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一張印有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發展司公章的《關於開展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及項目情況調查的通知》在網上流傳,該《通知》要求各地要開展新能源汽車投資項目調查工作,並要求詳細報告恆大、寶能等企業2017年以來在當地投資和擬投資建設的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項目情況,該文件印發日期為2020年11月13日。
記者按照《通知》上的電話試圖核實文件真偽,但均無人接聽。有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該文件的確屬實。
根據《通知》內容,2020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明確提出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夯實地方主體責任,遏制盲目上馬新能源汽車整車製造項目等亂象。為加強投資監管,嚴格執行《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發展司擬在近期開展新能源汽車投資項目調查工作。
《通知》要求,要各地提供本地區2015年以來核准或備案的新建純電動汽車(包括乘用車、商用車)項目情況、建設進展以及年度生產情況等;提供本地區2019-2020年現有汽車汽車新能源汽車投資項目生產運營及在建新能源汽車項目備案情況等;提供本地區純電動汽車項目規劃和招商引資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在《通知》中強調,要求詳細報告恆大、寶能等企業2017年以來在當地投資和擬投資建設的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項目(含已核准和備案、未開工建設的項目)情況,包括土地佔用、建設內容、項目進展、完成投資情況。按照要求,相關材料要在11月18日前上報國家發改委產業司(機械裝備處),部分省份現場調研及座談時間另行通知。
《通知》中提到的寶能和恆大兩家企業近幾年開始進軍造車行業。
姚振華放言,10-15年時間將寶能汽車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汽車集團
縱觀寶能集團的業務,最初寶能並不是一家汽車產業的公司,甚至在公司的業務中並沒有和汽車行業相關的業務。按照寶能集團的介紹,公司業務核心在於金融和實業,包括地產、保險、物流、醫療和農業等等。2017年,寶能突然跨界進軍汽車產業,並且把汽車定義為了戰略實施的核心產業。
2017年初,寶能集團正式宣布進軍造車行業,此後一直在各地籤約宣布造車,工業用地與住宅用地,雙管齊下不停的拿地。
目前,寶能汽車已經擁有三個整車生產基地。其中,江蘇常熟觀致製造基地和深圳寶能汽車製造基地(原長安PSA製造基地)是通過併購形式獲得,西安新能源製造基地是首家自建工廠,三個基地產能共達到60萬輛。按照寶能的計劃,廣州、貴陽、昆明、崑山等重點區域生產基地也將陸續建成投產。
寶能集團董事長姚振華曾在陝西省西鹹新區的寶能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開工儀式上表示,寶能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堅決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按照國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指引,深耕實體經濟、高端製造,制定了「製造寶能、科技寶能、民生寶能」的發展戰略,並把新能源汽車作為戰略實施的核心產業。姚振華此前更是公開表示,力爭用10-15年時間將寶能汽車打造成為具有強大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汽車集團。
記者在梳理了寶能集團造車的路徑後發現,姚振華選擇了用「買買買」造車。
目前,姚振華為觀致汽車和長安PSA的大股東。
2017年12月21日宣布16億元購入觀致汽車25%的股權之後,2018年1月8日,觀致汽車外方母公司Kenon Holdings(NYSE:KEN,TASE:KEN)宣布,與寶能集團有關的投資者同意投資約66.3億元買下觀致汽車51%的股權,成為觀致汽車的控股股東。兩年後,寶能又斥資16.3億元收購了長安PSA的50%股份。
拿下觀致和長安PSA汽車大股東的位置,使得寶能集團開始跨入汽車領域,有了立即可售的產品。
在買下汽車品牌後,寶能隨後開始在全國範圍內不斷拿地,買研發中心和物流中心。
2019年底,寶能在以16.3億元收購長安PSA後的同時,還收穫了其深圳工廠,總用地面積約為1499畝,曾是長安標緻雪鐵龍公司的工廠、研發中心和物流中心,收購完成之後,這些都直接成為了寶能汽車的工廠、研發中心及物流中心。
許家印:3到5年成為全世界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
而另一家宣布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恆大,則是在和賈躍亭分道揚鑣之後開始自己造車。
地產起家的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近些年一直在試圖擴大自己的事業版圖,從糧油、奶粉、恆大冰泉、旅遊、健康、保險、金融到高科技,恆大涉足的產業越來越多。儘管恆大糧油、奶粉和恆大冰泉最終都未能結出成果,均出售給了他人,但這並未能阻止許家印繼續探索恆大的新增業務,造車就是其中之一。
2018年6月25日,恆大集團旗下在香港的上市公司,更名前為恆大健康(00708.HK,現已更名為「恆大汽車」)一紙公告,宣布以67.46億港元(約合56.33億元)收購香港時穎公司100%股份,間接獲得Smart King公司45%的股權,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Smart King為時穎公司與Faraday Future原股東成立的合資公司。但僅僅過了四個月,賈躍亭就一紙訴狀,將恆大告上了香港仲裁中心。此後,賈躍亭本人更是在美國舉行的「Faraday Future Evolutionary」戰略會上控訴恆大覬覦FF的全球控制權。
2018年的最後一天,恆大健康宣布,雙方合作終止。
和姚振華一樣,許家印也選擇了用「買買買」的方式造車。
2019年之後,許家印連續入股與電動汽車業務相關的公司。按照許家印的計劃,新能源車的產量將達到年產100萬輛,並用3到5年成為全世界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許家印在恆大新能源汽車投資預算為三年450億元,其中2019年投入200億元,2020年投入150億元,2021年投入100億元,並在中國、瑞典等國家布局十大生產基地,同步研發15款新車型。
如今,許家印已將造車列為了恆大最重要的業務,更是把恆大在港股的上市公司恆大健康更名為恆大汽車。
許家印曾在2019年恆大新能源汽車全球戰略合作夥伴峰會上表示,「恆大在造車上一無所有,要實施換道超車,走出一個不尋常的路,和全世界所有的車企都不是一條路,怎麼辦,買買買,把能買的核心技術、能買的企業,都給它買了。」
對於恆大集團來說,房地產仍是其核心主業,儘管造車給恆大帶來不少虧損,但依靠汽車配套用地可覆蓋掉部分虧損的利潤。
恆大集團總裁夏海鈞曾在2019年投資者場的業績會上表示,恆大造車會建模型和政府講支持條件。比如拿地,會和政府談要汽車建設配套的生活用地,讓土地項目產生的銷售收入和盈利覆蓋掉造車虧損。夏海鈞稱,拿到大規模的土地配套支持來覆蓋汽車虧損是恆大在汽車產業的盈利模型也是核心競爭力。另外,夏海鈞表示,恆大還可以推行買樓送車,將車的費用計入房價,恆大每年會拿出100億元至200億元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
儘管現在還沒有實體車下線,但恆大汽車已經要在科創板上市了。
截至昨日午間收盤,恆大汽車報22.35港元/股,跌幅7.07%。
來源 | 澎湃新聞
編輯 | 董遠遠 校對 | 周苗薈 審核 | 王小凡
部分資料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轉發 關注
點亮下方「在看」圖標
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