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捕捉二氧化碳,把它變成原材料

2020-12-14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2月9日報導外媒稱,二氧化碳的價值毋庸置疑。人們已經能夠捕捉二氧化碳,並將其用於工業流程,生產合成燃料和其他可再生產品,這將為實現期待已久的「淨零排放」作出貢獻。

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12月9日報導,一個看似荒謬但並不荒謬的事實是:作為人類對抗氣候變化需要戰勝的「敵人」,二氧化碳已然成為構建更加可持續的世界的「盟友」。已有多項技術可以從大氣中回收二氧化碳,然後將其用作原材料,生產「淨零排放」的合成燃料,或製造汽車座椅或坐墊泡沫的聚合物。

報導稱,這就是負排放技術(NET)。這種技術可以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減輕森林、海洋等「天然處理廠」的壓力。《巴黎協定》的目標是讓地球溫度的升高維持在2攝氏度以下,除了提高能源效率、減少排放外,還需大規模推行NET。人為幹預對於緩解氣候變化而言十分關鍵,植樹造林和森林保護計劃以及研發碳捕獲、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都能對二氧化碳加以利用。

報導指出,得益於研究,減排這條路在極短時間內便「鋪設」完成,負排放已然成為可以企及的目標。現在的挑戰是,要知道這些技術達到何種程度才能在成本方面體現出競爭力,以及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將它們投入使用。

據報導,在沒有人為幹預的情況下,人類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有一半被自然進程吸收,另一半停留在大氣中。國際能源署稱,到2040年,碳捕捉可以讓二氧化碳的減少幅度達到7%,相當於每年減少23億噸二氧化碳排放。此外,這些二氧化碳還可用作原材料,實現可持續用途。目前,20個工業級設施每年可捕捉約3000萬噸二氧化碳。

專家稱,這些能夠大規模減少空氣中已排放二氧化碳的技術,在大多數情況下應與全球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付出的努力相向而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已被納入歐盟委員會的長期氣候戰略中,該戰略的目標是使歐洲在2050年成為首個實現氣候中立的大陸。德國總理默克爾「堅信」,「只有我們為捕捉和儲存二氧化碳做足準備」,才能實現這個目標。(編譯/廖思維)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新型催化劑 可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乙醇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 美國能源部阿貢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與北伊利諾伊大學的科學家合作,發現了一種新的催化劑,它可以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乙醇 ,並表示其「能效非常高,對所需最終產品的選擇性高,成本低」。
  • 另類減少碳排放:把二氧化碳變成伏特加
    Air公司(以下簡寫為Air Co.)的人會舉雙手雙腳同意的,畢竟他們現在正處於科學和可持續發展的前沿——據《福布斯》報導,該公司的蒸餾廠成功將二氧化碳排放轉化成了飲料級的乙醇。換句話說,他們把空氣汙染變成了伏特加!除了經典的發酵過程,該團隊還擁有一項專利技術,可以將每瓶瓶裝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給去掉一磅。更棒的是,它將會是你買到的最純的伏特加——宿醉再也不會那麼痛苦了。
  • 鑽石的成分也是碳,地球上二氧化碳那麼多,可以用來做鑽石嗎?
    審核-小文二氧化碳是一種令人類又愛又恨的東西,人類之所以愛它,是因為它作為大氣中的重要成分之一,能夠對地面形成保暖效應,從而創造適宜的環境問題。人類之所以恨它,是因為一旦它在大氣中的濃度上升了,保暖效應就會變成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從而引發一系列的環境影響。
  • 科學家發明新型催化劑:二氧化碳直接變成噴氣燃料
    人類和其他動物呼吸中會吸入氧氣吐出二氧化碳,化石燃料燃燒也是類似的過程,產生的二氧化碳被認為是氣候變暖的關鍵原因之一。英國多位科學家發明了一種新型鐵基催化劑,可以將二氧化碳變成烴類噴氣燃料。隨著人類生活、生產活動的擴大,這一個世紀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快速增加,主要來自於對石油、煤炭及木材等碳基材料的廣泛利用,燃燒後產生的二氧化碳已經佔到了全球溫室氣體的26%,是氣候變暖的第一大真兇。
  • 碳捕捉:將二氧化碳「趕回地下」—新聞—科學網
    ■本報記者 馬卓敏 為解決全球變暖問題,科學家日前在冰島成功地將二氧化碳灌到地底下的火山玄武巖土壤,從而把二氧化碳變成石頭永久封存
  • 埃尼使用人造光技術捕集二氧化碳
    原標題:埃尼使用人造光技術捕集二氧化碳   據阿納多盧新聞11月16日消息稱,義大利埃尼公司周四宣布,該公司啟動了一個試點工廠,通過人工LED燈輔助微藻的培養,
  • 每天車聞:汽車零部件迎來新型原材料
    汽車事件一:汽車零部件迎來新型原材料據當地媒體報導,以色列茲澤林基布茲所屬清潔技術公司「UBQ材料」與印度馬德遜集團籤署協議,將為後者提供利用以色列居民生活廢物生產的、可替代塑料的創新型原材料,同時,該類原材料還可用於汽車零部件的生產和使用。
  • 外媒:攝影師捕捉到擁有透明頭部的深海章魚
    據外媒報導,我們現在都知道,地球的海洋裡充滿了大量令人難以置信的生物,我們要麼對它們知之甚少,要麼可能從未見過它們,甚至可以這麼說,人類對自己所生活星球的海洋的了解比對外星球還要少。深水攝影師Wu Yung-sen已經帶著他的成像設備潛水四年時間了。
  • 英國用空氣製造出鑽石:原料是二氧化碳
    據外媒報導,英國綠色能源企業Ecotricity創始人戴爾·文斯(Dale Vince)日前宣布,已成功研發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製造鑽石的技術,創造出「世界上第一顆零汙染鑽石」。據悉,製造這種空氣鑽石的過程中可以直接去除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從而幫助改善空氣。而且,這種空氣鑽石的結構與在地底經幾十億年形成的天然鑽石一樣。製造過程中,首先將「鑽石種子」放入一個密封容器中,容器內部充滿富含碳元素的甲烷氣體,隨後這個容器將被加熱到800攝氏度。
  • 二氧化碳也是碳,那麼二氧化碳可以做成鑽石嗎
    說起二氧化碳,可能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二氧化碳來源於人們呼出的氣體,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二氧化碳可不是個好東西,最直觀的壞處就是二氧化碳會給地球帶來溫室效應,這種不正常的地球生態環境會使得冰川融化。但是另外一方面二氧化碳又和眾多物質一起構成了人們賴以生存的大氣層。
  • 有機燃燒合成Fe-Mn-K催化劑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噴氣燃料
    根據英國《自然·通訊》雜誌22日發表的一項化學最新研究,科學家團隊利用便宜的鐵基催化劑可將二氧化碳氣體直接轉化為噴氣燃料。
  • 科學家用二氧化碳低成本製造「黑色黃金」碳納米管
    (圖源:newstarget)潛在的有毒的二氧化碳現在可以轉化為無價的碳納米管。他們利用從空氣中提取的二氧化碳作為原材料,展示了如何以比現有方法低得多的成本製造碳納米管。他們的技術不僅消除了二氧化碳排放的有害影響,而且還展示了如何有效利用空氣汙染,為空氣淨化過程買單。碳納米管材料能從水中除去99%的重金屬。此前,一套創新的過濾器被發現能去除汙染水中99%的重金屬。
  • 用二氧化碳製造航空燃料
    現在,英國和沙烏地阿拉伯的研究人員合作開發了一種以二氧化碳為主要成分生產噴氣燃料的方法,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論文中對該技術進行了詳細描述。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名為有機燃燒法的工藝,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噴氣燃料和其他產品。
  • 塑料和二氧化碳怎樣變廢為寶?專家舉了個例子告訴你→
    從全球化工的整個的銷售額或者GDP(國內生產總值)來看,它佔了全球GDP(國內生產總值)的7%。因為化工生產的是基礎原材料,它對其它行業有巨大的帶動作用。國外已經做過一個統計,每產生1美元的化工產品,它在下遊,加工成終端產品的話,它會產生4.2美元的終端產品。
  • 生活廢物可變成汽車零件原材料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特拉維夫12月9日電 (記者毛黎)據當地媒體報導,以色列茲澤林基布茲所屬清潔技術公司「UBQ材料」與印度馬德遜集團籤署協議,將為後者提供利用以色列居民生活廢物生產的、可替代塑料的創新型原材料。
  • 冰河時代二氧化碳為何消失?微小海洋化石提供了重要證據
    地球最後一百萬年的歷史是許多冰川周期的組合,它由冰期和間冰期之間頻繁的相互轉化組成。一般認為,這些周期是由地球公轉和自轉的微小振蕩引起的,但是這些振動又太小了,無法解釋氣候變化的巨大差異。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在1970年代科學家發現,冰河時代大氣中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了30%。這讓科學家相信,大氣中二氧化碳的下降是冰川周期的關鍵因素。不過,二氧化碳為什麼會下降,到目前為止這還是有爭議的。
  • 二氧化碳滅火器主要靠什麼滅火 二氧化碳滅火器使用方法
    這時可以看看二氧化碳滅火器主要靠什麼滅火以及二氧化碳滅火器使用方法,了解二氧化碳的正確使用方法,掌握這些產品的主要功能。二氧化碳滅火器主要靠什麼滅火在常壓下,液態的二氧化碳會立即汽化,一般1kg的液態二氧化碳可產生約0..5立方米的氣體。
  • 另類美女與「野獸」:攝影師捕捉大自然力量(圖)
    中新網7月8日電 據外媒報導,一名身穿白色裙子的美女,不畏懼天空變成了恐怖的黑色,安詳地站在即將迎面而來的風暴前——這是攝影師邁克的作品。他用鏡頭的形式展現了另類的「美女與野獸」。照片的女主角伊莉莎白展現出一個強烈的對比反差:以恐怖的風暴和烏黑的天空為背景,她沒有絲毫驚慌,而是安詳地佇立在那裡。
  • 外媒:外星人在哪裡監控地球?
    原標題:外媒:外星人在哪裡監控地球?參考消息網1月6日報導美國《大眾機械》月刊2020年12月號刊文稱,自上世紀90年代天文學家發現第一顆系外行星以來,研究人員一直在對遙遠的星球進行掃描以尋找生命跡象。如果這些遙遠星球上的外星天文學家也在尋找我們呢?
  • 科學發現二氧化碳轉變固體碳片方法,全球變暖可緩解了?
    作者:文/石蘭在科學中,對於造成全球變暖的主要汙染物「二氧化碳」來說,基本上可以認為它是不可利用資源,但是對於植物產生氧氣又需要它的支撐,所以說這陷入到了兩難的問題,因為人類產生的「二氧化碳」的使用率是遠遠低於排放的,從而引發了我們全球變暖的情況,根據科學報告指出,人類在二氧化碳的處理方面又獲得了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