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西遊》是一部「錯位」的電影。
《大話西遊》在定位上是「錯位」的。這部由周星馳彩星電影公司和西安電影製片廠聯合攝製的電影,在故事和劇本階段並不被看好,西影廠認為其非常荒謬,西影廠願意合作原本只是為了周星馳的票房號召力。結果,1995年電影上映的時候,票房慘敗。但誰又能料到20多年後,曾經的「文化垃圾」已經成為幾代青年的經典。
《大話西遊》在檔期上是「錯位」的。這部1995年1月上映的電影,當時反響極其一般,票房收穫僅有5400萬港幣。反倒是1997年內地高校上映之後廣受歡迎,不但在錄像廳的頂峰時代紅極一時,而且迅速被以片段的形式上傳到網絡上,火遍當時才剛剛萌芽的中國網際網路。2014年,影片20周年,《大話西遊》系列在內地重新上映,很多文藝青年打著「還星爺一張電影票」的旗號賣力宣傳,結果票房也只有2500萬人民幣。但是2017年4月,《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加長版再次重映,截至目前為止,票房早已破億。從小眾偏好,變成大眾審美,《大話西遊》用了22年,說起來這好像是一個很勵志的故事。
《大話西遊》在觀眾上可能也是「錯位」的。在我年幼的時候電影就已家喻戶曉。我從大我8歲的表姐口中得知這部電影,上初中的時候就熟悉「當時這把劍離我的喉嚨之後0.01公分」和「onlyyou」。然後我上大學了,成為了一個學電影的學生,《大話西遊》總讓我想起那時跟幾個同學一快咬牙看完經典藝術片之後,叫外賣、看低俗喜劇的日子。2014年重影的時候,我看了兩部連映的轉場,我還了電影票,發現了這部20年前拍攝的老電影製作過程中的艱苦,也感受到了那些年意氣風發的他們在創作時追求的「遊戲精神」。但甚至那時,我都還不是《大話西遊》合格的觀眾,直到這次,直到這次重看這部「加長得不是很明顯」的版本,我才覺得自己真正讀懂了這個關於「錯位」的故事。
《大話西遊》講述的是「錯位」的愛情。能夠廣為流傳的愛情都是不完美的,「錯位」成為製造浪漫和遺憾的正當理由。至尊寶尋找的是白晶晶,但心中最愛的卻是紫霞;紫霞能夠在他身上留下三顆痣,在他心中流下一滴淚,卻無法在人間成就一段緣;紫霞期待的是一個蓋世英雄,但是能夠拔出紫青寶劍的至尊寶卻是個怯懦的小滑頭,而當至尊寶變成齊天大聖真正踩著七彩祥雲歸來的時候,卻戴上了一頂讓他再也無法動凡心的緊箍……在《大話西遊》中情與緣是錯位的,愛與恨是錯位的,前世與今生也是錯位的。
在「錯位」的愛情故事中,男女觀眾看到的愛情真諦也是錯位的。男人們喜歡《大話西遊》,是因為他們都幻想自己是會被所有女人莫名愛上的至尊寶,可以輪迴轉世把生命中重要的姑娘統統好好愛一遍;女人們喜歡《大話西遊》,則是因為她們都把自己當作盛世美顏的紫霞仙子,相信命中注定有一個男人會為自己穿越500年,還她前生一段緣。我們熱愛《大話西遊》,因為它告訴我們人的一生至少應該談明白三次戀愛,一次如白晶晶與孫悟空,見天地;一次如紫霞與至尊寶,見眾生;一次如孫悟空看到的夕陽武士和紫霞,情到深處見自己。
《大話西遊》重影兩次,不少觀眾都在懷疑這是一種打著情懷牌圈錢的行為。其實,我對這種現象倒是持非常樂觀的態度。《大話西遊》堪稱是中國的《回到未來》,既是香港無釐頭電影的巔峰,也可被視作是中國邪典電影的起源。它在文化符號上的意義早已超越了商業,反而是更具有藝術性和實驗性的指向。能夠重新上映且票房火爆,就證明老電影重映有需求,也許《大話西遊》是一個開端呢?一個促成日後大規模經典電影在院線重映,甚至促進中國藝術院線儘早成型的開端。或者至少,我們可以坐在電影院中回憶一下當年看電影的自己,懷念一下當年陪你看電影的人,思考一下直到現在也沒想通的愛情問題。
荔枝銳評:lizhirp
理性不偏激,溫和有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