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皓月
一提到印度的裝備,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萬國牌」、研發久性能差這樣的畫面。不過印度的裝備發展之路雖然坎坷,但是印度也一直都沒有放棄過,這點在印度海軍身上更是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大家都知道,印度在戰後,從自己的「大哥」英國手中接手了大量的驅逐艦和航母。由於這些戰艦是從二戰時期就開始建造的,再加上當時印度並沒有面對什麼威脅。所以,印度對這些裝備並沒有進行改造升級,憑藉這些艦艇,多次欺負巴基斯坦。
德裡級驅逐艦
在頻頻得手後,印度開始飄了。想要在印度洋上稱霸,由於防空飛彈的普及,印度開始計劃建造一艘制衡印度洋的多用途驅逐艦。當時從蘇聯購買了各種飛彈發射裝置和火箭彈發射器,經過一系列的改裝之後,一艘全新的驅逐艦誕生了,這就是德裡級飛彈驅逐艦。從此印度在仿製軍艦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樂此不疲。雖然印度稱這是自己研發製造的一艘驅逐艦,但是其核心技術和圖紙都是由蘇聯提供的,自己只是進行了建造和生產的工作,可以說是一艘「偽國產」。從德裡級的外觀就透漏出了濃濃的蘇聯軍艦的氣息,作為一款大型飛彈驅逐艦,德裡級承擔著防空和反艦的任務,所以在艦載武器方面,先進的防空飛彈是必不可少的。
在2000年之後,印度開始對SA-N-7防空飛彈進行了改進,可謂是跟緊了蘇俄海軍發展的步伐。在德裡級驅逐艦的建造過程中,也給垂髮防空武器打下了基礎。印度還從以色列購買了大量的巴拉克1近程防空飛彈,這樣一來,便填補了火炮射程不足的問題。這種飛彈和艦體不是很兼容,但是,印度還是從行動上證明了自己對於海軍發展做出的努力。對於選用哪種反艦武器,卻讓印度摸不著頭腦。在一番研究下,印度最終還是選擇裝備亞音速的SS-N-25海王星飛彈。這款飛彈雖然在速度上差了一點,但是更加穩定,在這點印度還是比較保守的。
單艦配備了16枚飛彈,延續了蘇式強大火力的風格。從艦載武器上來看,印度不僅採用了蘇式軍艦的優點,也學習了西方軍艦的優勢,這樣兩頭吸的做法還是很明智的。大家也都知道,印度是一個非常好面子的國家。別人有的先進技術和裝備,自己也會想方設法得到。由於德裡級的服役,還消除了當時印度沒有可搭載艦載機的尷尬局面,擔負反潛任務的是SH-3海王中型直升機。
德裡級的服役,使得印度當時一躍成為擁有世界第三規模飛彈驅逐艦編隊的國家,總數量達到了8艘。不過,雖然德裡級裝備了如此眾多的裝備,但是自身的排水量只有6400噸,這也使得這款驅逐艦很難再有改進升級的空間了。不過在印度洋上,對於印度來說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