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客戶端電 12月12日,在2020中國消費·維權論壇上,《中國消費者報》發布《2020消費維權輿情狀況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今年消費維權投訴新特點包括服務投訴增長迅速、網購訴求有所增長、新興行業投訴量大、廣告問題排名居首、直播帶貨問題頻現等。
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官網發布的每季度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數據,從投訴量上來看,2020年前三季度投訴總量比2019年有所增長,同比增長約18.8%,消費者投訴解決率基本持平。
中國消費者報社大數據輿情監測結果顯示,今年1~11月,3月消費維權輿情較多,4月之後走勢相對平穩,時近年底,隨著消費旺季及促銷季到來,相關信息量有增加的趨勢。
報告指出,輿情關注的消費維權問題不同階段有所側重,航空退票、網購、遊戲和教育培訓吐槽最多。其中,第一階段疫情初發,航空退票問題集中。在所有航空退票輿情信息中,23%的人投訴OTA企業,77%的人投訴航空公司。輿情反映的航空公司的主要問題有,退票手續費高、航班取消、拖延退票,以及隨心飛產品不「隨心」。
第二階段為疫情防控中,「線上」消費輿情多。引發輿情的線上消費主要包括網購、遊戲、和教育培訓。網購奢侈品與直播帶貨假冒偽劣陷阱,是輿情關注的主要問題,尤其最近直播帶貨假燕窩事件成為輿情各方最關注的熱點。
第三階段為常態化疫情防控中,住房租賃輿情熱度高。長租公寓用預收的租房貸款進行擴張,大大增加了租客的風險,房東收不到租金,租客被清退,導致了租客與房東之間的矛盾。
為此,報告提出創新消費維權三方面建議:一是通過釋法賦權、依法監管以及制定行業規範等途徑推動和約束新興行業和消費模式進入法治軌道。二是各類主體應清醒把握消費新時代開啟、消費業態和生態重構的良好契機,摒棄慣性思維,未雨綢繆尋求新的突破。三是呼籲企業主體真誠正視消費者的新需求、新動向,切實同步提升服務能力與服務水平,切實保障消費者的良好消費體驗。
此次論壇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中國消費者協會支持指導,中國消費者報社與中國消費網聯合主辦。(工人日報記者楊召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