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能坐穩江山,安享太平,是因為他有一個「武曲星」

2021-01-12 文史愛好者0612

小時候的我們是看著《楊家將》《呼家將》的戲劇、小說長大的,都知道楊家將滿門忠烈、一心報國,老令公楊繼業率領他家的七郎八虎與遼國作戰,血染沙場;佘太君掛帥,穆桂英大破天門陣;呼延贊「赤心殺賊」、一生伐蜀又徵漢,屢建功勳。楊家將、呼家將的故事耳濡目染,深入人心。但如果問一句「北宋第一名將是誰」?答案不是楊或者呼,而是狄青。

狄青是宋仁宗時代的名將,作戰勇猛,身先士卒,屢立奇功,宋仁宗對狄青,做出了古代對將軍的最高評價:「朕之關張」。而在北宋民間,老百姓給予的評價更高:文曲星包拯,武曲星狄青。可見狄青得到了上至皇帝、下到百姓的一致認可,宋仁宗在位42年,政通人和、經濟繁榮、百姓富足,在位及親政治理國家的時期被稱為"仁宗盛治"。宋仁宗能坐穩江山,安享太平,除了有一班文臣名士輔佐之外,還因為他有一個「武曲星」——狄青。

有宋一代,兩個戰神。一個諡號武穆,一個諡號武襄。一個嶽飛,一個狄青。

出生貧寒、平定西夏

狄青出身貧寒,十六歲時,因其兄與鄉人鬥毆,狄青代兄受過,被"逮罪人京,竄名赤籍",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 精通騎馬射擊。早期是隸屬於御馬直的一名騎兵,後選做散置。寶元初期,西夏李元昊反叛,朝廷下詔選擇衛士到邊疆,任命狄青為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使。當時前線的偏將屢次被西夏打敗,士兵大多畏懼膽怯,狄青行軍打仗時經常親自做先鋒。作戰四年,前後大小打了二十五場戰鬥,中亂箭多達八次。攻陷金湯城,奪取宥州,屠殺了砽咩、歲香、毛奴、尚羅、慶七、家口等部族,焚燒西夏儲備的糧食數萬石,收繳帳篷二千三百隻,俘虜五千七百人。又建橋子谷城,築建招安、豐林、新砦、大郎等城堡,這些城堡都扼制著敵方要害之地。安遠一戰,他受傷很重,但聽說西夏軍隊到了,就又挺身飛速趕往,士兵們因此也爭先恐後,奮力拼搏。臨敵作戰時,披頭散髮、帶銅面具,出入敵軍中,西夏軍均望風披靡,沒人敢擋。

西南平叛、官至樞密使

北宋邊境,西北剛平復,西南又亂了。宋皇佑四年,西南壯族首領儂智高起兵反宋,聲勢浩大,「陷邕州,又破沿江九州,圍廣州,嶺外騷動」。朝廷先後派將領鎮壓,卻勞師無功。廣西少數民族首領儂智高起兵反宋,自稱仁惠皇帝,招兵買馬,攻城略地,一直打到廣東。宋朝統治者十分恐慌,幾次派兵徵討,均損兵折將,大敗而歸。就在舉國騷動,滿朝文武惶然無措之際,僅作了不到3個月樞密副使的狄青,自告奮勇,上表請行。宋仁宗十分高興,任命他為宣徽南院使,宣撫荊湖南北路,經制廣南盜賊事,並親自在垂拱殿為狄青設宴餞行。 我們熟悉的楊家將第三代楊文廣,就是狄元帥大軍的先鋒官。

當時,宋軍連吃敗陣,軍心動搖,更有個別將領如陳曙等,心懷私利,不以國事為重,竟因害怕狄青搶功而擅自出擊,結果大敗而歸,死傷慘重。狄青受命之後,鑑於歷朝借外兵平叛後患無窮的教訓,首先向皇帝建議停止借交趾兵馬助戰的行動。他大刀闊斧整肅軍紀,處死了陳曙等不聽號分之人,使軍威大振,接著命令部隊按兵不動,從各地調撥、屯集了大批的糧草。依智高的軍隊看到後,以為宋軍在近期內不會進攻,放鬆了警惕。而狄青卻乘敵不備,突然把軍隊分為先、中、後三軍,自己親率先軍火速出擊,一舉奪得崑崙關,佔取了有利地形,接著命令一部分軍隊從正面進攻。他執掌戰旗率領騎兵,分左右兩翼,繞道其後,前後夾攻,一戰而勝。

班師還朝以後,論功行賞,狄青被任命為樞密使,作了最高軍事長官。

含冤而死

在宋代,重文輕武是祖宗家法,朝廷慣例,因為太祖趙匡胤是武人奪得皇位,最忌諱武人當權。狄青登上樞密使的高位後,來自四面八方的打壓和排擠,更是源源不斷。宰相龐籍以祖宗舊例極力阻撓,說"宋朝開國以來,還沒有武將擔任樞密使重位的,狄青何德何能?敢篡取國家重器?"朝堂諫官多次對狄青發難,稱他家"狗生角,且數有光怪",請求將他調出京師以便保全其聲譽。

終於,朝廷還是免去了狄青樞密使之職,改授檢校太尉同平章事、護國軍節度使,出判陳州。狄青不服,去質問當時的宰相文彥博。文彥博盯著狄青,半天才說:「無他,朝廷疑爾。」這句話,嚇得狄青倒退好幾步,到了陳州後,驚疑終日,一年多就病死了。年僅49歲。

一代名將,沒有死在戰場上,卻死在了朝廷的猜忌下。嶽飛的罪名是「莫須有」,狄青是「朝廷疑爾」。

從某種程度上講,狄青是被逼死的。究竟是被誰逼死的呢?易中天先生一語道破——"是制度和文化"。在當時的制度和文化下,文臣天生優越,武將備受壓制。於是,狄青才成了那個時代的犧牲品。

關於狄青的死,大家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武曲星」下凡,這3個人,就是他的化身
    我們在上一篇文章中談到了「文曲星」的話題,我們已經知道,在民間的傳說中,有4位名人被公認為是「文曲星」下凡,是「文曲星」的化身,即伊尹、比幹、包拯、劉伯溫;那麼,有「文」就有「武」,「武曲星」下凡,他所化身的名人又會是誰呢?
  • 他是宋仁宗時期的「武曲星」,更是北宋第一名將,專家:實至名歸
    受益於傳統戲劇等影響,我們會誤把楊家將等人物視為北宋最厲害的將領,事實上北宋第一名將另有其人,他究竟會是誰呢?又真的配得上仁宗一朝「武曲星」稱號嘛?想必很多人已經猜到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名將「狄青」。每每提及他,很多人對其臉上的疤痕頗有印象,而狄青被臉上刺字的原因,則是在16歲那年,他的哥哥與別人鬥毆,他代替兄長承擔過失,所以才有了「逮罪入京,竄名赤籍」,而後狄青便開始了軍旅生活……談及狄青在歷史舞臺上的首次「精彩亮相」,便是其在戍守邊疆時主動做先鋒,並多次重挫西夏軍有著很大關係。要知道,在狄青沒做先鋒之前,北宋這邊的偏將屢戰屢敗,該區域的形勢極不樂觀。
  • 包拯乃文曲星下凡,而誰為武曲星?面涅將軍
    歷史上有名的文曲星大家耳熟能詳,比幹、文天祥、範仲淹、包拯,神話劇中的許仕林等等,都是文曲星轉世下凡,但是,你是否知道,對應著文曲星,自然而然有武曲星。老話「文武雙全」,自然有其道理。而我們就來說說,北宋時期,和包拯同樣有「曲星下凡」美譽的武曲星。
  • 「解碼」宋仁宗:一個庸常君主御宇的時代為何「鉅公輩出」?
    他沒有秦皇漢武的豐功偉業,沒有唐宗宋祖的雄才大略,也缺乏正德皇帝那樣的鮮明個性、乾隆下江南那樣的戲劇性經歷。他是一個庸常的君主,居於深宮,生活平淡如水,當然沒有一個民間文人願意將他平庸的人生演繹成人間傳奇。然而,仁宗朝人才之盛,歷史上幾乎沒有一個時代可以比肩。
  • 宋仁宗是被忽略的「巨星製造機」?他身上有哪三個悖論?
    他是一個庸常的君主,居於深宮,生活平淡如水,甚至沒有一個民間文人願意將他平庸的人生演繹成人間傳奇。宋仁宗趙禎的一生經歷看似平庸無奇,但他治下卻誕生了許多名垂千古的人物,例如蘇軾、蘇轍、蘇洵、王安石、韓琦、呂夷簡等等,堪稱「巨星製造機」,歷史上任何一朝帝王都無法與其抗衡。而他和這些能臣巨擘開創的時代,更是中國古典時代最繁華、美好的時代。仁宗朝人才之盛,歷史上幾乎沒有一個時代可以比肩。
  • 歷史上的宋仁宗,活得多憋屈?
    因此,宋仁宗這個「仁」字,就很好理解了。一方面,仁宗執政期間,愛民如子,政清仁和。另一方面,仁宗的仁,也有「寬仁少斷」的含義在。在仁宗一朝,軍事上有爭端,沒什麼建樹;政治上有風波,也沒什麼革新。換句話說,就是個承前啟後的太平皇帝,沒做出什麼大事,也沒搞出什麼亂子。不過,宋仁宗的出生可是個傳奇。
  • 《宋仁宗和他的帝國精英》⑥| 傷亡慘重的好水川之戰
    《宋仁宗與他的帝國精英》一書中寫道:「這裡因為這次追擊而腥風血雨,一千年後,仿佛仍然能看到累累白骨,聽到嗷嗷哀鳴,觸摸北風中瀰漫的血色。」如果追究此次戰役慘敗的緣由,可以說是將領任福違背上司的軍事部署,輕敵冒進;或許也可以說,好奇害死貓。
  • 齊雲軻:《清平樂》中,宋仁宗器重的範仲淹等人為何皆以悲劇結果?
    像範仲淹、狄青等良臣,都有一腔報國壯志,確實有能力為國效勞,也為趙禎所器重,卻又不得不以悲劇結局,導致宋仁宗君臣們的勵精圖治追求與事實背道而馳、漸行漸遠,盛世大治成了可望不可即的美夢。 一、範仲淹:矢志改革,卻壯志難酬 在劉太后生前,少年皇帝趙禎就對範仲淹很有好感。
  • 《清平樂》中宋仁宗治國賢明卻把女兒逼瘋,作為父親出了什麼問題
    但後宮不太平。 宋仁宗一生無子,最寵愛的女兒也被他逼迫至瘋。 為人君,無愧天下;為人父,他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01 宋仁宗本名趙禎,正是戲文中「狸貓換太子」的主角。生母李氏位份卑微,劉皇后把他抱去撫養。
  • 宋仁宗的愛情很悲劇?就是寡人之疾 後宮那點事被包拯懟得沒脾氣
    ——《宋史》宋仁宗很可能就是劉太后劉娥設計之後的產物,因為宋仁宗的生母是劉太后的侍女李氏,讓李氏受孕,沒準是劉太后和宋真宗的默契。劉太后為何能搶別人兒子留為己用呢,自然是因為她很受宋真宗寵愛。有了宋仁宗這個名義上的兒子之後,劉娥才成為皇后。
  • 宋仁宗為何顯得一生庸碌無為,而他的臣子卻是個個大名鼎鼎?
    宋仁宗早有準備,馬上派人議和。仁慈的人通常有一個毛病,就是沒有堅定、明確的立場,缺乏決斷,搖擺不定。所以,宋遼之間的議和頗為波折。最後,雙方幾經來回,在澶淵之盟的基礎上,終於達成了和議。宋朝提出,如果遼國能迫使西夏向宋臣服,則每年增歲幣金帛二十萬,否則,只增十萬,史稱「重熙增幣」。
  • 「五一」翻翻書丨《宋仁宗》:「狸貓換太子」的「太子」,是被歷史...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清,乾淨明潔,河清海晏;平,舉世太平,天下安寧。取這二字,可以成為一個詞牌名「清平樂」,馨香久遠。近日,一部以此詞牌為名的電視劇《清平樂》熱播,引發了很多人對宋朝的強烈興趣。劇中高度還原的宋代生活場景、古樸典雅的風格氣韻,再一次把人們帶回「仁宗盛治」的大宋王朝。
  • 宋仁宗與曹皇后,一個仁義之君,一個賢德之後,緣何感情破裂?
    宋仁宗認為皇后應該「當求德門,以正內治」,顯然他並不喜歡曹皇后,因為曹皇后的長相一般,而且還是個再婚的。身為皇帝,周邊不缺女人,為什麼要喜歡一個長相一般的再婚女呢?據記載,宋仁宗曾對廢掉郭皇后一事非常後悔,而且感念郭皇后,甚至多次悄悄地去見郭皇后,郭皇后自感不滿:「如想見我,應該重新冊封我。」然而沒過多久,郭皇后去世了。宋仁宗之所以感念宋仁宗,無非兩個原因:1.對曹皇后可能並不滿意。
  • 宋仁宗的書法水平極高,他的「飛白書」比江湖藝人強太多了
    宋代是一個以文治國的時代。 宋代無論是君主還是大臣,「未嘗不頃刻以文學為務」,他們好讀書,以書法、繪畫為樂。宋代皇帝大多通經史,善詩文,工書法,文化修養 高,為歷代所不及。其中最著名的是創製出」瘦金體「的宋徽宗,但是他的祖宗仁宗皇帝趙楨也是一位書法大家,這一點許多人都不知道。宋代皇帝學養之高,是因為皇室對教育十分重視。
  • 宋仁宗: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成敗都只因為這一字
    而趙禎顯然對此極其聰明穎悟,雖然他也能詩、善書法、曉音律,但是都還沒有到沉迷的地步,尤其和他的後繼者比起來,他沒有表現出像宋徽宗那樣的多才多藝,甚至因此而不務正業;也不是懦弱無能的性格,甘於屈居一隅,不思進取。他所表現出來的才能,可以說恰好就是做皇帝所需要的。
  • 宋仁宗:他創造了我國歷史上輝煌的四十年,卻為何不被世人知曉?
    還有就是前不久大火的《清平樂》中描寫的富康公主的愛情故事,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並不為世人所知的帝王——宋仁宗的一生。公元前11年出生。8歲的時候,哥哥們不幸夭折,他有幸被封為太子,賜名趙禎,12歲繼位,5歲時去世。在宋朝,他是第四位皇帝,也是執政時間最長的皇帝。
  • 宋仁宗時的那些事,親子共讀書目:《半小時漫畫宋詞》《宋仁宗和他...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相傳,這首詞是在李煜的生日宴會上,由李煜安排的一位歌姬唱出來的。這事被趙光義知道了,他十分憤怒,痛下殺手,讓李煜的生日變成了忌日。相傳趙光義賜給了李煜一杯毒酒,李煜喝完之後,沒多久就一命嗚呼了。
  • 細數宋仁宗趙禎的「三大罪狀」,他是大宋好「官家」嗎?
    細數宋仁宗趙禎的「三大罪狀」,他是大宋好「官家」嗎? 目前正在網播的電視劇《清平樂》中,將宋仁宗趙禎塑造成很好的一個皇帝。 至此,我們幾乎可以斷定,宋仁宗趙禎確實是一位有仁愛之心的皇帝。但是我覺得,他不是大宋的「好官家」,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