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鄉,在一個合適的地段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小店,每天聽聽顧客的故事,與他們聊天、談心,賣賣自己喜歡的東西,過喜歡的生活……
在一些以小清新為主旋律的電影裡,你似乎總能看到這種調性的小店,這樣的電影一多,「開一家自己的小店」便成了很多年輕人的夢想。
最近,「大不了回家開個店」還成了微博熱搜話題。品牌君看了只想說,大家還是省省吧。
回家開店真的「大不了」嗎?
電影、電視劇和小說總是會催生很多讓人活在夢裡的東西。
回家開一家小店,賣自己喜歡的東西,聽起來似乎很美好,但完全忽略了背後的成本、運營和人氣等眾多問題。
那些開了迅速躥紅,又迅速沒落的「網紅店」,就是「開店夢」美好浪潮下的犧牲品。
比如早前的「泡麵小食堂」。
很多人都有深夜泡一碗麵的情懷,於是就有商家發現,如果我在泡麵裡加很多精緻的食材,再搭配上裝修很日系、INS的店面,是不是就能吸引顧客了?
早期,泡麵小食堂的人氣的確如此。抖音和小紅書是其免費的傳播平臺,前往門店吃一碗豪華泡麵的人絡繹不絕。但,泡麵終究是泡麵,不管裝修再怎麼好看,商家依然無法將味道做出花來。
很快,泡麵小食堂就因為價格高但味道難吃而關門了。這只是大部分網紅店的縮影,在泡麵小食堂背後,還有無數懷揣著開店夢想的年輕人,隨時面臨著現實的打擊。
網紅店為何不長久?
要知道網紅店為啥不長久,其實我們可以從它們躥紅的原因來分析。
1、拍照好看
無論這家店是雜貨店、咖啡店還是甜品店,只要拍照好看,那麼它就能成為小紅書、大眾點評的熱門網紅店。點進這些種草分享,你大部分只能看到店如何拍照好看,但最重要的產品卻並沒有怎麼被人提起。
如果產品不夠吸引人,消費者不願意復購,光是為了拍照,那來打卡一次就好了。比如前兩年流行的粉色INS風早已垮掉,現在又換成了日系、韓式的簡約風,不知又能堅持多久。
2、擅長營銷
網紅店老闆的營銷能力,的確值得品牌君肯定。什麼「怪脾氣老闆」「每天只賣100份」「全國首創」等各種營銷噱頭,能讓店鋪馬上成為抖音熱議中心。
但實際上,注重營銷的網紅店反而最容易忽視餐飲經營的核心,最終導致門店業績下滑甚至倒閉。比如圖片上曾一度是抖音網紅的「怪老頭」,很多去實體店吃過的人表示,老闆性情其實也沒那麼怪,而且味道很一般。
3、情懷加持
很多開網紅店的店主,都抱著一個「賣自己喜歡的東西」的心。這種想法在一開始,的確能支撐小店擁有不少情懷,讓顧客前來打卡,為情懷買單。
可是,如果自身產品沒有什麼差異化,所賣之物甚至還與淘寶重疊,那又有什麼意思呢?難道還想讓素未謀面的消費者,為你的情懷買單嗎?
網紅店讓大家變俗了?
曾經愛去名勝古蹟打卡的遊客,如今卻坐在了某家網紅店門外,手裡拿著「前方有102桌」的號碼牌;明明是想去嘗試不同的風土人情,最終卻去排隊買了一杯全國統一製作標準的奶茶;等了很久終於吃到了網紅店2的刨冰,卻發現外形和上周吃的網紅店1很相似……
你看,網紅店創意正在變得千篇一律,遊客的玩樂方式,也從遊山玩水變成排隊。那些所謂的「開店夢想」,更是被商業、俗氣所代替。
網紅店之所以被稱為「網紅」,本來是因為它擁有超脫於傳統門店運營模式,和獨具個人特色的產品設計。但當一個「網紅」的套路被摸清,所有人便都開始朝著這方向發展。
本來是走以創意為主的網紅店開始臉譜化,那顧客還會為「網紅」二字買單嗎?答案是否定的。
品牌君不否認大家擁有開店的夢想,但在市場定位、成本和客源都沒了解清楚的時候,最好不要盲目跟風,開出一個個毫無個人特色的「網紅店」。因為,跟風開出來的小店,從開業那天起,就已經掛上了生命倒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