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中國工農階級默默無聞,有受到儒家思想的消極影響嗎?

2021-01-08 半人馬渣渣哲

有很多這樣的事實,子女遭家暴的,沒有意識奮起反抗,妻子被虐待的,也會覺得理所當然,上級壓迫下級,壓榨工人的,他們也大多會忍氣吞聲

。自漢儒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思想在統治者和他的子民之間更加受到推崇。為鞏固統治階級政權他提出的: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一直影響至今,深入大眾腦海,成為共識,大家都認為理所當然所以沒有反抗,偶爾有的委屈也只會忍氣吞聲。

中國家庭教育孩子的傳統方式

最顯而易見的就是當今很多家庭中父與子的關係仍然受著父為子綱的深刻影響,他們從小就在「聽爸爸媽媽的話」的教條式的命令下成長,孩子小錯被罵,大錯被打,甚至稍微淘氣一下都會被指責,壓抑著孩子的成長,禁錮著孩子的思想。儒家思想想一開始就建立在人文理性的基礎上,從理性出發構建規範人們行為道德的「仁」學體系,主張人們愛父母,愛親人,愛鄰人到愛社會之人。這種理想式的人文關係是不現實的,他沒有考慮現實社會中的人是獨立的個體,是自由的,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在任何時候,隨著社會的發展,智慧的開啟,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存在著很多利益和權力的紛爭。

奔波的務工者

而當今的底層勞動人民深受的是現實的壓迫而不是制度的壓迫,如今的制度是用來為他們爭取利益的,那為什麼他們還默默無聞,不奮起反抗,掙取自己的利益呢?難道就是因為那一點可憐的工資嗎?就是為了維持一個家庭的生計而怕丟了飯碗嗎?

我們在教育孩子

相關焦點

  • 儒家有句話叫做「死生有命,富貴在天」,這是消極的人生觀嗎?
    確實,儒家有一句話,叫做「死生有命,富貴在天」,這句話是孔子的弟子子夏說的,事實上,子夏說這句話的背景是,勸一個對生活感到失望彷徨的師兄弟司馬牛的,子夏的這句話的後面,還跟著一句話,而能夠真正反映儒家人生價值觀,特別是儒家的命運觀的,應該是這句話的後半部分。
  • 法家為什麼沒有一直傳承下來,反而是儒家思想影響了中國兩千年?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明確,儒家思想為什麼能傳承下來,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春秋時期儒家學說的創始人孔子懷揣著富國強民的大道,四處奔走、周遊列國,夢想通過說服統治者施仁政,達到天下大治。但當時各諸侯國國君,對孔子的學說根本不「感冒」。
  • 以物理學看國學:熵增定律佐證儒家思想
    基於人體的物質性,如果用熵增定律理解人生,我們發現它竟然能讓我們茅塞頓開,大徹大悟,更為神奇的是它還與兩千多年前中國傳統文化的儒家思想不謀而合!它們都認為人生應當去積極的作為,用力的活。在人的一生中為什麼總會生病,並在老年時因多種疾病纏身而死去?為什麼如果消極懶散地對待生活,人生必然荒蕪?為什麼無節制縱慾的人生必將走上自我毀滅的歧路?
  • 儒家思想的「儒」字有何含義?被誤解的儒家思想,其實富含深意
    網上一直流傳一個說法:儒家思想害死人,儒家思想讓人變得軟弱,遇到不公也不懂得反擊。對於這樣的結論未免太過於片面,儒家思想最主要是突出一個「儒」字,然而儒的本意也並沒有「軟弱」二字。孔子對「儒」曾有一個看法:「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強學以待問,懷忠信以待舉,力行以待善。」如此看來,儒家思想像是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含義,是說一個人有很高尚的品質。
  •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以道家思想影響中國千年的奇人——莊子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以道家思想影響中國千年的奇人——莊子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雖然中國有其他宗教盛行,但它們都是外來的。可是有些奇怪的是,本土的道教沒能發揚光大,反而是「外來的和尚好念經」。不過今天介紹的不是道教,而是道教的根基細想道家思想中的代表人物——莊子。
  • 快速了解儒家思想中「仁」的基本內涵和影響
    仁的基本形式是「愛人」,要求將人作為人來看待,人不是奴隸,強調了人有愛和尊重的需求。孔子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將「仁」確定為最基本的社會關係準則,並圍繞「愛人」的內涵,構造出了仁學的思想體系。仁愛是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在後來的則成為整個儒家文化的中心範疇。首先,仁愛在孔子看來具有一般的人類之愛的意義。
  • 儒家與道家相輔相成,都是我們不可或缺的思想
    前言我們中國的歷史文化基本上可以說是是在儒,道兩家文化的共同影響下發展的。儒家文化倡導我們仁、義、禮、智、信各個方面的教義。而道家似與其相反追求的是養生之道,遂有曾經的長生不老之說。但實際上兩者各有其宗旨,各有其精華。這二者似乎可以說是相輔相成,互相輔佐使得人們有種相對平衡的做人做事的原則。
  • 儒家思想文化到底是害了中國人還是救了中國人?
    儒家思想,一個存世兩千多年的思想文化,既能使中國走向昌盛,也能帶給中國人痛苦。那麼儒家思想文化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儒家思想是害了中國人還是救了中國人呢?所以民國時期一些文人志士從根本性的思考,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儒家從此跌落神壇!那麼儒家思想為什麼能維繫中國社會兩千年而不倒呢,因為孔子所總結的觀點是非常符合農業社會的,更是非常適合地處東亞封閉式環境的古代中國。
  • 儒家思想與神話:董仲舒的天命思想
    漢代思想的建樹是多方面的,和神話有關的也是層出不窮。例如在漢代儒家思想體系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應、天命理論和神權政治;道教思想中的長生不老思想和神道理論;讖諱中和神話有關聯的神學唯心主義思想。儒家思想與神話一、董仲舒的天命思想董仲舒思想是以天人感應為內容和特點的唯心主義目的論。天人關係是其哲學思想探討的基本問題。分析董仲舒的思想,首先要對他的「天論」進行分析。董仲舒的主要著作中,有一系列的天命鬼神思想。
  • 儒家的「文以載道」思想,是如何催生宋代文人畫興起發展的?
    由於對於文字知識的崇拜,使得文人階層很早就成為了中國古代統治階層的一部分。這又使得中國文人普遍具有參與治國的政治理想,其後隨著漢朝董仲舒等儒家文人推動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得儒家文化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而他們所宣揚和追求的「文以載道」的思想,也就成為中國古代文藝史上的主流。
  • 敬畏生命,捨生取義,談儒家思想在抗擊新型冠狀肺炎中的作用
    為什麼中國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快速控制住新冠肺炎的發展?黨的正確領導及政府有力的管控措施當然是主因,除此之外,個人認為,中國以儒家思想為主導的傳統文化亦深深影響著國民的行為。首先,儒家敬畏生命的思想深入人心。
  • 鬼神真的存在嗎?有一種觀念至今影響著我們
    在世界各個文明中,鬼神總是繞不開的一個話題,鬼神之說代表了人們對於大自然的一種敬畏,很多文明都有完整的鬼神傳說體系。而在中國,鬼神之說也是由來已久。那麼,鬼神到底是什麼?鬼神真的存在嗎?我國著名學者傅佩榮對這一問題做出了解答。
  • 基督教與儒家思想的勝利(局部與偏見)
    在中國歷史上和基督教最為相似的是儒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同樣深深影響過中國文化的佛教、道教,在理論上並不比儒家思想平庸,甚至我認為他們在有些地方更為睿智。我個人尤其偏愛道教!他們有一些認知,更接近宇宙的本源,但他們的根本問題在於,他們逐漸偏離對同時代人們最關心的基本問題的思考,將自己與世俗社會隔離開來,最終淪為抽象,虛幻的學說。
  • 《三字經》詳解六:三才思想不僅是華夏的根源還深刻影響了世界
    而《周易》中的三才已經開始脫離被動和宿命不可更改的消極思想。 《易傳·繫辭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天道雖然不可改變,但是人道和地道卻可以通過努力和環境的改變而改變,因此自古先民們就有「改天換地」的勇氣。
  • 抗擊新冠病毒,是用道家思想,還是儒家思想,還是佛教思想?
    假如設置三個"lCV病房"做試驗,一個用道家思想,一個用儒家思想,一個用佛教思想。情況會怎麼樣呢?有八段錦,有廣場舞,鼓勵大家樂觀活潑,有信心。有充足的醫療物資和生活物資。有舞蹈,有歌聲。媒體報導,以此為美。這次疫情的積極意義就是:讓人重新認識道家思想,重新把道家思想請回來,因為在道家思想面前,病毒只能逐漸消失。
  • 儒家文化能勝過牛仔文化和槍桿子文化嗎?
    自美國總統川普上臺以來,對中國採取的是咄咄逼人的態勢,無論是貿易戰還是針對華為,甚至在自然災害「新冠肺炎」疫情上,總是怪罪中國,甩鍋中國,打壓中國。我們不能不從文化的角度來反思一下這個問題了。是我們引以自豪的儒家文化不適應這個世界了嗎?
  • 「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孟子是狂妄還是擔當?
    要想了解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需要先了解幾個問題:第一,中國文化中儒家的思想和價值觀的問題;第二;中國文化中儒家的人格理想的問題;第三,這句話的作者孟子的 一生的經歷,了解了這三個問題,我們就能夠知道,「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這句話
  • 儒家思想為何流傳這樣廣?一句話告訴你真相
    《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門「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所謂的「三千」,可能還是個約數,孔門實際弟子可能還不止這個數字。而當中的「七十二」個佼佼者全都有名有姓,比如顏回、子有、自貢和曾子等等。#思想為何流傳如此之廣孔子的儒家思想之所以能流傳如此廣泛和迅速,成為春秋戰國時代最時髦的幾種思想之一。
  • 儒家道德哲學對大學生人格養成的積極意義
    在當今世界政治經濟一體化與文化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下,儒學重新煥發了它的勃勃生機,它的許多經過歷史長河大浪淘沙積澱下來的具有普遍性、永恆性的思想必將對我們的時代、我們的國家、民族以至於整個世界產生重要影響。本文擬就儒家道德哲學對當代大學生人格養成的積極意義談一下自己的拙見,希望能夠對儒學,對我們的時代和世道人心有所幫助。
  • 若墨家取代儒家主導中國,中國就會比西方更早進入現代社會了嗎?
    有人說:儒家思想既造成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繁榮,又拖延了中國近代的科學技術進步。又有很多人說:如果是墨家思想代替儒家主導中國的話,說不定中國會比西方早進入現代社會。那我們這裡先不發表意見,而是直接假設墨家思想已經替代了儒家思想主導了中國。一談到墨子,我們就會想到《墨子救宋》,墨子用腰帶模擬城牆,以木片表示各種器械,同魯班演習各種攻守戰陣。魯班組織了多次進攻,結果多次被墨子擊破。