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當兵差別如此之大?國民黨降軍在朝鮮履歷奇功,率先攻入漢城

2020-12-15 看北朝

在解放戰爭中後期,由於國軍兵敗如山倒加上內部之間的相互不信任,在戰爭中大量國軍部隊起義或是向我軍投誠,如1949年的北平和平解放,這些起義部隊都大大加快了解放戰爭的進程,不過這些看似意志力差,戰鬥力不強的降軍在我軍體系和規範中卻成了一個個王牌部隊,不僅國內打的好,還打出了國門。

朝鮮戰場上屢立奇功的第四野戰軍第50軍就是這樣的部隊,它的前身是原國軍第60軍,在遼瀋戰役中與長春起義之後,經過我軍整編後,軍長也為原60軍軍長曾澤生。

不過雖然這支部隊的前身是國軍的降兵,可在我軍手中戰鬥力卻一點不輸其他兄弟部隊,在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中,50軍先後擊潰了美軍25師一營,又在仙遊裡地區擊退了英軍第29皇家來復槍對第一營。

麾下的149師,還趁夜偷襲的英國皇家重坦克營,其中還有志願軍戰士扛著炸藥包和英軍坦克同歸於盡,使得英軍部隊士氣潰散,四處逃竄,到天亮時,英軍死傷300人,坦克損毀31輛,裝甲車和汽車也被炸毀24輛,這支重坦克中隊基本被全殲。

之後第50軍更是率先攻入了漢城,前鋒部隊一直衝到了37線附近的水原地區,受到了彭老總極高的讚賞。

而之後的漢城南岸防禦戰中,第五十軍更是以一己之力迎頭擋住了美第3師的25師,英第29旅以及土耳其第1旅的進攻,由於聯合國軍擁有火力優勢,在仗打的最慘烈的時候一天就有三到四個連隊全部犧牲在陣地上,僅僅半個月,50軍就已經傷亡過半,全軍能夠投入戰鬥的部隊,只有4個營和4個連的部隊,戰鬥一直到1951年2月,由於傷亡過大,50軍不得不放棄陣地,撤到漢江北岸,繼續抵擋聯合空軍的猛烈攻擊,在短短50多天的漢江兩岸作戰中,50軍共擊殺聯合國軍1.1萬人,擊毀坦克和裝甲車70輛,擊落擊傷敵機15架,順帶還繳獲了17輛汽車和34門火炮,這場仗打下來,使得曾澤生成為了我軍有名的防禦高手。

曾澤生

而誰能想到就在數年前,這支部隊僅是一隻降軍罷了,同樣一支部隊,竟在數年後展現出了不同的戰鬥力和意志力,簡直不可思議。

相關焦點

  • 漢城的黎明靜悄悄:來自雲南的志願軍偏師,率先攻入韓國首都
    天時,就是雲南講武堂的建立,徵兵制的實施;地利,是與法屬越南接壤,便於採購武器;人和,是雲南民族地區民風強悍,青年願意當兵。 1936年,雲南進口40個團武器裝備,武裝6個旅12個團,加上近衛部隊和炮兵團、工兵團等,共3.6萬正規軍、21個保安營、1萬地方部隊。全面抗戰爆發後,龍雲向蔣氏表示:雲南可出兵20萬,支援前線。
  • 實尾島事件:韓國24名特種兵暴動,與軍警血戰攻入首都漢城
    上世紀五十年代,韓戰結束,根據停戰協議,南北雙方以北緯38°線為界分別建立政權,形成了現在北朝鮮、南韓國的局面。然而在和平的外表下,兩國之間都不斷向對方滲透間諜、特工,除了竊取軍事情報之外,還進行刺殺行動。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在蘇聯和美國的影響下,朝鮮和韓國之間的局勢異常緊張,仿佛大戰一觸即發。
  • 三戰三捷,志願軍取漢城後為何不南下?彭德懷:老夫也懂誘敵深入
    第三次戰役韓戰於1950年6月底爆發,這場戰爭來得並不突然,作為北朝鮮一方也有統一全國的理由,但是這場戰爭真正令人驚異的是:隨後局勢發展之快令世界目不暇接。三八線分裂南北漢城曾是朝鮮的首都,漢城在近代歷史上的地位要比平壤更高。自1894年清軍退出漢城後,中國軍隊還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攻入了漢城。
  • 韓戰第3次戰役志願軍佔領漢城:1951年1月5日50軍渡過漢江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1951年1月4日:在韓戰第三次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佔領韓國首都漢城,1月5日50軍渡過漢江韓戰中,志願軍真正勝利的就是前三次戰役。其中第一次和第二次戰役的模式相同,都是誘敵深入以後,全面穿插包抄,切斷美韓軍退路,將他們分割包圍。
  • 陳宇慧評《從漢城到燕京》︱迢迢千裡:朝鮮使者看東亞世界
    這種研究進路,對傳統的中國中心主義之另種片面消極影響,是一種很好的補足。臺灣大學吳政緯博士的《從漢城到燕京:朝鮮使者眼中的東亞世界》一書,又填補了通俗學術讀物中的這一空白。本書的立足點和主要觀察對象,是燕行使團的成員。坊間該領域的歷史著作,通常會從留下了文獻的使團官員、朝鮮士大夫作為切入點。然而作者卻沒有止筆於此,相反,令人印象深刻的有如下若干處。
  • 韓戰美國為何不讓國民黨精銳52軍助戰?麥克阿瑟與杜魯門鬧掰
    韓戰美國為何不讓國民黨精銳52軍助戰?麥克阿瑟與杜魯門鬧掰朝鮮北方軍的勝利,李承晚集團在短時間內直接崩盤,使美國華盛頓當局極為緊張,美國決定對朝鮮進行武裝幹涉。早在朝鮮南方總統李承晚逃離首爾幾個小時以後,美國杜魯門總統就在白宮召見朝鮮南方駐美大使約翰·張,為他鼓勁打氣。
  • 美國人眼中的韓戰10大戰役
    1950年6月25日,也就是70年前的今天,韓戰爆發。美國媒體theveteranssite列出了他們眼中的韓戰10大戰役。三天之內,漢城陷落。2. 烏山之戰1950年7月5日,北朝鮮軍隊與美國特遣先頭部隊在烏山地區遭遇,雙方在這場戰爭中首度交鋒。由於缺少摧毀坦克的重武器,美國特遣部隊寡不敵眾,被迫在混亂中撤退。北朝鮮軍隊成功突破美軍烏山防線。3.
  • 一場颱風揭開韓戰前夕南韓當局的罪惡,別不信,美國都承認!
    在韓戰全面爆發前,南韓當局控制的南部朝鮮,境內有很多的遊擊隊和左翼人士,這些人成為首批被屠殺的對象。而和遊擊隊有聯繫的村莊的居民也成為被屠殺對象。《韓戰:俄國檔案文件》中,記載:「在奉化郡肅青面奔清裡,僅僅是因為遊擊隊曾經過該村,就有20多人被同時槍殺,在永東郡的許古屯,因為村民有民主主義情緒,村中200家人中就有200多人被槍殺。」
  • 志願軍平推到漢城,彭德懷卻下令停止追擊,他在害怕什麼
    這個巨大勝利無疑鼓舞了中朝軍民,中朝軍民發起了熱烈的慶祝儀式,並鬥志昂揚,呼籲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繼續往南前進,把聯合國軍趕下海,1月5日,人民日報第一版頭條為《朝中軍隊發起新攻勢,光復漢城向南急進》,同時,國內湧現各種捐款捐物,踴躍參軍,甚至在功德林改造的國民黨高官們也為志願軍做炒麵。
  • 志願軍50軍,第一支整軍起義的國軍部隊,抗美援朝率先打進漢城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之後,雲南王龍雲立刻宣布出兵10萬人,出動壯丁30萬人,而當時雲南的地方軍隊並不多,也不過十萬之眾。龍雲迅速從法國購買了一批法式裝備,將滇軍60軍擴充到了四萬人的規模,由盧漢擔任軍長,率部開赴前線。最初這支部隊因為裝備精良,軍紀嚴明,被蔣介石派到了武漢閱兵,以鼓舞國人的抗戰熱情。1938年徐州會戰期間,60軍奉命開赴魯南地區。
  • 志願軍攻破漢城後,在李奇微睡衣中發現一封信:向中國軍隊致敬
    從表面看,韓戰是聯合國發動的,從根本看,這是地緣政治的必然結果。朝鮮半島當時的位置十分特殊。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徹底支配了日本,但日本並不是東亞大陸的跳板。一條朝鮮海峽,就是東亞和日本的天然屏障。同時,作為戰勝國的蘇聯,也對朝鮮覬覦已久。一九四五年戰爭結束後,當時大量進入中國與日軍作戰的蘇聯軍隊,在戰後並沒有立即撤離。
  • 韓戰爆發時,韓國如此不堪一擊,朝鮮到底有多少人參戰?
    朝鮮半島原本是一個完整的,但是後來卻被分裂成了朝鮮和韓國兩個國家,分別由蘇聯以及美國管理。朝鮮和韓國自建國的那天起就非常看不慣對方,兩國之間也是經常出現衝突和摩擦,都希望自己可以成為先一步統一朝鮮半島。
  • 解放戰爭之後,臺灣國民黨軍最接近「反攻大陸」的部隊是哪一支?
    解放戰爭後期,國民黨軍敗逃到臺灣的部隊總兵力僅60餘萬,而臺灣人口在1949年共約700萬人,其中有200多萬都是從大陸而來。很明顯,以這樣的兵員水平和人口基數,國民黨軍想依靠軍事力量重返大陸幾乎不可能,但老蔣不死心,一直到上世紀70年代還在叫囂著反攻。
  • 抗日戰爭打的如此艱難,為何韓戰中國卻突然能對抗美國了?
    政權:國民黨僅僅是名義上統一,新中國中央實至名歸。 1,國民黨時期軍閥各自獨立,無法將中國國力發揮出來。 2,新中國政權實至名歸的對幾乎整個中國進行了統治,沒有分裂的軍閥,軍令暢通,保證了國家穩定。方新政府高效,政令統一,保證了政局穩定,使得新中國可以舉全國之力抗美援朝。
  • 韓國英文叫南朝鮮,朝鮮叫北朝鮮,中文為什麼卻叫韓國、朝鮮?
    公元4世紀,中國東晉十六國時期,中央政府對朝鮮失去了有效的控制,高句麗率先在鴨綠江江畔崛起。隨後高句麗向北方發展,控制了現吉林省南部地區。後在洛東江畔崛起了新羅,在朝鮮半島崛起了百濟,與之前的高句麗並存,稱為朝鮮的「三國」。公元7世紀左右,新羅在唐朝的幫助下完成了朝鮮半島的統一。公元10世紀,新羅大將王建發動政變,建立了「高麗王朝「,並統治至公元14世紀末。
  • 國民黨眼中的「旋風部隊」:東北戰場屢建奇功,14天解放海南島!
    最早的說法出自國民黨軍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杜聿明「調離」東北,離職時說過一句話:「在這裡,最難對付的是韓先楚的『旋風部隊』。」 後來,東北的國民黨軍第四綏靖區司令長官兼新編第六軍軍長廖耀湘,被第三縱隊俘虜後,當面對韓先楚說:「韓先生,三縱……解放軍的『旋風部隊』就是閣下指揮的,領教了,領教了!」
  • 朝鮮「38線」的荒唐由來:一個無名之輩,信手把千年古國劃成兩半
    10日,史蒂柯夫將軍的集團軍攻入朝鮮,並迅速向南推進,這可急壞了正在日本「跑馬耕地」的美軍。當時,美軍正忙著全面、徹底地佔領日本,分割利益,離朝鮮最近的部隊都還在600公裡外的衝繩。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急忙命陸軍部儘快拿出一個方案,以阻止蘇軍繼續南下。
  • 《李屍朝鮮》除了喪屍,剩下都是真的
    原因不難理解,韓國作為中國自古以來的鄰邦,在歷史、文化和習俗等等方面都和我們有著諸多相似,反映到影視領域,我們也自然會對其有種親近感。以及《王國》雖然是部架空歷史劇,但幾乎每一處細節都有其現實參照。這部劇不管是場景、服飾、美術還是配樂,每一樣都做得非常細緻。
  • 抗美援朝率先打進漢城的部隊,為何被裁撤的時候,沒一個人反對
    新中國建立之後,歷經多次軍改,很多戰功赫赫的部隊都被裁撤了。每當這些部隊被裁撤的時候,由於各種影響,都會有人反對,但是在1985年大裁軍,50軍被裁撤的時候,卻沒有一個人反對,這是為什麼呢?徐州會戰期間,這支部隊被派到臺兒莊以東地區阻擋日軍,但是由於湯恩伯等部不戰而退,連招呼都沒和60軍打一聲,致使60軍先頭部隊遭到了日軍的伏擊,損失十分慘重。60軍迅速在禹王山一線構築防線,阻擋五萬多日偽軍的瘋狂進攻。27天的禹王山阻擊戰中,60軍殲敵1.4萬人,但是自己也付出了巨大代價,傷亡高達兩萬人。抗戰結束之後,這支部隊被派到了東北進行內戰。
  • 攻佔漢城,彭德懷聽到祖國狂歡的消息,為何寢食不安、又喜又愁?
    1950年12月31日,當世界人民即將歡慶新年來臨的時候,在朝鮮半島卻是另外一種景象,飛機和大炮的爆炸聲似乎在迎接新的一年的開始。位於朝鮮北部成川郡君子裡的一個大礦洞內,中朝聯軍指揮部顯得格外緊張忙碌,工作人員緊張地來去匆匆。這裡不是在準備迎接1951年元旦的到來,而是迎接一場幾十萬軍隊的進攻戰役。互相呼叫的電話聲,滴滴答答的發報聲,交響在這座可容納幾百人的大礦洞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