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故居,廣東中山市翠亨村有一座,是國家一級博物館,還是5A景點。還有一個,就是上海香山路7號的這座,它是一幢歐洲鄉村式小洋房,1918年孫中山夫婦開始住在這裡,1925年孫中山去世,宋慶齡一直住到1937年才去了香港。圖中是孫中山故居外觀。
孫中山,生於1866年,1925年去世,他是我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他是三民主義的倡導者,首先舉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旗幟。孫中山和魯迅一樣,開始都是學醫的,魯迅棄醫從文,孫中山拋棄醫人生涯,進行醫國事業。圖中是孫中山坐像。
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邊是故居,一邊是文物館。這幢小洋房,是加拿大華僑集資買下,贈送給孫中山先生的。1945年底,這裡成為孫中山的永久紀念地。紀念館有文物,手跡,資料三百多件。圖中是紀念館內。
紀念館坐落在淮海路以南,思南路東邊的香山路上。這座小洋房,樓下是餐廳和客廳,樓上有書房,臥室,小客廳等。這座樓原來叫做莫利愛路寓所,孫中山在這裡完成了《孫文學說》,《實業計劃》等著作。圖中是紀念館內景。
1925年孫中山去世,根據生前遺願,1929年6月1日,葬在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孫中山著有《建國大綱》,《建國方略》,《三民主義》等。圖中銅像高60釐米,長袍馬褂,雙腳並坐,膝蓋上攤開建國大綱。
孫中山在上海香山路7號的莫利愛路寓所,接見了李大釗,林伯渠,以及共產國際代表馬林,越飛等。1924年,北上之前,在莫利愛路寓所召開記者招待會,發表北上宣言。圖中牆上的油畫,就是孫中山接見各界人士的情景。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這座歐洲鄉村小洋房,建於20世紀初,距今有百年歷史了。除了餐廳,書房,客廳,臥室,還有大陽臺,汽車間,室內陳設多是原物。圖中是會客室。
從古漪園,一路坐車,穿過復興公園,最後到了孫中山故居。上海名人故居很多,像武康路113號的巴金故居,還有淮海中路1843的宋慶齡故居,南昌路136弄11號的徐志摩陸小曼故居,大陸新村9號魯迅故居等。圖中是鋪蓋洋紅色雞心瓦的孫中山故居外觀。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樓前是一片草坪,有冬青,香樟,玉蘭等樹木花卉。1922年4月,孫中山先生在這片草坪上,召集在上海的各省同志53人,舉行會議。周邊有張學良公館,法國公園舊址,水榭長廊,荷花池,錫榮別墅等。圖中是故居前草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