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根留下1
文/黃和根
黃思拓下個月便兩歲整了。他的說話,除了幾個常用的稱呼,以及幾個玩具的簡稱,餘者皆為「鳥語」。一日,在朋友家做客,問及:「你們父子倆嘰嘰歪歪的,是用你們湖南家鄉話在溝通嗎?」我把腦殼搖得呼呼作響:「我所說的,的確是老家土話;但是他所說的,就不知道是哪國語言了。」朋友詫異道:「那你嗯嗯啊啊的,像是溝通得很好樣子?」我也很無奈:「他總愛跟我嘰嘰歪歪的,如果不濫竽充數應付一下,只怕是沒完沒了啦!」言罷,大家哈哈大笑起來。
小區同棟樓的住在高層的一戶鄰居,老家也是湖南邵陽的,她的孫子儘管年長黃思拓月餘,但早在一歲左右,便會咿呀講話了,雖然略顯艱難,可是仔細聽來,大抵都能聽懂。
但她的孫子講的是普通話。
而我教黃思拓講的,卻是標標準準的老家土話。於是朋友奉勸我:「難怪了!你們湖南話,十裡不同音,本來就夠難學的了,何不教他講普通話?」我卻執意搖頭:「那可不行!」朋友急了,為了糾正我的他以為不妥的行為起見,他同我極力辯駁道:你不妨想一想,你兒子逐年長大,家鄉話自然而然就學會了,這是順其自然的事情,不是嗎?當務之急,是教孩子學會說話,而最容易學的,當然是普通話了。你想想,孩子看動畫片,跟大人們溝通,誰不用普通話呢?
這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了。我只好亮出了自己的觀點:如今出門在外,基本上是用普通話交流的,況且學校讀書,哪一家不用普通話教學呢,所以說,普通話是用不著教的;另外,人在凱裡,且是長期居住的,凱裡本地話接觸的多了,自然學得會;難就難在老家土話。——長期不回家,身邊又沒機會交流,除了父母那一點潛移默化,孩子跟誰說老家土話去?
「哎喲——!」朋友故意把聲調拉得比地平線還沒個終點,「現在的年輕人,誰還願意回鄉下!他們巴不得整天活在燈紅酒綠裡!」
朋友這話,我卻不能不信。但是我卻很是一根筋的:「俗話說,兒孫自有兒孫福,我們操這麼多心,又有什麼用呢?待他們老了,愛回去就回去,不回去也只能隨他了!但是有一條,就是我們當父母的,有必要、有責任,去引導孩子熱愛自己的故鄉,有必要、有責任,去培養孩子親近自己的故鄉。有朝一日,想落葉歸根了,卻苦於對故鄉不熟悉,苦於對故鄉沒有情感,導致他有家無歸了,那就是當父母的罪責了。如果他自己不願意去熟悉故鄉,不對故鄉產生任何情感,或者他熟悉了故鄉,對故鄉也有了情感,但卻不願意落葉歸根,則是他們自己的問題了。但於我們,至少可以心安理得了。」
朋友知我固執己見,並且說得頭頭是道,也就不復多言了。
前一段時間出差,遇見幾個好朋友,大家一起吃飯喝酒。聊到文化差異問題時,其中一個朋友說:「我們老家的那個寨子,清一色的苗族人,但是絕大多數都在外面打工。他們賺了錢,回來把房子建設好了,又全家出去打工。還清了債務,趁著有些剩餘,又跑回來裝修房子。他們的孩子在外地出生,在外地讀書,在外地長大,卻能說出一口標準的苗話。他們的普通話,標準到根本辨不出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但是他們對縣城的方言,居然是聽不懂的。何故?父母平時的交流,清一色用的是苗話,所以孩子不但全部都懂,而且還能說得極其標準。相反的,縣城附近的孩子,雖然跟隨父母身邊,但是他們並不教孩子講苗話,所以不會說苗語的,反倒有不少人!」
我也感嘆道:「隨著信息和交通的發達,各地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密集了,不久的將來,恐怕所有的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都要有被普通話取代的可能!」
「是啊!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終有一天,要消失殆盡的!」朋友附和道。
從統一文字,到焚書坑儒,雖然從很大程度上,為中華文明的延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與此同時,也消失了許多的地方文明。這就是社會進步的代價,是不可逆轉的。中國地大物博,天差地別的民族文化,在信息落後、交通不便、男耕女織的農耕時代,各地的文明可以相對完善地保存下來。可是,隨著國家的強大,隨著社會的進展,隨著科技的發達,各地人民之間在融會貫通時,普通話是唯一可供交流的語言工具。越接近普通話的語言,越容易保存;越與普通話不沾邊的,越容易遭到覆滅。這是大勢所趨,正如當年的統一文字。
中華文明之所以博大精深到近乎於神秘,正是因為存在著各式各樣的文明。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非物質文化之所以被世人們尊重,正是源於它們的創造者的智慧。中國人是最信仰「代代相傳」的。凡是祖傳的,必受尊重。孩子們長大了,成家立業了,就該分家了。分家之時,就涉及到「祖傳」問題。大到祖傳秘技,小至一條祖傳的木凳,都要有講究地進行分配。
學習各種語言是孩子們自己的選擇,但是傳承祖傳的家鄉話,卻是身為父母的責任,責無旁貸。我們沒有權利去剝奪子女對家鄉話的傳承權,而父母不教,這本是就是一種剝奪。我現在回到故鄉去,發現讀小學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在用普通話進行交流。這令我十分詫異!我記得讀高中之前,所有老師的講課,無一例外是用本地話教學的。及至到了高中,仍然有幾門功課的老師,是用當地的方言進行講學的。記得高三的第一學期,我輟學外出打工了,但是連普通話都不會講。可是這並不影響我對普通話的學習。因為幼兒班學的聲母表、韻母表,都為我們學講普通話打下了堅實的根基。
我對故鄉的情感是非常濃鬱的。故鄉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田一土,我都瞭若指掌。我希望我的孩子,將來也同我一樣,對故鄉充滿了無比親切的歸屬感。年輕時在外面打拼,年老了歸鄉養老,這是我此生的夙願,也是我對自己人生的規劃。我也希望我的孩子能夠同我一樣,年輕時在外面奮力拼搏,年老了回到故鄉去,並且把這一思想給傳承下去。
因為,我們一定要把根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