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3日, 由作家出版社舉辦的「名師支招:陪孩子讀懂名著的多種色彩」親子閱讀沙龍在京舉辦。作家出版社副總編輯王松,「中學生名師導讀文庫」叢書主編、北京八中高級語文教師翁莉,《格列佛遊記》導讀者北京中學高級語文教師房樹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導讀者北京八中高級語文教師劉嘉揚,《高老頭》導讀者北京八中語文教師馬楠出席了沙龍活動。幾位嘉賓與現場的家長和同學們進行了精彩的問答互動,共同探討名著閱讀的有效方法。分享會由作家出版社袁藝方和特邀小嘉賓海澱區民族小學的李世濬同學主持。
「閱讀名著之後,回想時會有種模糊的感覺,我們和名著之間有一層窗戶紙,看得見,摸不著。」作家出版社副總編輯王松致辭中談到了閱讀名著的問題,他表示,今天作家出版社邀請嘉賓老師來捅破這層窗戶紙,願意在作家和讀者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正如莎士比亞說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閱讀是多彩的,如何領略閱讀中的多彩,僅靠自己閱讀或者家長帶著孩子去閱讀是不夠的,更需要老師來指導大家閱讀,獲得名著中的精髓。」
叢書主編、北京八中高級語文教師翁莉認為,親子共讀首先是學業的需要,名著經過歷史、文化、種族的考驗,流傳至今,讓我們看到了作品的閃光點,但是十三四歲的孩子不一定看到這點,尤其是成年人咀嚼起來內涵豐富的名著,比如《四世同堂》,對於閱歷淺的孩子讀來說,讀起來有困難難。陪孩子讀名著也有利於親子關係的建設,為了完成學校的任務,孩子遇到的困難,家長能夠及時出手,與孩子一起體會讀書的難處,寫讀書報告的難度,一起理解人物,把成年人的閱歷注入到孩子身上,幫孩子解決了解情節,主人公的心理,親子共讀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北京中學高級語文教師房樹洪對文學名著的意義進行了闡釋,名著是跨越時間、跨越地域、跨越人群的作品。讀名著非常有用的,我們不能延長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寬度、高度和廣度,書是一個很好的媒介,可以讓生命無限的放大。讀書要交流,是親子共讀很重要的體現,孩子讀名著必須要有家長、老師的陪伴,才能真正落到實處,這也是親子共讀意義。
遇到不愛讀的、晦澀難懂的名著該怎麼辦?北京八中高級語文教師劉嘉揚解答了讀者提出的問題,我們把必須做的事,變成願意做的事,閱讀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是一種精神的享受,能為我們的成長帶來收穫。一定要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每天都要讀一讀,時間不一定很長,哪怕15分鐘就行。不太好懂的書,先查閱相關資料,帶著自己已有的認知去讀。藉助名著導讀也是一種很好的閱讀方法,中學生名師導讀叢書中設置裡一些問題,問題由淺至深,引領孩子把書讀完,帶領孩子思考。
北京八中語文教師馬楠經典根據《高老頭》這部經典名著的具體內容,闡釋了對於讀者的閱讀價值。《高老頭》作為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當中的一部,來自19世紀,法國巴黎,距離我們太過遙遠,對於21世紀的我們,有什麼閱讀價值?引導讀者思考什麼是良性的父母之愛,良好的親子關係。《高老頭》這部作品能引導我們思考,在物質高度發達的社會,什麼才是我們人生的終極追求。
經典作品有很多呈現方式,朗讀也是其中一種,參與活動的小主持人,現場朗讀了《高老頭》中的經典片段,讓現場的家長和同學們體驗了名著閱讀的別樣趣味。作家出版社副總編輯王松還為積極參與活動的李世濬同學頒發了主持人證書。
在親子沙龍活動中,幾位名校名師與現場觀眾熱情互動,答疑解惑,有的小讀者還邊聽邊記起了筆記。作家出版社以「親子共讀」為理念推出的「中學生名師導讀文庫」,邀請北京八中、人大附中、北京中學等名校名師為家長和同學們提供名著親子共讀的具體操作方法,在解決名著閱讀難題的同時增進親子交流,促進親子感情。我們將定期舉行親子沙龍活動,邀請更多名校名師和讀者們分享交流。
點擊圖片購買套裝
在教育部最新版《語文課程標準》中,提高了對閱讀量、閱讀面以及閱讀深度的要求。閱讀成為語文學習的重中之重,更成為其他學科一個很重要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提高閱讀要求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加大了對名著整本書閱讀的要求。為了落實教育部「課程標準」的要求,學校倡導中學生利用課餘時間自讀中外名著,但在實際操作中,中學生對名著的閱讀理解又是有一定困難的。
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因為它經得住時間的考驗。來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時代的讀者,往往能從同一部作品中獲得自己對生命的獨特感受。不受時空限制,具有深刻的生命意義和哲學意義,並且常讀常新,這才是名著的魅力。但是由於閱歷的限制,中學生要想體會到名著的精髓有一定困難,需要成年人給予指導和幫助。
於是,我們本著「請老師和家長參與孩子的閱讀,幫助孩子一起讀懂、讀透世界名著」的原則,邀請了名校名師來給名著作導讀。這個「導讀」既可以學生自己用,也可以用於家長陪伴孩子共讀名著。
我們這套叢書有以下三大亮點:——名師導讀、貼近課標、操作簡便,下面一一闡明。
《格列佛遊記》是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創作的一部長篇遊記體諷刺小說,首次出版於1726年。作品以裡梅爾·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週遊四國的經歷。通過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羅卜丁奈格、飛島國、慧駰國的奇遇,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敗和罪惡。還以較為完美的藝術形式表達了作者的思想觀念,作者用了豐富的諷刺手法和虛構的幻想寫出了荒誕而離奇的情節,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英國議會中毫無意義的黨派鬥爭,統治集團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圖,對殖民戰爭的殘酷暴戾進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時它在一定程度上歌頌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統治者的英勇鬥爭。
《高老頭》成書於1834年,是法國作家巴爾扎克最優秀的作品之一。小說講述了主人公高老頭是法國大革命時期起家的麵粉商人,中年喪妻,他把自己所有的愛都傾注在兩個女兒身上,為了讓她們擠進上流社會,從小給她們良好的教育,且出嫁時給了她們每人80萬法郎的陪嫁,可他的兩個女兒生活放蕩,揮金如土,他的愛輕而易舉就被金錢至上的原則戰勝了。這部作品在展示社會生活的廣度和深度方面,在反映作家世界觀的進步性和局限性方面,在表現《人間喜劇》的藝術成就和不足之處方面,都具有代表意義。其藝術風格是最能代表巴爾扎克的特點的作品之一。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一部閃爍著崇高的理想主義光芒的長篇小說,被稱為「生活的教科書」。「保爾精神」也被視為青少年永恆的人生精神坐標。保爾是一位剛毅堅強的革命戰士,他在人生各個階段都表現出超人的毅力、堅定的信念,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他堅貞不屈;馳騁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他奮勇向前;投身搶修鐵路的工作,他忘我獻身;與吞噬生命的病魔搏鬥,他令死神望而卻步……保爾又是一個於平凡中見偉大的英雄人物。他是一個普通的人,他出身於貧苦家庭,從小輟學做工;他是一個平凡的人,他沒有受過太多教育,他曾犯過與黨組織對立的錯誤。但正是在這最平凡的環境中,在所經歷的一件件小事中,他不斷成長、成熟,最終成為一位有著崇高品質的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