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成立有一批和尚功不可沒,為何像太虛、空仰等高僧參與其中?

2020-12-19 地平線薦賞

我們回望歷史,華夏大地歷經過一場場壯闊波瀾的復興大業,而傳入中國2000多年的漢傳佛教同樣宗風重振、正法再續。在此期間,佛教界可謂是高僧輩出、大德屢現,他們皆心存佛祖悲智,挽狂瀾於傾倒,扶國家之將傾,創造了中華佛教的新紀元。

現在,小編把時間拉回至清朝末年,當時的中國瀕臨亡國,而處於內憂外患深重的漢傳佛教,也面臨日益衰微的境地。在八國聯軍入侵以後,驚魂未定的大清王朝,受堅船利炮所迫向列強賠錢割地,同時也喚醒了一批有志之士決心向西方列強學習的運動。

1901年,大清政府相繼實施新政,尤其是推行經濟、軍事、政治和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方針。其中,有一項叫「廟產興學」的舉措,可以說幾乎是給中國境內的所有寺院、僧眾以及佛教發展帶來了滅頂之災,造成的損失一點都不小於佛教史上的幾次「法難」。

為了貫徹朝廷實施的學習西方先進科技的政策,首先,就要興辦一些學習新式西方教育的學堂。其次,辦學堂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教育經費,可當時大清朝的財政收入都用於了賠款,根本拿不出錢來辦教育,於是社會的朝野上下就把目光鎖定在了佛門之地。

就這樣,全國各地紛紛以興辦教育的名義,大肆強行佔用或吞併清淨之地的寺廟財產。當時,許多寺廟都被改成了學堂,大批僧尼被迫還俗回家,也有僧人躲進深山叢林,涉及整個中國大大小小的寺廟有5萬家,出家僧尼80萬人。此時,佛門面臨毀滅的危機,

根據張之洞制定的「廟改堂」方案,只要拿出其中的三分之一,那就有10000多座寺廟被轉為學堂。另外,每座寺廟都有一些大小不等的土地,這些土地的租金可以用來維持日常教學的經費。就在這時,中國思想界湧現出一股讓人意想不到的思潮。

清末一些有志之士以及一些維新派人士,這些人個個都對佛學有很深的研究,不論是維新派,還是改革派,他們都設想用佛學思想來抗衡西方思潮,並且利用佛學教理來填補因儒學衰落而留下的空白,甚至想通過佛學為我們中華民族未來尋找一條出路。

於是,國內大批著名文人和學者投入到佛學研究,比方說:維新派的康有為、梁啓超,改革派的章太炎等。這些人都相信佛學可以將災難中的中國拯救出來,佛學就成了當時的一門顯學。所以,佛學在當時大行其道,在整個東方世界拉開了一場佛教復興的序幕。

然而,誰也未曾料到,這股佛學復興之路的思潮,卻僅僅在文化界、佛教界當中曇花一現,並沒引起社會上各階層人士的共鳴。但是,雖然佛學救國的努力志向失敗了,可是中國佛教的發展卻出現了一些復興的契機,這個契機的出現要得益於一個人的出現。

楊仁山,本名文慧,1837年出生在安徽石埭,中國近代佛教改革派的先驅者,中國近代佛教復興的推動者之一,被人們盛讚為「佛教復興之父」。27歲那年,他拜讀了《大乘起信論》,從此便與佛教結下一生的不解之緣,後來成了中國近代的著名弘法大居士。

楊仁山作為一個虔誠的佛教徒而言,他目睹了當下佛教自打清朝以來,逐漸開始步入衰微,令他倍受傷感。究其原因,他認為這跟佛學經典的散佚,以及佛法的流通不暢,是造成佛教衰敗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當時國內的很多寺廟甚至沒有佛經可讀。

1866年,楊仁山發願要恢復刻經事業,便聯合一批同道在南京創建了「金陵刻經處」,並把自己的住宅捐出當作刻經處的工作之所。工作重點多以佛學研究、刻經和佛法弘揚為主,其中包括:刻錄經典、辦《佛學內刊》、編撰佛教經典《藏要》以及經典的流通。

刻經處成立之初,楊仁山從各地收求佛法經典,將其刻印下來。據統計,僅從東瀛就帶回來280多種已在中國遺失的隋唐佛經典籍。另外,他主持金陵刻經處45年以來,先後刊刻佛典465種,共計3300卷。這些刻本,版本精良、刻印精美,被後人譽為「金陵本」。

正是在這樣一個佛教復興的潮流之下,中國湧現出一大批社會名流和有影響的思想家,這些人無不熱心佛教事業,並且非常關注佛教所面臨的諸多問題。比方說:1914年之時,魯迅為祝賀母親60歲壽誕,捐了60大洋給楊仁山,讓其用來刻印《百喻經》。

當時的僧尼大多罔顧戒律、不學無術,楊仁山深感要振興佛學必須從培養人才入手。1908年,他在刻經處的基礎上新創辦了一所「祗洹精舍」。據說,精舍培養出一批佛學人才,包括:歐陽竟無、太虛等高僧。後來,楊仁山成了真正佛教研究領域的帶頭人。

鑑於楊仁山所做出的弘法成就,他贏得了中國僧、俗二眾人士的敬重,甚至有一些出家僧尼和在家居士們,每一次見到他都會五體投地、頂禮膜拜,在這些人裡面,不乏有一些大德高僧的存在,比方說:在當時頗具聲望的大德高僧月霞法師就是其中之一。

1911年,武昌起義的前2天,楊仁山大居士不幸因病駕鶴西去,到了他生前一直嚮往的極樂世界。後來,其遺體歸葬金陵刻經處的庭院當中,並建塔紀念。這時,中國處於風起雲湧的大潮之中,不少愛國僧人先後投身其中,著名的有宗仰上人、太虛法師等出家人。

宗仰,也有人稱其為「烏目山僧」,他極力推崇華嚴宗和唯識宗的宗風理念,而且,他覺得這兩大禪宗流派能賦予廣大國民以勇猛、無畏的氣概,重拾我中華民族昔日之雄風。

1903年,宗仰因公開發表一些反朝廷等愛國言論,被清廷列入通緝黑名單,無奈他只能逃亡日本。而恰巧在此時,孫先生同樣在日本避難,於是他便慕名前去拜訪。從此以後,他不管是在經濟上,還是在精神上,他一直都在全力支持孫先生的偉大事業。

1910年初期,22歲的太虛與愛國僧人棲雲南下廣州,並與當地的一些愛國人士結識相交,而且,他們二人還積極參與這些志士們發起的秘密集會,包括幫他們傳遞一些信息等地下活動。

1911年4月,「黃花崗起義」失敗,棲雲法師被清廷爪牙抓獲,而太虛所幸躲過一劫,被迫逃離廣州躲入佛門清淨之地。接下來,「武昌起義」爆發以後,全國各地都積極響應,位於浙江、上海等地的僧人團體紛紛組織僧侶軍團,參與推翻清王朝的鬥爭當中。

1911年12月25日,孫先生從歐洲乘船回到上海,這時的宗仰上人親自前往碼頭迎接他到哈同花園。在此期間,他還與伍廷芳、蔡元培等30多位愛國人士會晤,共商建國大計。

幾天之後,孫先生一行在南京成立民國政府,宗仰當初的夥伴一個個都成為了達官顯貴,而他卻選擇了告別城市的喧囂,重返叢林之地弘法利生和專心修行,成為復興南京古剎棲霞寺的第一祖師。受社會激蕩的影響,佛教界也湧現出一股改革潮流,一些佛教社團應運而生。

1912年,太虛晉見孫先生,並得到政府贊同在南京創立中國佛教協進會,成為中國歷史上首個全國性的佛教社團。然而,這個新成立的佛教組織卻僅僅生存了幾個月時間,就消失在者歷史的長河當中。但是,卻拉開了中國現代佛教改革的序幕。

漢傳佛教經歷明、清兩朝的衰落,到民國成立,大乘佛法裡提倡的積極入世、弘法利生,幾乎消失,變成了鬼神化和山林化的大眾信仰,踏上了一條所謂的「香火宗教」或「香火道場」之路。僧眾們注重法事,把佛教變成了跟人生、社會遠離的「死人信仰」。

佛教沒落另一個原因是戒律的喪失,大多寺院成了子孫性質的私人叢林,做一些趕經、做懺的法事,佛教的修行體制隨之丟棄。然而,少數眼光遠大的大德意識到中國佛教再不改革,必將被時代的洪流所淘汰,而在這當中太虛就是這場變革的推動者。

太虛,小編相信對佛教稍有了解之人一定不會陌生,他倡導的「人間佛教」至今還在中國佛教界盛傳,但也有人說他離政治太近。不過,他的事跡依然被後人傳為佳話,尤其是他當年為了理想引發的衝突事件影響深遠。至於後續內容,小編會在下文分解,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農曆臘月十八恭逢近代高僧太虛大師誕辰紀念日
    太虛大師(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武漢佛協提供)太虛大師(1889~1947),近代高僧,民國以來佛教革新運動之倡導者。俗家姓呂,乳名淦森,清光緒十五年(1899)臘月十八日出生。光緒三十年(1904),十六歲時,於蘇州小九華寺出家,後依寧波天童寺寄禪老和尚受具足戒,與圓瑛法師私交甚密。十九歲時在西方寺閱讀藏經,讀《般若經》而有悟境。後遊學於楊仁山主持之祇洹精舍,與歐陽漸、梅光羲同學。因受時代思潮激發,遂主張革除佛教積弊以弘教護國,進而興國救世。
  • 甘作地藏孤臣,弘一法師最後的堅守,以及虛雲太虛印光法師的歸宿
    而距離我們現在最近的僧寶自然當屬「近代四大高僧」,也被合稱為「民國四大高僧」的四位法師,分別虛雲,弘一,印光和太虛。這四位高僧雖然都已經圓寂多年,但他們對我國佛教所做出的貢獻卻是罕有人及的,現代的高僧大德幾乎都是出自於他們門下,尤其是虛雲老和尚,可見他們的影響力並不會因為他們的離去而減弱,相反都成了後世的楷模和偶像。
  • 恭逢禪宗泰鬥虛雲老和尚圓寂紀念日!緬懷一代高僧禪心悲行
    編者按:虛雲老和尚,近代高僧,以禪功和苦行為人所重,傳法曹洞,兼嗣臨濟,中興雲門,匡扶法眼,延續溈仰,以一身系五宗法脈,也是中國近代佛教代表人物之一,與印光大師、弘一法師、太虛法師並稱為四大高僧。虛雲老和尚雖為禪宗巨匠,卻常教人老實念佛。
  • 當年,聖嚴、白聖和星雲以各種手段去對岸,3人為何要如此行徑?
    惟賢法師,民國初年在四川蜀地出生,1936年考取太虛創辦的漢藏教理院,很快,他取得了年紀最小卻回回考第一的成就。為此,受到了太虛老和尚的關注和器重,把惟賢安排在自己的身邊修行。然而,在大師身邊親近了10年以後,他離開了大師的庇護。
  • 怡藏法師:繼承太虛大師思想 弘揚彌勒大慈精神
    編者按:11月11日,2020雪竇山彌勒文化節在寧波奉化雪竇寺龍華廣場盛大開幕,這是雪竇山彌勒文化節連續第十三年舉辦,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浙江省佛教協會會長、雪竇寺方丈怡藏大和尚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本屆雪竇山彌勒文化節適逢太虛大師誕辰130周年,太虛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與彌勒菩薩人間淨土思想是一脈相承的
  • 千年古剎中發現神秘地宮,專家打開後,一高僧莊嚴枯坐其中!
    不過好在新中國剛好成立時,看著法王寺全體破損嚴重的樣子,為了保護文化遺產,政府特意拿出一筆款項,招募人為法王寺修補,修補完了之後還要對其進行保護。自從我國經濟水平發展起來後,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跟著起來,手上有點閒錢的,都會去旅遊了,所以這法王寺的香火也跟著變得茂盛。
  • 抗戰前日本和尚在中國!有高僧大德,更有戰爭幫兇
    抗戰前日本和尚在中國!有高僧大德,更有戰爭幫兇 2020-12-07 10:48:20 虹攝庫爾斯克
  • 太虛法師:16歲出家,星雲大師繼承其「人間佛教」,死後心臟不壞
    太虛法師,民國四大高僧之一,1890年出生於浙江海寧一個木工家庭,法師還在襁褓之中,父親就撒手人寰了,5歲時,母親拋下兒子改嫁他鄉。一個孩子,從小就失去了世界上最溫暖的愛——父愛、母愛。後來,外祖母看其可憐,將他收留。
  • 馬皇后去世,朱元璋為何要挑選各地高僧,並派去藩地
    當初馬皇后去世,是朱元璋下令,在全國挑選高僧,並將他們分派到各藩地,姚廣孝這才在北平認識了朱棣。那麼朱元璋為何要挑選各地高僧,並派去藩地呢? 根據《明史》記載:「高皇后崩,太祖選高僧侍諸王,為誦經薦福。」就是說馬皇后去世,朱元璋便挑選各地高僧,並派去藩地,讓他們帶領各位藩王,為馬皇后誦經薦福。
  • 佛門大電影《獅子吼》首映倒計時:八大寺院參與攝製,近300名僧人...
    一位普通的和尚敢於評判佛學權威的著作,震驚了佛學界。熊十力讀後也盛讚該文「是用心人語,非浮士口氣」。對於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青年遁入空門,不少文學界的知心朋友如田漢、李焰生等曾為他惋惜,並勸他舍戒還俗。但巨贊法師堅定信念,認為自己對佛教已深有感情,並認為東南亞各國多倌佛教,如能做好這方面的工作是很有意義的。
  • 賢二機器僧:漫畫小和尚到智能「高僧大德」
    賢二機器僧的主體功能也確定下來了:它未來會具有語音交互、視覺感知和自主學習能力,長相酷似動漫版賢二小和尚,最擅長的是和信眾交流佛學知識。但因為畢竟是小和尚,知識有限且智能不強,還需通過不斷自主學習以及迭代開發變得更聰明。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研討會還有一名特殊來客:湛廬文化的總編輯董寰。
  • 萬古神帝:天初文明之禍有妖族太虛大神參與,會是誰?
    簡介:目前,在天初文明中已知的太虛大神只有天狐姥姥一人,最強者為煜神王(作者口中的專科無量境,具體情況未知,但應該比神尊弱,比太虛大神強),第三人是境界未知的漣公子,此後,在境界上就得數張若塵、餘神君這一群人。
  • 揭秘賢二研發背後:如何從漫畫小和尚到機器高僧
    緊接著,賢書法師和我聯繫,希望有更多力量參與其中,很快大家定在2015年7月30日召開第一次研發討論會。來自全國各地的機器人研發各路精英豪傑匯聚龍泉寺動漫中心,大家被研發歷史上第一個機器僧的願景鼓舞著,摩拳擦掌,期待在機器人小和尚的研製過程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釋永信是得道高僧,為何世人對他卻毀譽參半?老梁的解釋一針見血
    釋永信是得道高僧,為何世人對他卻毀譽參半?老梁的解釋一針見血武漢疫情肆虐大地之際,釋永信帶領下的少林寺,秉承千年傳統,向湖北防疫一線捐贈了100萬隻口罩。此番善舉可謂是大手筆,釋永信不愧是得道高僧。阜陽與河南頗有淵源,地緣文化上還是比較接近的。從小到大,小劉對於少林武功傾心不已。於是,小劉做了一個破天荒的決定:削髮為僧。可是小劉家裡人卻很不理解他的想法,崇仰佛法沒什麼錯,削髮為僧就難以理解了。畢竟,當了和尚就與娶媳婦生孩子算徹底拜拜了。小劉意志堅定,索性來了個說走就走的旅行。父母還沒反應過來,小劉已經頭髮剃了待在少林寺,換了個新馬甲:釋永信。
  • 為什麼濟公和尚瘋瘋癲癲,吃肉喝酒卻是一位得道高僧
    南宋高僧,後人尊稱為「濟公活佛」。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瘋癲。初在國清寺出家,後到杭州靈隱寺居住,隨後住淨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舉止似痴若狂,卻是一位學問淵博、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濟公活佛有名句「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大家都熟知這前半句,卻不知還有後半句是「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濟公的獨特性他有自己獨特的原因。
  • 近代最有才氣的高僧,為何被罵「渣男」?留下一首歌紅了104年
    如果民國初年有「流行歌曲巨星」的概念,那麼李叔同就是第一個巨星。圖:李叔同(中)為中國第一首學堂歌《祖國歌》作詞。最初的音樂雜誌《音樂小雜誌》,李叔同為了創立了;第一個五線譜作曲,在引進一臺鋼琴的也是他。李叔同可以說是中國現代流行樂的鼻祖。李叔同是畫家。
  • 小和尚參不透「色即是空」,高僧以洞房詩點化,大悟後留28字經典
    古代僧人有很多高知識分子,這些僧人在大徹大悟之後有感而發,在文壇上留下了很多優秀的開悟詩,詩內也蘊含著這些詩人修煉所得的心經。北宋時期,有一位叫做白雲守端的高僧,年輕的時候,他一直無法得知佛教中「色即是空」是為何理。
  • 農曆十月二十 近代高僧冶開禪師圓寂92周年紀念日
    近代高僧冶開禪師(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冶開禪師重修天寧禪寺(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2014年12月11日,農曆十月二十,是近代高僧冶開禪師圓寂紀念日。 冶開禪師(1852~1922),江蘇揚州人,俗姓許,法號清熔,字冶開。
  • 今日精選|《嫁給一個和尚》作者:羅青梅,公主與高僧的設定吸引人
    瑤英一臉幽怨:本公主不嫌棄你是個和尚,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和尚:……從此,草原上開始流傳佛子和漢人公主的各種故事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的和尚:……後來,和尚為瑤英脫下僧服,此生再未重新穿上主角| 曇摩羅伽(蘇丹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