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對於一個強大的帝國的定義,最基礎的兩個標準就是疆域面積和軍事實力,雖然經濟實力和文明程度也很重要,但是在生產力比較低下的時代,軍事實力和廣闊的疆域更能代表強大帝國的外在形象,特別是歷史比較悠久的帝國。
亞述帝國是兩河流域極其重要的一個文明古國,歷史悠久,其全盛時期也要追溯到公元前八世紀左右。全盛時期的亞述帝國北起烏拉爾圖,南近埃蘭,西靠地中海岸,疆域廣闊。
廣闊的土地往往對交通運輸,跨區域交流及其重視,而在此背景上發展的郵驛制度,便成為了對亞述帝國產生重大影響的制度。
一、亞述帝國郵驛制度建立的背景
1.亞述帝國的擴張亞述帝國的發展歷史比較長,經歷了多次興衰,而且還面臨埃及和古巴比倫等強大的傳統帝國。
但是花無百日紅,饒是再強大的埃及和古巴比倫也有衰弱的時期,亞述帝國早期雖然受到比較嚴重的壓制,但是中後期,亞述帝國就如同星星之火一般迅速擴張蔓延,佔據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大部分地區。
而且亞述帝國是歷史上數一數二的軍事立國的帝國,軍屬擴張是其發展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亞述帝國的擴張下,佔據了中西亞自然條件相對較好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一帶,佔據了最好位置的亞述帝國不僅很好的實現了擴張,還為下一步壯大版圖奠定了基礎。
從公元前八世紀中葉到公元前612年,亞述帝國一直都是中西亞最強大的存在,其所處位置也是在三大洲的十字交通樞紐上,首都也成為了當時數一數二的國際城市。
不斷增加的新領地如何融入亞述帝國,如何實現更好的控制成為了統治者考慮的一大問題。
2.人口增多
疆域的擴大,勢必伴隨著其他部落、城邦、國家的融入,在佔領土地的時候也代表著擁有了這片土地上的人口和生產物資,這才是古代歷史上帝國不靠國內發展,依靠軍事擴張卻也仍然可以承載起高消耗的軍事作戰的主要原因之一。
亞述帝國也是一樣,亞述帝國的主要種族是閃米特族,他們在這片領域生活了上千年,一直從亞述帝國籍籍無名到亞述帝國強盛壯大,再到帝國將傾,泯滅在歷史長河。
後來隨著亞述帝國勢力擴張,逐漸佔領了埃及北部,地中海南岸的大部分地區,不同民族,顏色的人種聚集在一起,國內的跨區域管理需求也極大的得到了擴大。
雖然亞述帝國在擴張的過程中,不乏有佔領了某個城邦或者國家,但是卻把原屬於這個地方的百姓驅逐到其他地方去生活的先例,但是這並不是絕對的。
單靠佔領土地而驅逐最值錢的勞動力的擴張,意義是有限的。因此,這樣一個廣闊,人口眾多的帝國,郵驛制度的建立顯得尤為急切。
二、建立在郵驛制度之上的行政管理的通信體系
1.交通網絡的完善
郵寄制度的建立基礎就是全國的交通網絡體系完善程度,一個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是實現高速有效的郵寄的基礎和有力武器。
當然,在國家出面主持郵驛制度的建立後,交通道路的修建在不知不覺中也會加大。
「道路」對於古代社會同樣也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中國古代社會秦朝就建立起了以首都為中心的放射狀交通網,古代西方還有條條大路通羅馬大的說法,一方面是指羅馬的繁榮,還有一方面也是指羅馬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
亞述帝國的道路建設雖然和這兩個帝國都是沒有可比性的,但道路已經具備了能到達四面八方的能力,其中包括御道和民用道路。
2.郵驛制度的建立
在還不夠完美的基礎交通網絡建設的背景下,自發的郵寄活動的發展顯然受限制嚴重,而且在那樣一個奴隸制社會,生產力水平,經濟發展水平,交通運輸能力都比較低,自發的郵寄活動是比較少的。
因此,亞述帝國的郵驛制度顯然並不是因為為了規範公民郵寄活動而定製的制度,應該是亞述統治者為了維護奴隸主統治的維權手段。
郵驛制度可以為了來往的人提供車馬,管理道理安全和長途遷移或者郵寄的人。
但是其實郵驛制度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中央監管四面八方的偏僻,邊境,新佔領地區,因此也可以說郵驛制度是一種單純的政治制度,是為了治理國家而生,具有一定的階級性。
3.郵驛制度的運行方式
郵驛制度由亞述帝國統治階級,也就是奴隸主階級運營。
亞述帝國最大的奴隸主——皇帝為了加強對亞述帝國廣闊地區的控制,修建御道,以便奴隸主階級出行便利。
郵驛制度是為了奴隸主階級服務,但是驛站的修建卻不是在重要的御道交叉口或轉折點,反而在一些邊境地區,新徵服地區和信息本來就比較閉塞的地區,這些看似不重要的地區卻都設有驛站,提供郵驛服務。
驛站設有中央派下來的官員管理驛站,驛站提供車馬,糧食,騾子,休息的房間,更重要的是這更像是一個地方政府機構,是為了加強對這些中央無法管控的地方的監控。
三、對亞述帝國的發展所產生的影響
1.加強地區之間的聯繫
亞述帝國疆域廣闊,區域差異明顯,郵驛制度的建立很明顯地在境內各地設下了一個又一個的關鍵連接點。
雖然郵驛制度並不是為了百姓服務的制度,但是在加強地區之間的聯繫後,勢必會便利百姓的生活。
亞述全盛時期的兩個驛站之間的平均距離是一天車馬的距離,在公元前的時期能夠有這樣的速度和路程,證明驛站的間隔已經是比較短了,在整個亞述帝國建立起這樣龐大密集的郵驛體系,極大地加強了不同地區之間的聯繫。
2.鞏固王國政權
國王會經常派遣信使或者使節,或是向某個地區郵寄信件文書,或是向某個地方下達命令。這個時候基本上全國覆蓋的御道體系和修建在中央不易觸碰到的驛站覆蓋地區,成為了信息傳播的一個有力途徑。
國王的命令能夠比較直接地下達到地方,加強了國王對地方的控制。
這和秦朝的馳道修建是一樣的目的,不過是為了延長國君的手,鞏固封建統治,維護君權而已。
除此之外,郵驛制度由國家強制推行,重要的驛站還會有軍隊駐紮,驛站就是由這些官員直接管控。
總結
亞述帝國一直以只l會揮刀作戰的軍事型國家的面貌展現在世人眼前,其治理能力一直都受到後世詬病。但是一個延續幾百年的強大帝國,從籍籍無名到千古留名,靠的絕對不僅僅是軍事實力。
如若亞述帝國在不斷擴張的過程中並未注意新佔領的地區的管控,那會出現很多問題。而郵驛制度,與其說是郵寄領域的制度,還不如說是政治方面的治理手段,郵驛制度幫助亞述帝國穩固根基,鞏固王權,保證新佔據地區的穩定,促進了亞述帝國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亞述帝國郵驛制度辨析》
2、《世界帝國興亡史:亞述帝國》
3、《郵驛制度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