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球基礎技術訓練總結

2020-12-22 永麗桌球

一:桌球初級基本功定義及動作結構說明

二:桌球基礎技術之橫拍正手攻球

三:桌球基礎技術正手兩點走位攻球

四:桌球基礎技術反手攻球

五:桌球基礎技術常見組合訓練

關於動作結構:

首先,個人理解,動作結構沒有對錯之分,只有合理與否,通過觀察,專業選手的動作結構有個體差異,也有相似之處;

專業選手的動作結構之所以趨同,成為大部分選手共同的選擇,歸根到底還是在實戰過程中得到了檢驗,這一套動作結構是有效的,合理的。

一個好的動作結構,能夠在實戰中能夠發出力量,打出不俗的單板質量,且在能出質量的前提下,同時兼顧穩定性、連續性、和靈活性(兼容性)。

通過平時的訓練,能夠在實戰中根據需要,進行選擇性的使用,比如,對方回接過來的球質量並不高,對我方威脅性不大,那麼我方便可以將自身動作放大,提高單板質量。

如果對方回接過來的球有一定速度,我方進攻空間受限,此時動作結構應為小幅度,以連續、穩定、突出速度為主,待出現機會時,再出質量。

所以,一個好的動作結構,能夠對桌球的弧線高低,落點,速度快慢的(節奏)變化,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調節。

在穩定性、連續性、和靈活性(兼容性)這四個指標裡進行平衡,靈活調整,同時能兼容其他技術,並且不影響轉換。

擊球時間:

平時訓練時,一定重視擊球時間的穩定,這幾乎是調節球的依據,擊球時間穩定後,基本已養成擊球習慣,當來球出現變化,那麼擊球時間也相應會發生變化,比如,弧線比平時低了,或距離比平時遠了,此時就可以對球進行調節。

這其實就是空間感,在前期訓練由於需要建立單項技術的感覺,練習較為單一,對於整體的空間感的建立並不系統,因此,單項技術熟練後,可進行針對性的練習。

如:正手或反手前後走位攻球,在近臺攻三板後,再逐步退到中臺攻三板,然後再逐步走到近臺,循環往復,感受不同距離的擊球時間、需要調節的弧線、力量的大小、動作幅度等等。

重心的作用:

重心轉換,腰胯的使用,個人認為在練習前期其實是用不上的,重心轉換是動作起手時,身體從一邊轉換到另一邊,在這個轉換的過程當中,將這個轉換的力量和調節能力作用到球上,重心轉換是調節球和發力的方式之一,調節球的弧線,方向等,基本需要練習幾種不同的技術,才有可能體會到重心調節球的作用,比如高吊弧圈和前衝弧圈,扣殺半高球,練習不同的擊球線路等,能夠感受到重心的作用力也基本是在練習發力之後了。

在練習初期僅需要穩定住動作結構和練習基本球感,將動作結構和桌球進行協調,結合,能用動作結構控制住球即可。

在這基礎上,練習完擺速後再進行專門的發力練習會好一些(肌肉接受來自中樞神經系統的各級控制,肌肉膜的動作電位遵循「全」或「無」的規律,神經衝動閾值達到引起動作電位的限度,肌肉纖維就會作出最大的反應,不過其收縮速度、力量要受到注入氧供應、肌纖維類型、溫度等因素的制約。

在掌握動作初期,基本的動作單位在受到衝動、收縮時是通過緩慢、持久、從5-10Hz開始的收縮中募集低閾值單位。當發揮的張力達到一定的數值時,一個特定的運動單位即開始工作,並持續到張力重新下降到閾值水平以下為止。

隨著收縮力量的增強,這些運動單位將其放電頻率提高到相對低的最大值(25Hz),新募集的新運動單位都已較高的頻率開始活動,有時能達到較高的最大值(65Hz)。這在掌握動作初期閾肌肉用力不準確有關,但也給肌肉本身留下了深刻的印痕,有助於對動作的掌握。不過到掌握動作後期,由於動作熟練程度提高,速度加快,運動單位的募集順序與上述形式有所不同,這時高閾值的運動能夠單位最先被快速爆發的放電所激活,形成較熟練動作。

快速運動時的神經-肌肉的聯絡形式不同,這種不同也逐漸程序化。這些神經衝動所引起的結點出Ca2+。Ach等的釋放量也隨著動作的反覆練習逐漸程序化,一旦再現該動作時,其衝動水平、化學遞質的釋放量即定量進行,動作隨之成為一種較少意識支配隨意動作,這些動作的細節部分不需要處處由大腦指揮,大腦僅僅起個「高位啟動器」的作用。如排球的扣球技術,在上網一瞬間旦僅僅指示扣球的方向和力度,而扣球技術動作的過程卻是程序化、自動完成的。)

如果在動作結構不熟練,還在磕磕絆絆的階段,和球還沒有很好的結合,在這種狀態下,強行練習發力,那麼此時的發力狀態也基本上是不穩定的,失誤率較高,養成不合理的擊球習慣,如果訓練完擺速後,且在擺速過程中,動作結構穩定,命中率可觀,有主動迎前找球的意識,那麼發力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事情,發力自然也比較順暢,穩定。

從實戰中來,到實戰中去。

實戰檢驗幾乎是全方面的,技術水平,戰術使用,閱讀比賽的能力,意志品質,心裡素質等等。

當然,這是從競技的層面理解,前期的訓練,主要還是技術的實際使用或者能夠在實戰中將所練習的技術發揮出來;以正手攻球為例,多球練的不錯,單球也能和陪練打到多拍回合,但和自身水平差不多的練習者或者稍差一點兒的,就是練不起來,基本上只能打幾個回合。

基本功包含了該項技術的動作結構,調節球,控制球的能力,反應能力,移動能力等。

在和已經具有一定水平的陪練進行練習時,來球本身具有穩定的特性,不需要練習者做過多的判斷,然而,在和其他練習者練習時,控制球的水平可能就沒有那麼高。

可能的情況是來球的弧線有高低變化,落點有前後變化,線路有左右變化,力量有大小變化,很不穩定,如果自身進行過專項的反應類訓練,同時控制球,調節球的能力也不錯,那麼兩個達到這樣水平的練習者進行互相練習,一般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因此,一個技術從會到能用,再到實戰中發揮出來,是需要先從動作結構開始,再到建立感覺,實際練習,各類模擬實戰中可能出現的情形進行訓練,再到實戰中使用,最終融合進自身技戰術體系這麼一個過程,如果一開始,動作結構不合理,不系統,那麼到後期的實戰能力便會打一些折扣。

如果,練習者僅僅是以鍛鍊身體為目的,只需要簡單打上幾個回合,那麼,練到能夠和其他人互相練習基本足夠了。

在進一步,到能打比賽,那麼需要會發兩種旋轉類型的球,對常見旋轉類型的球有處理能力,對同一種性質的球有兩種或兩種以上技術處理,比如下旋球,可以搓球回接,也能夠用弧圈球回接,同時有攻防能力,不僅能進攻,也有一定的防守手段。

如果想以桌球為專業,進行專業訓練建議還是找專門的桌球教練進行專業系統性的訓練。

以上內容,關於感覺類的文字描述,不是十分準確、形象、大多為個人理解,僅供參考。

參考資料:

《肌肉記憶》百度百科

相關焦點

  • 桌球基礎技術之橫拍正手攻球
    傳統動作結構:傳統訓練動作結構要求從準備姿勢開始,前腳掌著地,腳後跟略微踮起,重心前傾,著力於膝關節處,從準備姿勢,到引拍擊球,身體和前腳掌同步旋轉擊球,再還原至準備姿勢;這個動作結構對於初學者尤其是小年齡段的學員難度較大,如果有大量空餘時間做徒手揮拍或者有一定力量基礎,
  • 桌球基礎技術正手兩點走位攻球
    正手兩點走位攻球:在正手攻球的基礎之上加入步法的訓練,通過滑步在第一點位和第二點位之間往返擊球。一:滑步滑步訓練滑步(並步),是桌球步法使用率較高的步法之一,尤其是在連續進攻,相持階段;滑步的特點是:移動時重心穩定,有良好的支撐性,可調節餘地大,比較靈活。
  • 桌球基礎技術反手攻球
    對方打過來的球,本身具有高低變化,球拍的高低位置也隨之進行調整,在練習技術初期建議以固定弧線進行練習,高低弧線儘量不要有太大差異,易於建立感覺。,除了這兩個動作結構以外,還有其它一些反手攻球的動作結構,比如胳膊肘沉的比較低,手腕略微上翹,球拍和胳膊肘整體有點斜向,不是橫向的狀態,由於技術動作較多,本文便不一一敘述。
  • 核心力量訓練,在桌球運動員訓練中的作用及其具體訓練方法
    核心力量訓練,在桌球運動員訓練中的作用及其具體訓練方法 摘要:近年來,桌球運動的不斷發展對桌球運動員的核心力量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
  • 桌球小技術!你知道為什麼說正手攻球是桌球最核心的技術?
    正手攻球是桌球最核心的技術,這個說法還是有一定依據的。正手攻球的教程網上有很多,小編不再贅述。下面小編拋開晦澀的專業術語,結合自身體會,用大白話直奔主題探討下:為何說正手攻球是桌球的核心技術?第一,正手攻球屬於基本功的範疇,是需要經常練習的一項進攻技術。
  • 孫穎莎左推右攻訓練戰例,學習桌球左右如何訓練實戰
    我們用孫穎莎的日常訓練和戰例,談一下桌球的左推右攻。左推右攻,練習的是桌球正反手連續的銜接。可以相持,可以發力進攻。正反手定點訓練,是左推右攻的基礎。如果站定了不能正手攻,反手撥,連續五十板到一百板,還需繼續練習定點單項技術。練習左推右攻,並步銜接是重要的環節。並步,有的人說是跳步,墊步。近臺應用時,主要是兩腳一起跳,向左或向右,一起跳。需要有節奏感,體會手腳配合。
  • 業餘打桌球怎樣練習挑打,張本智和訓練戰例談挑打技術
    今天我們用張本智和的訓練和戰例,談一下正手挑打技術。 挑打技術,需要紮實的正手攻作為基礎。 來球近網時,單步要快。面對下轉,要敢於發力撞擊。近網短球過網需要製造弧線,板形立一些容易過網。
  • 桌球業餘愛好者怎樣理解打球,國乒訓練戰例談思維如何提高
    最近做了很多桌球教學視頻和文章,看到了很多網友的評論。 我們來談談如何理解桌球,怎樣才能提高技術。 桌球是一個系統學習的運動。 從最初的正手攻,反手撥,單項技術,再到步法運用,多個技術混合使用,是一個很漫長的學習過程。
  • 石川佳純左推右攻訓練,談桌球步法訓練方法,如何左右銜接
    桌球基礎教學製作了多期,單項技術的正手攻,正手拉,反手撕都講過了。 有些朋友就問到了左右兩邊忙不過來,怎麼銜接轉換。
  • 技術貼!業餘愛好者打桌球水平總是忽高忽低是咋回事,如何解決
    下面我結合自身的體驗,說說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打桌球水平忽高忽低,可以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找找原因,同時小編拋磚引玉附上一些解決方案,如下:第一,基本功不紮實,打球的技術動作沒有定型,導致水平不穩定。眾所周知,桌球的每一個單項技術都有著相對固定的技術規範。
  • 左方短球,右方中路球,全方位提高你的桌球技術水平
    對於桌球運動者來說,要想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桌球技術水平,首先要掌握的就是步法移動方法。沒有步法的助力,即使桌球運動者掌握了一定的桌球打法技術,也無法在比賽中取得勝利。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些桌球的步法移動方法,助力桌球愛好者快速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
  • 重視這些桌球小技巧,讓你在桌球比賽中取得更好成績
    在正式的桌球比賽中,桌球運動者需要學會根據比賽的實時戰況和對手所採用的戰略技巧,及時轉變自己的擊球進攻戰略,調整自己的作戰模式,以便在比賽中取得更好的成績。那麼,對於桌球運動者來說,在學習練習桌球的時候,都需要掌握哪些基礎的桌球技巧呢?
  • 正手、反手和側身,桌球愛好者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進攻方式
    凡是打桌球的人都知道,桌球的擊球方式不外乎正手擊球、反手擊球和側身擊球。由這三種擊球方式衍生出上旋與下旋、近臺與遠臺、借力與發力、撞擊與摩擦、兇狠與穩健等等一系列複雜變化。桌球愛好者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進攻方式,用好正手、反手和側身這幾種技術是需要綜合考慮的問題。
  • 60秒會打桌球08:手把手教你握拍
    魯網6月23日訊 不論是城市社區還是鄉村體育休閒角,身邊幾乎處處都能看到桌球臺的身影。桌球之所以被稱為「國球」,和它易於上手、普及,群眾基礎深厚有著密切關係。「60秒會打桌球」欄目,將助力喜愛國球的讀者從0基礎起步,跨入初級愛好者的大門——  在對基礎知識有所了解以後,就可以進行基本技術的學習了。基本技術是對桌球運動練習者主要訓練技術的概括。規範化與合理化是對技術動作外形與實質的要求。
  • 【桌球】深度:下一個樊振東在哪兒?
    到了2005年11月舉行的廣州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小學生桌球比賽上,樊振東代表廣州市海珠區同福中路第一小學,與小隊友們一起奪得了乙組男團第五名。2006年,樊振東進入前身是廣州市偉倫體育運動學校和廣州市體工隊的廣州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學習,兩年後入選八一桌球隊。2012年2月,樊振東入選國家隊,同年10月,他升入一隊,並在世青賽上斬獲三冠一亞。
  • 桌球直板路在何方?
    從運動學原理講,運動員的技術,是通過運動神經末稍和大腦神經建立聯繫,經過反覆刺激,最後達到自動化程度。如果在處理一個球上你有兩種選擇,你就必須建立兩套運動神經系統,必須付出加倍的時間,桌球速度這麼快,在零點零幾秒的時間內要決定是用推擋還是橫打,從理論上講是不可能的,比賽中來球千變萬化,運動員靠的是經過刻苦訓練後形成的自然反應,動作是不經過大腦思考的。
  • 中國桌球那麼強,真的是因為打球的人多嗎?
    但除了影響全球局勢的中美桌球外交事件,從技術層面上來看桌球的發展歷史卻幾乎沒有美國人什麼事。 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原因,是英美民眾並不把桌球當做一項競技比賽運動。「桌上網球」對於他們來說就像是「桌上足球」那樣的小遊戲,更傾向於用來娛樂消遣。
  • 桌球直板正膠如何對抗反膠?顧玉婷對何天天戰例學習直板技術
    桌球膠皮,常見的有反膠,正膠,生膠,長膠。直板正膠打法,為我國傳統快攻打法,出球速度快,落臺略下沉。發力擊打穩定,中小力量出球略慢,江嘉良,陳龍燦,劉國梁,楊影都是中國優秀的直板正膠運動員。正膠顆粒向外,膠面略硬,生膠看著像正膠,膠面略軟。
  • 淄博小將入選國家桌球少兒集訓隊
    淄博12月6日訊 6日,國家桌球青少集訓隊和少兒集訓隊(第一期)第二階段選拔賽(國少男子組)在湖北宜昌舉行,淄博10歲男孩劉峻瑋代表山東省參賽,從眾多「佼佼者」中脫穎而出,成功入選國家桌球少兒集訓隊,這也是淄博首個入選國少隊隊員。
  • 突破桌球的音障魔咒,業餘愛好者如何輕鬆打透底板
    現代技術已經使飛機速度突破音障成為實現。在桌球領域裡也存在類似音障魔咒技術瓶頸,那就是能否打透底板,就是俗話說的「透板」。專業桌球選手「透板」是正常操作,包括用直拍選手用推擋時也能達到「透板」效果。對業餘桌球愛好者來說能否「透板」是技術水平高低的分水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