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部時間11月1日,滴滴出行創始人兼CEO程維在聯合國總部暢談了滴滴的願景。這個中國共享交通的超級獨角獸,希望在2020年之前,率先在平臺推廣超過10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以科技力量提供智能充換電服務,推動新能源汽車的普及。
同時,遠在一萬多公裡外的北京,主打「吃喝玩樂」一站式生活服務平臺的美團點評低調上線了分時租車項目。繼在南京試水打車服務後,美團又一次打起了「四個輪子」的主意。
王興是一個願意不斷試錯並且進取心極強的CEO,但涉足網約車的事情實在令很多人不解。網約車市場,滴滴已是當之無愧的出行霸主,曾經評價第一版滴滴軟體是垃圾的王興如今卻頻頻探頭滴滴後院,是挑戰?尋釁?抑或貪心?
今年10月,滴滴投資人、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曾透露,要把每一輛滴滴快車都變成移動的便利店,售賣零食、飲料、傘具等商品。此前,同為滴滴投資人的王剛也在公開場合透露過要做零售的想法。
王興做網約車的動機或許可以解釋了——焦慮,乃至恐懼。雖然滴滴還沒有正式開闢零售場景,但對方一旦入局,美團將會非常被動;再加上此前傳言滴滴有意投資餓了麼,兩者的結合勢必會產生顛覆性的商業影響,一直與餓了麼死咬的美團無疑會受到致命打擊。
UberEATS帶來的危機感
我們無從得知王興從何時開始意識到滴滴的威脅,畢竟他曾對早期的滴滴軟體不屑一顧;但是看到如今已成長為出行行業巨無霸的滴滴,王興心裡肯定會有一絲遺憾,遺憾沒有早一些採取防禦。
面對外界對美團「不務正業」的質疑和運營模式的看不懂,王興一度用「美團的業務特徵很大是和位置相關」來解釋上線打車服務的合理性。但最關鍵一點,王興其實還提到了Uber在做的外賣業務UberEATS,「Uber也既做了打車又做了外賣,Uber全球有超過20%的訂單是外賣」。
在UberEATS的起家之地美國,帶有UberEATS標識的餐廳已經遍地開花,如同在中國帶有美團點評和餓了麼logo的餐廳隨處可見。即便是不用拼命趕時間,一些Uber司機也能夠輕輕鬆鬆完成3-4單外賣業務。從美國起步,「移動餐車」的UberEATS目前已經將業務拓展到了北美以外的22個國家和地區,成為最有競爭力的外賣服務商。
從網約車市場切入生活服務領域,這讓提供本地生活服務的美團點評警惕起來,體會到一個從更高頻、高效市場切入餐飲外賣市場的巨大威脅。
在UberEATS出來之前,王興一度認為中國O2O企業在餐飲領域的突破是開創性的,並且很有可能助力美團出海成為「東風西漸」的助燃劑,但看到UberEATS業務推出後,王興開始意識到美團的短板。
且不談海外的UberEATS,一旦滴滴下定決心與餓了麼聯手,不僅自己的出海野望會破滅,連國內大本營也將失守。
回顧王興的創業史,校內網借鑑了Facebook,飯否則是Twitter的翻版,初期的美團在產品、商業模式上都和Groupon類似。現在Uber大推UberEATS,將外賣和出行進行結合,對標美團外賣業務但又有美團沒有的東西——「車聯網」。
美國Uber司機送外賣時的從容不迫,來源於他們躺在一張原本就川流不息、無處不在、信息和人流淌著的「車聯網」上;而美團外賣燒錢無數,促使外賣小哥們每天不懼車禍危險開著電驢拼死穿梭在大街小巷之間的,也無非就是這樣一張網絡。
一個未來車聯網的願景
美團不曾擁有但如今卻又很在意的「車聯網」,卻是滴滴的優勢。目前滴滴日訂單已突破2500萬,形成了集合計程車、網約車、順風車、公交等多種交通工具的「車聯網」一站式出行平臺,訂單量相當於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所有移動出行市場總量的2倍。
在美國的Uber可以從容不迫、風風火火做起外賣生意,那在中國的滴滴呢?
如果滴滴從出行市場切入生活服務領域,其優勢自然要比美團和Uber更大,這無疑讓一直信奉「高頻打低頻」、「全集打子集」等降維打擊的王興深感壓力。對於和自己處於同一維度但各方面未必如自己的對手餓了麼,王興可能未必在意;但仰望滴滴,王興卻能深深感受到一個來自更高緯度、看似毫無冒犯之意的公司的巨大勢能。
同樣是車聯網的生意,滴滴從網約車平臺延伸到O2O,美團從O2O平臺延伸到網約車,顯然前者所處的維度更高。
年初,程維在回顧滴滴4年來的成長時表示,希冀「有一天網際網路會連接所有的車,連接所有的交通工具,會有一個雲端的大腦,會綜合地調度提高整個城市出行的效率,提高每一個用戶出行的體驗」。
而如今的滴滴,早已超出了「打車軟體」的簡單範疇,正在朝著全球智慧交通解決方案提供商的全新定位闊步邁進。今年滴滴新成立了智慧交通FT團隊,將和各地政府一起攜手打造智慧交通體系,讓整個城市的交通效率更高,公眾出行的體驗更好。
滴滴在加州矽谷成立的滴滴美國研究院,將研究重點放在大數據安全和智能駕駛兩大核心領域,通過智慧交通技術能夠對大量汽車的路線進行集體優化。據了解,滴滴出行旗下的子公司滴圖科技正在申請導航電子地圖製作的甲級測繪資質,滴圖科技的誕生意味著滴滴對數據主導權的宣示,而數據,正是車聯網的未來。
在車聯網的加持下,未來滴滴將成為一個大數據驅動的科技公司。滴滴的價值和強大的數據力量將不止在於目前能看到的交通出行和規劃,而是幫助所有人更好地了解我們所生活的城市,提速智慧城市的建設。
面對充滿無限可能性的滴滴,或許可以理解王興的緊張和壓力了。進攻是最好的防守,美團挑戰滴滴的主營業務,不單純是貪心、好戰,更多是抱著與其等待來自高維度的對手將戰火燒到自己的陣地上,不如先打出去、布局高端的心態做網約車,不求打倒對方,只盼當滴滴切入美團的後院時,能保住一畝三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