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這樣的事實,子女遭家暴的,沒有意識奮起反抗,妻子被虐待的,也會覺得理所當然,上級壓迫下級,壓榨工人的,他們也大多會忍氣吞聲
。自漢儒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思想在統治者和他的子民之間更加受到推崇。為鞏固統治階級政權他提出的: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一直影響至今,深入大眾腦海,成為共識,大家都認為理所當然所以沒有反抗,偶爾有的委屈也只會忍氣吞聲。
中國家庭教育孩子的傳統方式
最顯而易見的就是當今很多家庭中父與子的關係仍然受著父為子綱的深刻影響,他們從小就在「聽爸爸媽媽的話」的教條式的命令下成長,孩子小錯被罵,大錯被打,甚至稍微淘氣一下都會被指責,壓抑著孩子的成長,禁錮著孩子的思想。儒家思想想一開始就建立在人文理性的基礎上,從理性出發構建規範人們行為道德的「仁」學體系,主張人們愛父母,愛親人,愛鄰人到愛社會之人。這種理想式的人文關係是不現實的,他沒有考慮現實社會中的人是獨立的個體,是自由的,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在任何時候,隨著社會的發展,智慧的開啟,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存在著很多利益和權力的紛爭。
奔波的務工者
而當今的底層勞動人民深受的是現實的壓迫而不是制度的壓迫,如今的制度是用來為他們爭取利益的,那為什麼他們還默默無聞,不奮起反抗,掙取自己的利益呢?難道就是因為那一點可憐的工資嗎?就是為了維持一個家庭的生計而怕丟了飯碗嗎?
我們在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