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飛虎隊是抗日戰爭時期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的民間別稱。1941年4月,經美國飛行教官陳納德遊說,美國總統羅斯福批准了一項對華軍事援助計劃:向中國提供100架先進的P-40型戰鬥機,並準許預備役人員加入志願隊,赴華支援中國抗戰。當年7月,第一批68架飛機、110名飛行員、150名機械師和一些後勤人員到達中國。1941年8月1日,由陳納德擔任指揮員的「中國空軍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正式成立。因每架飛機上都噴有志願援華航空隊的隊徽——帶翼的小老虎,中國人便把這些飛機稱作飛老虎。志願援華航空隊則被稱為飛虎隊。
1942年7月,美國政府出於戰略上的考慮,解散了志願援華航空隊,將所留飛機和人員歸併美軍現役編制,與派駐中國的第16戰鬥機中隊組成美國駐華航空特遣隊。陳納德任特遣隊準將司令。1943年3月,特遣隊改編為美國陸軍第14航空隊。陳納德晉升少將司令。雖然飛虎隊的性質從僱傭軍變成了現役編制,但中國人仍稱之為飛虎隊。
據統計,至戰爭結束,飛虎隊以損失500架飛機的代價,共擊落敵機2600架,擊沉或重創223萬噸敵商船、44艘軍艦、13000艘100噸以下的內河船隻,擊斃日軍官兵66700名,為中國的抗日戰爭做出了巨大犧牲和傑出貢獻。

飛虎隊支援中國抗戰,也與中國軍民結下了深厚友誼。很多反映抗日戰爭的影視作品中,都有中國軍民營救美軍跳傘飛行員的情節。這些情節在抗戰中確曾大量發生過。如1944年9月,湖南祁陽的「祁東自衛區總指揮部」,就曾安全護送一位美國飛行員歸隊。後來,那位被救的美國飛行員還兌現了與這支中國地方抗日武裝的約定,給他們空投了大量軍用物資,至今被人們津津樂道。
1944年6月到8月的衡陽會戰,是抗戰史上敵我雙方傷亡最多、中國軍隊正面交戰時間最長的城市攻防戰。1萬7千中國守軍與10多萬日軍拼殺了47天,最終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失守。衡陽會戰期間,飛虎隊平均每天出動飛機20多架次為衡陽守軍提供空中支援。8月的一天,一架飛虎隊飛機被日軍擊落,飛行員跳傘降落在一處山林中。三天後,他被當地一位農民發現後救起。飛虎隊成員的衣服後面都縫有顯著標識,上面是中華民國國旗,下面用中文寫著「美國空軍,來華助戰,仰我軍民,一體救護」字樣,以便遇到危險時能得到中國軍民的救護。所以,儘管語言不通,那位農民也知道他是飛虎隊的人。不久,正好有一個營的國軍部隊從衡陽往祁陽方向撤退,路過當地。那位農民便將飛行員交給了這支部隊。然而,這支部隊撤退到祁陽梅溪時,祁陽縣城已被日軍佔領,通往廣西的退路也被切斷,只好暫時駐紮在梅溪。

部隊駐紮下來後,營長胡中桂因與隨行的飛行員言語上無法溝通,便請當地興仁小學的校長幫忙找臨時翻譯。校長便把懂英語的小學教師陳秋雲叫來當翻譯。飛行員見到陳秋雲,將自己的情況作了一番介紹:他叫戈爾登·白爾文,美國蒙塔納州人。當時是26歲,已婚,有一個小男孩。大學畢業後參加美國空軍,為少尉飛行員。後加入了陳納德組織的志願援華航空隊,最先在雲南等地作戰,後到重慶,再後來到桂林。衡陽會戰時,他多次從桂林機場起飛,至衡陽上空與日軍作戰。這次出戰被日軍擊落,只好跳傘逃生。
滯留在祁陽梅溪的這支國軍部隊,很快就出現了後勤供給困難。營長胡中桂只好向當地抗日武裝求援。當時,祁陽實力最強的抗日武裝是「祁(陽)東(安)自衛區總指揮部」。它是由祁陽縣在鄉軍官蔣伏生、彭林生等與東安縣在鄉軍官王仡聯合成立的抗日武裝。總部設在祁陽掛榜山附近的白鶴觀,下設12個支隊、40個大隊,高峰時達七千多人。活動範圍包括今祁陽縣、祁東縣、零陵區、冷水灘區、東安縣。總指揮蔣伏生是黃埔軍校一期學員,曾任國軍第83師師長,後因犯錯被免職,但仍掛了個軍事委員會中將參議的頭銜。祁陽淪陷後,他回到家鄉組織抗日自衛隊。由於他在祁陽一帶威望較高,一呼百應,自衛隊迅速發展壯大。後來,自衛隊多次截獲日軍的軍用物資,並破壞了日軍在祁陽的一個駐點,還俘虜了8名日軍,取得了不俗戰績。經過協商,胡中桂帶領全營官兵整體加入蔣伏生的自衛隊,後勤供應則由蔣伏生負責。隨後,這支國軍部隊開進了掛榜山區,駐紮在鍾家嶺一帶的村莊裡。

飛行員白爾文也隨他們來到鍾家嶺,並得到了總指揮蔣伏生的熱情款待。蔣伏生三次在家中宴請白爾文。白爾文很能喝酒,他一邊喝酒一邊給大家講一個同僚因醉酒而失事的故事,又向蔣伏生介紹飛虎隊的情況,還說自己因為熱愛中國而參加了援華航空隊。
1944年10月下旬,蔣伏生派人通知白爾文,說要派人護送他去郴州——第九戰區長官司令部當時在那兒。臨行前,蔣伏生再次設宴為白爾文餞行。席間,蔣伏生說自己新成立抗日自衛隊,急需武器彈藥,希望白爾文回基地後向上面反映,空投一些軍火到這裡來。白爾文表示一定盡力爭取,並約定:「我要親自來這裡空投武器。如果飛機繞飛三圈,那就是我的飛機。」
幾天後,蔣伏生派了一個連的兵力護送白爾文去郴州,翻譯陳秋雲隨行。因為要穿過日軍封鎖線,都是夜晚行軍,走了半個月才到達郴州。之後,白爾文從郴州坐飛機前往湘西芷江機場的飛虎隊基地。

白爾文回去後,大約向上面說了蔣伏生和祁東抗日自衛隊許多好話。1945年2月,美國盟軍在華司令部派了一個5人聯絡小組(其中包括1名中國翻譯),從湘西芷江經黔陽、邵陽等地,徒步來到祁陽掛榜山「祁東自衛區總指揮部」。他們來祁陽的目的,一是培訓自衛隊幹部,二是提供物資援助。他們的到來,極大地鼓舞了抗日自衛隊的士氣。
據當時擔任祁東自衛區總指揮部秘書的龍驤回憶,盟軍聯絡組達到祁陽之後,飛虎隊飛機先後6次飛臨掛榜山空投物資,其中5空投成功,1次因天氣原因被迫折回。空投物資包括槍枝彈藥、醫療藥品、通訊器材、食品罐頭等。空投場面十分壯觀。自衛隊事先在白鶴觀附近較為平坦的山坡上,用白布擺一個30多米大的十字架作為標識。飛機飛臨掛榜山上空,即作低空盤旋,發現目標後,從機尾拋出裝有軍用品的紅色降落傘。地面上的自衛隊員和圍觀群眾,隨即一片歡騰雀躍。據說,飛機在空投物資時,還真盤旋了三圈,所以許多人堅信擔任空投任務的飛行員正是白爾文。
中國人喜歡用「義薄雲天」來形容某個人非常有情有義,正義之氣直上高空。把這個成語贈給美國人白爾文和飛虎隊,顯然非常貼切。(文/謝志東)

【參考文獻】
1、陳秋雲《在祁東自衛總隊避難的美國飛行員》
2、龍驤《美國盟軍五人聯絡組在祁陽掛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