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族武士有名有權,為何日本戰國時代要自降身價,"下海"做海賊?

2020-08-10 千經不盡理復來

日本的漫畫風靡亞洲,其中有一本更是吸引了大多數青少年的目光——那就是《海賊王》好動、活潑的青少年們被漫畫中義氣、熱血的海賊們所吸引,崇尚著漫畫中一往無前、充滿未知冒險的航海世界。殊不知,在日本的歷史中,的的確確有著海賊的存在,在那個海賊自由時代裡,那些海賊又是否是真的如漫畫中描述的那樣,是因為嚮往著廣闊自由的大海才做海賊的呢?

一、海賊並非奸淫擄掠、燒殺搶奪

近來,在我們觸目可及的影視作品中,海賊的形象通常是乘著懸掛骷髏旗的巨大船隻,船上滿滿的人手持火槍,見人就殺。這些都是影視作品給我們帶來的關於海賊的刻板印象,且我們也通常將日本倭寇與海賊混為一談,但對於此,其實是沒有充分的證據證明二者為一體。

日本平安時代(794-1192),海賊多數指在水上搶奪官方運輸物資的沿海居民;中世時期,海賊的主體組成部分產生變化,大量的豪族、武士參與其中,並且逐步成為核心。

而日本海賊在《肥前國風土記》中有記載早在景行天皇時期就有出現,只不過那時海賊行為還與部落間的戰爭混為一談,並未明確區分。

與如今大名鼎鼎的索馬利亞海盜相似,當時的日本海賊也是通過在海路設置關卡,以「警固料」、「帆別錢」、「馱別錢」等各種形式向過往的船隻徵收過路費。有點像影視作品中的「買路錢」,你從人家的地盤上過就要留下過路費,但是你用的又是公共的地盤,所以法律就是這樣違反的。

海賊從國家政府那裡竊取海路來進行強買強賣,所以謂之為「賊」,但他們又以「海上大名」自居,意圖構建海上權力體系。但其實,不論海賊在海上如何稱王稱霸,終究也難以掙脫與陸地的關係。所以他們又常以傭兵、家臣等形式同真正的將軍大名聯合,利用自身強大的海路關係網與能力儲備,實現陸地與海洋的強強聯合。

海賊的存在使需要進行海上作業的從業人員的生命及財產受到了很大的威脅,但是這其中有利也有弊,看過武俠作品的都知道,草山流寇中也有那義薄雲天之人。海賊在政府難以涉及的大海上起了一定的維穩作用,雖然收取了一定費用,但也能夠確保地區的穩定與經濟發展。海賊不能說一定是好的,也不能說一定是壞的,社會中有太多的灰色地帶,海賊在保全自身的前提下在其中不斷遊走。

二、海賊群體由於武士的加入逐漸成為海上的主要政權

鎌倉幕府滅亡之後,日本陷入了混亂之中。這時候,大量的豪族武士開始加入投身於海上運動,許是這些豪族武士起了作用,海賊活動開始由最初的普通暴徒轉化為海賊武士。而部分未轉化的暴徒則開始頻繁入侵搶奪周邊地區的財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倭寇。

其中,受倭寇侵害最深的當屬朝鮮半島跟中國,在歷史記錄中也可詳見,關於倭寇入侵的事件是逐年遞增,可見,到了後期倭寇已經從海賊中分流了出來,進行海陸兼併的掠奪活動。

而此時的海賊,與成為倭寇的浪人們不同,如今的海賊成員有大部分是日本豪族武士,他們有著一定的見解與知識,並不把燒殺搶奪等普通的掠奪之事列入自己一生中必做的願望清單。

豪族武士們清楚這樣的海上武裝力量存在著可利用的地方也有著自己的謀劃,故海賊武士們內部開始有了約束管理的力量存在。然而,只要是與人存在的地方就會有鬥爭,海賊說到底終究是賊,即使是一個劫富濟貧的賊,警方通緝名單上該抓你的還是會抓你。

當時瀨戶內海地區規模最大的海賊糾結戰船數千艘,通過不斷地侵擾周邊沿岸居民與過往船隻來獲利,而這個讓居民們百受侵擾的大海賊團的頭目藤原純友,原是受朝廷欽命的清剿海賊的朝廷命官。他在清掃海賊的同時,將收降的海賊們整編,最後自己成了割據一方的海賊大頭目。

同樣相似的還有伊勢平家武士,靠著打擊海賊而獲得朝廷貴族的賞識,進而接近朝廷中央,然而在後期掌握陸地勢力的同時,將海上的經營私有化,控制了當時部分海域的主要海路。由此可見,戰國時期日本陸地上的將軍大名對大海的覬覦並不會少,甚至可能他們人人都有著一顆當海賊王的心。

三、海賊的附加好處吸引著陸地上的將軍大名

在過去,日本武士階級的人會有土地可進行耕作,即使沒有土地,也會有一定的俸祿,可以說,當時的日本武士是一份收入可觀的鐵飯碗,而他們又是為何放棄這樣一份好工作落草為寇,去海上當海賊呢?海賊當真比將軍大名的名頭還吸引人嗎?

1、當海賊成為日本當時的一種政治手段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島國,而作為一個典型的列島國家,日本自古以來的海洋活動就十分的頻繁,並且相關水路設施網絡十分齊全。在過去,日本各地每年都是需要繳納一定的貢物送至京都或者各地,而這時水上運輸交通就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長此以往,日本的海上運輸經過不斷的發展累積,其每年的通航量與日俱增,所產生的巨大利益額外地促進了日本社會經濟的發展。但正是由於海洋領域的擴寬,日本陸地的土地私墾跟兼併現象頻發,大量普通農民失去土地成為浪人,沒了賴以生存的土地,走投無路的人們開始轉戰海上,與陸地上的貴族作鬥爭。

但是由於海上運輸是日本重要的對外交流通道,若海洋領域長期被暴徒海賊握在手中,那是一定會影響其社會發展的。在足利義滿時期,日本幕府開始致力於恢復同中國、朝鮮之間的關係,並於1404年遣派船隻同中國進行貿易。隨著雙方的貿易往來越來越頻繁,改善周邊海域的安全情況就成了重中之重。大量的地方勢力被徵召,海賊逐漸成為半合法的海上護航組織。

隨著海賊逐步地從陰暗的角落中走出,海路運輸的需求也日益增大,且因為這時海賊起的是保護式的姿態,武士們也逐漸加入其中,或是成為海賊、或是成為官方海上警固保護過往船隻。

日本戰國時代是群雄肆起的時代,當時日本各地的大名紛紛崛起,而海洋領域在日本的社會發展中起了不小的作用,海賊一時風頭無兩,甚至到了可以跟將軍大名相制衡的地步,故海上的歸屬也成了大名們必爭的地盤。

隨著海賊的趨向光明化,大名們的觸手也紛紛伸向其中,其麾下的武士們自然是馬前卒。到了後期,海賊與將軍大名演變成了家臣與主人的關係,海賊也成為戰國大名的一股不可忽視的軍事力量。

2、海賊不可忽視的利益吸引著陸地上的武士大名

在日本官方增設海上警固之後,由於普通商戶無法得到官方特別任命的警固保護,所以就只能通過與警固或海賊的私下金錢交易來獲得生命財產的相關保障,日積月累,這成了海賊一筆不菲的額外收入。慢慢地,海賊將其發展成為主業,不再被動等商戶前來求助,而是主動出擊收取過路費,也就是「警固料」。不光如此,海賊還在海上設置了阻礙自由的關卡,從而掠奪過往船隻的錢財。

由於日本地理位置的原因,整個國家的海路交通十分重要,且使用率十分高,所以海賊從中獲取的利益是相當可觀的。這樣也就不難理解為何豪族武士們紛紛落草當海賊,畢竟人工作就是為了賺錢,當武士是當,當海賊也是當,有時候利益是足以蒙蔽人的眼睛的。

海賊最初是由於日本社會動蕩,生存難以維持而產生的群體,但在日本社會逐漸轉好、官方政府對海賊的態度也從松轉嚴之後,海賊的的自由生活空間逐漸縮小,也將海賊的自由時代至此終結。1588年豐臣秀吉欽定《海賊停止令》,並且同步頒布了《刀狩令》宣布強制收繳一般百姓的所持武器,從根本上瓦解了海賊的獲利方式,並且將海賊頭目逐漸收編勸降,徹底控制海賊力量。

海賊是因為日本社會動蕩不安而產生,最終也因為其社會的安定而被瓦解,海賊從最初的暴民到警固,再到海上大名,從侵略百姓再到保護百姓,這一步步的發展都說明了一個群體的好壞不在於虛名,而在於其的使用方式,或許他們只不過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或許他們在權力的漩渦中不斷搖擺,但如今日本海賊早已被瓦解,消失於卷卷海渦之中。

參考文獻:

《日本史》

《日本戰國史》

相關焦點

  • 日本戰國時代,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在日本,戰國武將這個名詞要到江戶時代以後,市面出現軍記物類別的小說後才誕生,也正因為這個緣故,戰國武將一詞才沒有明確的定義。那麼,日本戰國時代的主角當然是戰國武將,可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
  • 日本戰國時代,他們是與武士不同世界的人,同樣是戰果的重要組成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他們是與武士不同世界的人,同樣是戰國的重要組成日本戰國時代,會成為大名的助力,除了在外賣命的家臣和士兵外,還有一種群體同樣會為大名服務,有所不同的是,他們在工作期間基本不會「拋頭露面」,這個群體就是忍者。他們會依照戰國大名的命令,有時巡迴各地搜集情報,有時要潛入敵陣後方發動擾亂作戰。
  • 日本的歷史上誕生了諸多名兵器,戰國最常見的武器卻不是武士刀?
    日本武士是日本歷史上的階級,也是現在一種十分著名的文化,其中極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這是日本武士刀。日本武士刀是從唐刀的基礎上改造而成的,在長久的歷史當中逐漸發展改良至今,如今已是世界三大名刀之一。日本刀鋒利輕巧,主要的攻擊特點為快、狠。
  • 日本戰國,四國為何實力不強?看看戰國初期的局勢就明白了
    摘要:日本戰國,四國為何實力不強?看看戰國初期的局勢就明白了日本戰國時代,相比於九州地區,四國地區明顯離京都更近,但四國四面環海,地理上也疏離於政治與經濟中心,整體陷入極為混亂的交戰狀態,由於交戰方勢力相當,一直處於互相牽制的尷尬局面中。
  • 日本戰國:上杉謙信時期,越後豪族為何屢次叛亂?
    1556年上杉謙信回歸之後,豪族之間亦自知除上杉謙信以外,再無一人有足夠的威望統領越後。為防止謙信再次出走,各豪族紛紛應謙信之要求送上誓書與人質,上杉謙信的中央權力得到了極大的加強。而武田信玄企圖利用大熊朝秀之亂分化越後的計劃也就此宣告破產。值得一提到是:大熊朝秀雖然背叛了上杉謙信,卻對武田家忠心耿耿。
  • 日本戰國時代,貴族優雅華麗?填飽肚子更重要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貴族優雅華麗?填飽肚子更重要戰國時代對於公家而言,是一個極為殘酷的時代,武士掌權後,公家名存實亡。其實不只是公家,天皇同樣如此,武士掌權後天皇越髮式微,只能牢牢把持文化、祭祀,確保自己作為精神象徵不變。
  • 日本戰國時代,農民膽小懦弱、無力自衛?膽子大得超乎想像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農民膽小懦弱、無力自衛?膽子大得超乎想像各位有沒有看過日本黑澤明導演的電影《七武士》?這部1954年上映的電影,是一部以日本戰國時代日本農村為背景的古裝片,描述農民們不堪盜賊侵襲,於是僱用七名武士保護村莊。
  • 日本戰國時代,武士的愛情觀讓人羨慕和詫異,後人:有點亂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武士的愛情觀讓人羨慕和詫異,後人:有點亂日本戰國時代,結婚往往是政治婚姻,大部分武士無法自主選擇。特別是擁有繼承權的武士,更沒有資格自主選擇,只能等待家督或者家臣安排。但就算如此,也有武士為了愛情而燃燒熱情、甚至冒著生命危險付諸行動。戰國時代的婚姻往往是政治婚姻,很少人能自由戀愛。不過戰國武士們同樣一樣是人,也會為了愛情而心煩意亂。不過其中也有武士能夠順利地與自己喜歡的女子結婚,這在當時算是驚世駭俗,當事人需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才能達成目的。
  • 盤根錯節、階級固化,為何日本戰國統一「小地方」要花二三代?
    上到皇帝,下到地方豪族,這種情況屢有發生。而日本自然也不會例外,分家之後為了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就會締結姻親。如此一來,兩個家族就捆綁在了一起。日本所謂的「小地方」,都是由這些名將或者皇室之後所統治的。他們本身也有一定的勢力,還有親家和本家的支持。雖然想要悍然發動戰爭很難,但是屬於他們的隱形資源實在是數不勝數。
  • 日本戰國時代,什麼是上洛?戰國大名為何期望上洛?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上洛有區分?目的不同上洛方式也不同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除了對內穩定局勢,排除異己分子,對外逐步擴張增加自家實力外,最讓這些大名魂牽夢繞的就是上洛。當時,有實力的大名都希望通過前往京都達到目的,這才有了影響日本局勢的上洛。那麼,什麼是上洛?戰國大名為何期望上洛呢?所謂的上洛,意指朝日本京都移動的行為。當時日本的首度是京都,日本人模仿中國,稱呼首度為「洛」,因為周朝以後的朝代經常定都洛陽,這極大影響了日本。因此朝京都移動的行為就被稱作「上洛」了。
  • 日本戰國時代,劍術高超的武士,會更有優勢嗎?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劍術高超的武士,會更有優勢嗎?日本戰國時代具備了一個特徵,那就是一邊追求有效率的戰爭技術,一邊又講究個人技藝。對於擁有高超技藝的武士,在求職時,總會讓人刮目相看。那麼,這些武藝高強的武士,真的在大名家會有優勢嗎?
  • 日本戰國時代,最強的十位大名!
    日本的戰國時代,是日本歷史上最為繽紛的時代,戰爭頻仍,跌宕起伏,你方唱罷我登場,令人神往。前不久,在日本國內統計的,日本國民最嚮往的時代。戰國時代僅次於幕末年代,而位居第二位。那在日本的戰國時代,又有哪些大名可堪稱日本戰國時代的俊傑呢?第一位、甲斐 武田信玄。
  • 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士榮耀:「家紋」的歷史與傳承
    我們經常能在大河劇或其他與日本歷史有關的影視作品中見到各種各樣花紋不一、色彩鮮明甚至稀奇古怪標誌的旗幟,這些印有不同樣式的旗幟有時候顯得十分獨特,不僅僅是作為戰場上敵我識別的標誌而使用,更多的是時代的選擇。
  • 「八本日本戰國小說」槍炮,忍者,武士,混亂的時期,點燃的熱血
    「八本日本戰國小說」槍炮,忍者,武士,混亂的時期,點燃的熱血你好,歡迎光臨老弟書屋,關注老弟不書荒,要不試試?1,戰國修羅傳。作者:御宅煙魔。一個機緣巧合之下回到了日本戰國時代,充滿了懸疑,下克上,子克父,臣克君的亂世,主角如何安身立命,如何修身平天下.不一樣的歷史,讓您細細感受歷史滄桑。不一樣的風景,讓您領略戰國風土人情不一樣的寫法,讓您改變歷史人物看法本書絕對不是速成流,所以請耐心期待。
  • 「下克上」的大風口:日本戰國大名的主要來源都有哪些?
    在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自然是歷史舞臺的主角。而戰國大名主要有以下幾個來源:守護、守護代、國人、素浪人和外來戶。下面本鬼人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日本戰國大名的這些主要來源究竟是什麼。守護室町幕府在日本每個令制國設置了守護,負責裁判訴訟、領地分配、徵收稅賦、管理兵役等事務,是室町幕府權力最大的地方官職。
  • 日本人常以「武士」自居,日本武士在歷史上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
    其實,「武士」一開始的含義就是「武官」,日本平安時代(中國隋唐時期)開始實行律令制,有了國家法度,自然有了相對正規的軍隊。 由於日本的國情(山地多,國家不同板塊隔閡比較大,集權較弱),所以各地都出現很多豪族、大名,這些人往下分封,一層一層就形成了一個個的武士集團,這些武士掌握土地資源,成為事實上的地主。 這其實不止是日本,歐洲也一樣,不過歐洲不是叫「武士」,而是叫「騎士」。
  • 日本戰國大名的主要來源之一的「守護代」究竟是什麼東西?
    戰國大名是日本戰國時代歷史舞臺的主角,而戰國大名的主要來源基本分為四種:一是守護、二是守護代、三是國人豪族、四是下層武士。那麼日本戰國大名的主要來源之一的「守護代」究竟是什麼東西呢?室町幕府在日本地方上每個令制國中任命一名守護,負責所在令制國的裁判訴訟、領地分配、徵收稅賦、管理兵役等事務。除了幾個設立不長的探題和鎌倉府之外,守護是室町幕府權力最大的地方官職。不過由於室町幕府本質上是個領主聯盟,地方上的強力守護往往也在幕府中央擔任要職,有些大家族甚至還會兼任多個守護。
  • 日本戰國時代,軍師為何特殊?從白井軍師開始了解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軍師為何特殊?從白井軍師開始了解日本戰國時代,同樣存在軍師這個職務,不過在當時被稱為「軍配者」,簡稱「軍配」。日本軍師戰時佔卜、法術的執行者日本戰國初期,軍師的職務與軍事參謀的形象相去甚遠,他們反而主要負責與戰爭相關的各項祭祀、法術。
  • 日本戰國是村長打架?中國網友為何稱日本戰國是村戰
    摘要:日本戰國是村長打架?中國網友為何稱日本戰國是村戰日本戰國時代,到底是不是村長打架這個問題,在網絡上引來不少大V自媒體參與其中,大家各有自己的觀點,也喜歡和古代中國進行對比。更讓大家津津樂道的,在如此狹小的地區內,還分成68國,打得有聲有色,實在讓人瞠目結舌。
  • 日本戰國時代前期的戰爭為什麼基本是「村長鬥毆」的規模?
    有種觀點認為:被日本人大肆吹捧的日本戰國時代不過是「村長鬥毆」而已。這種觀點出現後便引發了巨大爭議,至今都能在相關內容下看到類似的爭論(撕逼)。而本鬼認為這種觀點算是正確而又不正確。要知道日本的戰國時代廣義上持續了一百多年,戰爭狀態在此期間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在日本戰國時代前期,大部分戰爭的規模基本上就在幾百人左右,而中國明朝同時期的有些村落鬥毆規模則有數千人。由此可見,日本戰國時代前期的戰爭恐怕連「村長鬥毆」都比不上,遭到調侃和鄙視也算是人之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