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不喜歡讀名著?

2020-12-12 夫子星球

「我們看什麼樣的小說需要老師和家長的引領,而不應該不分優劣全盤拒絕。」這選自一高三學生的參賽作文,可以看出,作者其實是希望得到老師和家長的理解。

最近,江蘇省開展了閱讀和寫作大賽,規定高中組初賽的題目之一是《書裡書外》,書指的是名著或理論經典。而這篇參賽作文記敘了小作者求學中的閱讀經歷,從小學到高中讀了幾十本甚至更多的「閒書」。而這些內容很顯然是不被「社會」認可和提倡的,為此,小作者沒少惹父親生氣。

然而,文中提到 「想到那些主角在逆境中成長的樣子,我想,我雖然不能像他們那樣強大,但也要活出自己的精彩。」不難看出,這些「閒書」實實在在推動了作者認真學習,考上了理想的高中,而且整個高中成績也一直在進步。

我不禁疑惑:豐富學習、推動進步的一定是所謂的經典名著嗎?

為什麼讀?又為什麼不讀?

看過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活著》《瓦爾登湖》《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要問為什麼讀?因為有名;因為同學也看了;反正不是「我想讀」;

再問感受如何, 「確實不錯,值得一看」。

總的來說——沒讀懂。

學生應當多讀名著。為什麼?

美國密西根大學教授託馬斯·福斯特認為,讀懂了那些經典書籍,熟悉了那些典型的故事模式,此後再讀其他書籍,就會事半功倍。簡言之就是通過閱讀經典,獲得閱讀的愉悅,順便掌握寫作的技巧。

董卿告訴你,什麼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多讀經典,才能對詩詞信手拈來。

語文老師說,在藝術建構的獨特性上,名著都是典範,值得學習。

地方考試院還說,語文考試增加名著閱讀板塊,比例也越來越大。

家長也會說,名著是審過的好書,專家都推薦,多讀準沒錯的。

讀名著的好處這麼多,為什麼不願意不喜歡讀呢?

篇幅過長,難度暗示。貼標籤效應(暗示效應)告訴我們,如果閱讀前在心理上暗示「這是一部名著,文學造詣很高,價值大,肯定很難讀懂。」那基本上會有一半人選擇放棄,而拿起書本的另一半人則在惰性中慢慢告訴自己,不是我不想讀,是因為名著真的挺難讀。另外,篇幅長、結構設計讓讀者難以親近,特別是外國名著,連人名都難記,導致閱讀不順暢。

遠離生活,立意晦澀。很多名著是遠離生活本身的,不管是從文學素養還是生活閱歷上來說,中學生很難體會作者的心境。比如《瓦爾登湖》,我記得當年翻開這本書的時候,開篇說「這是一本需要靜下來讀的書」,實在是不懂。後來查看資料才理解,這裡的「靜」,是作者因孤立無助,想尋求一個棲息安身之所時的無奈和自我安慰。沒有生活閱歷的學生,的確很難讀懂。相反那些通俗易懂、情節跌宕起伏的小說更受歡迎。

相關焦點

  • 讀書節目「名人讀名著」上線:聽高曉松讀《白痴》,麥家讀《老人與...
    讀書節目「名人讀名著」上線:聽高曉松讀《白痴》,麥家讀《老人與海》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6月28日晚上,一檔讀書節目「帶本名著創未來——名人讀名著」在線上啟動。麥家選擇了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他說:" 因為我想重寫《老人與海》,以那條魚的角度再重述這個故事。"陳魯豫喜歡《小婦人》,這是她從小就反覆閱讀的名著,包括改編的電影和英劇。馬東受到梁左的影響,梁左上大學時最喜歡讀的書就是《馬克 • 吐溫中短篇小說選》,所以這次被高曉松 " 點將 " 後,他從百部名著中挑選了這本書來領讀。
  • 看不進名著,書不好讀?三個方法,把名著當漫畫看
    「你又不是不知道,小說我都不愛看,工作之後就更加沒心思看書。」我照以往對她的了解,找了幾本容易讀,便於分享的書發給她。想了一下,不止一個人對我說過類似的話。「老師讓寫讀後感,書看不下去,怎麼辦?」「我連四大名著都沒有看完,別提外國名著了。」「我就愛看小說,名著讀不下去。」……其實書看不進去是很正常的,每個人的興趣點不同,要是讓我看數學題,我也頭痛。
  • 「小時候不小心翻開過幾本名著,讀了一陣挺茫然」?名著進階讀法
    中國人都知道:生子當如孫仲謀,交友如魯達,信心如唐僧,讀書就讀四大名著。然而,孩子到底該不該讀四大名著呢?市面上西遊記版本給孩子看過幾套,孩子並不感興趣,或者過不了我這一關。今天推薦的這本《給孩子講西遊記》拿到時,首先吸引了我自己,這裡面的知識很多是我不知道的,孩子湊過來看圖片就會問我圖片裡面的細節。測評之後,我認為這一本厚厚大大精美的冊子至少讀到12歲,大兒子今年初一學校要求七年級必讀《西遊記》,剛好也做補充讀物。
  • 中學生一定要讀「名著」嗎
    其中,對《書裡書外》的指導強調:「這裡的書,應當是文學名著或者理論經典。」原本,在筆者看來,中學生是應當讀名著的,這也是中學語文老師的共識。可是,作文收上來,有一篇讓筆者一驚,有喜歡,也有反省。《閱讀是自己的》這篇文章,記敘了自己的閱讀經歷,從小學到高中有幾十部乃至上百部吧,但沒有一本是語文老師眼裡的名著。
  • 孩子從愛看漫畫,到喜歡讀名著,如何培養孩子養成閱讀好習慣?
    誰尋思,到了三年級了,尋思不能總是看這類漫畫故事類書,該切換到一些更合適兒童閱讀的書籍了,這個時候,老師也在課堂上建議孩子多讀經典名著,給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給孩子買了一堆的書籍回家啊,卻發現真是頭大了,因為孩子,根本不喜歡讀這類的書籍,她空閒時間寧可看看電視,上網玩遊戲,也不願意靜下心來讀一本經典的書籍。
  • 推動人成長的難道一定要經典名著嗎?中學生一定要讀「名著」嗎
    其中,對《書裡書外》的指導強調:「這裡的書,應當是文學名著或者理論經典。」原本,在筆者看來,中學生是應當讀名著的,這也是中學語文老師的共識。可是,作文收上來,有一篇讓筆者一驚,有喜歡,也有反省。《閱讀是自己的》這篇文章,記敘了自己的閱讀經歷,從小學到高中有幾十部乃至上百部吧,但沒有一本是語文老師眼裡的名著。
  • 還以為楊絳是男的,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愛看文學名著?
    你們要是不說,我也以為楊絳是男的,旁邊又有人接話了,話音剛落,引得大家哄然大笑。01為什麼都不愛看文學名著了?隨著教育的不斷普及,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按道理來說,閱讀名著的人群應該更為廣泛,但事實是越來越少,見過好幾個「211」院校畢業的學生,居然沒看過古典四大名著原著小說。問過一個學生,怎麼不看古典四大名著,說小說太長了,文字生硬,靜不下心去看,有空閒時間都和舍友在一起打手遊。
  •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不愛讀名著?作業幫「全能卓越」語文有高招
    原標題:為什麼現在的孩子不愛讀名著?作業幫「全能卓越」語文有高招   提要:   比如《海底兩萬裡》裡有個情節是,尼莫船長帶領著阿龍納斯教授等人一起去海底打獵。姜玥會引導學生和她一起思考,在海底打獵和在陸地打獵有什麼不同。學生有了參與感,很自然就對這段冒險旅程產生了興趣。
  • 補課不如補讀,巴川學子這樣讀名著
    高爾基曾說,書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靈,它幫助我從腐臭的泥潭中脫身出來,如果沒有它們,我就會溺死在那裡面,會被愚笨和鄙陋的東西嗆住。  讀書可以修身養性,經典名著讓學子們可以得到文化的滋養。在巴川中學,郭洪校長在自主教育的特色教育之外,重點推出名著閱讀,「補課不如補讀,如何獲得高分數,補習?並不,給學生補課還不如讓學生多讀書。」
  • 世界四大女性成長小說名著,我為什麼推薦這兩部?
    在女孩子小學階段,我自己並不是很推薦,甚至我自己認為大學階段再去讀,也並不算晚。女孩子在讀小學階段是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非常關鍵的時期,所以這階段,引導孩子形成積極樂觀,向上,善良,勇敢,友好互助等這樣的一些正能量的品質,反而是最重要的。
  • 怎樣教孩子讀名著?名師支招:陪孩子讀懂名著的多種色彩
    叢書主編、北京八中高級語文教師翁莉認為,親子共讀首先是學業的需要,名著經過歷史、文化、種族的考驗,流傳至今,讓我們看到了作品的閃光點,但是十三四歲的孩子不一定看到這點,尤其是成年人咀嚼起來內涵豐富的名著,比如《四世同堂》,對於閱歷淺的孩子讀來說,讀起來有困難難。
  • 讀書,是讀有價值的書好,還是讀喜歡的書好?
    我覺得要結合自己的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書,否則即便讀了很多書,也達不到閱讀的效果。那麼,我們該如何選書呢?根據自己多年的閱讀經驗,我分享2個方法:一、初級閱讀者,先從自己感興趣的書讀起我們都知道閱讀的好處,而且閱讀也是性價比最高的一種學習方式,為了能讓自己快速成長,很多人都陸續加入了讀書的行列。同樣是閱讀一本書,為什麼有些人收穫非常大,有些人卻讀起來很費勁?
  • 語文老師約我談話,讓我兒子看名著,我卻支持他看雜書
    班主任老師話鋒一轉,很委婉的告訴我,我兒子閱讀習慣有點小問題,我大吃一驚。本以為老師會說我兒子的閱讀能力在同齡孩子當中弱,下意識的想到,我給兒子讀書讀了6年,要說識字少我倒是不意外,閱讀理解方面我感覺不可能太弱的,畢竟我每天都給他讀書。
  • 小學生讀課外書,老師帶著讀和自己讀,半年之後的差別有哪些?
    孩子喜歡讀課外書是好事,但是家長的介入很重要。這和吃飯一樣,讓孩子選擇,他會選擇每天一頓肯德基或必勝客,外加冰鎮可樂或冰淇淋。結果是孩子吃得越多,身體素質越差,因為他攝入太多不健康食品。讀書也一樣,如果只是讀暢銷書,也會出現精神上的營養不良。2、指導孩子讀書應當從選書開始,選書當然首選名著。
  • 按老師要求讀了幾十本名著,寫作文沒一本派上用場?
    但是,當提及這些名著的時候,很多學生猶豫回答:「這是一本好書,但是讀過後沒有深刻的印象」或者「我按老師要求讀了幾十本名著,但是沒一本派上用場的」......回想一下,是不是有這樣的感受?那麼,問題來了:一直到大學之前,我們至少是讀完了相同的幾十本名著。
  • 經典名著讀什麼?茅塞頓開!
    關鍵詞二——內涵每一本名著都散發著她特有的文化內涵。如《老人與海》傳達著不可打敗的硬漢精神,《魯濱孫漂流記》宣揚著一種奮鬥不息、永不放棄的進取精神,認真的享受書中所表達的意思,把握名著精髓,對每一個讀她的人來說都是一種薰陶。
  • 漯河文科優秀考生郭舒琪:喜歡讀名著 最愛提問題
    我想用八個字去評價她:充滿自信、富有激情。」郭舒琪的班主任郭雙飛老師告訴記者,很多高三學生高考以後就感覺萬事大吉了,而她考試後每天都會去圖書館看書,從來沒有把學習當做一種負擔,而是成為一種樂趣,很享受學習的過程。此外,她在班裡是核心人物,同學們討論問題一般都以她為中心,她性格開朗,人緣很好,身上充滿了正能量。
  • 名師助力「親子共讀」,名著閱讀不再難
    提高閱讀要求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加大了對名著整本書閱讀的要求。為了落實教育部「課程標準」的要求,學校倡導中學生利用課餘時間自讀中外名著,但在實際操作中,中學生對名著的閱讀理解又是有一定困難的。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因為它經得住時間的考驗。來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時代的讀者,往往能從同一部作品中獲得自己對生命的獨特感受。
  • 知道動漫界的四大名著嗎?他們為什麼會被稱為動漫界的四大名著呢
    動漫界的四大名著分別是銃皇無盡的法夫納、絕對雙刃、ISUCA、聖劍使的禁咒詠唱,為什麼會把他們稱之為動漫界的四大名著呢,去看看他們的同期動畫你就知道了,當時各種被碾壓,總有幾個墊底的,會被拿出來公開處刑,而且他們四個,劇情套路差不多,還都是一月番。
  • 如何閱讀繁雜冗長的長篇名著?這幾點會對你有所幫助
    很多學子讀名著的時候都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讀不進去。什麼是名著呢?名著就是這樣的書——哪怕只是一瞬間,它都會使你從中感受到一部分生活的意義。為什麼你應該閱讀名著,這裡有三條充足的理由:第一、名著開闊你的眼界。第二、名著資助你成長。第三、名著幫助你了解生活,認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