地產到底是有多賺錢呢? 除了普通的吃瓜群眾討論房價下跌的幅度,一些樓市專家和房地產從業者也對房價下跌做出了預測,例如潘石屹就曾經明確說過:房價下跌20%就是底線,如果超過這個底線開發商就會破產。這樣看來20%可能就是開發商能接受的房價下跌底線,實際上不只是潘石屹一個人認為20%的房價下跌的底線,融創的孫宏斌也說過類似的話。在這些大佬的引導下,很多時候購房者就天真的以為房價最多只能下跌這麼多。
  • 豬肉價格反彈!房企搶灘,賣豬比賣房掙錢?
    11月中旬以來,剛剛下跌不久的豬肉價格在很多地方開始拐頭上揚。今年6月發布的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秦英林家族以2416億元的財富值位列榜單第5名,超過眾多房地產、網際網路大佬。這也算是「人憑豬貴」。04千家房企跨界養豬 賣豬比賣房掙錢?根據牧原股份三季報計算,牧原每頭豬的利潤超過1700元,不少股民稱一頭豬=2瓶茅臺酒的利潤。收益如此可觀,也是吸引了大批房地產企業跨界入圈。
  • 俗話說:養豬不如殺豬的賺錢,養一頭豬賺2000,殺一頭豬能賺多少呢?
    在農村裡流傳著這麼一句俗話:「下蛋的不如倒蛋的賺錢,養豬的不如殺豬賣肉的賺錢」!誠然,我覺得這句俗話是很對的,農民辛辛苦苦養出來的豬在行情好的情況下還可以,但是一旦遇到不好的行情,養豬戶很可能會血本無歸。
  • 賣豬比賣房掙錢?2020年超1000家房企轉行養豬
    最近一則「超1000家房企轉行養豬」登頂熱搜,賣豬比賣房掙錢? 近日,劉永好的這番言論讓很多消費者大呼不解,難道賣豬真的比賣房掙錢了?
  • 那個北大畢業去賣豬肉的已經 54 歲了,他現在幹嘛呢?
    他曾是高考文科狀元,北大才子,80 年代的天之驕子,在他 34 歲的年紀,他被迫操起了殺豬刀,開始了殺豬剁肉的買賣。柴靜曾經對他有個專訪,問他希望自己以後能做什麼,他說:" 現在不敢說,命運基本上,不掌握在我手裡。"50 歲的時候,已經到了知天命之年的陸步軒終於完成了自己的逆襲,這些年,他的身上發生了什麼?
  • 窮得連漢堡裡都不放豬肉的國家,竟然向我國大量出口豬肉,得瑟
    與此同時,中國豬肉市場緊缺,導致豬肉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很多老百姓高呼豬肉吃不起了,無奈之下,中國只好向美國購買豬肉。據農業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止5月,中國已經向美國豬肉廠商發出了4.02萬噸的豬肉訂單,這是中國6個月以來最大的豬肉採購訂單。這就好笑了,美國遭到重創的養殖業,斥資190美元都無法挽救的豬肉廠商,就這樣讓中國成功救活。
  • 阿里要賣房了!「天貓好房」橫空出世 3年內不賺錢!如何賣房?怎麼...
    原標題:阿里要賣房了!「天貓好房」橫空出世 3年內不賺錢!如何賣房?怎麼交易?10個問題全看懂   9月16日,天貓好房正式成立。
  • 到底是房難賣還是豬賺錢?「超1000家房企轉行養豬」登上熱搜
    豬肉價格的漲跌始終牽動人心。隨著冬季的到來,南方又到了醃製臘肉的好時節,重慶、四川等多地消費者對豬肉的購買熱情持續大漲,豬肉價格也因此迎來了反彈。近年來,豬肉形勢大好,市場也不再是溫氏、牧原和新希望三家企業之間的「三國殺」,越來越多的企業轉型「養豬」,房地產就是最好的例子。這兩天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一段發言走紅,他說:「今天房地產轉行做養豬的,我們簡單地算了一下全國超過1000家。」「超1000家房企轉行養豬」也火速登上熱搜,不禁讓人想問,現在到底是房子不好賣了,還是豬太賺錢了?
  • 二十六,殺豬、割年肉。玉帝特使一走、沒人管了,大家開始燉肉吃
    可具體到紅燒肉,魯式的影響力卻遠遠不如其他兩種。儘管現在,山東民間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紅燒肉。 蘇式紅燒肉據說誕生於大文豪蘇東坡之手。 蘇東坡早年山東為官,學會了做魯式紅燒肉。被貶黃州後,黃州豬多價廉、就改進了魯式紅燒肉做法,做出流傳至今的「東坡肉」。
  • 海馬汽車賣房求生與海南房地產的未來
    賣房賺錢,肯定能補充公司的現金流,有利於公司發展。但是,如果是一個不差錢的公司,會如此著急的一下出售這麼多套房產嗎?目前肯定是不會的。其實,稍微了解海馬這個品牌的人都知道,海馬賣房無非要自救,要保住資本市場上的殼。在行業下行與自身不務正業的影響下,海馬已經面臨可能退市的局面。
  • 大佬都養豬了,這個行業還能暴利多久?
    這麼賺錢的一個生意,其實商人看到的比普通人更早。其實早在豬肉價格大漲之前,已經有很多大佬開始跨行養豬了,因為這個行業本身就很賺錢,要是遇上了風口,簡直就是暴利了。而在所有大佬中,最早跨行養豬的當屬丁磊了。他在2009年帶著自己的資金和精英團隊邁入了養豬行業。一開始的計劃是養一萬頭,但是在之後的四年時間裡一直沒什麼成績。
  • 解決豬肉問題很簡單,在適合養豬的農村,每戶發一頭豬苗可以嗎
    鑑於養豬效益好利潤高,不少房地產企業紛紛跨界養起了豬。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表示:「今天房地產轉行做養豬的,我們簡單地算了一下全國超過1000家」。我認為房地產企業轉行養豬有優勢,優勢在哪呢?優勢就在於他們是大佬有錢,有錢就好辦事,在雄厚資金的支撐下,他們可以建起現代化的養豬場,技術、管理、成本控制都跟得上,所以能獲得更大的經濟利潤。
  • 什麼在線賣房?不打骨折都是臭流氓!
    算一算,從2000年開始,我開始從事房地產,到02年接觸房地產的網際網路營銷推廣至今,多算已經20年了,少算也是18年。而所謂的在線賣房(含自有平臺和各種抖音各種直播)這種早已誕生的營銷手段,卻在這個2020,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一下子成了全國各大房企競相追逐的主流。我這個資深從業者,倒是覺得有些深深的黑色幽默。
  • 當BATJ紛紛開始賣房,跨界邏輯能走多遠?
    「讓天下沒有難賣的房子。」9月16日,天貓與易居正式宣布戰略合作,推出「天貓好房」平臺。此外,天貓和易居共同發布「不動產交易協作機制」(ETC),將基於新的產品升級,提供新房、二手房、特價房和拍賣房四大交易場景,承載房產線上交易過程的多項服務功能。
  • 2021年,該買房還是賣房?曹德旺、任正非早已給出建議
    2021年,該買房還是賣房?曹德旺、任正非早已給出建議推薦語:不知不覺中,2020年已經到了12月份,距離2021年到來也只有幾天的時間而已了。在生活回歸正常後,人們一邊要忙著找工作賺錢,另一邊還要為不斷積累的儲蓄尋找出路。
  • 明朝皇帝朱元璋姓朱,那麼殺豬行業是怎麼規避皇家忌諱的?
    工業革命以後,生產力水平極大提升,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的經濟飛速發展,肉類食物走進千家萬戶,大家都能吃得起了。但是在古代,由於生產力低下,老百姓家裡常年是難以看到葷腥的。古代禮制講究:「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魚炙,庶人食菜。」
  • 廣西男子被殺豬刀一擊穿心,一則尋親啟事揪出逃亡30年的真兇
    有人說,他是因為打牌起了糾紛被人用殺豬刀刺死。也有人說,範某被刺後是當場身亡。各種傳言給黃昏發生的這宗血案增添了幾分神秘。後來的破案報告顯示,範某是因心臟被刺破大出血而當場死亡。究竟是什麼仇恨讓人大開殺戒?
  • 農村俗語「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是什麼意思,有啥道理
    我上高一的時候,我爺爺就去世了,後來不久,我爸就把我家的水牛賣了。因為牛一直都只我爺爺在看著,他去世後,家裡也沒有人飼養,索性就賣掉了。當我看見,買牛回來的老爸手裡還拿著栓牛的繩子的時候,我就疑惑,怎麼牛賣了,繩子還拿回來了?爸爸說難道你沒有聽說過,賣牛不賣繩的說法嗎?
  • 房地產+網際網路APP產品,重構賣房「新零售」模式
    在手機APP上賣房子,這個事情是讓人感覺有些顛覆認知,其實仔細研究恆房通APP後,你不難發現,這是一個更好的方便買房者了解樓盤、對比戶型、園區布局及周邊商業環境的線上動態APP,更多的是展示介紹,也是國內為數不多將房產經紀人模式植入到線上APP的創新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