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文明亞述帝國,其郵驛制度徒有其表,更多是王權管理的手段

2021-01-11 青山空語

歷史上對於一個強大的帝國的定義,最基礎的兩個標準就是疆域面積和軍事實力,雖然經濟實力和文明程度也很重要,但是在生產力比較低下的時代,軍事實力和廣闊的疆域更能代表強大帝國的外在形象,特別是歷史比較悠久的帝國。

亞述帝國是兩河流域極其重要的一個文明古國,歷史悠久,其全盛時期也要追溯到公元前八世紀左右。全盛時期的亞述帝國北起烏拉爾圖,南近埃蘭,西靠地中海岸,疆域廣闊。

廣闊的土地往往對交通運輸,跨區域交流及其重視,而在此背景上發展的郵驛制度,便成為了對亞述帝國產生重大影響的制度。

一、亞述帝國郵驛制度建立的背景

1.亞述帝國的擴張亞述帝國的發展歷史比較長,經歷了多次興衰,而且還面臨埃及和古巴比倫等強大的傳統帝國。

但是花無百日紅,饒是再強大的埃及和古巴比倫也有衰弱的時期,亞述帝國早期雖然受到比較嚴重的壓制,但是中後期,亞述帝國就如同星星之火一般迅速擴張蔓延,佔據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大部分地區。

而且亞述帝國是歷史上數一數二的軍事立國的帝國,軍屬擴張是其發展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亞述帝國的擴張下,佔據了中西亞自然條件相對較好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一帶,佔據了最好位置的亞述帝國不僅很好的實現了擴張,還為下一步壯大版圖奠定了基礎。

從公元前八世紀中葉到公元前612年,亞述帝國一直都是中西亞最強大的存在,其所處位置也是在三大洲的十字交通樞紐上,首都也成為了當時數一數二的國際城市。

不斷增加的新領地如何融入亞述帝國,如何實現更好的控制成為了統治者考慮的一大問題。

2.人口增多

疆域的擴大,勢必伴隨著其他部落、城邦、國家的融入,在佔領土地的時候也代表著擁有了這片土地上的人口和生產物資,這才是古代歷史上帝國不靠國內發展,依靠軍事擴張卻也仍然可以承載起高消耗的軍事作戰的主要原因之一。

亞述帝國也是一樣,亞述帝國的主要種族是閃米特族,他們在這片領域生活了上千年,一直從亞述帝國籍籍無名到亞述帝國強盛壯大,再到帝國將傾,泯滅在歷史長河。

後來隨著亞述帝國勢力擴張,逐漸佔領了埃及北部,地中海南岸的大部分地區,不同民族,顏色的人種聚集在一起,國內的跨區域管理需求也極大的得到了擴大。

雖然亞述帝國在擴張的過程中,不乏有佔領了某個城邦或者國家,但是卻把原屬於這個地方的百姓驅逐到其他地方去生活的先例,但是這並不是絕對的。

單靠佔領土地而驅逐最值錢的勞動力的擴張,意義是有限的。因此,這樣一個廣闊,人口眾多的帝國,郵驛制度的建立顯得尤為急切。

二、建立在郵驛制度之上的行政管理的通信體系

1.交通網絡的完善

郵寄制度的建立基礎就是全國的交通網絡體系完善程度,一個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是實現高速有效的郵寄的基礎和有力武器。

當然,在國家出面主持郵驛制度的建立後,交通道路的修建在不知不覺中也會加大。

「道路」對於古代社會同樣也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中國古代社會秦朝就建立起了以首都為中心的放射狀交通網,古代西方還有條條大路通羅馬大的說法,一方面是指羅馬的繁榮,還有一方面也是指羅馬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

亞述帝國的道路建設雖然和這兩個帝國都是沒有可比性的,但道路已經具備了能到達四面八方的能力,其中包括御道和民用道路。

2.郵驛制度的建立

在還不夠完美的基礎交通網絡建設的背景下,自發的郵寄活動的發展顯然受限制嚴重,而且在那樣一個奴隸制社會,生產力水平,經濟發展水平,交通運輸能力都比較低,自發的郵寄活動是比較少的。

因此,亞述帝國的郵驛制度顯然並不是因為為了規範公民郵寄活動而定製的制度,應該是亞述統治者為了維護奴隸主統治的維權手段。

郵驛制度可以為了來往的人提供車馬,管理道理安全和長途遷移或者郵寄的人。

但是其實郵驛制度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中央監管四面八方的偏僻,邊境,新佔領地區,因此也可以說郵驛制度是一種單純的政治制度,是為了治理國家而生,具有一定的階級性。

3.郵驛制度的運行方式

郵驛制度由亞述帝國統治階級,也就是奴隸主階級運營。

亞述帝國最大的奴隸主——皇帝為了加強對亞述帝國廣闊地區的控制,修建御道,以便奴隸主階級出行便利。

郵驛制度是為了奴隸主階級服務,但是驛站的修建卻不是在重要的御道交叉口或轉折點,反而在一些邊境地區,新徵服地區和信息本來就比較閉塞的地區,這些看似不重要的地區卻都設有驛站,提供郵驛服務。

驛站設有中央派下來的官員管理驛站,驛站提供車馬,糧食,騾子,休息的房間,更重要的是這更像是一個地方政府機構,是為了加強對這些中央無法管控的地方的監控。

三、對亞述帝國的發展所產生的影響

1.加強地區之間的聯繫

亞述帝國疆域廣闊,區域差異明顯,郵驛制度的建立很明顯地在境內各地設下了一個又一個的關鍵連接點。

雖然郵驛制度並不是為了百姓服務的制度,但是在加強地區之間的聯繫後,勢必會便利百姓的生活。

亞述全盛時期的兩個驛站之間的平均距離是一天車馬的距離,在公元前的時期能夠有這樣的速度和路程,證明驛站的間隔已經是比較短了,在整個亞述帝國建立起這樣龐大密集的郵驛體系,極大地加強了不同地區之間的聯繫。

2.鞏固王國政權

國王會經常派遣信使或者使節,或是向某個地區郵寄信件文書,或是向某個地方下達命令。這個時候基本上全國覆蓋的御道體系和修建在中央不易觸碰到的驛站覆蓋地區,成為了信息傳播的一個有力途徑。

國王的命令能夠比較直接地下達到地方,加強了國王對地方的控制。

這和秦朝的馳道修建是一樣的目的,不過是為了延長國君的手,鞏固封建統治,維護君權而已。

除此之外,郵驛制度由國家強制推行,重要的驛站還會有軍隊駐紮,驛站就是由這些官員直接管控。

總結

亞述帝國一直以只l會揮刀作戰的軍事型國家的面貌展現在世人眼前,其治理能力一直都受到後世詬病。但是一個延續幾百年的強大帝國,從籍籍無名到千古留名,靠的絕對不僅僅是軍事實力。

如若亞述帝國在不斷擴張的過程中並未注意新佔領的地區的管控,那會出現很多問題。而郵驛制度,與其說是郵寄領域的制度,還不如說是政治方面的治理手段,郵驛制度幫助亞述帝國穩固根基,鞏固王權,保證新佔據地區的穩定,促進了亞述帝國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亞述帝國郵驛制度辨析》

2、《世界帝國興亡史:亞述帝國》

3、《郵驛制度的發展》

相關焦點

  • 早期亞述、腓尼基和希伯來文明
    一 早期和中期的亞述文明亞述位於兩河流域的北部地區。在兩河流域南部的蘇美爾文明興盛之時,北方的亞述文明也在潛滋暗長。亞述文明大略可以分為三個時期:早期、中期和帝國時代。亞述帝國的情況在稍後的篇目中會繼續談到,本文將簡要介紹早期和中期亞述文明的發展概況。早期亞述的起止時間大約為公元前3000年末到公元前2000年中期,五六百年的時間跨度。早期亞述文明還存有氏族社會遺風,土地等生產資料屬於公有財產。
  • 成於軍事擴張,毀於殘酷暴行,亞述帝國終在反抗的烈火中散入黃沙
    但在擴張之戰中,不少帝國往往將軍事奉上至高地位,採取殘暴的徵服手段。不僅用這手段廣納他國領土,而且也用其統治這些地區的人民。但殘酷的徵服是不能真正俘虜人心的,即使通過武力手段獲得了廣闊的版圖,殘暴的侵略行徑必然會激發被徵服地人民的強烈反抗。這樣鑄就的帝國終究只是取得領土上的短暫輝煌,不得民心終會沒入黃沙。
  • 鐵器的發展,幾代人的改革,使得亞述最終實現對兩大文明的統治
    亞述王國、西臺王國以及古巴比倫,這幾個文明古國的實力非常接近,因此也相互展開了激烈的戰爭。最先在這段狹小區域崛起的應當是古代埃及,充滿神秘和先進農業文明色彩的埃及,在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成長為了當時西亞和北非最強大的國家。
  • 亞述帝國:「向戰而生,因戰而亡」,發展的路豈能靠剝削鋪平?
    這使得亞述帝國逐漸成長為了一個地跨亞非兩大洲的龐大帝國,並且相繼成為兩河流域、古埃及甚至是中亞部分地區的統治者。亞述帝國在長期的暴力徵服戰爭中,將其原來那種頗為落後的民族仇殺,以及財富掠奪的行徑全部帶入其中,這就使得早期亞述帝國的徵服戰爭頗顯原始性。
  • 古埃及帝國覆滅——文明衰落法老時代終結
    曾經的埃及在世界上創造了燦爛的文明,也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強者。那他的文明又為什麼沒被傳承下來呢?他的法老是怎樣隕落的呢? 拉美西斯家族結束了帝國統治後,埃及歷史陷入分裂與短暫統一的惡性循環,又進入中央集權小於地方分權的第三中間期。
  • 古代中東的新亞述帝國與東亞的大秦帝國,兩國有哪些相似點?
    亞述武士浮雕第一,新亞述帝國和大秦帝國,為了便於統治管理被徵服地區的人民,同時減弱該地區人民的反抗精神,都實行過對被徵服地區百姓的強制遷移政策,讓被徵服地區的百姓背井離鄉大秦帝國武士兵馬俑第二,新亞述和大秦帝國在進行軍事擴張、統一戰爭的過程中,都對被其擊敗的國家軍民實行過殘酷虐殺屠戮。
  •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到底是什麼樣的,你知道嗎?
    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單一民族文化延續最長的文明之一。古埃及人在其發展中形成了傳統的文化,但其並非保守、封閉的文明。古埃及通過文明交流和戰爭等途徑與中東和地中海世界發生了密切聯繫,其與西亞、希臘和羅馬文明相互交融,影響了周圍世界文化的發展,為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一、古老的世界文明古國在世界歷史中,古埃及人是世界上最古老文明的創造者,世界上最早進入國家階段,最先進入文明社會的就有埃及。
  • 世界主要文明地區進入帝國時代的時間及帝國版圖的面積
    人類各個文明區進入文明階段的時間其實並不能完全確定,歷史學家給出的也只是大致的時間。比如兩河文明進入文明階段的時間在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文明開始於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那爾邁)一統上下埃及,從數字上來看也能看出這個時間是個概數。不過,各文明進入帝國時代的時間基本上都是可以確定的。
  •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人類最早的文明
    Kalleh Nisar遺址發現的彩陶、青銅器和滾印亞述帝國:公元前934年-前609年,亞述人逐漸強大,先後徵服了小亞細亞東部、敘利亞、腓尼基、巴勒斯坦、巴比倫尼亞和埃及等地,並定都於尼尼微(今伊拉克摩蘇爾附近
  • 驀的世界《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人類最早的文明》
    比如:天降王權到埃利都,阿魯利姆(Alulim)成為國王,共統治了28800年;阿拉爾加(Alaljar)成為埃利都的第二位國王,共統治了36000年。埃利都衰落後,王權轉移到巴德提比拉,恩門盧安納統治了43200年…出土的《蘇美爾王表》人神時代:大洪水之後,《蘇美爾王表》記錄:王權再次從天而降,到基什。
  • 「伊朗史1」米底國滅亞述:新月沃地新秩序
    公元前612年,米底和新巴比倫的聯軍攻破了亞述帝國首都尼尼微,將這個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國拆分乾淨。從此,亞述在歷史上徹底分散,再也沒有形成過完整的國家。而米底繼承了亞述帝國的遺產,成為了兩河流域新的主人之一。
  • 亞述帝國是怎樣成為最殘忍的王朝的?從這些石碑和圖像可見一斑
    亞述帝國是美索不達米亞帝國中最偉大的帝國,代表國家的國王自然是最高層,所有的公共行為都被記錄為他的成就。作為亞述國王,他的兩項主要任務是發動戰爭和建造公共建築,兩者都被視為對亞述諸神的宗教義務。歷史學家將亞述帝國劃分為三個時期:舊王國、中帝國和新亞述帝國,接下來的大部分內容將涉及到亞述帝國最偉大的時期:新亞述帝國(公元前933-612年)。這個時代主要給亞述帝國以極端殘忍和殘酷的名聲,亞述人的歷史延續了這一階段,今天伊朗、伊拉克和其他國家仍然有亞述人,矛盾的是,他們是我們能遇到的最友好、最好客的人之一。
  • 失落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亞歷山大徵服了國土,卻未徵服的文化
    兩河流域也分為南北兩個部分,其中美蘇不達米亞平原北部以亞述城邦為中心,美蘇不達米亞平原南部為巴比倫,巴比倫北部為阿卡德,南部為蘇美爾,這三部分文明共同形成了古代兩河流域文明。
  • 上古四大文明的王權與神權之爭,僅中國文明的王權能始終壓制神權
    據當時的《哈裡斯紙草》《威爾伯紙草》等文書記載,當時各神廟控制埃及本土 160 座城市和國外的 9 座城市,共擁有 1070419 斯塔特[1]的土地,其中單是阿蒙神廟就佔有 864168 斯塔特的土地。阿蒙祭司長的位置可以父子繼承,不受法老乾涉,阿蒙神祭司還經常擅權幹預國家財政。
  • 亞述終結者|新巴比倫欲奪立足之戰,強敵環繞的「圍城」如何打破?
    原屬於兩河流域文明中心的巴比倫尼亞在亞述帝國時期是少有的能夠繼續保持強勁發展動力的地區,一方這是因為古巴比倫時期這裡已經是世界級的文明中心之一,相對來說有一定的歷史文明積澱。公元前626年,這種割據勢力的現象開始率先出現在巴比倫尼亞,時任巴比倫尼亞的指揮官由帝國統治者親自任命的迦勒底貴族那波帕拉沙爾擔任,並且其在巴比倫尼亞的長期任職當中已經得到了迦勒底人和反對亞述的米底人的大力支持。
  • 集眾家之長,取自我之道——探尋波斯帝國體制演變的統治藝術
    前言波斯帝國在世界歷史上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帝國統治者僅僅用了不到30年的時間就將一個小國急劇擴張為一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龐大帝國,甚至連之後的羅馬帝國都難忘其項背。並且,更為難得的是這個龐大的帝國的政權並不是如流星一般轉瞬而逝的,而是傲然挺立了近300年之久。
  • 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文明之一:淺析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人類最早的文明大多起源於距今5000-6000年前,比如中國文明、古埃及文明、瑪雅文明等,其中有一個叫做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也就是說我們常說的古巴比倫文明。和其他古老的文明一樣,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給人類留下了非常珍貴的歷史經驗和文明遺傳,其對後來其他文明的影響不可磨滅,並且至今仍然在影響著世界歷史發展進程。
  • 伊斯蘭文明(一) 帝國崛起
    由於高山和沙漠的隔絕,古代發達的埃及、巴比倫、印度文明,都沒能夠傳播到那裡,那裡的人們文化程度很低,社會還是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氏族社會,各部落人沒有統一的語言文字,大家各信各的神,天天相互打打殺殺,不斷循環上演的打劫、綁架血親復仇,把更多的土地變為了沙漠。
  • 世紀大對決10 前9、8世紀:亞述帝國趁勢稱霸,西周衰弱華夏入春秋
    前9和前8世紀這兩個世紀是古埃及王國走向衰弱的時期,自此之後古埃及文明再也沒能登頂過世界第一的寶座。這兩個世紀也是亞述帝國再度復興崛起,成為中東最強勢力,搶走西周王朝世界第一寶座的兩個世紀,西周王朝衰弱只能退居次席,最終慘遭滅亡。
  • 世界上十三大古老的王朝,我們中國有兩個朝代上榜
    在3000多年的古埃及文明時期,他們建造了巨大的金字塔、神廟、方尖碑,創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醫學體系。 2、阿卡德帝國 阿卡德帝國(前2334年-前2191年),統治區域位於兩河流域即美索不達米亞,早於該地區後來出現的亞述和巴比倫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